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究与开发 ——青蒿素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 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 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 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 了文章内容。
10
整体把握
全文结构图
11
课文探究 研读课文(具体分析文章内容)
引言部分: 1. 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17
第五部分
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 学赠予人类的瑰宝。”为什么?
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 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 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 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③ 对团队的感激之情。
文章写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时,时时处处不忘提到团队的作用,受命伊始有团队,临床 试验有团队,普及传播有团队,研制衍生物有团队。不仅不忘自己领导的团队,第三部分中, 还写了“523 项目”的大团队,文章还多处提及高校院所的作用。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心底无私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伙伴的感激之情。
16
第四部分 6. 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 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 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
A.抗疟研究: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民已经知道了
用艾草治疗疟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 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其作用机制是通 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 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
疟 原 虫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联合发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 浸膏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 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 有明显抑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H
LDA,CH2 =C(Me3 Si)COCH3
O
O
PhH2 CO
LDA催化发生Michael加成
H
H
O
O
Ba(OH)2 .8H2 O (COOH)2
O
PhH2 CO
PhH2 CO
碱催化下发生Robinson环合反应
弱酸催化下发生脱水
H
H
NaBH4 -Py Jones oxidation
H 醋酸汞催化条件下的醚交换反应
H
HO
O
H
O
H
toluene,210Csealed tube,72h
H
O
O
H
PhH2 CO
PhH2 CO
NaBH4催化下共轭的双键被完全还原
生成仲醇
仲醇氧化生成酮
H
H
O H
PhH2 CO
MeMgI p-TsOH

青蒿素最终PPT课件

青蒿素最终PPT课件
根系 HR-9 青蒿素收率最高, 达到每月 33.25 mg/L。 青蒿发根的生长量和青蒿素含量极显 著高于未转化根
14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
15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 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 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 取液-粗品-精制。
• 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 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
成就奖”。
1978年
1979年
1984年
1986年
1992年
• “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 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 药证字X-66、67号)。
• 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 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
就”。
1992年
1997年
• “双氢青蒿素栓剂”、 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获 得《新药证书》,分别 为国药证字H20030341 和H20030144。
2003年
• 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 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 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 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 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
•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2015年38Fra bibliotek5 SECTION
39
植物组织培养前景介绍
作为原料的青蒿要求在 花前收获,这将导致野生青 蒿种子逐年减少,进而引发 资源枯竭,其次,青蒿素含 量很低,市场需求大。
25
线青粒蒿体素是能细够胞致凋使亡乳的腺放癌大细器胞和、感肝受癌器细,胞调、节宫控颈制癌着细 胞细的胞代等谢多活种动癌,细通胞过凋线亡粒,体对的癌膜细电胞位的的生改长变具诱有导显细著胞的 凋的亡抑。制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主要

青蒿素PPT

青蒿素PPT

传播全世界
除了生产和配方问题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研究结果的挑战。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的立体结构于 1975 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团队协助下确定。然而,当时中国的环境限制了任何 有关青蒿素的论文的发表,除了中文发表的几篇文章。幸运的是,1979 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证书,以 表彰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抗疟功效。 2005 年,世卫组织宣布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的战略。 ACT 目前被广泛使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主要是非洲儿童的生
命。由于其抗淋巴细胞活性,该疗法显著减少了疟疾的症状。
艰难历程
上世纪60年代
各国废大量的人力物力, 寻找能够对抗疟疾的药物
1969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 长。
1967
中国紧急启动“药物研究工 作协作”,代号“523”。
1971
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 此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 抗疟疾效果为100%的 青蒿提取物
由于没有专利机制和专利意识,中国科研人员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
青蒿.素的论文,如1977年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介绍了青
蒿素的化学结构,1978年又发表了关于青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由于各国专 利授权的基本前提都是“新颖性”,经过如此公开之后的青蒿素,也就失去了在国内外 申请专利的可能。
从分子到药物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进行新药的临床试验。因此,为了帮助患有疟疾的患 者,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勇敢地自愿成为第一个服用这种提取物的人。在确定提 取物对人类使用安全后,我们前往海南省测试其临床疗效,对感染间日疟原虫 和恶性疟原虫的患者进行抗疟试验。这些临床试验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用 提取物治疗的患者症状(如发热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迅速消失,但是接受 氯喹的患者没有。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新编进展精品PPT课件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新编进展精品PPT课件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青蒿素具有水溶性差、热稳定性差的缺 点,制成片剂因其难溶性,生物利用度低, 且体内代谢快。而纳米青蒿素的水溶性好, 制成针剂后可进行静脉注射,将极大地提 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扩大应用范围。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 和水中的溶解度低以及难以制成合适的剂 型等不足,需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 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发新药,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而合成青蒿素衍 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 蒿素等克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最新进展
青蒿素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在 抗疟之外,屠呦呦团队正在探索青蒿素 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今年,双 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研发已经 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 研究批件,将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 的可能性。
青蒿素的功效不仅仅是治疗疟疾,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如抗病毒、 免疫抑制、抗肿瘤、抗霉菌作用等。
蒿甲醚
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前 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 含蒿甲醚的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 液。
蒿乙醚
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产 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双氢青蒿素
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 素经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还没有抗疟的功能,屠呦呦除掉这一部分,由此也解决了中草药 含毒的副作用。在证实了中性部分是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后,屠呦呦 又做猴疟的实验,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有机溶剂提取
青蒿素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 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因此可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然后 用柱层析或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精制得到青篙素。

青蒿素分析方法的确定PPT课件

青蒿素分析方法的确定PPT课件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多种青蒿素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青蒿素简介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如易氧化、 易分解等。
青蒿素的来源和提取方法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其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 体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定量限
新方法能够准确定量青蒿素的最低浓 度,满足实际样品分析的需求。
重复性与稳定性评价
重复性
新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 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
稳定性
新方法在不同时间、不同实验室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保持稳定, 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5
与其他方法比较
青蒿素分析方法 的确定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青蒿素分析方法概述 • 新方法确定过程 • 新方法性能评估 • 与其他方法比较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定青蒿素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其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药物的质量 控制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方法比较
传统方法
通常采用色谱法、光谱法等进行分析,操作繁琐,分析时间 长。
青蒿素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结果准确。
与其他新型方法比较
其他新型方法
如质谱法、电化学法等,虽然具有较 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设备昂贵, 操作复杂。
青蒿素分析方法
在保证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同时,降低 了设备成本和操作难度,更适合大规 模应用。

青蒿素公开课ppt课件

青蒿素公开课ppt课件

开展临床试验和药理研究,验证青蒿 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 疗效和安全性。
针对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设计并合成新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发 现具有更好药理活性的新药。
THANK YOU
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
05
青蒿素的未来展望
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前景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随着全球抗击疟疾的深入,青蒿
素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
随着全球疟疾发病率的下降,青 蒿素的应用将逐渐转向预防性用 药,如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 广,将有助于降低疟疾的发病率
青蒿素公开课ppt课件
目录
• 青蒿素简介 • 青蒿素的抗疟疾作用 • 青蒿素的提取与合成 •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 青蒿素的未来展望
01
青蒿素简介
青蒿素的发现
青蒿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 70年代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抗
疟疾药物。
青蒿素的发现是经过多次试验和 筛选的结果,科学家们在研究中 发现黄花蒿具有抗疟疾活性,进
,改善全球公共卫生状况。
提高青蒿素产量的研究展望
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手 段,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和纯度 ,降低生产成本。
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和发酵工艺 ,提高青蒿素的发酵效率和产 物浓度。
开发新的提取和纯化技术,提 高青蒿素的纯度和收率,降低 杂质含量。
青蒿素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青蒿素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 等作用,有望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
一步分离出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为全球抗击疟疾做 出了巨大贡献,拯救了数百万人
的生命。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青蒿素是由一种名为倍半萜的化合物组成的,其化学结构较为复杂。

青蒿素 PPT课件

青蒿素 PPT课件
恶性疟的常见分型:脑型疟(最凶险)、过高热型、厥冷型、肺型、急 性肾功能不全型、胃肠型
2 青蒿素的发现
氯喹类药物
出现耐药
德、日、美等国家研究
中国“523任务” 整理查阅中医古籍、走访名医 锁定青蒿 《抗疟单验证方集》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确立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屠呦呦(1930.12.30)
—— 中国药学家 ——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疟疾与青蒿素
演讲者: 韩 月 (字依宸)
1 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公元前2700年,《黄帝内经》就 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状。
概述: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 起的寄生原虫传染病。 危害: 据2010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 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10 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 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 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我国最高发的省份:云南
刘加军,黄仁魏,林东军等. 青蒿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 2005,06
/yaopin/xyyf/20150527/90619.html
2019/11/17
黎润红. “523任务”与青蒿抗疟作用的在发现[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4:488-500
韩利平,黄强,曾丽艳等.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疟机制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2009,29(1)
杜智敏,刘影.青蒿素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5(5):372
徐丽敏,陈学荣,屠呦呦.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BXSB小鼠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杂志 ,2002,1(1):19
1 疟疾
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血液中含有成熟配子 体)

青蒿素PPT

青蒿素PPT

33.63 37.56 32.93 172.07 12.60 19.87
34.2 36.7 33.5 172.4 13.1 19.1
CH2 CH CH C CH3 CH3
1.76;1.80 1.43 3.39(d-q)
1.52;1.27 1.60 2.56
1.21(d) 1.00(d)
1.19 0.96
Chemdraw模拟H谱
Chemdraw模拟C谱
C编号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化学位移 (ppm) 50.08 24.89 35.94 105.41 93.74 79.52 44.99 23.43
C化学位移模 拟值 51.8 24.5 36.1 120.1 97.3 亚临界流体萃取:处于临界区附近的流体可以像 普通流体一样作为萃取剂使用,以高压液化气体为溶 剂,加压逆流和减压蒸发为主导的工艺路线。 • 黄花篙草经粉碎筛后投入萃取罐,从钢瓶出来的C02 经过滤后由压缩机压缩至设定压力“温度由经过萃取 罐夹套的循环水控制并稳定”当萃取罐达到所需压力 温度后,开始循环萃取并计算萃取时间,含有青篙素 的C02降压后进入分离罐,青篙素及杂质在分离罐分 离析出,C02送入压缩机循环使用,萃取物进行简单的 分离精制既得到青篙素纯品。
青蒿素逆合成分析
以法尼基焦磷酸为起始原料生物合成青蒿素
蒿甲醚
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前其开发 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含蒿甲醚的 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液。
蒿乙醚
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产不 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双氢青蒿素
• 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素经 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青蒿素的构效关系

青蒿素类抗疟药 ppt课件-PPT精选文档

青蒿素类抗疟药 ppt课件-PPT精选文档

(三)、色谱法
(一) 呈色反应
1. 碘化钾试液-淀粉反应(过氧桥的氧化反应) 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
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能将I-氧化成I2与淀粉指示液,生成蓝紫色。
ChP2019青蒿素的鉴别: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碘 化钾试液0.4ml,稀硫酸2.5ml与淀粉指示液4滴,立即呈紫色。 ChP2019双氢青蒿素片的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双氢青蒿素 20mg),加无水乙醇2ml使双氢青蒿素溶解,滤过,滤液中加碘化钾试液2ml 与稀硫酸4ml,摇匀,加淀粉指示液数滴,溶液即显蓝紫色。
水解后UV法 HPLC
一、青蒿素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
H H3C O O O O H CH3 CH3
H H 3C O 双氢青蒿素 O O O HO H
CH3
H 3C O O O O 蒿 甲 醚 H
H
CH
3
青蒿素
O
Hபைடு நூலகம்
H CH3 H
H CH O CH H
3
3
H H 3C O 青蒿琥酯 O O O H O
HPLC法
蒿甲醚 Artemether
HPLC法
(二)主要化学性质
CH3 氧化性 5 H 4 6 由于青蒿素类是具有过氧桥的倍 2 7 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 H 3 C 3 O 1 5 a O 有氧化性。 8a 8 O 12 a 12 旋光性 H 9 1 1 O 10 青蒿素类药物都均有旋光性,均为右旋 CH3 体药物。青蒿素其比旋度为 +75°~+78°, H O 蒿甲醚其比旋度为+168°~+173°。
第十二章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ppt课件
进一步改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 屠呦呦提取到191号(即191次实验)药物样品时,所做的动物实验,
惊人地显示出100%的抑制率。 青蒿药材含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在新鲜的叶片里,而非根、茎部位;最
佳的采摘时节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 屠呦呦又把青蒿提取物成功分离成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后者毒性大,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 以及最新进展
16中药302
佟浩楠 王梓昊 马千
1
青蒿素的研究过程
最初屠呦呦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 果并不理想。她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 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 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 “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 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 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 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 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 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黄花篙草经粉碎筛后投入萃取罐,从钢瓶出来的 C02经过滤后由压缩机压缩至设定压力“温度由 经过萃取罐夹套的循环水控制并稳定”当萃取 罐达到所需压力温度后,开始循环萃取并计算萃 取时间,含有青篙素的C02降压后进入分离罐,青 篙素及杂质在分离罐分离析出,C02送入压缩机 循环使用,萃取物进行简单的分离精制既得到青 篙素纯品。
7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青蒿素具有水溶性差、热稳定性差的缺 点,制成片剂因其难溶性,生物利用度低, 且体内代谢快。而纳米青蒿素的水溶性好, 制成针剂后可进行静脉注射,将极大地提 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扩大应用范围。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 和水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 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发新药,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而合成青蒿素衍 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 蒿素等克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青蒿素的发现 ppt课件

青蒿素的发现  ppt课件
青蒿素的发现
1
1
目录
青蒿素简介 屠呦呦介绍 研发背景 研发历程
青蒿素发现的启示
2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 鸣,食野之芩。…” ——《诗经·小雅》
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 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 根 茎 子 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本草图经》
4
4
青蒿素
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理化性质 :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
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 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
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 化合物
5
5
屠呦呦
6
6
人物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 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 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 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 向标”的拉斯克奖。
8
8
个人荣誉
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 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课件

归纳: 学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 一小步》的必要性 1. 写作思路清晰严谨的表达 2.演讲稿的特殊魅力 3.科学家身上优秀品质的展示
讨论:本文作为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 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 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 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医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 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作出的新贡献。
●①用“一定”作定语,限制了“抗疟效果”的程度, ●②用“很难”“似乎”作状语,限制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
使说明推理更准确,更严谨。
2.“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 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 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学习任务一:发现文章之美首先要读懂它,读懂的方法是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1:快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小标题,理清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获奖事由及自己团队的研究经历,呼吁国际 合作,推动中医及传统医学的研究。
第二部分包括“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 叙述 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 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6年,“感动中国”节目给 予了屠呦呦高度的评价:春草 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 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 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 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药化ppt-青蒿素共32页文档

药化ppt-青蒿素共32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青蒿与青蒿素ppt课件

青蒿与青蒿素ppt课件

在药物筛选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还不及胡椒有 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重视。
青蒿品种问题(青蒿、黄花蒿)
提取方法问题(加热、醇提)
在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代替乙醇提取青蒿有效成 分(乙醚的沸点为34.6度),提取物抗疟有效率达95%到100% ,这一方法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
CH3 H
O
H3C
O
H O CH3
O
青蒿素
2011年9月27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1年 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 项。
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露西·夏皮罗在为屠呦呦致颁奖词时说 :“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 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并首先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并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收集地方药志及中医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群众来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信寻访老大夫总结实际经验等汇总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动物和矿物等2000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册理出一册抗疟单验方集包含包含640640多种草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
青蒿与青蒿素
青蒿(黄花蒿)
青蒿(黄花蒿)
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 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 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
开发抗虐新药的全国性协作项目: 523项目
起因:援越备战 启动时间:1967年5月23日 (该日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 作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 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 示下,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 计划就此启动了。项目短期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 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 ,而它的长远目标是通
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 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 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 整理。
2 毒理学
2.2 大白鼠的长期毒性
取体重80~I00克的大鼠32只,分为四组,雌雄配搭均匀.第一组大 剂量为1000mg/kg,第二组为500mg/kg,第三组为250mg/kg,第四组为 对照.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前称体重.测心电、血像.给药期间, 每三天称体重一次.观察一般表现及食欲.最后一次给药后1~2小时内 测心电.停药24小时测血像后各组处死一半.取心、肝、脾、肺、肺、 肾、脑、胃作病理切片检查.其余动物一周后再处死作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指出: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增长率是一致的.说明青篙素对 大鼠的食欲和生长没有影响.且心电、血像和各组的病理学检查,均无 异常改变.
工艺原理:
青蒿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表面吸附和氢键吸附的作用下,吸附量大,易解析。
三、临床前研究
药 理 学
毒 理 学
药 代 动 力

1 药理学
(1)抗疟作用
实验证明: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杀灭作用。对抗氯喹和奎宁 的疟原虫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及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无影响 。本品的抗疟作用与叶酸代谢无关,也不像氯喹等抗疟药那样干扰DNA的复制,其抗 疟作用主要是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使原 虫体无法摄取宿主红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发生肿胀、死亡,并不断排出
历方 前实 审后
史案 研验 批研


1 1 2 23 4 3 5 64
2021/3/9
一、研究历史
青蒿素的故事原来始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援越抗美
战争时期。当年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由于疟疾的流 行,作战双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 队战斗力。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
(3)抗吸血虫作用
(4)抗心律失常
(5)增加免疫功能
2 毒理学
2.1 小鼠的急性毒性
用体重18~22克的小鼠分组.以不同剂量的青篙素混悬液一次灌胃,记 录三天内死亡数.按Burn一Karbe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4530士 672.7mg/kg。
不同种类动物大剂量单次注射双氢青蒿素的急性症状有:动物懒动、 发抖,运动失调,呼吸缓慢,感觉迟钝及反正反应消失。鸽子、豚鼠、兔 、猫及狗可表现出痉挛性和强直性的惊厥,死前均有频繁抽搐,先呼吸停 止然后心跳停止。鸽子对双氢青蒿素的毒性对敏感,大鼠最耐受。存活动 物一般在10h~24h后逐渐恢复正常。
1986年,青蒿素获得新一类新药证书,双氢青蒿素也获 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 技成就奖。
2011年9月23日,青蒿素的研究者屠呦呦获得美国纽约 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
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京举行“2011年科 技工作大会”。会上授予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奖励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青蒿素被疟原虫体内的铁催化, 其结构中的过氧桥裂解, 产生自由基, 与疟原虫蛋 白发生络合, 形成共价键, 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 从而死亡李锐等认为青蒿素及其衍 生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干扰原虫膜系线粒体功能, 阻止原虫消化酶分解宿主的 血红蛋白成为氨基酸, 使疟原虫无法得到供给自身蛋白质的原料, 而迅速形成自噬泡, 导致虫体瓦解死亡。Steven 等认为青蒿素与原虫内的氯化高铁血红素反应导致副产 物活性氧的产生, 而活性氧的产生导致疟原虫膜系统的损害, 从而原虫代谢功能紊乱直 至死亡。
1 药理学
(2)抗癌作用
青蒿素可显著降低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诱导 细胞凋亡。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多聚酶。端粒酶活性增加与肿瘤的发 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均表现高端粒酶活 性,其活性的高低对判断白血病的疗效、恶性程度、预后及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故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不仅可增加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增加其他化疗物质 的疗效。
2 毒理学
2.2 恒河猴的长期毒性
恒河猴肌注青蒿素溶液亚急性毒性病理学研究表明:恒河猴连续 14天肌注青蒿素溶液,按每天肌注24mg/kg、48mg/kg、96mg/kg、 192mg/kg,分别为小、中、大、特大剂量组。于停药后3天,发现 96mg/kg、192mg/kg组引起多种脏器组织的损伤。表现为骨髓红系 和粒系细胞减少、成熟发育障碍、巨核细胞增生、心肌细胞变性或灶 性坏死(以超微结构病变为主);肝、肾营养不良性改变;淋巴组织 萎缩;注射部位损伤等。其中以骨髓和心肌损伤较为明显。停药后 35天,上述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表明青蒿素的毒副作用是可逆的 。每天肌注青蒿素24mg/kg、48mg/kg,为轻微中毒剂量;96mg/kg 为严重中毒剂量;192mg/kg为致死剂量。致死原因为严重心肌损伤 。
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1971年10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 选的成功。1972年从中药青蒿素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 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黄花蒿 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青蒿 素”国际会议上,中国《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发言,引起与 会代表极大的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 于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 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常规人工化学合成。
方法二、大孔吸附树脂法 实验步骤:
1.渗漉提取:黄花蒿粗粉加60%乙醇室温浸泡6小时,渗漉,收集渗漉液。 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渗漉液经活性炭脱色,抽滤,滤液上ADS-17树脂柱,水洗后用30% 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 3.回收溶剂-重结晶:将洗脱液于60℃减压浓缩,回收乙醇,静置得青蒿素粗品,再经70% 的乙醇重结晶,制得青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