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_题型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214b9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1.png)
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技巧1文字分析题1.1普通交配类高中阶段常见的交配类型主要是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混交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常见交配类型的重要作用,从而掌握其区别: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它可以把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到杂种后代中。
正反交是指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交替作为父本和母本的两种相对杂交方式,往往根据正反交结果判定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交配,植物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
自交可以用于鉴定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可以用于鉴定某种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
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这些普通交配类型的混合使用以达到一定的育种目的。
例1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A.①②B.④①C.④②D.③④【解析】鉴定小麦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小麦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
让小麦直接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以父本花粉等杂交措施,同时使的纯种小麦得以保留。
杂合体测交可以育出矮秆小麦。
故选C。
1.2连续自交类连续自交可使其后代的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而纯合子的比例逐渐上升,最终可导致后代群体的基因纯合,因而是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的主要方法。
注意到连续自交类各子代每种类型都自交。
例2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A.3 B.4 C.5 D.6【解析】根据乘法原理:Aa的杂合体自交n次,其后代杂合体的比例(1/2)n,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95%,所以至少连续自交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18c9ce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题型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1.[海南高考]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解析若黑色为隐性,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后代也均为黑色,A错误;若该种群中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错误;若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种群中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其他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因此该种群栗色和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显隐性基因的频率不等,C正确;若这对栗色个体均为显性纯合子,则其交配后产生的子代也全部为栗色,D错误。
2.[2024合肥模拟]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多粒植株甲和少粒植株乙,为了判断多粒和少粒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案(方案一:让甲和乙分别自交。
方案二:让甲与乙杂交)可供选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若方案一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若方案一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C.若方案二的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若方案二的子代出现两种表型,则让子代两种个体继续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解析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若两者自交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甲、乙均为纯合子,二者子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则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说明甲、乙中有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甲与乙的子代继续杂交依然无法判断性状显隐性,D错误。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总结归纳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425437bcd126fff7050be7.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总结归纳一、基因分离定律题型归纳:1、判断显隐性状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显现的性状为显性,未显现的为隐性2)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2、个体基因型的确定1)显性性状: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_2)隐性性状:肯定是隐性纯合子,aa3)由亲代或子代的表现型推测,若子代或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则亲代基因组成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3.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1)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基因型为:2)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3)后代基因型Aa比aa为1 : 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4)后代基因型AA:Aa:aa为1 : 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4、计算概率1)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例:杂合子(Aa)自交,求子代某一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该个体表现型:①已知是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 ,Aa的概率为2/3②未知: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Aa的概率为1/2如:用两个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这个正常孩子为白化病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
2)亲本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例: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5.杂合子(Aa)自交n代,求后代中是杂合子的概率。
杂合子(Aa)的概率:纯合子(AA+aa)的概率:显性纯合子(AA)的概率=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使后代的纯合子越来越多,杂合子越来越少。
所以当杂交育种选择显性性状时,常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
6.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②③④中的遗传问题?(测交、杂交、自交、测交)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1、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求配子种数1.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2.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数:3.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数:2.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数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种,表现型种3.求特定个体出现概率AaBb与Aabb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后代aabb概率; 后代AaBb200个,则aabb约_子代表现型比与亲代基因的关系遗传基本规律的应用求F1配子种类数如:AaBbCCDdee 产生的配子种类求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后,子代个别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如:求AaBbCc x AaBbcc的子代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种类数求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后,子代个别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如:AaBb x AaBB子代中AaBb 所占比例和表现为aB 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ecbc1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1.png)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1 某植物的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杂交组合一定可以达成目的的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故选:B。
1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和)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自交产生的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B.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和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达标检测1××××××——例题1A a F 1F 1F 2aa F 1AA AaD. 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答案】B【解析】A、③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正确;B、亲本白果的基因型为,黄果的基因型为,所以白果的基因型为,B错误;C、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C正确;D、中白果基因型为,中黄果()占;白果()也占,中黄果自交得到的全部是黄果, 中的白果自交得到的中,黄果:白果,所以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D正确。
故选:B。
1 玉米的甜粒与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杂合非甜粒亲本杂交,去除中的甜粒植株,让非甜粒植株自交,则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亲本为杂合非甜粒,杂交后代出现甜粒知,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设这对性状由基因、控制,让非甜粒植株自交,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即、、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是、、,三种基因型之比为,所以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62ffc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d.png)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B.对F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数量比为1:1是假设内容1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推理内容D.F2【答案】A【解析】提出问题是建立在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基础上的,故A正确;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为1:1,这是演绎推理的内容,故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故C错误;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观察现象的内容,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 )A.1/4B.1/2C.2/3D.1/3【答案】C【解析】根据正常夫妇生出一个患病的女儿,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都是杂合子,因此后代的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3,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A.DD×Dd B.DD×dd C.Dd×Dd D.Dd×dd【答案】B【解析】纯合子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Dd是杂合子,故A错误。
DD和dd都是纯合子,故B正确。
Dd是杂合子,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第13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d11a8e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5.png)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
显性:隐性
全为隐性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 _表示)→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若亲代均为隐性性状,则其基因型只能是 。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
注意: (1)若待测个体为雌性动物,则实验方案必须叙述为“让该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交配,并繁殖多胎”,“繁殖多胎”是一个重要得分点;(2)若待测个体为雄性动物,则实验方案必须叙述为“让该雄性个体与多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多只”“隐性雌性”是两个重要得分点。以上两点的目的是产生足够多的子代。
(2)杂合子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2.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1)不淘汰隐性个体:杂合子 连续自由交配 次,杂合子比例为 ,显性纯合子比例为 ,隐性纯合子比例为 。
(2)杂合子连续自由交配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 全为灰身。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 ,下列针对 个体间杂交所获得的结果预测错误的是( )。
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其遗传是由单基因 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1) 完善下列实验设计:第一步:_______________(填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选项
杂交范围
杂交方式
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常见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常见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772c51312b3169a451a4aa.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常见题型解题分析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2)dd × dd dd 全隐(3)DD × dd Dd 全显(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6)DD × Dd 1/2DD : 1/2Dd 全显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 A×B A(A为显性,B为隐性)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A、B为一对相对性状)。
方法2:A×A A+B(A为显性,B为隐性)(二)、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判断1、亲代推子代(祥见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
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子代推亲代(1)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
即Bb×Bb→3B︰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
即Bb×bb→1Bb︰1bb。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即BB×→B。
3、概率的计算——计算概率的一般方法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六把钥匙,在知道亲代基因型后可以推算出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及比例。
(1)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2)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2、概率中的两个定理——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与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f148fac5da50e2534d7f8e.png)
基因的别离定律知识点汇总1、基因别离定律与假说巧记“假说—演绎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右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一样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别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拟与鉴定比较纯合子杂合子特点①不含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离①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②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别离实验鉴定测交纯合子×隐性类型测交后代只有一种类型的表现型杂合子×隐性类型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别离自交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别离花粉鉴定方法花粉的基因型只有一种花粉的基因型至少两种5.(1)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生物性状的显隐性。
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
但待测对象假设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2)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
6.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1∶1 全为显性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为隐性7.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F1⎩⎪⎨⎪⎧显性∶隐性=3∶1⇒亲本:Aa×Aa显性∶隐性=1∶1⇒亲本:Aa×aa全为显性⇒亲本:AA×A_或aa全为隐性⇒亲本:aa×aa8.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d7f6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1.png)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57830fbe1e650e52ea99a0.png)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技法提炼“三法”验证分离定律(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解题技巧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这可简记成“无中生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
学@科网(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078f0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4.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并推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3、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拓 展 两性花和单性花最明显的区别的就是看两者是否同时含有雌蕊和雄蕊
1、单性花:只含有一种,如果是只有雌蕊,则叫做雌性花,反之则为雄性花。并且 单性花需要进行授粉才能成功结果。如:黄瓜花、南瓜花、玉米花 2、两性花:同时含有雌雄双蕊,不需要授粉也能结出果实。如:豌豆花
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这一理论,进而否定了融合遗传 。
融
合 遗
+
传
【学情检测】请你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分析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
高茎
高茎
F1
Dd
× Dd
写出遗传图解
配子 D d
Dd
F2 DD Dd
高茎 高茎 3种基因组合:DD:Dd:dd=1:2:1
Dd dd
高茎 矮茎 2种性状表现:高茎:矮茎=3:1
如果正交反交结果不同,又说明什么?
二、重难点突破
1、正交 & 反交
(1)含义: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反交中的母 本和父本。 (2)应用:用于判定基因的位置
①结果不一致,表明其基因在细胞质中、或在性染色体上 ②结果一致,表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一、基础梳理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④为什么要套袋?
母本:接受花粉
第一次套袋是防止外来花粉杂交。
第二次套袋是防止外来花粉杂交保证杂交所得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思考1】“授粉”与“受粉”含义是否相同? 【思考2】如果用玉米做实验?实验步骤是否相同?
第18讲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第18讲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7668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6.png)
(2)F1自交得到F2,其表型及比例为_左__旋__∶__右__旋___=__0_∶__1_(或__0_∶__4_)__,该性状的 遗传___遵__循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 欲 判 断 某 左 旋 椎 实 螺 的 基 因 型 , 可 用 任 意 右 旋 椎 实 螺 作 __父__本____( 填 “是父__左本__旋”__螺_或_“,母则本该”左)旋进椎行实交螺配是,纯统合计子杂;交若后子代代F1的的表性现状情。况若是子代__右表__旋现__螺_情_况, 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_黄___鼠__:__灰___鼠__=__2_:__1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A_a__2_×_a__1_a_2__ ,它们
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1_/_8______。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
型?
方法1:列举法(列举杂交组合,分析统计)
方法2:配子法 1.找到群体中雌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2.列棋盘格计算子代基因型的比例
C 5.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红褐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
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是( ) A.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B.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 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 Nhomakorabea法1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心得体会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f9a77a2dd3383c4ba4cd200.png)
• 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 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下图所示曲 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C )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 比例 •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 小 •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 代数的变化
• 给你一粒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取一 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可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 能方案( C ) •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 •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 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 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 B)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 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 纯度 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测交、杂交、杂交、测交
•
•
• 亲代基因型、 • 表现型及比例
子代基因型、 表现型及比例
A、概念类
•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C)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植株为母本, 遗传因 子组成为dd的植株为父本,杂交得到的种 子的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核细胞的遗 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 • A.dd、Dd、DDd B.Dd、Dd DDd • C.dd、dd、Ddd D.Dd、dd、Ddd B 注:植物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细胞 (“大孢子”)中,3个小的极体 退化消失,与受精作用无关;另一 个,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 细胞,其中一个卵细胞,两个极核, 还有5个辅助细胞。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604404e009581b6ad9eb13.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础知识第 2 页第 3 页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2)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纯种矮茎豌豆用dd表示。
(3)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DD个体产生的配子是D,dd 个体产生的配子是d,而Dd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D和d,且比例为1:1。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这样,对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如下解释:(用遗传图解表示)演绎推理按照这一假说,若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高茎:矮茎=1:1。
(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用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比例接近于1:1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1)孟德尔怎么知道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的呢?孟德尔又怎么知道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高茎,而不是矮茎呢?(2)演绎推理时,孟德尔为什么选择“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不能选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吗?这一杂交组合的优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把这一杂交组合称为“测交”呢?(3)最终表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
为什么孟德尔一猜就猜对了呢?又因为什么孟德尔的主张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呢?3、孟德尔的实验方法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1)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4)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内。
人工异花传粉的流程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1)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2)套袋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由简到繁的研究方法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的。
性状类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第 4 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基因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个体类表现型基因型杂合子纯合子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2(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45ba6967ec102de2bd8973.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 1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遗传图解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基因分离定律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的无性生殖及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分离定律。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6.1.性状、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与短毛。
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了解。
(3)性状分离:指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注意从“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个方面去理解。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图解: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第5单元 第2课时 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第5单元 第2课时 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7a6c511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9.png)
题型突破
预期现象及结论: ①_如__果__后__代__全__是__高__茎__,__则__该__纯__合__高__茎__玉__米__植__株__的__果__穗__上__所__结__籽__粒__是__全__为__ _纯_合__子___; ②_如__果__后__代__有__高__茎__、__矮__茎__,__且__高__茎__∶__矮__茎__=__3_∶__1_,__则__该__纯__合__高__茎__玉__米__植__ _株_的__果__穗__上__所__结__籽__粒__全__为__杂__合__子__; ③_如__果__后__代__有__高__茎__、__矮__茎__,__且__高__茎__∶__矮__茎__>_3_∶__1_,__则__该__纯__合__高__茎__玉__米__植__ _株_的__果__穗__上__所__结__籽__粒__既__有__纯__合__子__又__有__杂__合__子___。
子代表型及概率为(49+49)A_、19aa
解法二:配子法——最直接的方法
1 3AA
个体产生一种配子
A;23Aa
个体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A
和
a,所占比例
均为31,则 A 配子所占比例为32,a 配子所占比例为31。
♂(配子)
♀(配子) 2
1
3A
3a
2
4
2Hale Waihona Puke 3A9AA9Aa
1
2
1
3a
9Aa
9aa
由表可知:F1 基因型的比例为 AA∶Aa∶aa=49∶49∶19=4∶4∶1;F1 表型的比例 为 A_∶aa=98∶91=8∶1。
题型突破
2.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小组随
(完整版)分离定律常见题型含答案
![(完整版)分离定律常见题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4b5dded630b1c58eeb5a5.png)
因。
孟德尔分别定律中常有题型归纳一、有关显性与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Ⅰ :依照子不相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代性状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相同于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Ⅱ : 依照子代性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别比为3∶ 1→状分别比判断分别比为 3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Ⅰ : 自交的方式。
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别,则亲本必然为杂合子 ; 若后代无性状分别 , 则可能为纯合子。
此法是最简略的方法 , 但只适合于植物 , 不适合于动物。
Ⅱ:测交的方式。
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种类测交 , 若后代出现隐性种类, 则必然为杂合子 :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 , 则可能为纯合子。
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 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 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例 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以下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 +101 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 紫花 +102 白花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例 2. 用以下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1) - ( 3)的遗传问题( )...( 1)判断一株高茎豌豆可否为纯合体(2)差异女娄菜披针型叶和狭披针型叶的显隐性关系(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率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二、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推断方法1.正推型: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②隐性打破法: 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 则基因型必然为aa, 其中一个来自父本, 另一个来自母本。
③后代分别比推断法:若后代分别比为显性∶隐性=3∶ 1, 则亲本基因型为Aa 和 Aa, 即:Aa × Aa→3A∶ 1aa。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含答案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26b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a.png)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一、相对性状的区分注意点:①同种生物②同一性状【练习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二、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已知甲、乙是一对相对性状,模型一:甲性状X乙性状f甲性状模型二:甲性状X甲性状f甲性状:乙性状=3:1根据以上模型图可知:甲为:;乙为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F2性状分离比为3:1 f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练习2】(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A.紫花X紫花f紫花B.紫花X紫花f301紫花+ 101白花C.紫花X白花f紫花D.紫花X白花f98紫花+ 102白花三、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测交法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_______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_______2、自交法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__________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__________3、花粉鉴定法:(只适用于植物)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_________应用范围: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自交法、测交法都可以,但自交法更简便【练习3】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练习4】某农场养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只能生一匹小马。
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四、分离定律的运用(一)正推型、逆推型及概率计算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1.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正推型):【练习5】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 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A DD x ddB DD x DdC Dd x DdD Dd x dd【练习6】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1)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2)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3)这对夫妇一共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单眼皮的概率是___________【练习7】有一白化病患者,他的父母、弟弟均正常,弟弟与一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结婚,生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二)自交与自由交配(随机交配)⑴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植物是指自花传粉。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真题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da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7.png)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真题汇总含答案1. (2021·6月浙江月选考)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
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8 C.1/4 D.1/2 【答案】B【解析】解法一:亲本是YyRr,由教材知识易得F1中YyRR=1/8。
解法二:棋盘法。
2.(2021·1月浙江选考)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 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 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 Y A 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 Y a个体与A Y 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B.若A Y 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答案】C【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 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 Y A 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的基因型及对应毛色表型有A Y A(黄色)、A Y a(黄色)、AA(鼠色)、Aa(鼠色)、aa(黑色),据此分析。
【详解】A、若A Y a个体与A Y 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 Y A Y胚胎致死,则F1有A Y A、A Y 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B、若A Y 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 Y A(黄色)、A Y 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C、若1只黄色雄鼠(A Y A或A Y 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 Y a (黄色)、Aa(鼠色),或A Y a(黄色)、aa(黑色),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 错误;D、若1只黄色雄鼠(A Y A或A Y 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 Y A(黄色)、AA(鼠色),或A Y 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一、【课题背景】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
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
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知识准备】(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2)dd × dd dd 全隐(3)DD × dd Dd 全显(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1、正推法(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
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
即Bb×Bb→3B︰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
即Bb×bb→1Bb︰1bb。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即BB×→B。
【总结】:亲代基因型、正推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逆推型表现型及比例(三)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确定显、隐性的方法方法1:杂交的方式。
A×B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A、B为一对相对性状)。
归纳一句话:亲2子1,即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2:自交的方式。
A和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纯合子也可为显性纯合子。
归纳一句话: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 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3:先自交后杂交的方式。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自交,若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确定两亲本都是纯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则为隐性性状。
方法4:先杂交后自交的方式。
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杂交,若后代出现两个亲本的性状,比例为1∶1,则可以确定亲本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则为隐性性状。
牢记以下规律:亲2子1(如下图④或⑤)或亲1子2(如下图③)或亲1子另1(如下图②)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如下图①)或亲2子2(如下图⑥)则不能直接确定,可通过判断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再作进一步确定。
2.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方法方法1:自交的方式。
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只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
方法2:测交的方式。
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
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2)确定基因型的一般解题步骤:(1)先确定显隐性(2)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确定基因型(3)基因型的确定技巧①隐性纯合体突破法②也可以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法(4)四步曲写基因型判断搭架子:显性大写在前,隐看后代表现型显隐性性小写在后,不确定就空着有无隐性性状三、【题型归纳】(一)基础知识及概念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1、(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2、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3、基因型为Dd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上有D基因,那么与其共用一个着丝点的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是()或d 和d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DD、dd、Dd的分离分别发生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③有丝分裂过程中() A .①①② B.③③① C.②②①D.③③③题型四:相对性状....的区分注意点:①同种生物②同一性状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出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只表现出的那种性状为显性。
如果两个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且这两个亲本是显性杂合子。
7、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 B.非甜是显性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题型六: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别对植物而言,可用自交(最简便)和测交。
自交的后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
测交(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的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亲本为纯合子,有两种表现型则为杂合子。
对动物而言,只能用测交,道理同上。
8、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题型七: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9、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题型八:基因型的推断10、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1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12、牛的无角性状(B)对有角性状(b)为显性。
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这头公牛无角的基因型是() A bb B BB C Bb D Bb或bb13、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A BB、Bb、bbB bb、Bb、BBC Bb、BB、bbD Bb、bb、BB题型九:自由(随机)交配类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自由交配过程中往往要涉及父本、母本的选择和淘汰环节,所以要注意性状分离比的问题。
14、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形,现让纯合的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现让F2中的红果番茄与红果番茄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杂合子占多少()A.3/4 B.4/9 C. 1/9 D.1/615、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的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的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
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
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牵牛花的和红色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则后代应为()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B.粉红色:红色=1:1C.红色:白色=3:1D.红色:粉红色:白色=4:4:1题型十:自交类16、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则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定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1:2:1 B.3:2:1 C.3:5:1 D.4:4:1(1)你根据表中第组婚配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六把钥匙,在知道亲代基因型后可以推算出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及比例。
重点计算(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强调2/3 Dd的应用。
2、概率中的两个定理——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1)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或交互事件。
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例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
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孩子的基因型可是:AA、Aa、aA、aa,概率都是1/4。
然而这些基因型都是互斥事件,一个孩子是AA,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其他。
所以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4(AA)+1/4(Aa)+1/4(aA)=3/4 (AA或Aa或aA)。
(2)乘法定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同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