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究报告与开发论文纸李妍

合集下载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引用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引用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引用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这篇长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设计、合成和优化的学科,对于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概述和综述最新的药物化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便读者了解当前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以及它们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我们将对药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我们将详细探讨几个重要的研究要点,包括药物设计、化合物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探讨未来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和重要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概览,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药物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和脉络。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部分:首先对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进行简要介绍,介绍该期刊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在医药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接着,对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明确和具体地描述,即在该期刊上撰写一篇长文,从而引出本文的整体框架。

正文部分:本文的正文将以四个要点为主线进行展开。

每个要点将对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的某一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宋婧;车南颖【摘要】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耐药机制分为细胞壁渗透性降低及外排泵作用的固有性耐药机制和靶基因突变的获得性耐药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药物作用的靶基因突变被认为是MTB耐药的主要机制.耐药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表型药敏检测和分子药敏检测.表型检测方法为金标准,但检测周期较长,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在结核病的诊断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TB的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快速分子诊断工具和抗结核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或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29【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方法【作者】宋婧;车南颖【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病理科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病理科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病。

尽管近年来TB的防治取得了进展,但其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根据2017年WHO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估计有1040万TB 新发病例[1]。

中国TB新发病例在90万左右,新发耐药TB患者约5.8万人,且大部分患者未被发现或未接受治疗,我国TB的形势依然严峻,而MTB的耐药是治疗TB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部分阐明的MTB的耐药机制分为固有性耐药机制和获得性耐药机制,且药物作用的靶基因突变的获得性分子耐药机制是MTB耐药的主要机制[2]。

MTB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分为表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两种方法。

本文对MTB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201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推荐免试研究生(含夏令营)公示名单

201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推荐免试研究生(含夏令营)公示名单
陈恳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钟敏涛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刘阳(南开大学)
硕士
892药学院
药学(专业学位)
专业型
临床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王政和
直博
893公共卫生学院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学术型
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
金怡晨
直博
893公共卫生学院
人体生理学
学术型
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张梦倩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人体生理学
学术型
血管生物学与动脉粥样硬化
陈聪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分子药剂学与心血管药理
黄明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免疫药理和肿瘤药理
刘小华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精神药理和时间生物学
李英杰
硕士
891基础医学院
庞宁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分子药剂学-靶向给药系统
陈文君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群体药物动力学
阎妍
直博
892药学院
药剂学
学术型
肿瘤耐药性与靶向性给药系统
靳雪芹
直博
892药学院
药理学
学术型
分子神经药理学
武瑞君
直博
892药学院
药物分析学
学术型
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第34卷第1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4N o.12013年02月J our nal of Ji l i n M edi cal C ol l ege Feb.2013文章编号:1673-2995(2013)01-0001-03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论著李强,赵良中,陈爽,李文彬,李妍(吉林医药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PC 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分别双酶切后连接,产物转化入JM l09感受态细菌,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

结果构建的pC D N A3.1-hD6一hi s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

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趋化因子诱骗受体D6的真核表达载体。

关键词:136;趋化因子受体;诱骗受体;真核表达载体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C ons t r uct i on and i dent i fi cat i on of e uka r yot i c expr ess i on ve ct or of chem oki ne decoy r ece pt or1)6geneL I Q i ang,ZH A O L i ang—z hong,C H EN Shuang,LI W e n-bi n,LI Y an(D epar t m ent of Pa t hogeni c Biol ogy,J i l in M e di ca l Col l ege,Ji l i n Ci t y,J i l i n Pr ovi nc e,132013,Chi na)A bs t r act:O bj ect i ve To cons t r uct and i dent i fy t he eukar yot i c expr e ssi on vect or of chem oki ne dec oy r ecept or D6 gene.M et h ods I)6ge ne w as am pl i f i e d by P C R,f ol l ow ed by doubl e—e nzym e cl ea vage and connect i on w i t h vect or.T he pr oduct i on t hen w as t r a nsf or m ed i nt o JM l09cel l s,s ubs equent l y t he pos i t i ve col ony w er e s el ect ed and i dent i fi ca—t i on by enzy m e cl e ava ge bef or e s eque nc i ng.R es ul t s T he s eque nce of cons t r uct ed eukar yot i c expr es si on vect or pC D—N A3.I-hD6一hi s w as cor r ec t.C oncl us i on T he eukar yot i c expr es si on vect or pC D N A3.1-hD6一hi s has be e n c onst r uc—t ed s uccess f ul l y.K ey w or d s:D6;chem ok i ne r ecept or;dec oy r ecept or;eukar yot i c expr e ssi on vect or趋化因子(chem oki ne)在机体炎症、血管生成、控制细胞增殖、胚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功能则依赖于分布在不同细胞上相应的趋化因子受体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趋化因子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可以诱发细胞的活化和趋化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乙肝三系关系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乙肝三系关系的探讨
2结果
2 1 病因分布 : 0 j H . 1 - C患者 中, 6 H V标志物阳性 , 2伊 P 1 铡 B 0 4例
H V标志物 、 B 抗一 H V—I C g c均 阳性 ,O例 隐源 性 。有 嗜酒 史 9 1 0例 ; 有 肝 硬化病 史者 2 ; 代直 系亲 属 中有 明 确肝 病 者 6 3例 三 5例 ( 中 P C 6 其 H 3 例 ) 。 2 2 H V与 P C的关 系 10例 P C 中, B . B H 2 H H V—D A≤1 s 贝/ N 0拷 m13例 ,12~15拷 贝/ 1 ,0 l 0 (0 0 ml 例 15~16拷 贝/ l 1 0 m 2例 ,16—17 0 0 拷贝/ l m , 7~1 贝/ l1 ) 3例 1 0 O拷 n 例 。 l
中医中蔼 ・ 中西医结 合

21年4 第2卷 第4 00 , 9 3 期
医学信 息
慢 性 乙型 肝 炎 中 医辨 证 分 型 与 肝 功 能 、 乙肝 三 系 关 系 的探 讨
黄建 良
【 摘要】 目的 : 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本组 10例患者进行至少2次 2 以上肝功能、 生化、 血常规、 F H V—D A、 B N、 A P、 B N H V 肝胆 B超、 胸片等检查 , 时予肝脏 C 必要 T或磁共振检查, 中16例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4 其 0 1 例 通 过肝脏 穿刺病理 检 查确 诊 。结 果 :2 10例 P HC患者 中,0 16例 H V标 志 物 阳性 , B 4例 H V标 志 物、 一 I V—IG均 阳性 ,0例 隐源性 ;2 B 抗 t C g 1 10例 P C中 , B H H V—D A≤1 拷 贝/ l0 例 ,12— 0 N 0 s m 13 (0 15拷 贝/ l l , 5~16拷 贝/ l m 例 1 1 0 0 m ,16—17拷  ̄/ l 2例 0 0 ,m ,0 3例 17—1 0拷 贝/ l m ) 结论 : 1例 。 中医辨证 分型 与临床 检验 有 明显 的相 关性 , 临床 检测 项 目可 作 为 C B 中医辨证 分型 的客 观指 标之 一 。 H 【 关键词】 慢性 己肝; 中医; 分型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

200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杨柳,金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作者简介:李妍(1979-),女,宁夏青铜峡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通讯作者:杨柳(198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摘要: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

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中医;中药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200- 04Recent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Yan,YANG Liu,JIN Ming(Tianj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Tianjin 300120,China)Abstract:Intestinal microecology belongs to a very complex system,which is involved in human metabolism,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anti-tumor,anti-aging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medication and disease of the nature of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bia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The author just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TCM in the field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theory,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past five years. By summarizing the new concepts and new ideas of TCM theory research,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herbal extract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ith intestinal flora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and discuss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he treatment on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study,it sho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and practice,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depth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and indicates the new direc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intestinal microecology;intestinal flor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生存的肠道环境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主要由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组成,并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不同部位。

pdf下载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

pdf下载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

pdf下载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文章编号:1001-5949200503-0212-02??综述??中草药与新药发现及其推广探讨郝方1闵彦2张雪莲3裴秀英1 关键词中草药药学标准化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挖掘中华传统宝藏进行中医药推广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的伟大事业。

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的疗效生存发展至今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世纪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世界潮流回归自然之际中草药逐渐在全球医药界受到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1 中草药与现代新药发现1.1 中草药资源:中草药为现代新药发现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越来越成为现代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1。

已从中草药中开发出的许多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如水杨酸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毛地黄毒甙和地高辛强心药可卡因麻醉药天仙子胺解痉药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抗癌药等。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现有中药资源种类超过1万种可以确定的中草药5000余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

1.2 医药研发平台:在研究与开发力量方面我国建有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77所和上百个中药新产品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建立了一批中药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以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这些都为中草药在新药研发中打下良好基础。

1.3 药靶与筛选:在现代药物研究中新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往往是研发新药的前提和关键。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约500多个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靶点随着后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将从大约2-2.5万个人类基因中发现约3000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分子水平的药物靶点如某些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不仅为单体或有效部位的筛选提供了便利也为多层面、多靶点的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但对中药进行多模型、多靶点的筛选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高通量筛选HTS技术和超高通量筛选UHTS技术正在逐步取代老式筛选方法使得筛选速度迅速提高筛选成本大大降低2。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贾庆超,李妍.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9):235−243.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27JIA Qingchao, LI Yan.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Stability and Antioxidation of Melanoidin from Black Garlic[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9): 235−24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10227· 工艺技术 ·黑蒜类黑精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贾庆超,李 妍(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以黑蒜为原料,采用超声法提取黑蒜中的类黑精,并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黑蒜类黑精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黑蒜类黑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10%、料液比为1:7、超声时间为40 min 、超声温度为70 ℃,此条件下得率为3.465%。

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高于50 ℃时,类黑精稳定性不好,而−15 ℃冷冻和4 ℃冷藏条件下,类黑精呈现较好的稳定性。

氧化剂H 2O 2和还原剂Na 2SO 3、甜味剂、暗光对黑蒜类黑精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直射光、酸味剂、强酸pH2~4和弱碱pH8~10,则会使其稳定性降低,而金属离子Zn 2+和Fe 2+ 会与其发生络合反应。

药学研发立项报告模版

药学研发立项报告模版

药学研发立项报告模版
1.项目背景
1.1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研发目标和预期成果。

1.2研究意义:概述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对药学领域的贡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目前国内外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1.4技术路线:提出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2.研发计划
2.1研发内容:详细描述项目的研发内容和研究方法。

2.2工作安排:制定项目的工作安排和进度计划。

2.3预期成果:阐述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

3.研究团队
3.1团队组成:介绍参与项目研究的团队成员和其研究经验。

3.2团队协作:描述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方式和沟通机制。

4.经费预算
4.2经费使用计划:详细说明经费使用计划和费用分配原则。

5.风险评估
5.1技术风险:分析项目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5.2市场风险:评估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竞争情况。

6.预期效益
6.1经济效益: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6.2社会效益:探讨项目对社会公益的贡献和推广价值。

文档要求完整,应包含以上各个部分的详细内容。

总字数应达到1500字以上,确保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计划、团队、预算、风险评估和预期效益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

同时,报告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使用清晰明了的文字和格式,保证读者能够理解并认可项目的研发价值和可行性。

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型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的表征与含量测定法的建立

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型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的表征与含量测定法的建立

药物分析杂志 Chin J Pharm Anal 2013,33( 2)
Key words: receptor - mediated; pH - sensitive; 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targeted liposome characterization; HPLC; content determination
doxorubicin liposome containing F - PEOz - DSPE*
XIA Gui - min1 ,AN Zhi - jiao1 ,ZHAO Chen2 ,LIU Tong1 ,LI Mei1
( 1. Institute of Medicinal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50,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Oncology,Cancer Institute &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21,China)
胞外叶酸( F) 分子靶向、肿瘤细胞内通过 pH 响应性 载体分子 PEOz 实现药物速释的双功能特性( 中国 发明专利公开号 CN102604083 A) 。其后,本课题组 利用此全新脂质体材料构建了新型的叶酸受体介导 pH 敏感型双功能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 以下简 称“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 CN102600190 A) 。前期的药效学相关研究结果显 示,此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 pH 敏感性,具有潜在开发价值。为全面评价该制 剂,本课题组开展了该脂质体的表征和含量测定法 的建立等质量研究工作。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51(3):1308-1319C h i n a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V 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蒋秉妤,陈 宁,崔亚男,朱凯晴,姜朋欣,王旭涛,李 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保定071000)摘 要:ʌ目的ɔ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㊂ʌ方法ɔ在T C M S P 数据库收集黄芩㊁黄柏㊁大黄㊁黄连㊁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 e n e C a r d s 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 n i P r o t 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靶点进行标准化㊂通过V e n n 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C y t o s c a p e3.9.1制作药物-靶点网络图得到主要活性成分㊂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 r o t e i n -pr o t e i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P P I )㊁G O 功能和K E G G 通路富集分析,制作P P I 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㊂利用P u b C h e m 和P D B 数据库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的3D 结构文件,并通过D i s c o v e r y S t u d i o 2019C l i e n t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㊂ʌ结果ɔ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 和四氢小檗碱,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T N F )㊁胱天蛋白酶3(c a s p a s e -3,C A S P 3)㊁白细胞介素-6(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L 6)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A ,V E G F A )和转录激活因子3(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e r a n d a c t i v a t o r o f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3,S T A T 3)㊂G O 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到R N A 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㊁细胞凋亡㊁血管生成㊁I L 8产生㊁细胞因子活性㊁生长因子活性等条目㊂K E G 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富集在信号转导㊁免疫系统㊁病毒性感染等相关分子信号通路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T N F ,去氢丹参酮ⅡA ㊁四氢小檗碱和金合欢素与S T A T 3都显示出良好对接活性㊂ʌ结论ɔ四黄止痢复方可能通过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 和四氢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 L6㊁V E G F A ㊁S T A T 3㊁T N F ㊁C A S P 3等靶点,进而通过癌症通路㊁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对仔猪腹泻起到抗炎㊁抗氧化等治疗效果,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㊁多靶点㊁多通路的特点㊂关键词:四黄止痢复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仔猪腹泻;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S 859.7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6431/j .c n k i .1671-7236.2024.03.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收稿日期:2023-08-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02803)联系方式:蒋秉妤,E -m a i l :j b y 1668418696@i c l o u d .c o m ㊂通信作者李妍,E -m a i l :d y l y@h e b a u .e d u .c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S i h u a n g An t i d i a r r h e a lG r a n u l e s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P i g l e t sD i a r r h e aB a s e d o nN e t w o r kP h a r m a c o l o g y a n dM o l e c u l a rD o c k i n gJ I A N GB i n g y u ,C H E N N i n g ,C U IY a n a n ,Z HU K a i q i n g ,J I A N GP e n gx i n ,WA N G X u t a o ,L IY a n(C o l l e g e o f 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 ,H 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B a o d i n g 07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ʌO b j e c t i v e ɔT h e a i mo f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a c t i o n o f S i h u a n g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p i g l e t sd i a r r h e ab a s i n g o nn e t w o r k p h a r m ac o l o g y an d m o l e c u l a rd o c k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ʌM e t h o d ɔT h ea c t i v ei n g r e d i e n t s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a r g e t so f S c u t e l l a r i ab a i c a l e n s i s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r h u b a r b ,c o p t i s ,l i c o r i c ea n di s a t i sr o o tw e r ec o l l e c t e di n t h eT C M S Pd a t a b a s e .T h e t a r g e t s r e l a t e d t o p i g l e t sd i a r r h e a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t h eG e n e C a r d s d a t a b a s e .T h e c o l l e c t e dt a r g e t sw e r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b y t h eU n i P r o td a t a b a s e .S h a r e dt a r g e t sw e r e3期蒋秉妤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o b t a i n e d t h r o u g hV e n no n l i n e m a p p i n g s i t e.C y t o s c a p e3.9.1w a su s e dt oc r e a t ead r u g t a r g e t n e t w o r kd i a g r a mt oo b t a i nt h e m a i n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P r o t e i n-p r o t e i ni n t e r a c t i o n s(P P I),G O f u n c t i o na n dK E G G p a t h w a y s a n a l y s i s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o n t h e s h a r e d t a r g e t s t o p r o d u c e t h eP P I n e t w o r kd i a g r a ma n do b t a i n t h e c o r e t a r g e t s.3Ds t r u c t u r e f i l e s o f t h em a i n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a n d t a r g e t sw e r eo b t a i n e df r o m P u b C h e ma n dP D Bd a t a b a s e s.M o l e c u l a rd o c k i n g w a s p e r f o r m e db y D i s c o v e r y S t u d i o2019C l i e n t s o f t w a r e.ʌR e s u l tɔT h e m a i n a c t i v e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w e r e w o g o n i n,β-s i t o s t e r o l,a c a c i a i n,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a n d(R)-c a n a d i n e.T h ec o r et a r g e t sa r ec a s p a s e3(C A S P3),t u m o r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T N F),i n t e r l e u k i n-6 (I L6),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A(V E G F A)a n d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e ra n da c t i v a t o ro f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3(S T A T3).T h er e s u l t so f G O f u n c t i o n a n a l y s i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o f t h e m a i nt a r g e t so fa c t i o no f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w e r ee n r i c h e dt ot h e e n t r i e so fR N A p o l y m e r a s eⅡp r o m o t e r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a p o p t o s i s,a n g i o g e n e s i s,I L8 p r o d u c t i o n,c y t o k i n e a c t i v i t y,a n d g r o w t hf a c t o ra c t i v i t y.T h e r e s u l t so fK E G G p a t h w a y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m a i nt a r g e t so f t h ea c t i o no f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w e r ee n r i c h e di n s i g n a lt r a n s d u c t i o n,i m m u n e s y s t e m,v i r a li n f e c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r e l a t e d m o l e c u l a r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s.T h e m o l e c u l a r d o c k i n g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w o g o n i n w i t h T N F,a c a c i a i n,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a n d(R)-c a n a d i n e w i t h S T A T3s h o w e d g o o d d o c k i n g a c t i v i t y.ʌC o n c l u s i o nɔ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m i g h t a c to nt h e t a r g e t so f I L6,V E G F A,S T A T3, T N Fa n d C A S P3t h r o u g ht h e m a i na c t i v ei n g r e d i e n t ss u c ha s w o g o n i n,β-s i t o s t e r o l,a c a c i a i n,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a n d(R)-c a n a d i n e.I nt h i s w a y,i tc o u l d h a v ea n t i-i n f l a m m a t o r y a n d a n t i o x i d a n t e f f e c t so n p i g l e td i a r r h e a t h r o u g ht h e p a t h w a y s i nc a n c e r,l i p i da n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 n dh u m a n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r e f l e c t i n g t h e m u l t i-c o m p o n e n t,m u l t i-t a r g e ta n d m u l t i-p a t h w a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K e y w o r d s: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n e t w o r k p h a r m a c o l o g y;m o l e c u l a rd o c k i n g;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m e c h a n i s m仔猪腹泻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其诱因主要包括气候和温湿度的改变,环境卫生不佳,病毒㊁细菌㊁寄生虫的侵入等㊂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 o r c i n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v i r u s,P R R S V)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 o r c i n ee p i d e m i cd i a r r h e av i r u s,P E D V)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 r a n s m i s s i b l e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v i r u s,T G E V)㊁猪轮状病毒(P o r c i n er o t a v i r u s, P o R V)等引起㊂病毒性腹泻中P E D V占50%以上[1]㊂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㊁沙门菌(S a l m o n e l l a)㊁产气荚膜梭菌(C l o s t r i d i u m p e r f r i u g e n s)等引起[2]㊂细菌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检出率通常为90%以上[3-4]㊂网络药理学是一种通过现有数据库收集药物成分和疾病及药物对应靶点基因,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及拓扑学分析的方法[5]㊂崔恩慧等[6]通过网络药理学㊁G O功能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等技术发现,黄芩汤可通过负调控猪腹泻相关靶点的翻译过程并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影响R N A结合蛋白和核糖体的结构以及核苷酸的结合来发挥治疗效果㊂邢晓旭等[7]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找到异甘草素治疗腹泻的关键靶点,并通过试验验证发现异甘草素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 A P K14)㊁类固醇受体激活蛋白2抗体(N O C A2)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 P A Rγ)和雌激素受体1(E S R1)等关键蛋白结合后显著下调蓖麻油引起腹泻的小鼠体内这些关键靶点基因的表达,减少胃肠蠕动,缓解腹泻㊂可见,网络药理学可用于筛选分析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㊂四黄止痢复方来源于2015年第5版第二部‘中国兽药典“收录的 四黄止痢复方 ,由黄连㊁黄芩㊁黄柏㊁大黄㊁板蓝根和甘草组成,具有凉血解毒㊁抗菌消炎㊁祛湿止痢㊁清热泻火等功效[8]㊂四黄止痢复方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猪㊁禽的湿热泄泻,但其治疗腹泻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尚未明确㊂本研究通过9031中国畜牧兽医51卷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阐明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试验验证提供理论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四黄止痢复方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筛选在T C M S P数据库(h t t p s:ʊo l d.t c m s p-e.c o m/ t c m s p.p h p)中分别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O B)ȡ30%,类药性(d r u g-l i k e n e s s, D L)ȡ0.18筛选黄芩㊁黄柏㊁大黄㊁黄连㊁板蓝根㊁甘草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基因[9]㊂从U n i P r o t数据库(h t t p s:ʊw w w.u n i p r o t.o r g/)中获得已验证的猪基因,并将每个成分对应靶点基因转化为标准基因名[10]㊂1.2仔猪腹泻相关靶点筛选在N C B I(h t t p s:ʊw w w.n c b i.n l m.n i h.g o v/)㊁C T D(h t t p:ʊc t d b a s e.o r g/)和G e n e C a r d s(h t t p s:ʊw w w.g e n e c a r d s.o r g/)数据库中以 S u s s c r o f a ㊁ d i a r r h e a 和 p i g l e t sd i a r r h e a 为关键词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基因[11-12]㊂将腹泻靶点和四黄止痢复方靶点基因导入韦恩图作图网站(h t t p s:ʊw w w.b i o i n f o r m a t ic s.c o m.c n/s t a t i c/o t h e r s/j v e n n/e x a m p l e.h t m l)取交集绘制韦恩图,并得到疾病和药物共有靶点基因㊂1.3仔猪腹泻靶点-四黄止泻复方靶点互作网络构建将四黄止泻复方活性成分㊁对应靶点及仔猪腹泻靶点基因蛋白导入C y t o s c a p e3.9.1软件,构建四黄止痢复方靶点-活性成分-仔猪腹泻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㊂1.4蛋白互作(P P I)网络构建及分析将仔猪腹泻和四黄止泻复方共有靶点基因导入C y t o s c a p e3.9.1进行P P I分析,并按度值(d e g r e e)从大到小顺时针排列,度值表明靶点的中心性及重要性㊂1.5G O功能及K E G G通路富集分析将共有靶点基因导入到D A V I D数据库(h t t p s:ʊd a v i d.n c i f c r f.g o v/),物种选择 S u s s c r o f a ,选择 F u n c t i o n a lA n n o t a t i o nT o o l [13]㊂以P<0.05筛选,使用微生信网站(h t t p:ʊw w w.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c o m.c n/)进行作图㊂1.6分子对接从P u b C h e m数据库(h t t p s:ʊp u b c h e m.n c b i. n l m.n i h.g o v)下载有效活性成分3D结构文件, P D B数据库中下载核心靶点蛋白文件(h t t p s:ʊw w w.r c s b.o r g),通过D i s c o v e r y S t u d i o2019C l i e n t 软件对药物小分子和靶点蛋白进行对接㊂2结果2.1四黄止泻复方潜在活性成分的筛选从T C M S P数据库中获取到有关复方的210个成分,筛选后得到的36个潜在活性成分(表1)㊂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由高到低排列,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酚㊁高丽槐素㊁刺芒柄花素㊁黄藤素和羟基靛玉红㊂表1四黄止痢复方潜在活性成分T a b l e1P o t e n t i a l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分子编号MO LI D成分I n g r e d i e n t s口服生物利用度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类药性D r u g-l i k e n e s s来源S o u r c e MO L002311甘草酚G l y c y r o l90.780.67甘草MO L001484高丽槐素I n e r m i n e75.180.54甘草MO L000392刺芒柄花素F o r m o n o n e t i n69.670.21甘草MO L000785黄藤素P a l m a t i n e64.600.65黄柏㊁黄连MO L001767羟基靛玉红H y d r o x y i n d i r u b i n63.370.3板蓝根MO L001721依靛蓝酮I s a i n d i g o d i o n e60.120.41板蓝根MO L002903四氢小檗碱(R)-c a n a d i n e55.370.77黄连MO L000239木犀草素J a r a n o l50.830.29甘草MO L002235泽兰黄醇E u p a t i n50.800.41大黄MO L000096(-)-儿茶素(-)-c a t e c h i n49.680.24大黄MO L000354异鼠李素I s o r h a m n e t i n49.600.31甘草MO L002565美迪紫檀素M e d i c a r p i n49.220.34甘草MO L001779盐酸青藤碱S i n o a c u t i n e49.110.46板蓝根01313期蒋秉妤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续表分子编号MO LI D成分I n gr e d i e n t s 口服生物利用度O r a l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类药性D r u g-l i k e n e s s 来源S o u r c e MO L 000449豆甾醇S t i gm a s t e r o l 43.830.76黄芩㊁板蓝根㊁黄柏MO L 002651去氢丹参酮ⅡA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43.760.40黄柏MO L 0049663'-h y d r o x y -4'-O -m e t h y l g l a b r i d i n 43.710.57甘草MO L 001749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 O P )Z I N C 0386043443.590.35板蓝根MO L 000422山奈酚K a e m pf e r o l 41.880.24甘草MO L 002928千层纸素O r o x yl i nA 41.370.23黄芩MO L 000497甘草查尔酮AL i c o c h a l c o n eA 40.790.29甘草MO L 002662吴茱萸次碱R u t a e c a r pi n e 40.300.60黄柏MO L 000358β-谷甾醇B e t a -s i t o s t e r o l 36.910.75黄芩㊁板蓝根㊁甘草㊁大黄MO L 000359谷甾醇S i t o s t e r o l 36.910.75甘草㊁板蓝根㊁黄芩MO L 001454小檗碱B e r b e r i n e 36.860.78黄柏㊁黄连MO L 00175524-e t h y l c h o l e s t -4-e n -3-o n e 36.080.76板蓝根MO L 000790非洲防已碱I s o c o r y pa l m i n e 35.770.59黄柏MO L 001689金合欢素A c a c e t i n 34.970.24黄芩㊁板蓝根MO L 002714黄芩苷B a i c a l e i n 33.520.21黄芩MO L 00175610H -吲哚并[3,2-b ]喹啉Q u i n d o l i n e 33.170.22板蓝根MO L 001792食脂素D F V32.760.18板蓝根㊁甘草MO L 004805S h i n f l a v a n o n e31.790.72甘草MO L 000552韧黄芩素T e n a x i n Ⅰ31.710.35黄芩MO L 002322异牧荆素I s o v i t e x i n 31.290.72板蓝根MO L 001735高车前素D i n a t i n 30.970.27板蓝根MO L 000173汉黄芩素W o go n i n 30.680.23黄芩MO L 001458黄连碱C o p t i s i n e 30.670.86黄芩㊁黄柏㊁黄连2.2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靶点网络构建从G e n e C a r d s 等数据库共获得621个疾病靶点基因,通过韦恩图作图网站取交集后筛选出26个仔猪腹泻与四黄止痢复方共有靶点(图1),并建立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靶点网络(图2)㊂筛选度值排名前五的成分作为该复方作用于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汉黄芩素(w o g o n i n )㊁β-谷甾醇(b e t a -s i t o s t e r o l )㊁金合欢素(a c a c e t i n )㊁去氢丹参酮ⅡA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和四氢小檗碱((R )-c a n a d i n e)(表2)㊂图1 仔猪腹泻与四黄止痢复方共有靶点V e n n 图F i g .1 V e n nd i a g r a mo f c o m m o n t a r g e t s f o r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a n d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r a n u l e s 1131中 国 畜 牧 兽 医51卷椭圆,仔猪腹泻与四黄止痢复方共有靶点;箭头,分别为黄芩(HQ i n )㊁黄柏(H B o )㊁大黄(D H u a n g )㊁黄连(H L i a n )㊁板蓝根(B L G e n )和甘草(G C a o );菱形,黄芩㊁黄柏㊁大黄㊁黄连㊁板蓝根和甘草的潜在活性成分,其中A 代表黄连碱(黄芩㊁黄柏㊁黄连的活性成分),B 代表金合欢素(黄芩㊁板蓝根的活性成分),C 代表谷甾醇(甘草㊁板蓝根㊁黄芩的活性成分),D 代表β-谷甾醇(黄芩㊁板蓝根㊁黄柏的活性成分),F 代表豆甾醇(黄芩㊁板蓝根㊁黄柏的活性成分),G 代表食脂素(板蓝根㊁甘草的活性成分),H 2代表小檗碱(黄柏黄连的活性成分),H 3代表黄藤素(黄柏黄连的活性成分)T h e e l l i p s e s a r e s h a r e d t a r g e t s o f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a n d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T h e a r r o w s r e p r e s e n t S c u t e l l a r i a j a po n i c a (HQ i n ),c y p r e s s (H B o ),C h i n e s er h u b a r b (D H u a n g ),C h i n e s e g o l d t h r e a d (D H u a n g ),r o o to f I s a t i s i n d i go t i c a (B L G e n )a n d l i c o r i c e (G C a o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r h o m b i c s a r e p o t e n t i a l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Ar e p r e s e n t s c o p t i s i n e (c o m m o n i n g r e d i e n t o fHQ i n ,H B oa n dH L i a n ),B r e p r e s e n t s a c a c i a c e i n (c o m m o n i n g r e d i e n t o fHQ i n a n dB L G e n ),C r e p r e s e n t s s i t o s t e r o l (c o m m o n i n gr e d i e n t o f G C a o ,B L G e n a n d HQ i n ),D r e p r e s e n t s b e t a -s i t o s t e r o l (c o m m o ni n g r e d i e n to f HQ i n ,B L G e n a n d H B o ),F r e p r e s e n t s t i g m a s t e r o l (c o m m o ni n g r e d i e n to f H Q i n ,B L G e na n d H B o ),Gr e p r e s e n tD F V (c o m m o ni n gr e d i e n to fB L G e na n d G C a o ),H 2r e p r e s e n t s b e r b e r i n e (c o m m o n i n g r e d i e n t o fH B o a n dH L i a n ),H 3r e p r e s e n t s p a l m a t i n e (c o m m o n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H B o a n dH L i a n )图2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靶点网络图F i g .2 N e t w o r kd i a g r a mo f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t a r g e t s 表2 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筛选结果T a b l e 2 F i l t e r r e s u l t s o fm a i n i n g r e d i e n t s i n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分子编号MO LI D成分I n gr e d i e n t s 度值D e gr e e MO L 000173汉黄芩素W o g o n i n 10MO L 000358β-谷甾醇B e t a -s i t o s t e r o l 7MO L 001689金合欢素A c a c e t i n6MO L 002651去氢丹参酮ⅡA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 6MO L 002903四氢小檗碱(R )-c a n a d i n e62.3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P P I 分析以上筛选出的26个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基因按照度值由大到小顺时针排列,构建P P I 网络(图3),度值信息如表3所示㊂排名前五的21313期蒋秉妤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靶点基因分别为I L 6㊁V E G F A ㊁S T A T 3㊁T N F ㊁C A S P 3,表明这些蛋白在共有靶点互作网络中处于关键位置,可能为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核心靶点㊂图3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P P I 网络图F i g .3 P P I n e t w o r kd i a g r a mo f c o m m o n t a r g e t s f o r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表3 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核心靶点筛选结果T a b l e 3 F i l t e r r e s u l t o f c o r e t a r g e t s i n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i g l e t s d i a r r h e a 靶点基因T a r g e t g e n e s 度值D e g r e e 靶点基因T a r g e t g e n e s 度值D e g r e e T N F 15T P 5311C A S P 314I L 410V E G F A 13HM O X 110I L 613S T A T 19S T A T 313E S R 26P P A R G 12F A S L G 3N O S 212C X C L 83C C L 212A D R B 21N O S 312N R 3C 212.4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G O 功能富集分析将共同靶点基因导入D A V I D 在线平台,经过G O 功能富集分析后得到139个条目,其中111个条目差异显著,选取生物过程(b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gr e s s ,B P )㊁细胞组分(c e l l u l a r c o m po n e n t ,C C )㊁分子功能(m o l e c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M F )中富集数量最多的前8个条目,总共24个条目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㊂在生物过程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中共富集到89个条目,主要包括细胞凋亡㊁血管生成和I L 8的生成等;在细胞组分功能部分共富集到8个条目,主要与细胞核㊁细胞外空隙㊁质膜组成部分等有关;分子功能方面共富集17个条目,主要与细胞因子活性和生长因子活性等有关㊂3131中 国 畜 牧 兽 医51卷图4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G O 功能富集分析F i g .4G Of u n c t i o n e n r i c h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 m o n t a r g e t s f o r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p i gl e t s d i a r r h e a 2.5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的K E G G 通路富集分析对靶点进行K E G 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通路共70条,部分结果见图5㊂富集靶点最多的前5条通路分别为癌症通路(p a t h w a y s i nc a n c e r )㊁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l i pi d a n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㊁人巨细胞病毒感染(h u m a nc y t o m e ga l o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㊁糖尿病A G E -R A G E 信号通路(A G E -R A G E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i nd i ab e t ic )㊁并发症(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和乙型肝炎(h e pa t i t i s B )㊂图5 四黄止痢复方-仔猪腹泻共有靶点K E G G 通路富集分析F i g .5 K EG G p a t h w a y s e n r i c h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 m o n t a r g e t s f o r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p i gl e t s d i a r r h e a 41313期蒋秉妤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2.6分子对接将筛选出的活性成分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与核心靶点C A S P3㊁I L6㊁T N F㊁V E G F A和S T S T3进行分子对接㊂结合自由能最低的5个分子对为汉黄芩素与T N F㊁β-谷甾醇与S T A T3㊁金合欢素与S T A T3㊁去氢丹参酮ⅡA与S T A T3㊁四氢小檗碱与S T A T3 (图6),由表4可知,可对接的分子对结合自由能均<0k J/m o l㊂表明四黄止痢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如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㊁四氢小檗碱等可能主要靶向T N F和S T A T3分子发挥抗腹泻的治疗作用㊂A~D,S T A T3分别与金合欢素㊁β-谷甾醇㊁去氢丹参酮ⅡA㊁四氢小檗碱对接后3D整体㊁局部图及2D互作图;E,T N F和汉黄芩素对接后3D整体㊁局部图及2D互作图A-D,3D o v e r a l l,l o c a la n d2D i n t e r a c t i o n d i a g r a m o f m o l e c u l e d o c k i n g b e t w e e n S T A T3a n d a c a c i a c e i n,b e t a-s i t o s t e r o l, 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a n d(R)-C a n a d i n e;E,3Do v e r a l l,l o c a l a n d2Di n t e r a c t i o nd i a g r a m o fm o l e c u l ed o c k i n g b e t w e e nT N F a n dw o g o n i n图6四黄止痢复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可视化分析F i g.6V i s i b l e a n a l y z a t i o no fm o l e c u l a r d o c k i n g o f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a n d c o r e t a r g e t s5131中国畜牧兽医51卷表4四黄止痢复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自由能T a b l e4B i n d i n g e n e r g y o f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 o f S i h u a n g a n t i d i a r r h e a l g r a n u l e s a n d c o r e t a r g e t s k J/m o l核心靶点C o r e t a r g e t s汉黄芩素W o g o n i nβ-谷甾醇B e t a-s i t o s t e r o l金合欢素A c a c e t i n去氢丹参酮ⅡAD e h y d r o t a n s h i n o n eⅡA四氢小檗碱(R)-c a n a d i n eC A S P3-----I L6-----T N F-394.57----V E G F A---305.13-8-377.18 S T A T3-362.57-505.29-398.32-415.25-418.15 -,结合自由能>0k J/m o l,无法进行有效对接-,B i n d i n g e n e r g y>0k J/m o l,u n a b l e t o p e r f o r me f f e c t i v e d o c k i n g3讨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为四黄止痢复方的潜在活性成分㊂汉黄芩素是一种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的黄酮类黄色针状结晶物,在四黄止痢复方中属于黄芩的活性成分㊂目前已知汉黄芩素有抗炎㊁抗肿瘤㊁抗氧化应激等作用[14]㊂陆璐等[15]研究发现,在葡聚糖硫酸钠(D S 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汉黄芩素可显著保护肠黏膜完整性,抑制T N F-α㊁I L1β等炎症因子的产生㊂S u等[16]研究发现,汉黄芩素还可增加P P A Rγ表达,减弱肠上皮氧化应激,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 O S)蛋白降低肠道亚硝酸盐水平,使D S 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倡导的肠杆菌丰度降低㊂在巨噬细胞炎症中,汉黄芩素治疗组的I L6m R N A 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表明在炎症反应中汉黄芩素可显著下调I L6/S T A T3通路蛋白的表达㊂β-谷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油㊁坚果㊁种子中,在四黄止痢复方中属于黄芩的活性成分㊂β-谷甾醇具有抑菌㊁抗氧化㊁抗炎㊁调节血糖和胆固醇等作用[17]㊂金合欢素也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四黄止痢复方中属于黄芩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㊁抗炎㊁抗癌等作用㊂在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模型中,饲喂金合欢素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大肠杆菌组,提示金合欢素可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炎症[18]㊂金合欢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19-21]㊂四氢小檗碱具有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有抗氧化㊁促进胃肠道活动等作用[22],在四黄止痢复方中属于黄柏的有效成分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核心靶点为T N F㊁C A S P3㊁I L6㊁V E G F A和S T A T3㊂V E G F A是V E G F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其在血管生成㊁内皮细胞增殖㊁促进细胞迁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靶点[23]㊂另有研究发现,V E G F A在治疗肠道炎症损伤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4]㊂C A S P3是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蛋白酶,肠毒性大肠杆菌(E T E C)感染仔猪肠道可引起C A S P3的活化,诱导细胞凋亡[25]㊂肠道炎症中,O c c l u d i n的表达水平常呈下降趋势[26], C A S P3表达水平与O c c l u d i 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是肠道上皮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27]㊂S T A T3是一种炎症反应中的关键介质,在多种疾病及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28]㊂S T A T3的表达与仔猪对腹泻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密切相关[29]㊂I L6和T N F都是重要的炎症因子㊂T N F是一种在感染㊁损伤或侵袭期间产生的多肽细胞因子,可引起细胞死亡或凋亡,主要分为T N F-α和T N F-β[30]㊂T N F-α可引起肠上皮细胞脱落并造成紧密连接蛋白的重新分布[31],触发肠道细胞坏死性凋亡[32],是治疗肠道炎症的关键靶点㊂G O功能及K E G 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四黄止痢复方的活性靶点主要通过调控R N A聚合酶的转录㊁细胞凋亡㊁血管生成和I L8的生成等生物活动治疗仔猪腹泻㊂细胞凋亡㊁细胞屏障的破坏及I L8等促炎因子的产生都是炎症性肠道疾病进程中的重要环节㊂L i u等[33]研究发现,E T E C K88刺激会降低猪小肠上皮细胞G T P结合蛋白的表达,降低Z O-1㊁O c c l u d i n等紧密连接蛋白的浓度,抑制跨上皮电阻(t r a n s e p i t h e l i a l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a n c e,T E E R),增加炎症因子I L8和T N F-α的表达,破坏肠道完整性㊂在K E G G分类中这些靶点也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㊁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㊁人巨细胞病毒感染㊁糖尿病A G E-R A G E信号通路,这些通路主要调控以上疾病中发生的组织器官氧化损伤㊁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反应,表明四黄止痢复方可能主要通过增强免疫㊁61313期蒋秉妤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抗炎㊁抗氧化等相关通路发挥效用㊂仔猪腹泻的发生常伴随小肠组织的氧化应激㊁炎症及屏障损伤,如E T E CF41通过P K A介导的S I N1磷酸化抑制m T O R C2的组装影响m T O R C1的活化进而导致猪小肠上皮细胞(I P E C-J2)凋亡并抑制其增殖[34]㊂P R R S V感染会激活仔猪空肠N F-κB通路,上调促炎因子表达,诱发炎症[35]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细胞因子基本无法对接成功,其原因可能为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这些细胞因子的通路上游从而促进或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㊂这样的作用方式在中药单体治疗中颇为常见,如苍术油可通过S C F/c-k i t和M L C K/ M L C2途径降低肠应激综合征中肠道T N F-α和I L6的表达量[36],大黄素可抑制结肠癌肠道内I L6㊁T N F-α㊁C X C L5等细胞因子的表达[37],叔丁基对苯二酚通过激活N r f5减轻铁死亡并抑制I L6㊁T N F-α㊁I L1β和活性氧的产生[38]㊂然而这些活性成分大部分可与S T A T3和V E G F A良好结合,其中与S T A T3的结合分数更高,说明四黄止痢复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通过S T A T3相关途径发挥作用㊂S T A T3介导多种细胞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㊁炎症反应㊁癌症发展等多种生物进程[39]㊂I L6/ S T A T3通路的活化会加剧小鼠结肠炎,而S T A T3基因的缺失则可缓解炎症的恶化[40]㊂靶向S T A T3小分子抑制剂治疗D S S诱导结肠炎小鼠可明显减轻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产生I L17细胞的浸润,增加C D4+T细胞凋亡[41]㊂S T A T3在仔猪小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 T A T3启动子区域突变导致S T A T3转录受到抑制,仔猪腹泻情况显著减少[29]㊂4结论四黄止痢复方的潜在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汉黄芩素㊁β-谷甾醇㊁金合欢素㊁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等,靶向作用于T N F㊁C A S P3㊁I L6㊁V E G F A和S T A T3等分子,通过调节肠道抗炎㊁抗氧化㊁抗凋亡等功能发挥对仔猪腹泻的治疗作用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段群棚,李晓玉,赵硕,等.2016-2019年广西部分猪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2020,47(2):564-574.D U A N QP,L IX Y,Z HA OS,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d i a r r h e av i r a ld i s e a s eo f p i g l e t si ns o m e p i g f a r m si n G u a n g x id u r i n g2016-2019[J].C h i n a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2020,47(2):564-574.(i nC h i n e s e)[2]吴杨,闫艳新,孙虎芝,等.仔猪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22,58(11):95-99.WU Y,Y A N Y X,S U N H Z,e t a l.I s o l a t i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p a t h o g e n i cb a c t e r i ai n b a c t e r i a ld i a r r h e a p i g l e t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2022,58(11):95-99.(i nC h i n e s e)[3]孙世娇.海南省规模化猪场致仔猪腹泻性细菌的分离鉴定[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S U N S J.I s o l a t i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a c t e r i a i nd i a r r he a p i g l e t sf r o m l a rg e s c a l e p i g f a r m s i nH a i n a n[D].W u h a n:H u a z h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22.(i nC h i n e s e)[4]张弘扬.北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调查及综合防控[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2.Z HA N G H Y.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c o n t r o l o f p i g l e t d i a r r h e a i n p i g f a r m so f d i f f e r e n t s c a l e s i n N o r t h e r n X i n j i a n g[D].S h i h e z i:S h i h e z iU n i v e r s i t y,2022.(i nC h i n e s e)[5] N O G A L E S C,MAM D O UH Z M,L I S T M,e t a l.N e t w o r k p h a r m a c o l o g y:C u r i n g c a u s a l m e c h a n i s m si n s t e a d o f t r e a t i n g s y m p t o m s[J].T r e n d s i n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S c i e n c e s,2022,43(2):136-150.[6]崔恩慧,赵善廷.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汤治疗猪腹泻的作用机制[J].动物医学进展,2021,42(11):111-116.C U I E H,Z HA O S T.M e c h a n i s m o f H u a n g q i nd e c o c t i o n i n t r e a t i n g s w i n e d i a r r h e a b a s e do nn e t w o r kp h a r m a c o l o g y[J].P r o g r e s s i n 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2021,42(11):111-116.(i nC h i n e s e)[7]邢晓旭,张宗山,赵莹莹,等.异甘草素抗腹泻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52(11):26-33.X I N G XX,Z HA N GZS,Z HA O Y Y,e t a l.S t u d y o nt h ea n t i-d i a r r h e aa c t i v i t y o fi s o l i q u i r i t i g e n i na n di t s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J].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 a s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021,52(11):26-33.(i nC h i n e s e)[8]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C H I N E S E C OMM I T T E E O F V E T E R I N A R YP HA R MA C O P O E I A.V e t e r i n a r y P h a r m a c o p o e i a o f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M].5t he d.B e i j i n g: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eP r e s s,2015.(i nC h i n e s e)7131中国畜牧兽医51卷[9]J I NLR,P E N GL,J IN W,e t a l.T C M S P:Ad a t a b a s eo fs y s t e m s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f o r d r u g d i s c o v e r y f r o mh e r b a l m e d i c i n e s[J].J o u r n a lo f C h e m i n f o r m a t i c s,2014,6(1):13.[10] C O U D E R T E,G E HA N T S,D E C A S T R O E,e t a l.A n n o t a t i o n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l y r e l e v a n t l i g a n d s i nU n i P r o t K B u s i n g C h E B I[J].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2023;39(1):b t a c793.[11] D A V I SA P,W I E G E R S T C,J O HN S O N RJ,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T o x i c o g e n o m i c sD a t a b a s e(C T D):U p d a t e2023[J].N u c l e i c A c i d s R e s e a r c h,2023,51(D1):D1257-D1262.[12] S A F R A N M,R O S E N N,TW I K M,e t a l.T h eG e n e C a r d sS u i t e[M].S i n g a p o r e:S p r i n g e r N a t u r e,2021.[13] S H E R MA N B T,HA O M,Q I U J,e t a l.D A V I D:A w e bs e r v e r f o rf u n c t i o n a le n r i c h m e n ta n a l y s i s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a n n o t a t i o no fg e n e l i s t s(2021u p d a t e)[J].N u c l e i cA c i d sR e s e a r c h,2022,50(W1):W216-W221.[14]王斯楚,孙一,王晓溪,等.汉黄芩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肺组织中肺上皮间质形成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23,54(1):172-180.WA N G S C,S U N Y,WA N G X X,e t a l.E f f e c to fw o g o n i n o n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l u n g e p i 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f o r m a t i o n f a c t o r i n l u ng t i s s u e o f M y c o p l a s m ap n e u m o n i a e p n e u m o n i am i c e[J].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 H e rb a l D r u g s,2023,54(1):172-180.(i nC h i n e s e)[15]陆璐,刘宇婧,李瑗,等.基于N L R P3相关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探究汉黄芩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5992-5999.L U L,L I U YJ,L IY,e t a l.M e c h a n i s mo fw o g o n i n 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m i c e b a s e d o nN L P R3-r e l a t e di n f l a m 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a n di n t e s t i n a lm u c o s a l b a r r i e r f u n c t i o n[J].C h i n a J o u r n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a n d P h a r m a c y,2022,37(10):5992-5999.(i nC h i n e s e)[16] S U Y,L I A N GJ,Z HA N G M,e t a l.W o g o n i n r e g u l a t e sc o l o n o c y t e m e t a b o l i s m v i a P P A Rγt o i n h i b i tE n t e r o b a c t e r i a c e a e a g a i n s t d e x t r a n s u l f a t e s o d i u m-i n d u c e dc o l i t i si n m i c e[J].P h y t o t h e r a p y R e s e a r c h,2023,37(3):872-884.[17]陈跃平,谢婷,张昊,等.β-谷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22,34(5):2721-2731.C H E N Y Q,X I E T,Z HA N G H,e t a l.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o fβ-s i t o s t e r o l a n d a d v a n c e s o f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na n i m a l p r o d u c t i o n[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A n i m a l N u t r i t i o n,2022,34(5):2721-2731.(i nC h i n e s e)[18]李朝一,张慧敏,李振坤,等.金合欢素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10(2):7-8.L I ZY,Z HA N G H M,L I ZK,e t a l.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o fa c a c i a o ni n t e s t i n a lt r a c to f m i c ei n f e c t e d w i t hE s c h e r i c h i ac o l i[J].G r a z i e r y V e t e r i n a r y S c i e n c e s(E l e c t r o n i c V e r s i o n),2022,110(2):7-8.(i nC h i n e s e)[19] C U IY K,H O N G Y X,WU W Y,e t a l.A c a c e t i na m e l i o r a t e sc a r d i a ch y p e r t r o p h yb y ac t i v a t i n g S i r t1/AM P K/P G C-1αp a t h w a y[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y,2022,920:174858.[20] S O N GF,MA O YJ,HU Y,e t a l.A c a c e t i na t t e n u a t e sd i a be t e s-i n d u c e d c a r d i o m y o p a t h y b y i n h i b i t i n g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e n e r g y m e t a b o l i s m v i a P P A R-α/AM P K p a t h w a y[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y,2022,922:174916.[21] L I U C,Z HA N G M,Y E S,e t a l.A c a c e t i n p r o t e c t sm y o c a r d i a l c e l l sa g a i n s th y p o x i a-r e o x y g e n a t i o n i n j u r yt h r o u g h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a u t o p h a g y[J].J o u r n a l o fI m m u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2021,2021:9979843.[22]季宇彬,刘欣,于蕾,等.四氢小檗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24):5270-5275.J IY B,L I U X,Y U L,e t a l.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n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e t r a h d r o b e r b e r i n e[J].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H e r b a lD r u g s,2017,48(24):5270-5275.(i nC h i n e s e)[23] Z O U G,Z HA N G X,WA N G L,e t a l.H e r b-s o u r c e de m o d i n i n h i b i t s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o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yt a r g e t i n g V E G F A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J].T h e r a n o s t i c s,2020,10(15):6839-6853.[24] L U O R,Y A N Z,Y A N G Q,e t a l.I n h i b i t i o no fs s c-m i c r o R N A-140-5p a m e l i o r a t e s t h e C l o s t r i d i u mp e r f r i n g e n s b e t a2t o x i n-i n d u c e d i n f l a m m a t o r yr e s p o n s e i nI P E C-J2c e l l s v i a t h eE R K1/2a n dJ N Kp a t h w a y s b y t a r g e t i n g V E G F A[J].M o l e c u l a rI m m u n o l o g y,2020,127:12-20.[25] X I A Y,B I NP,L I US,e t a l.E n t e r o t o x i g e n i c E s c h e r i c h i ac o l i i n f e c t i o n p r o m o t e s a p o p t o s i s i n p i g l e t s[J].M i c r o b i a lP a t h o g e n e s i s,2018,125:290-294.[26] Y A N G K M,J I A N GZ Y,Z H E N G C T,e t a l.E f f e c t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o nd i a r r h e aa n d i n t e s t i n a lb a r r i e rf u nc t i o n o f y o u n g p i g l e t s c h a l l e n g ed w i t he n t e r o t o x i g e n i c E s c h e r i c h i ac o l i K88[J].J o u r n a l o fA n i m a lS c i e n c e,2014,92(4):1496-1503.[27] K U O W T,S H E N L,Z U O L,e t a l.I n f l a m m a t i o n-8131。

新药研究与开发翻译作业

新药研究与开发翻译作业

RNA interference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C.elegans. When long double-stranded (ds)RNAs were injected into a worm's gonad (a standard way of introducing transgenes into worms), they blocked the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genes in a sequence-specific manner.在线虫中首次发现了RNA干扰。

当长的双链RNA(DS)注射到一个蠕虫的性腺(转基因引入到蠕虫的标准方法),他们以特异性的方式阻断内源性基因表达的序列。

In eukaryotes, most protein-coding genes are transcripted by RNA polymerase II, which generates pre-mRNAs that are then processed to form mature mRNAs. These mRNAs are then transported from the nucleus to the cytoplasm, where they are translated.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II转录了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产生前体mRNA,然后形成成熟mRNA。

这些mRNA从细胞核被运输到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RNAi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process that can regulate endogenous gene expression.In plants, RNAi can be set in motion by genomically encoded short regulatory RNAs known as microRNAs. In algae, worms and flies, RNAi can be activated by endogenous transposition.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过程,它可以调节内源基因的表达。

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

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

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中医药局•【公布日期】2012.07.09•【字号】苏中医政[2012]51号•【施行日期】2012.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的通知(苏中医政〔2012〕51号)各市卫生局,厅直有关单位:根据《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苏中医政﹝2012﹞36号)的要求,经各地各单位初评推荐,我局组织专家委员会遴选,确定王令谆等60名同志为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研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1.培养对象要结合本专业临床实际,自定课题名称,制定研究计划,填写《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申请书》(附件2,一式2份),由各市卫生局汇总后于2012年8月5日前报送至我局医政科教处。

通过审核的课题将予以立项。

2. 60名培养对象的《第二批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申请书》(一份)返还给你们,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留存。

3.请你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管理和考核,督促培养对象按照研修计划认真学习,确保研修质量。

4.各地各单位研修统一进岗时间为2012年9月1日。

附件1附件2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申请书(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专项)课题名称申请人所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申请日期江苏省中医药局制填表说明一、《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申请书(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专项)》(以下简称《申请书》)。

二、《申请书》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地逐项认真填写。

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

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如无该项内容请填“无”,各栏空格不够,均可加页。

三、汉字请用国家公布的标准简化汉字,数字请用阿拉伯数字。

医药研发报告范文

医药研发报告范文

医药研发报告范文一、引言医药研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于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对当前医药研发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二、医药研发的现状(一)全球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全球各大药企和科研机构在医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

据统计,2022 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了_____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_____%。

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人们对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迫切需求,以及医药行业对创新的高度重视。

(二)创新药物研发成果显著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一系列创新药物相继问世。

例如,针对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靶向药物,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有了新的突破。

(三)生物技术和基因治疗成为热点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生物技术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望为一些遗传性疾病和罕见病患者带来根治的可能。

三、医药研发面临的挑战(一)研发成本高昂医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过程。

从药物的发现、临床试验到最终上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据估计,研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已经超过了_____亿美元,而且成功率较低。

这使得许多药企在研发决策上更加谨慎,也限制了一些创新性项目的开展。

(二)临床试验难度大临床试验是医药研发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受试者招募困难、试验方案设计复杂、监管要求严格等因素,临床试验的进展往往不如预期。

此外,临床试验的结果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个体差异、合并用药等,增加了研发的不确定性。

(三)法规和政策的限制医药行业受到严格的法规和政策监管,这在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也给研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新药研究与开发论文纸 - 李妍

新药研究与开发论文纸 - 李妍
研究和开发新型给药系统也是利用生物技术解决药物利用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的很好范例。给药系统可分为注射给药和非注射给药。前者的代表是新型气动力注射给药系统,采用手持喷射器具,利用氦气喷射将经皮释药的药物粉末瞬时加速经皮进入体内,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粉末喷射剂中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更为稳定,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而非注射途径新型给药系统因为更加方便而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技术价值,胰岛素口服给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将胰岛素用偶氮聚合物包衣免受胃肠酸解与酶解,到达大肠后释放吸收,大大增加了胰岛素的利用度。纳米生物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0. 1 -300nm)对原分、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并利用物质的纳米性质的技术,在药物研发中逐渐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和药物包裹两个方面开发新型制剂,建立新的给药途径,进行更加精细的靶向定位,增加生物膜通透性,控制药物释放从总体上提高了药物吸收,增加药物利用度。在纳米层次上加强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及分析方法有利于建立起精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以保证生物技术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进展
摘要: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种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倍受瞩目,如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新型给药系统与纳米技术等,以发现和确证新型药物为主要目标,在生命科学前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2生物技术与新药研发展望
2.1世界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化学物理理论,结构生物学以及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学科与药物研究的交叉渗透日益加强,使得新药研究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预见,新兴学科将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新药的发现和前期研究中,包括出现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具有重大潜力的新技术,这些研究的进展和综合集成,将对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产生长远的、决定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生物技术医药研究空前繁荣,运用新的生物技术,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开展新的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以及制备生物技术药物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将仍然是近年内药物研制的主题,结合人类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开展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研究,揭示药物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将继续深入。【4】未来十年内最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如针对传染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病原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可降低激素、干扰素等治疗性蛋白质成本的转基因技术,可有效促进新药研制开发的组合化学技术等有望在近年内有所突破;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酶和受体与疾病的关系不断阐明,将使新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建立;【2】深化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代谢与动力学研究,多糖类、蛋白多肽类、寡核苷酸类等大分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都是当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课题。

埃索美拉唑的研究进展

埃索美拉唑的研究进展

埃索美拉唑的研究进展
李雪妍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埃索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是第一个发展为光学异构体的PPI,于2001年批准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上市,2003年在我国上市,由于具有强烈而持久的酸抑制作用,同时对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是目前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埃索美拉唑的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李雪妍
【作者单位】大港油田总医院药剂科 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
【相关文献】
1.埃索美拉唑钠不对称氧化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J], 任永飞;符然;刘金凤;韩维娜
2.埃索美拉唑回顾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张小康;马昌翰;白洁;张大军
3.埃索美拉唑药理研究进展 [J], 董华
4.埃索美拉唑对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J], 廖日斌;潘旻
5.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对比 [J], 程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与开发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9(36)2
【摘要】新酸性葡萄糖苷酶α赢得FDA顾问委员会的支持Genzyme公司的庞培病治疗药酸性葡萄糖苷酶α(alglucosidase α)已大量生产,用于此病的迟发型,FDA内分泌和代谢药顾问委员会已批准该新制剂。

庞培病是糖代谢病,由于缺乏
溶酶体酶酸性α-葡萄糖苷酶引起糖原在溶酶体中累积,主要发生在肌肉细胞中,
从而产生肌肉无力,影响运动和呼吸功能。

临床根据发作在婴儿、少年或成人期分为3型,美国约有2000患者。

【总页数】2页(P154-封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实践与探索 [J], 敖冬梅
2.新药研究与开发 [J],
3.课程思政融入《新药研究与开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吴素香
4.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分析和实践 [J], 左长清;付晖;邹丽宜
5.关于建立我国自主研究与开发新药体系的设想——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洪琅在“全国首届新药与临床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药研发整个阶段的书

医药研发整个阶段的书

医药研发整个阶段的书医药研发整个阶段的书引言医药研发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它涵盖了从发现药物潜在作用到最终获得批准上市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人员需要经历许多阶段,包括基础科学研究、药物设计、体外和体内实验、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等。

对于任何一款药物,这个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文献资料来支持决策和进一步的研发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医药研发整个阶段所需的书籍资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医药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知识和实践。

一、基础科学研究阶段在医药研发的第一阶段,基础科学研究,研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可能的作用方式。

这个阶段的书籍资源可以帮助研发人员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了解基础科学背后的原理和理论。

著名科学家X的《疾病基础研究前沿》是一本经典之作,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潜在作用靶点。

杨斯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是一本涵盖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参考书,研发人员可以在其中找到适用于自己研究的实验策略和技术要点。

二、药物设计阶段药物设计是医药研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如何根据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设计出具有良好药效和安全性的化合物。

在这个阶段,相关的书籍资源对研发人员至关重要。

作为一本优秀的药物设计指南,博士生物制药的《药物化学与设计》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药物设计流程和常见的药物设计策略。

罗斯的《药物设计的基础原理》从分子水平出发,阐述了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体外和体内实验阶段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体外和体内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外实验用于评估药物的体外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体内实验则进一步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这个阶段,研发人员需要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动物模型,以便更好地评估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实验动物学》是一本常见的参考书籍,详细介绍了实验动物的选用和管理,以及各种常用实验技术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杰克逊实验室的《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是一本权威的指南,涵盖了各种疾病模型和药物评价方法的使用。

创新药cmc研究年度报告制度

创新药cmc研究年度报告制度

创新药cmc研究年度报告制度创新药CMC(药物化学、制造与控制)研究年度报告制度是指药品研发公司每年提交关于创新药CMC研究进展的报告。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和评估创新药CMC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药品的化学结构、制造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化学:报告要详细描述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和活性,以及相关的合成或提取方法。

同时,还需说明可能的结构变化导致的药物活性变化等。

2. 制造工艺:报告要详细描述药物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合成工艺、中间体的纯化和产量,以及最终药物的纯化、结晶和制剂等工艺步骤。

同时,还需说明可能的批量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 质量控制:报告要详细描述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体的纯度、药物的纯度和含量等。

同时,还需涵盖稳定性研究和控制方法、有害杂质和微生物检测、理化性质等。

4. 安全性评估:报告要涵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特别是需要报告药物的潜在毒性和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前和临床期间的安全性评估结果。

5. 进展和计划:报告要提供相关年度的研究进展和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包括实验室研究、动物研究、临床试验以及其他必要的研究和开发计划。

药品研发公司需要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年度报告,并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

监管部门会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质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并根据报告的情况作出后续决策,例如是否继续进行临床试验或进入下一研究阶段。

总之,创新药CMC研究年度报告制度是对药品研发公司进行监督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旨在确保创新药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创新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和开发新型给药系统也是利用生物技术解决药物利用度、稳定性等诸多问题的很好范例。给药系统可分为注射给药和非注射给药。前者的代表是新型气动力注射给药系统,采用手持喷射器具,利用氦气喷射将经皮释药的药物粉末瞬时加速经皮进入体内,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粉末喷射剂中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更为稳定,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而非注射途径新型给药系统因为更加方便而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技术价值,胰岛素口服给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将胰岛素用偶氮聚合物包衣免受胃肠酸解与酶解,到达大肠后释放吸收,大大增加了胰岛素的利用度。纳M生物技术是在纳M尺度上(0. 1 -300nm>对原分、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并利用物质的纳M性质的技术,在药物研发中逐渐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用纳M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和药物包裹两个方面开发新型制剂,建立新的给药途径,进行更加精细的靶向定位,增加生物膜通透性,控制药物释放从总体上提高了药物吸收,增加药物利用度。在纳M层次上加强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及分析方法有利于建立起精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以保证生物技术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1.4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通过筛选而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目前药物筛选模型已经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建立自己的药物筛选模型可以筛选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先导化合物,进而发展出创新的药物。所以各国医药研发中心都很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途径、方法和技术,注重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努力建立快速、准确、微量的体外分子水平筛选模型和高通量筛选方法,以加快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药物分子大多通过与人体内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疗效,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一旦被发现,往往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所以寻找药物作用靶点成为当今创新药物研究激烈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药靶发现的重点主要是针对肿瘤和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选择在近十年内可望取得重要突破的靶标分子,通过对这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细胞因子、核酸与基因位点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药物作用新靶点和新机制,用现代筛选模型和方法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2】
1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进展
生物技术是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储藏或转变为具有商业,经济,社会或是卫生价值的步骤。【1】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但在疾病机制研究和诊断治疗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寻找新药的途径和制备工艺上更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手段,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大大促进了医药研发的步伐。
1.1新型给药系统与纳M技术:
目前由国家招标立项的新药,其来源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从事新药研究的单位,尤其是重点医药研究院、研究所及大专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基本反映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和总体水平。所立项研究的新药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一批可利用、开发的资源,不但从中可以研究成功一批新药,还可积累多方面的示范性研究开发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分子水平;生物信息
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我国密切注视国际上新药研究开发的新进展,积极吸取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尤其在国家支持建立的新药筛选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已注重研究建立了一批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筛选模型,使新药筛选逐步从经验式、机遇式的普筛向以新理论为指导的定向设计过渡,并积极掌握自动化实验技术,进行了高通量筛选的尝试;不少单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出一批有开发前景的新结构化合物,如上海药物所现已具有用于分子模拟和药物设计的完整软、硬件,并已在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类似物、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石杉碱甲类似物、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及凝血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单位已开始以体内的活性成分为模板设计新药,如人工合成甲状旁腺素的活性片段,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重组人新型肝细胞生长因子等;尤其在选择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获得具有特色的新结构化合物方面取得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根据香茶菜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抗肿瘤作用较强的新结构化合物。【1】所有这些进展都标志着我国新药研究的开发水平有所提高。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进展
摘要: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种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倍受瞩目,如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新型给药系统与纳M技术等,以发现和确证新型药物为主要目标,在生命科学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使医药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获得完全序列图,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后基因组的研究及其应用。由于基因组日渐增加的庞大数据,生物技术越来越在药物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人类2万多个基因中,有相当数量的基因与疾病发生与防治密切相关,这些基因是药物作用新靶标以及疾病机制研究的宝库。目前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重要基因已被分离和测序,一些常见病如乳腺癌、高血压、糖尿病等涉及遗传倾向的基因已在染色体的遗传图谱上精确定位,DNA芯片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药物的筛选,新药的测试及海洋药物和中草药的研制开发提供更快速有效的手段。蛋白质组学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外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突破。【3】蛋白质组研究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内蛋白质谱或细胞用药和不用药之间的蛋白质谱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鉴定,找出两种蛋白质谱的定性和定量差异,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新的靶标,也为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蛋白质组学已在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探索蛋白质在质量、功能、相互作用及人体内环境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调控机制,从而揭示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1.3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
药物生物信息学研究不仅可用于靶标生物大分子的发现及确证,还可用于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性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计划对于结构测定的需求使得高通量结构测定和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发展大大加快。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在获得了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后,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预测,然后依据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天然生物大分子的改造和基于作用靶点的药物分子设计,加速了新药的发现。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是生物信息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为了抑制某些酶或蛋白质的活性,在已知其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算法设计抑制剂分子作为候选药物。药物设计还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基于配体和受体的药物设计以及基本机制的药物设计。在药理学研究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使我们能从基因的水平认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遗传分布的多态性。【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另一种重要策略和方法是虚拟药物筛选,它利用各种计算方法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筛选,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与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