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

合集下载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风情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我国的民族概况2. 民族的分布特点第二章:汉族1. 汉族的分布2. 汉族的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回族的分布2. 回族的风俗习惯第五章:少数民族之三:藏族1. 藏族的分布2. 藏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2.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我国的民族及分布1. 引入新课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及分布情况。

2. 学习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汉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汉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汉族文化的认识。

第三章: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2. 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那达慕大会、奶茶等。

3. 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蒙古族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少数民族之二:回族1. 学习回族的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回族的分布情况,如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等地。

2. 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如伊斯兰教、清真食品等。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七、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八、教学重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九、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亲身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5. 创作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品等,展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3. 传统节日与文化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5. 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强调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其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作业的完成质量,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民族知识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民族团结的案例故事。

3. 网络资源,如民族文化网站、视频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第二课时:讲解传统节日与文化,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时:讨论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布置相关作业。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一、教案目标1. 了解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特征的人群。

2. 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以及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a.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b. 民族的分类方法:地域划分、语言划分等2. 中国的主要民族a. 汉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b. 壮族: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c. 满族:中国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d. 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e. 维吾尔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a. 汉族: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 壮族:勇敢、豪放的民族,以广西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著称c. 满族:多才多艺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和音乐文化d. 藏族:神秘而深沉的民族,以寺庙建筑和唐卡画著称e.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4. 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a.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b. 多元文化的优势和意义c. 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5. 课堂活动a. 学习民族服饰和民族乐器的制作b. 听取不同民族的故事和传统歌曲c. 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民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民族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并了解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

2. 网络资源: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 实地资源: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1课时。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课件: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图片等3. 视频资料:关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短视频4. 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3. 案例分析:播放短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导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族了解汉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二课: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三课:回族了解回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四课:藏族了解藏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五课: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个民族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于各个民族的小项目。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各个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彝族了解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七课:壮族了解壮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八课:布依族了解布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九课:朝鲜族了解朝鲜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十课:满族了解满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汉族1. 汉族的分布情况2. 汉族的风俗习惯3. 汉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课时: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情况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3.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第三课时:回族1. 回族的分布情况2. 回族的风俗习惯3. 回族的语言文字第四课时:藏族1. 藏族的分布情况2. 藏族的风俗习惯3. 藏族的语言文字第五课时:维吾尔族1. 维吾尔族的分布情况2.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3. 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哈萨克族1. 哈萨克族的分布情况2.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3. 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第七课时:朝鲜族1. 朝鲜族的分布情况2.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3. 朝鲜族的语言文字第八课时:满族1. 满族的分布情况2. 满族的风俗习惯3. 满族的语言文字第九课时:彝族1. 彝族的分布情况2. 彝族的风俗习惯3. 彝族的语言文字第十课时:苗族1. 苗族的分布情况2. 苗族的风俗习惯3. 苗族的语言文字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知道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1.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民族文化和习俗4.我国民族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4.采用讲座法,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

五、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我国的多民族基本国情2.第二课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第三课时:民族文化和习俗4.第四课时:我国民族政策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积极性。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尊重、理解、包容程度。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五年级上册民族常识》2.多媒体课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讲座:邀请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专家进行讲座。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引言民族常识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民族常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意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全册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常识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民族常识全册为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2.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和地域分布3.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4.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5.中华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中华民族的主要族群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图,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起源的思考。

2.授课:以幻灯片和多媒体为辅助,讲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

3.激发兴趣: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起源的认识和猜想。

4.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形成笔记。

第二课: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和地域分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和地域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及其特点2.中华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图表,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地域分布的思考。

2.授课:以幻灯片和多媒体为辅助,讲解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和地域分布情况。

3.激发兴趣: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和地域分布情况。

4.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形成笔记。

第三课: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民族常识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

2.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教学难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采用问答、测试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情图片,引起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意义:介绍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学习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认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

4.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讲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等,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介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7.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民族知识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8.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

9. 总结课程: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同学。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我国民族风情的手抄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3.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问答环节的表现,检查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每单元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使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汉族及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解释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 讲解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内容。

4. 分析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以汉族和其他主要少数民族为例,介绍其独特文化特点。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6. 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水平。

3.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的了解情况。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我国各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2. 案例材料: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案例。

3.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民族常识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交流。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了解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和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章:汉族1. 了解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了解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第四章:民族政策1. 学习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2. 了解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第五章:尊重各民族,促进民族交流1.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习如何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促进民族交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内容:第六章:彝族、壮族、布依族1. 了解彝族、壮族、布依族的风俗习惯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第七章:侗族、瑶族、白族1. 了解侗族、瑶族、白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和宗教信仰第八章:土家族、苗族1. 了解土家族、苗族的分布区域2. 掌握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第九章: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习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了解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第十章: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村寨2. 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认识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3) - sunlijun313的日志 - 网易博客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2)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4)小学五年级《民族常识》整册教案(3) 2010-09-19 19:20:49| 分类:小学民族常识教案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讲授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讲授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讲授过程:第二课时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无锡服装设计培训读与思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

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

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

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于襟违心。

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阅读讲授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板书: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绚丽多彩的服饰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引人新课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

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

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

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

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

“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

“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

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

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

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

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3、师小结: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1、组织学生议一议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

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

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

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

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准备卡片红色卡片:蒙古包帐篷仙人柱平顶房干栏式楼房小纸条: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藏族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维吾尔族羌族傣族景颇族游戏规则: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

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

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景颇族3、游戏后小结板书:傣族蒙古包蒙古族哈萨克族帐篷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仙人柱藏族裕固族平顶房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干栏式楼房维吾尔族羌族第四课时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

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

以下资料为参考: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

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

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

用立架或支柱撑起。

室内净高约1.6-2m。

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

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

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

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

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

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

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

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