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排除病例:根据分类标准,按采便标本合格与否,排除 病例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但脊灰 野病毒检测阴性病例。②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 毒检测阴性,第60天随访时,无论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 失访的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诊断为非脊灰其他 疾病,应分类为排除病例。
15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肌肉或 对侧相同部位的肌肉比较。必要时可用带 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8
(二)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 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谷丙转氨酶)、 GOT(谷草转氨酶)、CPK(磷酸肌 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无抵抗力。 4级:能做抵抗一定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7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检
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和/或做被动运动体 会其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肌张力减低 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 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肌张力增强时,触 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 (3)肌萎缩
(四)少年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①具有 典型临床特征:躯干及四肢受累,伴或不伴 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疲劳性肌无力,经休 息或用胆碱酯酶仰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a.甲基硫酸新斯 的明试验阳性;b.EMG:神经低频重复电刺 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衰减≥10%;c. 血清AchR-ab阳性。②确诊时注意与其它有 类似症状疾病相鉴别,如周期性麻痹、急性 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等。
脑干型并存最常见。
14
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临床符 合病例及排除病例
(一)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 诊病例,无论其粪便采样合格与否。
(二)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 测阴性,无论第60天随访时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 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应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
11
病毒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无麻痹症 状,此期称麻痹前期(无瘫痪型,占2-4%)。
病毒侵入脊髓前角神经元,称麻痹期(瘫痪 型,占1-2%)。肢体麻痹以单侧下肢多见, 不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脊髓颈胸段受累时,除肢体麻痹外,尚 有呼吸肌(膈肌和/或肋间肌)麻痹,严重 者可危及生命。
12
恢复期:麻痹后1-2周疾病开始恢复。 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 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 垂和足内翻畸形。
13
可分为四型:
①脊髓型:最常见,表现为肢体不对称性、 迟缓性瘫痪。
②脑干型:颅神经瘫痪,呼吸Biblioteka Baidu枢和血管运 动中枢瘫痪。
③脑型: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 ④混合型:以上各型同时存在,以脊髓型和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要点见 表1。
4
症状特点 损害部位 瘫痪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电变性反应 同义名称
表 1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种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脊 髓前角细胞和前根、脊神经
常较广泛
常较局限
增高
减低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
早期即有
(-)
(+)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5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 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 目。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6
(1)肌力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分六级:
16
(二)吉兰-巴雷综合症 ①急性起病。对称性、 弛缓性肢体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主 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③可伴有颅神经麻痹, 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④病情严 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 胞分离现象(2-3周后)。⑥肌电图示神经源 性损害。脱髓鞘型GBS 的EMG以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为主,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 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长。轴索型 GBS 的EMG示CMAP的波幅明显减低,神经传导 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期正常。
脊灰与主要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一)脊髓灰质炎(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 ①可有双峰热;②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 和/或躯干弛缓性、不对称性麻痹(肌力 相差大于1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 无感觉障碍;④重症可伴有呼吸肌麻痹; ⑤ CSF:早期蛋白增高,后期细胞数(以 淋巴细胞为主)增高;⑥肌电图:神经源 性受损;⑦粪便中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确 诊的依据)。
5、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9
脊髓灰质炎的 临床表现
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是自 然界唯一宿主。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强, 热退后传染性减弱。约70%患儿粪便中带病 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人粪便 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带病毒的人是最主 要的传播者。
10
脊灰的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 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病毒经口进入体内进行繁殖,此期为潜伏 期(3-35天,一般为5-14天)。无发病者 为无症状型(占90-95% ) 。 病毒侵入血液,病程进入前驱期(约1-4 天),表现为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 化道症状。病程进入此期停止而不再发展 者为顿挫型(占4-8%)。
17
(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①急性起病; ②典型的截瘫、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 (充盈性尿失禁);③发病初期常为脊 髓休克期,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④ CSF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 可有轻度增高。⑤脊髓MRI检查有助确定 脊髓病变的部位、性质。⑥常规检查视 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
18
脊髓灰质炎 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指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有两 处膨大:颈膨大发出神经分布于上肢,腰膨大 分布于下肢,脊髓胸段发出神经分布胸腰部。
2
3
脊灰的病变主要是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 受累。临床特征是患儿在发热或退热时 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5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肌肉或 对侧相同部位的肌肉比较。必要时可用带 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8
(二)AFP实验室检查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 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谷丙转氨酶)、 GOT(谷草转氨酶)、CPK(磷酸肌 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无抵抗力。 4级:能做抵抗一定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7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检
查时可触肌肉的硬度和/或做被动运动体 会其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肌张力减低 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 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肌张力增强时,触 摸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 (3)肌萎缩
(四)少年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①具有 典型临床特征:躯干及四肢受累,伴或不伴 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疲劳性肌无力,经休 息或用胆碱酯酶仰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a.甲基硫酸新斯 的明试验阳性;b.EMG:神经低频重复电刺 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衰减≥10%;c. 血清AchR-ab阳性。②确诊时注意与其它有 类似症状疾病相鉴别,如周期性麻痹、急性 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等。
脑干型并存最常见。
14
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临床符 合病例及排除病例
(一)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 诊病例,无论其粪便采样合格与否。
(二)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 测阴性,无论第60天随访时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 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应分类为临床符合病例。
11
病毒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无麻痹症 状,此期称麻痹前期(无瘫痪型,占2-4%)。
病毒侵入脊髓前角神经元,称麻痹期(瘫痪 型,占1-2%)。肢体麻痹以单侧下肢多见, 不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脊髓颈胸段受累时,除肢体麻痹外,尚 有呼吸肌(膈肌和/或肋间肌)麻痹,严重 者可危及生命。
12
恢复期:麻痹后1-2周疾病开始恢复。 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 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 垂和足内翻畸形。
13
可分为四型:
①脊髓型:最常见,表现为肢体不对称性、 迟缓性瘫痪。
②脑干型:颅神经瘫痪,呼吸Biblioteka Baidu枢和血管运 动中枢瘫痪。
③脑型: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 ④混合型:以上各型同时存在,以脊髓型和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要点见 表1。
4
症状特点 损害部位 瘫痪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电变性反应 同义名称
表 1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种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颅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脊 髓前角细胞和前根、脊神经
常较广泛
常较局限
增高
减低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性
早期即有
(-)
(+)
痉挛性瘫,中枢性瘫,硬瘫 弛缓性瘫,周围性瘫,软瘫
5
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 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 目。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6
(1)肌力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分六级:
16
(二)吉兰-巴雷综合症 ①急性起病。对称性、 弛缓性肢体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主 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③可伴有颅神经麻痹, 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④病情严 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 胞分离现象(2-3周后)。⑥肌电图示神经源 性损害。脱髓鞘型GBS 的EMG以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为主,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 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长。轴索型 GBS 的EMG示CMAP的波幅明显减低,神经传导 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期正常。
脊灰与主要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一)脊髓灰质炎(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 ①可有双峰热;②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 和/或躯干弛缓性、不对称性麻痹(肌力 相差大于1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 无感觉障碍;④重症可伴有呼吸肌麻痹; ⑤ CSF:早期蛋白增高,后期细胞数(以 淋巴细胞为主)增高;⑥肌电图:神经源 性受损;⑦粪便中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确 诊的依据)。
5、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9
脊髓灰质炎的 临床表现
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是自 然界唯一宿主。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强, 热退后传染性减弱。约70%患儿粪便中带病 毒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人粪便 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带病毒的人是最主 要的传播者。
10
脊灰的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 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病毒经口进入体内进行繁殖,此期为潜伏 期(3-35天,一般为5-14天)。无发病者 为无症状型(占90-95% ) 。 病毒侵入血液,病程进入前驱期(约1-4 天),表现为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 化道症状。病程进入此期停止而不再发展 者为顿挫型(占4-8%)。
17
(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①急性起病; ②典型的截瘫、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 (充盈性尿失禁);③发病初期常为脊 髓休克期,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④ CSF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 可有轻度增高。⑤脊髓MRI检查有助确定 脊髓病变的部位、性质。⑥常规检查视 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
18
脊髓灰质炎 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指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有两 处膨大:颈膨大发出神经分布于上肢,腰膨大 分布于下肢,脊髓胸段发出神经分布胸腰部。
2
3
脊灰的病变主要是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 受累。临床特征是患儿在发热或退热时 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