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考必考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在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2、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些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 C.第3块D.第4块3、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B.AC=EFC.AC∥EFD.BF=DC4、如图,AB//DC,AB=DC,要使∠A=∠C,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AASB.SASC.ASAD.SSS∠AOB,则OC是∠AOB的平分线③a>b,则5、下列说法:①若AC=BC,则C为AB的中点②若∠AOC=12a2>b2④若a=b,则|a|=|b|,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是作Δ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7、作∠AOB平分线的作图过程如下:作法:(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3)作射线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用下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释作图原理,最为恰当的是()A.SSS B.SAS C.ASA D.AAS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填空题9、如图,已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AE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10、如图,在Rt△ABC与Rt△DEF中,∠B=∠E=90°,AC=DF,AB=DE,若∠A=50°,则∠DFE的度数为________.11、如图,△ABC≌△DEF,BE=5,BF=1,则CF=_____.12、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______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3、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D为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AB=15cm,CF=10cm,则BE=_____cm.解答题14、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ABC中,AB=AC,∠BAC=90°,∠1=∠2,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_009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断即可.解:由题意可知OC=OD,MC=MD在△OCM和△ODM中{OC=OD OM=OM MC=MD∴△OCM≅△ODM(SSS)∴∠COM=∠DOM∴OM就是∠AOB的平分线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关键.2、答案:B解析:本题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看这4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A. AB=ED,可用ASA判定△ABC≌△EDF;B. AC=EF,可用AAS判定△ABC≌△EDF;C. AC∥EF,不能用AAA判定△ABC≌△EDF,故错误;D. BF=DC,可用AAS判定△ABC≌△EDF;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答案:B解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BD=∠CDB,再加上AB=DC,BD=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可推出△ABD≌△CDB,从而推出∠A=∠C,即可得出答案.∵AB//DC,∴∠ABD=∠CDB,在△ABD和△CDB中,{AB=CD∠ABD=∠CDBBD=BD,∴△ABD≌△CDB(SAS),∴∠A=∠C,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A解析:根据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逐一判定即可.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点C不是AB的中点,故错误;当OC位于∠AOB的内部时候,此结论成立,故错误;当a、b为负数时,a2<b2,故错误;若a=b,则|a|=|b|,故正确;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直线中点、角平分线、有理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6、答案:C解析:观察ΔABC的作图痕迹,可得此作图的条件.解:观察ΔABC的作图痕迹,可得此作图的已知条件为:∠α,∠β,及线段AB,故已知条件为:两角及夹边,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作图及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7、答案:A解析:根据作图过程可得OD=OE,CE=CD,根据OC为公共边,利用SSS即可证明△OCE≌△OCD,即可得答案.∵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CE=CD,在△OCE和△OCD中,{OE=OD CD=CE OC=OC,∴△OCE≌△OCD(SSS),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找出相等的线段并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8、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结合图象逐个分析即可.解:∵△ABC≌△AEF,∴AC=AF,EF=BC,∠EAF=∠BAC,故①③正确;∵∠EAF=∠EAB+∠BAF,∠BAC=∠FAC+∠BAF,∴∠EAB=∠FAC,故④正确;条件不足,无法证明∠FAB=∠EAB,故②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准确确定出对应边和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AB=AC或∠ADC=∠AEB或∠ABE=∠ACD.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证明△ADC≌△AEB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共角和一对相等边,因此可以利用ASA、SAS、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A=∠A,AD=AE,∴可以添加AB=AC,此时满足SAS;添加条件∠ADC=∠AEB,此时满足ASA;添加条件∠ABE=∠ACD,此时满足AAS,故答案为AB=AC或∠ADC=∠AEB或∠ABE=∠A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0、答案:40°解析:先利用HL定理证明Rt△ABC≌Rt△DEF,得出∠D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出∠DFE的度数.解:在Rt△ABC与Rt△DEF中,∵∠B=∠E=90°,AC=DF,AB=DE,∴Rt△ABC≌Rt△DEF(HL)∴∠D=∠A=50°,∴∠DFE=90°-∠D=90°-50°=40°.所以答案是:40°.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理解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11、答案:3解析:先利用线段和差求EF=BE﹣BF=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BC=EF,再结合线段和差求出FC 可得答案.解:∵BE=5,BF=1,∴EF=BE﹣BF=4,∵△ABC≌△DEF,∴BC=EF=4,∴CF=BC﹣BF=4-1=3,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EF.12、答案:4解析:分当△CPA≌△PQB时和当△CPA≌△PQB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得BQ和BP的长,分别求得P和Q运动的时间,若时间相同即可,满足全等,若不等,则不能成立.当△CPA≌△PQB时,BP=AC=4(米),则BQ=AP=AB-BP=12-4=8(米),P的运动时间是:4÷1=4(分钟),Q的运动时间是:8÷2=4(分钟),则当t=4分钟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当△CPA≌△QPB时,BQ=AC=4(米),AB=6(米),AP=BP=12则P运动的时间是:6÷1=6(分钟),Q运动的时间是:4÷2=2(分钟),故不能成立.综上,运动4分钟后,△CPA与△PQB全等,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分△CPA≌△PQB和△CPA≌△QPB两种情况讨论是关键.13、答案:5解析:由D为AC的中点可得AD=CD,由CF∥AB可得∠AED=∠F,∠A=∠F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结论即可.解:∵D为AC的中点∴AD=CD∵CF∥AB∴∠AED=∠F,∠A=∠FCD在△AED和△CFD中{AD=CD∠AED=∠F∠A=∠FCD∴△AED≌△CFD(AAS)∴AE=CF∵AB=15cm,CF=10cm,BE=AB-AE=AB-CF=15-10=5cm所以答案是:5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4、答案:(1)全等,理由见详解;PC⊥PQ,理由见解析;(2)存在,{t=1x=1或{t=2x=32.解析:(1)利用SAS 证得△ACP ≌△BPQ ,得出∠ACP=∠BPQ ,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 ≌△BPQ ,分两种情况:①AC=BP ,AP=BQ ,②AC=BQ ,AP=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解:(1)当t =1时,AP =BQ =1,BP =AC =3,又∵∠A =∠B =90°,在ΔACP 和ΔBPQ 中,{AP =BQ ∠A =∠B AC =BP∴ΔACP ≅ΔBPQ (SAS ).∴∠ACP =∠BPQ ,∴∠APC +∠BPQ =∠APC +∠ACP =90°.∴∠CPQ =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ΔACP ≅ΔBPC ,则AC =BP ,AP =BQ ,则{3=4−t t =xt, 解得:{t =1x =1; ②若ΔACP ≅ΔBQP ,则AC =BQ ,AP =BP ,则{3=xt t =4−t, 解得:{t =2x =32 ;综上所述,存在{t =1x =1 或{t =2x =32使得ΔACP 与ΔBPQ 全等.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5、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延长CE 、BA 交于F ,根据角边角定理,证明△BEF ≌△BEC ,进而得到CF=2CE 的关系.再证明∠ACF=∠1,根据角边角定理证明△ACF ≌△ABD ,得到BD=CF ,至此问题得解.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BE ⊥CE ,∴∠BEF =∠BEC =90°.又∵∠1=∠2,BE =BE ,∴△BEF ≌△BEC(ASA),∴CE =FE =12CF. ∵∠1+∠F =90°,∠ACF +∠F =90°,∴∠1=∠ACF.又∵AB =AC ,∠BAD =∠CAF =90°,∴△ABD ≌△ACF(ASA),∴BD=CF,∴BD=2CE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恰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内边间的关系来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2.1全等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经过平移、翻折、旋转,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例1、△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用“≌”表示两个图形全等的时候,必须把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例2、已知△ABC≌△DEF,那么就说明:①点A对应点D,点B对应点E,点C对应点F②∠A=∠D,∠B=∠E,∠C=∠F③AB=DE,AC=DF,BC=EF用“全等于”这个词表示两个图形全等的时候,顶点不一定有一一对应关系。
例3、已知△ABC全等于△DEF,那么点A不一定对应D,点A也可能对应点E或者点F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对应边相等②对应角相等③角平分线、中线、高分别对应相等④周长相等⑤面积相等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
②两边一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
③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
④两角一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
⑤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SSA ”和“AAA ”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格式:SSS 、SAS 、ASA 、AAS 的证明格式: HL 的证明格式:在△ABC 与△DEF 中 在Rt △ABC 与Rt △DEF 中∵{ 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1条件2 ∴△ABC ≌△DEF (条件) ∴△ABC ≌△DEF (HL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如果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典型例题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和经典例题含有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 (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图13-1图13-2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图13-3 图13-4(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图13-5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A B DC E B ’A ’ C ’ D ’ E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多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机器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与练习
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本单元的学习目标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②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及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在中考中的重要性:①中考热点,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②考察内容多样化,有的独立考三角形全等,有的考全等三角形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有的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或结论的开放性题目③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知识归纳】1.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A’B’C’(如图1)A’B C ’图1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相等(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相等(AAS);(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相等(ASA);(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该判定只适合直角三角形)注意:没有“AAA”和“SSA”的判定方法,这是因为“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未必全等。
如图2,△ABC和△ADE中,∠A=∠A,∠1=∠3,∠2=∠4,即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并不相等,故它们不全等;如图3,△ABC和△ABD中,AB=AB,AC=AD,∠B=∠B,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并不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判定三角形全等常用思路公理及定理练笔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如图)(1) 边角边(SSS) AAB=A′B′ BC=B′C ′ _______=_____∴△ABC≌△A′B′C′(2)边角边(SAS)AB=A′B′∠B=∠B′ _______=_____ B C∴△ABC≌△A′B′C′A′(3) 角边角(ASA)∠B=∠B′ ____=_____ ∠C=∠C′∴△ABC≌△A′B′C′B ′ C′(4) 角角边(AAS)∠A=∠A′∠C=∠C′ _______=_____∴△ABC≌△A′B′C′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HL)AB=AB _____=_____∴Rt△ABC≌Rt△A′B′C′B C B′ C′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_______注意:1、斜边、直角边公理(HL)只能用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对于其它三角形不适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12类题型清单)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题型清单)01思维导图02知识速记一、全等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六、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七、角平分线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AD,BD平分∠ABC,则点D到AB的距离等于( )1、如图,在ΔABC中,∠C=90°,AC=8,DC=13A.4B.3C.2D.1答案:C分析:如图,过点D作DE⊥AB于E,根据已知求出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如图,过点D作DE⊥AB于E,AD,∵AC=8,DC=13∴CD=8×1=2,1+3∵∠C=90°,BD平分∠ABC,∴DE=CD=2,即点D到AB的距离为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ADE和△ABC中,∠E=∠C,DE=BC,EA=CA,过A作AF⊥DE,垂足为F,DE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G.四边形DGBA的面积为12,AF=4,则FG的长是()A.2B.2.5C.3D.103答案:C分析:过点A作AH⊥BC于H,证△ABC≌△AED,得AF=AH,再证Rt△AFG≌Rt△AHG(HL),同理Rt△ADF≌Rt△ABH,得S四边形DGBA=S四边形AFGH=12,然后求得Rt△AFG的面积=6,进而得到FG的长.如图所示,过点A作AH⊥BC于H,在△ABC与△ADE中,{AC=AE∠C=∠E BC=DE,∴△ABC≌△ADE(SAS),∴AD=AB,S△ABC=S△AED,又∵AF⊥DE,∴12×DE×AF=12×BC×AH,∴AF=AH,∵AF⊥DE,AH⊥BC,∴∠AFG=∠AHG=90°,在Rt△AFG和Rt△AHG中,,{AG=AGAF=AH∴Rt△AFG≌Rt△AHG(HL),同理:Rt△ADF≌Rt△ABH(HL),∴S四边形DGBA=S四边形AFGH=12,∵Rt△AFG≌Rt△AHG,∴SRt△AFG=6,∵AF=4,∴1×FG×4=6,2解得:FG=3.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中,∠C=90°,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M、N.分别以点M、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过点P作线段BD,交AC于点D,过点D作N为圆心,以大于12∠ABC;③BC=BE;④AE=BE中,一定正确的是()DE⊥AB于点E,则下列结论①CD=ED;②∠ABD=12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①正确,由HL可得Rt△BDC≌Rt△BDE,故BC=BE,③正确,解: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C=90°,∴DC⊥BC,又DE⊥AB,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ED,故①正确,在Rt△BCD和Rt△BED中,{DE=DC,BD=BD∴△BCD≌△BED,∴BC=BE,故③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4、如图,小明家仿古家具的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坏了,需要重新配一块.小明通过电话给玻璃店老板提供相关数据,为了方便表述,将该三角形记为ΔABC,提供了下列各组元素的数据,配出来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是()A.AB,BC,CA B.AB,BC,∠B C.AB,AC,∠B D.∠A,∠B,BC答案:C分析:根据SSS,SAS,ASA逐一判定,其中SSA不一定符合要求.A. AB,BC,CA.根据SSS一定符合要求;B. AB,BC,∠B.根据SAS一定符合要求;C. AB,AC,∠B.不一定符合要求;D. ∠A,∠B,BC.根据ASA一定符合要求.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SAS,ASA三个判定定理.5、如图,点B,C,E在同一直线上,且AC=CE,∠B=∠D=90°,AC⊥CD,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2B.∠A+∠E=90°C.BC=DE D.∠BCD=∠ACE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2,∠1=∠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ABC≌△CDE,再逐个判断即可.解:∵AC⊥CD,∴∠ACD=90°,∵∠B=90°,∴∠1+∠A=90°,∠1+∠2=90°,∴∠A=∠2,同理∠1=∠E,∵∠D=90°,∴∠E+∠2=∠A+∠E=90°,在△ABC和△CDE中,{∠A=∠2∠B=∠D AC=CE,∴△ABC≌△CDE(AAS),∴BC=DE,∴选项A、选项B,选项C都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A=∠2,∠E=∠1,但是∠1=∠2不能推出,而∠BCD=90°+∠1,∠ACE=90°+∠2,所以∠BCD=∠ACE不一定成立故选项D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ASA,SAS,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6、在△ABC中,AB=4,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A.0<AD<10B.1<AD<5C.2<AD<10D.0<AD<5答案:B分析: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可证△ABD≌△CDE,可得AB=CE,AD=DE,在△ACE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解: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在△ABD和△CDE中,∵{AD=DE∠ADB=∠CDEBD=CD,∴△ABD≌△CDE(SAS),∴AB=CE,AD=DE∵△ACE中,AC﹣AB<AE<AC+AB,∴2<AE<10,∴1<AD<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CDE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 )A.0.5B.1C.1.5D.2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FCE,∠A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ΔADE≅Δ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F,根据AB=4,CF=3,即可求线段DB的长.∵CF//AB,∴∠A=∠FCE,∠ADE=∠F,在ΔADE和ΔFCE中{∠A=∠FCE∠ADE=∠FDE=FE,∴ΔADE≅ΔCFE(AAS),∴AD=CF=3,∵AB=4,∴DB=AB−AD=4−3=1.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能判定ΔADE≅ΔFCE是解此题的关键.8、下列选项可用SAS证明△ABC≅△A′B′C′的是()A.AB=A′B′,△B=△B′,AC=A′C′B.AB=A′B′,BC=B′C′,△A=△A′C.AC=A′C′,BC=B′C′,△C=△C′D.AC=A′C′,BC=B′C′,△B=△B′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SAS的判定逐项判定即可.解:A.不满足SAS,不能证明△ABC△△A′B′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满足SAS,不能证明△ABC△△A′B′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满足SAS,能证明△ABC△△A′B′C′,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不满足SAS,不能证明△ABC△△A′B′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答的关键.9、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AMB=40°;③OM平分∠BOC;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B.3C.2D.1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逐个证明即可,①只要证明△AOC≌△BOD(SAS),即可证明AC=BD;②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证明; ④作OG⊥MC于G,OH⊥MB于H,再证明△OCG≌△ODH(AAS)即可证明MO平分∠BMC.解:∵∠AOB=∠COD=40°,∴∠AOB+∠AOD=∠COD+∠AOD,即∠AOC=∠BOD,在△AOC和△BOD中,{OA=OB∠AOC=∠BODOC=OD,∴△AOC≌△BOD(SAS),∴∠OCA=∠ODB,AC=BD,①正确;∴∠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AC=∠AOB+∠OBD,∴∠AMB=∠AOB=40°,②正确;作OG⊥MC于G,OH⊥MB于H,如图所示:则∠OGC=∠OHD=90°,在△OCG和△ODH中,{∠OCA=∠ODB∠OGC=∠OHDOC=OD,∴△OCG≌△ODH(AAS),∴OG=OH,∴MO平分∠BMC,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小提示:本题是一道几何的综合型题目,难度系数偏上,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10、如图,AB=AC,AD=AE,∠BAC=∠DAE,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若∠1=25°,∠2=35°,则∠3的度数是()A.50°B.55°C.60°D.70°答案:C分析:由∠BAC=∠DAE可证得∠BAD=∠CAE,继而证明△BAD≅△CAE(SAS),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2=∠CAE,∠ABD=∠1,最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BAC=∠DAE∴∠BAC−∠DAC=∠DAE−∠DAC∴∠BAD=∠CAE∵AB=AC,AD=AE,∴△BAD≅△CAE(SAS)∴∠2=∠CAE,∠ABD=∠1∵∠1=25°,∠2=35°∴∠3=∠2+∠ABD=∠2+∠1=6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填空题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延长线于F,交AC于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BF=BA;③PH=HC;④PH=PD;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②④分析: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AB+∠PBA=4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结论①;由△BPA≌△BPF可得结论②;由△APH≌△FPD可得结论④;若PH=HC,则PD=HC,由AD>AC可得AP>AH不成立,故③错误;解:∵∠CAB+∠CBA=90°,AD、BE平分∠CAB、∠CBA,∴∠PAB+∠PBA=1(∠CAB+∠CBA)=45°,2△PAB中,∠APB=180°-(∠PAB+∠PBA)=135°,故①正确;∵∠ADF+∠F=90°,∠ADF+∠DAC=90°,∴∠F=∠DAC=∠DAB,△BPA和△BPF中:∠PBA=∠PBF,∠PAB=∠PFB,BP=BP,∴△BPA≌△BPF(AAS),∴BA=BF,PA=PF,故②正确;△APH和△FPD中:∠PAH=∠PFD,PA=PF,∠APH=∠FPD=90°,∴△APH≌△FPD(ASA),∴PH=PD,故④正确;若PH=HC,则PD=HC,AD>AC,则AD-PD>AC-HC,即AP>AH,不成立,故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②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AB,若CB=7,则DE+ DB=______.答案:7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CD=DE,再求出DE+DB的值即可.解:∵AD平分∠BAC交BC于点D,∠C=90°,DE⊥AB,∴CD=ED.∵CB=7,∴BD+CD=7,∴DE+DB=7,所以答案是:7.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3、如图,在△ABC中,A(0,1),B(3,1),C(4,3),D是坐标平面上一点,若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则点D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D1(-1,3),D2(4,-1),D3(-1,-1)分析:若要△ABD≌△ABC,则D点可在AB的上方或下方,分别讨论即可.如图,要和△ABC全等,且有一边为AB的三角形,D点可为:D1(-1,3),D2(4,-1),D3(-1,-1)所以答案是:D1(-1,3),D2(4,-1),D3(-1,-1).小提示:本题考查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注意不要遗漏可能的情况是解题关键.14、如图,在△ABC中,∠A=90°,DE⊥BC,垂足为E.若AD=DE且∠C=50°,则∠ABD=_____°.答案:20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先求解∠ABC,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D平分∠ABC,从而可得答案.解:∵∠A=90°,∠C=50°,∴∠ABC=180°−90°−50°=40°,∵∠A=90°,DE⊥BC,DA=DE,∴BD平分∠ABC,∠ABD=1∠ABC=20°,2所以答案是:2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AB=CB,要使△ABD≌△CBD(SSS),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AD=CD分析:要利用SSS判定△ABD≌△CBD,已知AB=CB,公共边BD=BD,只需要再添加一组对边相等即可.解:∵AB=CB,BD=BD,∴要利用SSS判定△ABD≌△CBD,只需要在添加一组对边相等即可.∴AD=CD,所以答案是:AD=CD.小提示:本题考查用三边对应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根据图形找到相关的条件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AB=8,AC=6.(1)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2)若∠BAC=90°,求四边形AEDF的面积.答案:(1)14;(2)12.分析:(1)延长DE到G,使GE=DE,连接BG,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AE=4,AF=3,并利用SAS证明AB=4,△AED≌△BEG,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再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GBD≌△ABD,可证得DE=12同理DF=1AC=3,即可计算出四边形的周长;2(2)利用SSS可证△AEF≌△DE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出△AEF的面积,则四边形的面积即可求解.解:(1)延长DE 到G ,使GE =DE ,连接BG ,∵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B =8,AC =6,∴AE =BE =12AB =4,AF =CF =12AC =3.在△AED 和△BEG 中,{AE =BE∠AED =∠BEG DE =GE,∴△AED ≌△BEG (SAS ).∴AD =BG ,∠DAE =∠GBE .∵AD ⊥BC ,∴∠DAE +∠ABD =90°.∴∠GBE +∠ABD =90°.即∠GBD =∠ADB =90°.在△GBD 和△ABD 中,{BG =DA∠GBD =∠ADB BD =DB,∴△GBD ≌△ABD (SAS ).∴GD =AB .∵DE =12GD ,∴DE =12AB =4.同理可证:DF =12AC =3.∴四边形AEDF 的周长=AE +ED +DF +FA =14.(2)由(1)得AE =DE =12AB =4,AF =DF =12AC =3, 在△AEF 和△DEF 中,{AE =DEAF =DF EF =EF,∴△AEF ≌△DEF (SSS ).∵∠BAC =90°,∴S △AEF =12AE•AF =12×4×3=6. ∴S 四边形AEDF =2S △AEF =12.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B =60°,AD ,CE 是角平分线,AD 与CE 相交于点F ,FM ⊥AB ,FN ⊥BC ,垂足分别为M ,N .【思考说理】(1)求证:FE =FD .【反思提升】(2)爱思考的小强尝试将【问题背景】中的条件“∠ACB =90°”去掉,其他条件不变,观察发现(1)中结论(即FE =FD )仍成立.你认为小强的发现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如果正确请仅就图2给出证明.答案:(1)证明见详解;(2)正确,证明见详解;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RtΔFDN ≅RtΔ∠FEM (AAS )即可求解;(2)在AB上截取CP=CD,分别证ΔCDF≅ΔCPF(SAS)、ΔAFE≅ΔAFP(ASA)即可求证;证明:(1)∵AD平分∠BAC,CE平分∠ACB,∴点F是ΔABC的内心,∵FM⊥AB,FN⊥BC,∴FM=FN,∵∠ACB=90°,∠ABC=60°,∴∠CAB=30°∴∠CAD=15°∴∠ADC=75°∵∠ACE=45°∴∠CEB=75°∴∠ADC=∠CEB∴RtΔFDN≅RtΔ∠FEM(AAS)∴FE=FD(2)如图,在AB上截取CP=CD,在ΔCDF和ΔCPF中,∵{CD=CP∠DCF=∠PCFCF=CF∴ΔCDF≅ΔCPF(SAS)∴FD=FP,∠CFD=∠CFP,∵AD平分∠BAC,CE平分∠ACB,∴∠CAD=∠BAD,∠ACE=∠BCE,∵∠B=60°,∴∠ACB+∠BAC=120°,∴∠CAD+∠ACE=60°,∴∠AFC=120°,∵∠CFD=∠AFE=180°-∠AFC=60°,∵∠CFD=∠CFP,∴∠AFP=∠CFP=∠CFD=∠AFE=60°,在ΔAFE和ΔAFP中,∵{∠AFE=∠AFP AF=AF∠PAF=∠EAF∴ΔAFE≅ΔAFP(ASA)∴FP=EF∴FD=EF.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组员小明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过△ABC的边AB,AC 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若S△AEG=7,则S△AEI=______.答案:(1)见解析;(2)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3)3.5分析:(1)由条件可证明△ABD≌△CAE,可得DA=CE,AE=BD,可得DE=BD+CE;(2)由条件可知∠BAD+∠CAE=180°-α,且∠DBA+∠BAD=180°-α,可得∠DBA=∠CAE,结合条件可证明△ABD≌△CAE,同(1)可得出结论;(3)由条件可知EM=AH=GN,可得EM=GN,结合条件可证明△EMI≌△GNI,可得出结论I是EG的中点.解:(1)证明:如图1中,∵BD⊥直线l,CE⊥直线l,∴∠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BDA=∠CEA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解:成立.理由:如图2中,∵∠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DBA=∠CAE,在△ADB和△CEA中,{∠BDA=∠AEC∠DBA=∠CAE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如图3,过E作EM⊥HI于M,GN⊥HI的延长线于N.∴∠EMI=∠GNI=90°由(1)和(2)的结论可知EM=AH=GN∴EM=GN在△EMI和△GNI中,{∠GIN=∠EIM EM=GN∠GNI=∠EMI,∴△EMI≌△GNI(AAS),∴EI=GI,∴I是EG的中点.∴S△AEI=12S△AEG=3.5.所以答案是:3.5.小提示: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如图,ABD ≌ CDB ,且 AB 和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 ABD = C + CBD
B
C
D.DAD//BC 且 AD=BC
3.如图, ABC ≌ BAD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AB = DE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 EF
AC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BAC = 26 ,且 B = 20 , SABC = 1,求 CAD , D, ACD 的度数及 ACD 的面积.
数及 BC 的长.
E
F
A
BC
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1.如图,在 ABC与ABD 中,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A
C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AB=5cm.,则 AD 的长是( )
求证:(1) DE ⊥ AB ; (2)BD 平分 ABC (角平分线的相关证明及性质)
B
A E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
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分类练习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及分类练习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练习一12.1全等三角形一、基础达标1.如图12-1-4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图12-1-4A.20°B.30°C.35°D.40°2.如图12-1-5所示,△ABC≌△CDA,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图12-1-5A.∠1=∠2 B.AC=CAC.∠D=∠B D.AC=BC3.如图12-1-6,△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 )A.5 B.4 C.3 D.2图12-1-64.[2016·成都]如图12-1-7,△ABC≌△A′B′C′,其中∠A=36°,∠C′=24°,则∠B=.图12-1-75.如图12-1-8,△AOC≌△BOD,试证明AC∥BD.图12-1-8二、能力提升6.如图12-1-9,已知△ABC≌△DCB.(1)分别写出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2)请说明∠1=∠2的理由.图12-1-97.如图12-1-10,已知△ACE≌△DBF,CE=BF,AE=DF,AD=8,BC=2.图12-1-10(1)求AC的长度;(2)求证:CE∥BF.三、创新题型8.如图12-1-11,已知△ABC≌△DEB,点E在AB上,DE与AC相交于点F.(1)当DE=8,BC=5时,线段AE的长为__ __.(2)已知∠D=35°,∠C=60°.①求∠DBC的度数;②求∠AFD的度数.图12-1-11参考答案【知识管理】1.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顶点边角全等于对应顶点3.相等相等【归类探究】例1AC的对应边是DE,AB的对应边是DF,CB的对应边是EF;∠A与∠D,∠C与∠DEF,∠ABC与∠F是对应角.例2 A【当堂测评】1.B 2.C 3.61°15【分层作业】1.B 2.D 3.A 4.120° 5.略6.(1)对应角是∠A和∠D,∠1和∠2,∠ABC和∠DCB,对应边是AB和DC,AC和DB,BC和CB;(2)理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7.(1)AC=5(2)略8.(1)3(2)∠DBC=25°;∠AFD=130°.练习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一、基础达标1.如图12-2-6所示,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图12-2-6A.△ABD≌△ACD B.△B DE≌△CDEC.△ABE≌△ACE D.以上都不正确2.如图12-2-7,点D,E在线段BC上,AB=AC,AD=AE,BE=CD,要判定△ABD≌△ACE,较为快捷的判定依据是.图12-2-73.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12-2-8所示,其中AB=AD,BC=DC. 求证:∠BAC=∠DAC.图12-2-84.如图12-2-9,四边形ABCD中,AB=CD,CB=AD.求证:△ABC≌△CDA.图12-2-9二、能力提升5.如图12-2-10,AB=AC,AE=AD,BD=CE,求证:△AEB≌△ADC.图12-2-106.如图12-2-11,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C∥DF.图12-2-11三、创新题型7.如图12-2-12所示,AB=AE,BC=ED,CF=DF,AC=AD.图12-2-12求证:∠BAF=∠EAF.参考答案【知识管理】2.相等【归类探究】例1略例2(1)略(2)AB∥DE,AC∥DF.理由略.【当堂测评】1.D 2.SSS 3.36° 4.AB=DC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一、基础达标1.如图12-2-18所示,已知∠1=∠2,若用“SAS”证明△ACB≌△BDA,还需要加上条件()图12-2-18A.AD=BCB.AC=BDC.∠C=∠DD.OA=OB2.如图12-2-19所示,B E=CD,AE=AD,∠1=∠2,∠2=100°,∠BAE=60°,则∠CAE的度数为()图12-2-19A.20°B.30°C.40°D.50°3.如图12-2-20,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BE=C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只需添加一个即可),使△ABC≌△DEF.图12-2-204.如图12-2-21,C是线段AB的中点,CD=BE, CD∥BE.求证:∠D=∠E.图12-2-21二、能力提高5.如图12-2-22,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 =∠D,AF=DC.求证:BC∥EF.图12-2-226.如图12-2-23,在△ABC中,已知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图12-2-23三、创新题型7.如图12-2-24,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图12-2-24参考答案【知识管理】1.唯一确定2.夹角对应关系【归类探究】例1略例2△OAB≌△ODC,△ABC≌△DCB.理由略.【当堂测评】1.A 2.D 3.(1)(3) 4.不是AC=DF【分层作业】1.B 2.C 3.AC=DF或∠B=∠DEF或AB∥DE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一、基础达标1.如图12-2-30,已知∠ABC=∠BA 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图12-2-30A.AC=BD B.∠CAB=∠DBAC.∠C=∠D D.BC=AD2.如图12-2-3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 _(只写一个条件即可).图12-2-313.[2015·福州]如图12-2-32,∠1=∠2,∠3=∠4,求证:AC=AD.图12-2-32三、能力提升4.如图12-2-33,已知∠AOD=∠COB,∠A=∠C,O是AC的中点.图12-2-33求证:△AOB≌△COD.5.如图12-2-34,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图12-2-34四、创新题型6.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12-2-35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图12-2-35参考答案【知识管理】2.夹边3.对边【归类探究】例1略例2(1)略(2)∠D=75°【当堂测评】1.D 2.B 3.D 4.B【分层作业】1.A 2.∠ADC=∠AEB或∠CEB=∠BDC或∠C=∠B或AB=AC或BD=CE3.略 4.略 5.略6.△AOF与△DOC全等.理由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一基础过关1.在△ABC和△DEF中,∠A=∠D=90°,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A.AB=DE,AC=DF B.AC=EF,BC=DFC.AB=DE,BC=EF D.∠C=∠F,BC=EF2.如图12-2-40,AB⊥AC于A,BD⊥CD于D,若AC=DB,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图12-2-40A.∠A=∠D B.∠ABC=∠DCBC.OB=OD D.OA=OD3.如图12-2-41,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 C和∠DFE之间的关系是()图12-2-41A.∠ABC=∠DFEB.∠ABC>∠DFEC.∠ABC<∠DFED.∠ABC+∠DFE=90°4.如图12-2-42,△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__ __,若加条件∠B=∠C,则可用__ __判定.图12-2-425.如图12-2-43,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图12-2-43(1)AF=CE;(2)AB∥CD.二、能力提升6.如图12-2-44,已知∠A=∠D=90°,E,F在线段BC上,DE与AF交于点O,且AB=DC,BE=CF.图122-44求证:Rt△ABF≌Rt△DCE.三、创新题型7.如图12245,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点D,CE⊥DE于点E.(1)若B,C在DE的同侧(如图12-2-45(1)所示),AD=CE.求证:AB⊥AC.(2)若B,C在DE的两侧(如图12-2-45(2)所示),AD=CE,AB与AC仍垂直吗?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2)12-2-45参考答案【知识管理】2.一条直角边斜边、直角边(或HL)【归类探究】例1AD是△ABC的中线,理由略.例2(1)3对,分别是:△ABD≌△ACD,△ADE≌△ADF,△BDE≌△CDF.(2)答案不唯一,略.【当堂测评】1.B 2.A 3.A 4.HL【分层作业】1.B 2.C 3.D 4.AB=AC AAS5.(1)略(2)略 6.略7.(1)略(2)AB⊥A C.证明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基础过关1.如图12-3-6,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图12-3-6A.15 B.30 C.45 D.602.如图12-3-7,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若△BDE 的周长是5 cm,则AB的长为__ __.图12-3-73.证明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写出证明过程.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图12-3-8已知:如图12-3-8,∠AOC=∠BOC,点P在OC上.__ __求证:__ _.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4.如图12-3-9,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B=10,CD=3.图12-3-9(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二、能力提升5.如图12-3-10,PB,PC分别是△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图12-3-106.如图12-3-11,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求证:PM=PN.图12-3-11三、创新题型7.如图12-3-12,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BE=CF.图12-3-12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参考答案【知识管理】1.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上3.相等【归类探究】例1略例2略【当堂测评】1.B 2.B 3.A 4.3【分层作业】1.B 2.5 cm3.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PD=PE.证明略.4.(1)DE=3(2)S△ADB=15 5.略 6.略7.略。
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点归纳与复习(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与复习(一)1。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 ;对应角 ;对应边上的高 ;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的中线;对应周长,对应面积。
3.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三边的两个三角形形全等,简写为“”或“”。
(2)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
(3)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
(4)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5)和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或“HL”(6)和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HH”(7)两边及第三边上的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8)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4。
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2)已知一边一角(3)已知两角5。
角平分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D=QE6。
角平分线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二、基础过关1.下列条件能判断△ABC和△DEF全等的是( )A.AB=DE,AC=DF,∠B=∠E B.∠A=∠D,∠C=∠F,AC=EFC.∠A=∠F,∠B=∠E,AC=DE D.AC=DF,BC=DE,∠C=∠D2.在△ABC和△DEF中,如果∠C=∠D,∠B=∠E,要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条件( )A.AB=ED B.AB=FD C.AC=DF D.∠A=∠F3.在△ABC和△A’B’C’中,AB=A'B',AC=A’C’,要证△ABC≌△A'B’C’,有以下四种思路证明:①BC=B’C’;②∠A=∠A’;③∠B=∠B’;④∠C=∠C’,其中正确的思路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4.在△△中,已知,,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A.B.C.D.5.如图5,已知:∠1=∠2,要证明△ABC≌△ADE,还需补充条件( )A.AB=AD,AC=AE B.AB=AD,BC=DEC.AC=AE,BC=DE D.以上都不对6.如图6,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 C.∠A=∠C D.∠1=∠2 7.△ABC和中,若,,则需要补充条件可得到△ABC ≌.8.如图3所示,AB 、CD 相交于O,且AO =OB,观察图形,明显有,只需补充条件 ,则有△AOC≌△ (ASA).三、综合提高1.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 ,AE=AB ,AF=A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BAD=∠CAEB.∠BAD=∠CDEC.DA平分∠BDED.AC=DE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E,∠BAC=∠DAE,AB=AD,∠E=∠C,再逐个判断即可.解:A.∵△ABC≌△ADE,∴∠BAC=∠DAE,∴∠BAC−∠DAC=∠DAE−∠DAC,∴∠BAD=∠CA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ABC≌△ADE,∴∠C=∠E,∵∠AOE=∠DOC,∠E+∠CAE+∠AOE=180°,∠C+∠COD+∠CDE=180°,∴∠CAE=∠CDE,∵∠BAD=∠CAE,∴∠BAD=∠C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C≌△ADE,∴∠B=∠ADE,AB=AD,∴∠B=∠BDA,∴∠BDA=∠ADE,∴AD平分∠B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ADE,∴BC=DE,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A.符合判定SA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必须有边的参与,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判定AA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判定SSS,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HL,注意:AAS、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利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3、小明同学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小明说:“射线OP就是∠BOA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A.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C.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D.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答案:A分析:过两把直尺的交点P作PF⊥BO与点F,由题意得PE⊥AO,因为是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可得PE=PF,再根据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可得OP平分∠AOB如图所示:过两把直尺的交点P作PF⊥BO与点F,由题意得PE⊥AO,∵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PE=PF,∴OP平分∠AOB(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一判定定理.4、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DF⊥AB于点F,DE=5,DF=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F=1B.DC=3C.AE=5D.AC=9答案: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D=DF=3,故B正确;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得到AE=DE=5,故C正确;由此判断D正确;再证明△BDF≌△DEC,求出BF=CD=3,故A错误.解: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F⊥AB,∴CD=DF=3,故B正确;∵DE=5,∴CE=4,∵DE//AB,∴∠ADE=∠DAF,∵∠CAD=∠BAD,∴∠CAD=∠ADE,∴AE=DE=5,故C正确;∴AC=AE+CE=9,故D正确;∵∠B=∠CDE,∠BFD=∠C=90°,CD=DF,∴△BDF≌△DEC,∴BF=CD=3,故A错误;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证明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记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CE=BD,若∠CBD=20°,则∠A的度数为()A.20°B.40°C.60°D.70°答案:B分析:由BD、CE是高,可得∠BDC=∠CEB=90°,可求∠BCD=70°,可证Rt△BEC≌Rt△CDB(HL),得出∠BCD =∠CBE=70°即可.解:∵BD、CE是高,∠CBD=20°,∴∠BDC=∠CEB=90°,∴∠BCD=180°﹣90°﹣20°=70°,在Rt△BEC和Rt△CDB中,,{CE=BDBC=CB∴Rt△BEC≌Rt△CDB(HL),∴∠BCD=∠CBE=70°,∴∠A=180°﹣70°﹣70°=4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掌握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6、如图,为测量桃李湖两端AB的距离,南开中学某地理课外实践小组在桃李湖旁的开阔地上选了一点C,测得∠ACB的度数,在AC的另一侧测得∠ACD=∠ACB,CD=CB,再测得AD的长,就是AB的长.那么判定△ABC≌△ADC的理由是()A.SASB.SSSC.ASAD.AAS答案:A分析:已知条件是∠ACD=∠ACB,CD=CB,AC=AC,据此作出选择.解:在△ADC与△ABC中,{CD=CB∠ACD=∠ACBAC=AC.∴△ADC≌△ABC(SAS).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BAC=∠DAE=90°,BD,CE交于点F,连接AF,下列结论:①BD=CE;②BF⊥CF;③AF平分∠CAD;④∠AFE=45°.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①证明△BAD≌△C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②由△BAD≌△CAE可得∠ABF=∠ACF,再由∠ABF+∠BGA=90°、∠BGA=∠CGF证得∠BFC=90°即可判定;③分别过A作AM⊥BD、AN⊥CE,根据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和BD=CE,证得AM=AN,即AF平分∠BFE,即可判定;④由AF平分∠BFE结合BF⊥CF即可判定.解:∵∠BAC=∠EAD∴∠BAC+∠CAD=∠EAD+∠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 ∠BAD=∠CAE,AD=AE∴△BAD≌△CAE∴BD=CE故①正确;∵△BAD≌△CAE∴∠ABF=∠ACF∵∠ABF+∠BGA=90°、∠BGA=∠CGF∴∠ACF+∠BGA=90°,∴∠BFC=90°故②正确;分别过A作AM⊥BD、AN⊥CE垂足分别为M、N ∵△BAD≌△CAE∴S△BAD=S△CAE,∴12BD⋅AM=12CE⋅AN∵BD=CE∴AM=AN∴AF平分∠BFE,无法证明AF平分∠CAD.故③错误;∵AF平分∠BFE,BF⊥CF∴∠AFE=4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的和差等知识,其中正确应用角平分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AC=DE B.∠BAD=∠CAE C.AB=AE D.∠ABC=∠AED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ABC≌△ADE,∴AC=AE,AB=AD,∠ABC=∠ADE,∠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90°,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M、N.分别以点M、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过点P作线段BD,交AC于点D,过点D作N为圆心,以大于12∠ABC;③BC=BE;④AE=BE中,一定正确的是()DE⊥AB于点E,则下列结论①CD=ED;②∠ABD=12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A分析: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①正确,由HL可得Rt△BDC≌Rt△BDE,故BC=BE,③正确,解:由作法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②正确,∵∠C=90°,∴DC⊥BC,又DE⊥AB,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ED,故①正确,在Rt△BCD和Rt△BED中,,{DE=DCBD=BD∴△BCD≌△BED,∴BC=BE,故③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0、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解: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利用SAS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可以利用AAS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利用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不可以利用AAA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AC平分∠BAD,∠B+∠D=180°,CE⊥AD于点E,AD=18cm,AB=11cm,那么DE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m.答案:3.5分析:过C点作CF⊥AB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F=CE,再证明Rt△ACE≌Rt△ACF得到AF=AE,证明△CBF≌△CDE得到BF=DE,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利用AF=AE得到11+DE=18-DE,从而可求出DE的长.解:过C点作CF⊥AB于F,如图,∵AC平分∠BAD,CE⊥AD,CF⊥AB,∴CF=CE,在Rt△ACE和Rt△ACF中,,{AC=ACCF=CE∴Rt△ACE≌Rt△ACF(HL),∴AF=AE,∵∠ABC+∠D=180°,∠ABC+∠CBF=180°,∴∠CBF=∠D,在△CBF和△CDE中,{∠CBF=∠D∠CFB=∠CEDCF=CE,∴△CBF≌△CDE(AAS),∴BF=DE,∵AF=AE,∴AB+BF=AD-DE,即11+DE=18-DE,∴DE=3.5cm.所以答案是:3.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C=∠DA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使△ABC≌△ADC.答案:∠D=∠B(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添加的条件为∠D=∠B,理由是:在△ABC和△ADC中,{∠BAC =∠DAC∠D =∠B AC =AC,∴△ABC ≌△ADC (AAS ),所以答案是:∠D =∠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13、如图,OP 平分∠MON,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PE =PF,OA =OB ,则图中有_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答案: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 =P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解:如图,OP 平分∠MON,PE ⊥OM 于点E ,PF ⊥ON 于点F ,PE =PF ,∴∠1=∠2,在△AOP 和△BOP 中,{OA =OB ,∠1=∠2,OP =OP ,∴△AOP ≌△BOP (SAS ),∴AP =BP ,在Rt △EOP 和Rt △FOP 中,{PE =PF ,OP =OP,∴Rt △EOP ≌Rt △FOP (HL ),在Rt △AEP 和Rt △BFP 中,{PA =PB,PE =PF,∴Rt △AEP ≌Rt △BFP (HL ),∴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5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由△DAE ≌△DAC 得到DE 的长,进而解答;解:如图,过D 作DE ⊥AB 于E ,△DAE 和△DAC 中,AD 平分∠BAC ,则∠DAE =∠DAC ,∠DEA =∠DCA =90°,DA =DA ,∴△DAE ≌△DAC (AAS ),∴DE =DC =2,∴△ABD 的面积=12×AB ×DE =12×5×2=5,所以答案是: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 =BC ,D 为△ABC 内一点,且∠BCD =∠CAD ,若CD =4,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8分析:由线段CD 的长求ΔBCD 的面积,故过B 作CD 的垂线,则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S ΔBCD =12×CD ×BE ,再由题中的∠BCD =∠CA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即可求证ΔACD ≌ΔCBE ,最后由CD =BE =4即可求解. 解:过点B 作CD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ACB =90°∴∠BCD +∠ACD =90°∵∠BCD =∠CAD∴∠ACD +∠CAD =90°∴∠ADC =90°∵BE ⊥CD∴∠E =90°∴∠BCD +∠CBE =90°∴∠ACD =∠CBE∵AC =CB∴ΔACD ≌ΔCBE∴CD =BE =4∴SΔBCD=12×CD×BE=12×4×4=8故答案是:8.小提示: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辅助线的画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属于中档难度的几何证明题.解题的关键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画出合适的辅助线.解答题16、已知: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中,AB=AC,AE=AD,∠BAC=∠EAD=90°.(1)如图1,延长DE交BC于点F,若∠BAE=68°,则∠DFC的度数为;(2)如图2,连接EC、BD,延长EA交BD于点M,若∠AEC=90°,求证:点M为BD中点;(3)如图3,连接EC、BD,点G是CE的中点,连接AG,交BD于点H,AG=9,HG=5,直接写出△AEC的面积.答案:(1)68°;(2)见解析;(3)36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D=∠C=45°,对顶角∠AQD=∠CQF,则∠DAC=∠DFC,根据∠DAE=∠CAB即可的∠DFC=∠BAE;(2)过点B作ME的垂线交EM的延长线于N,证明△AEC≌△BNA,得AE=BN,进而可得AD=NB,再证明△DAM≌△BNM即可得证点M为BD中点;(3)延长AG至K,使得GK=AG=9,连接CK,设AE交BC于点P,先证明△ABE≌△ACD,进而证明△AEG≌△KCG,根据角度的计算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D=∠KCA,进而证明△ABD≌△CAK,再根据∠CAG=∠ABD,∠BAC=90°,证明AH⊥BD,根据已知条件求得S△ABD最后证明S△AEC=S△ABD即可.(1)设DF交AC于Q,如图1,∵△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D=∠C=45°∵∠AQD=∠CQF∵∠DAQ=180−∠D−∠AQD,∠QFC=180−∠C−∠CQF∴∠DAQ=∠QFC∵∠BAC=∠EAD=90°即∠BAE+∠EAQ=∠EAQ+∠QAD∴∠BAE=∠QAD∴∠DFC=∠BAE∵∠BAE=68°∴∠DFC=68°故答案为68°(2)如图2,过点B作ME的垂线交EM的延长线于N,∴∠N=90°∵∠AEC=90°∴∠N=∠AEC∵∠BAC=90°∴∠EAC+∠NAB=90°∵∠NAC+∠ACE=90°∴∠NAB=∠ECA∵△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AB=AC,AD=AE 又∵AC=AB∴△AEC≌△BNA∴NB=AE∵AE=AD∴AD=NB∵∠DAE=90°∴∠DAM=90°∴∠DAM=∠N又∵∠DMA=∠BMN∴△DAM≌△BNM∴DM=BM即M是BD的中点(3)延长AG至K,使得GK=AG=9,连接CK,设AE交BC于点P,如图∵∠BAC=∠EAD=90°即∠BAE+∠EAC=∠EAC+∠CAD∴∠BAE=∠CAD∵△ABC是等腰Rt△ABC和△ADE是等腰Rt△ADE∴AB=AC,AE=AD在△ABE与△ACD中,{AE=AD∠BAE=∠CAD AB=AC∴△ABE≌△ACD(SAS)∴S△ABE=S△ABD,BE=CD∵G点是EC的中点∴EG=GC∵∠AGE=∠KGC,AG=GK∴△AGE≌△KGC(SAS)∴AE=CK,∠AEG=∠KCG∴AE=KC=AD,∠ACK=∠ACB+∠BCE+∠KCG=45°+∠AEC+∠BCE=45°+∠ABC+∠BAP=90°+∠BAE=∠BAD∴△AKC≌△ABD(SAS)∴BD=AK=18,∠CAK=∠ABD∵∠BAG+∠CAG=90°∴∠ABD+∠BAG=90°即∠AHB=90°∵AG=9,HG=5∴AH=AG−HG=9−5=4∴S△ABD=12BD⋅AH=12×18×4=36∵S△AEC=S△AEG+S△AGC=S△GCK+S△AGC=S△ACK=S△ABD=36∴S△AEC=3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构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A=∠BEC,∠ABD=∠BCE,且AD=BE.(1)证明:①△ABD≅△ECB;②AD≌BC;(2)若BC=15,AD=6,请求出DE的长度.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9分析:(1)①由ASA证明全等即可,②由①可证明;(2)由△ABD≌△ECB可证DE=BD-BE=15-6=9.(1)解:证明:①在△ABD和△ECB中,{∠A=∠BEC∠ABD=∠BCEAD=BE,∴△ABD≌△ECB(ASA),②由①得:△ABD≌△ECB∴∠ADB=∠EBC,∴AD∥BC;(2)∵△ABD≌△ECB,BC=15,AD=6,∴BD=BC=15,BE=AD=6,∴DE=BD-BE=15-6=9.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ABD≌△ECB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1,已知ΔABC中,∠ACB=90°,AC=BC,BE、AD分别与过点C的直线垂直,且垂足分别为E,D.(1)猜想线段AD、DE、B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如图2,当过点C的直线绕点C旋转到ΔABC的内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①线段AD、DE、B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直接写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改变,请说明理由;②若AD=2.8,DE=1.5时,求BE的长.答案:(1)DE=AD+BE,证明见解析(2)①发生改变,DE=AD−BE;②1.3分析:(1)证明ΔACD≅ΔCBE,可得AD=CE,CD=BE,即可求解;(2)①证明ΔACD ≅ΔCBE ,可得AD =CE ,CD =BE , 即可求解;②由①可得DE =AD −BE ,从而得到BE =AD −DE ,即可求解.(1)解:DE =AD +BE , 理由如下:∵BE 、AD 分别与过点C 的直线垂直,∴∠BEC =∠ADC =90°,∴∠ACD +∠CAD =90°,∵∠ACB =90°,∴∠ACD +∠BCE =90°,∴∠CAD =∠BCE ,在ΔACD 和ΔCBE 中,{∠ADC =∠BEC∠CAD =∠BCE AC =BC,∴ΔACD ≅ΔCBE (AAS ),∴AD =CE ,CD =BE ,∵ DE =EC +CD ,∴DE =AD +BE ;(2)解:①发生改变.∵BE 、AD 分别与过点C 的直线垂直,∴∠BEC =∠ADC =90°,∴∠ACD +∠CAD =90°,∵∠ACB =90°,∴∠ACD +∠BCE =90°,∴∠CAD =∠BCE ,在ΔACD 和ΔCBE 中,{∠ADC =∠BEC∠CAD =∠BCE AC =BC,∴ΔACD≅ΔCBE(AAS),∴AD=CE,CD=BE,∵DE=CE-CD,∴DE=AD−BE;②由①知:DE=AD−BE,∴BE=AD−DE=2.8−1.5=1.3,∴BE的长为1.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精编)知识点一、全等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说明:(1) 全等形只关注两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与图形的位置无关。
(2) 判断两图形是否是全等形,可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
(3) 全等形可以是任何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一定相同。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说明: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全等形,它关注的也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一样,与位置无关。
2、表示方法:≌ 读作“全等于”(其中“-”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书写规范:=ABC≌=A'B'C ,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相关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叠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找对应点、对应边的方法:(1) 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最长边,最短边对最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2) 公共边必为对应边,公共角必为对应角。
(3) 对顶角必为对应角。
(4) 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5) 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也是对应角。
(6) 对应顶点所对的边是对应边,或两对应顶点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7) 还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形式,如△ABC≌△DEF 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边上的中线、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可证两条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题案+作业(精品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1. 全等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 2. 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称为对应点..., 重合的边称为对应边...,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表示方法:“全等”用“≌”表示,读作:_________; 【例题一】(1)如图所示,△OCA ≌△OBD ,对应顶点有:点 和点 ,点 和点 ,点 和点 ; 对应角有: 和, 和 ,和 ;对应边有: 和 , 和 , 和 .(2)如图△ABD ≌△CDB,若AB=4,AD=5,BD=6,∠ABD=50°,∠ADB=30°,则BC= ,CD= ,∠BDC= ,∠C= .【基础练习一】1. 已知∆ABC ≌∆EFD ,若59A ∠=︒,31B ∠=︒,8DE =,10EF =,则AB = ,D ∠= .2. 如图,△AOB ≌△ADC ,点B 和点C 是对应顶点,∠O=∠D=90°,记∠OAD=α,∠ABO=β,当BC ∥OA 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 、α=βB 、α=2βC 、α+β=90°D 、α+2β=180°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BACOA、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也是对应角B、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也是对应边C、全等三角形的公共点是对应顶点D、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4.如图,已知△ABD≌△ACE,AD=3cm,BD=1cm,BC=6cm,求△ADE的周长.5.如图,已知△ACF≌△DBE,∠E=∠F,AD=9cm,BC=5cm,求AB的长.【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SS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SAS ”)3. 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题二】1. 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证明:∵D 是BC ∴ =∴在△和△ 中AB= BD= AD=∴△ABD △ACD( )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A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 、写出全等结论。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BPAa【变式1】如图,在t R ABC △中,AB AC =,90BAC ∠=︒,过点A 的任一直线AN ,BD AN ⊥于D ,BD AN ⊥于E求证:DE BD CE =-NEDCBA【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求证:DE AD BE =+.EDCBA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知识点解析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 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典型例题【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b,c.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作法:【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n, ∠α.求作:△ABC,使∠A=∠α,AB=m,AC=n.【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α,∠β,线段c .求作:△ABC,使∠A=∠α,∠B=∠β,AB=c.随堂练习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专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知识点解析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 =90°,AB=DE,若添加一个条件后,能用“HL”的方法判定Rt△ABC≌Rt△DEF,添加的条件可以是()A.BC=EF B.∠BCA=∠F C.AB∥DE D.AD=CF答案:D分析:根据题目给的条件可知道直角边和直角,因为需用“HL”的方法判定Rt△ABC≌Rt△DEF,故只能添上斜边这一条件,即可解答.解:∵∠B=∠E=90°,AB=DE,∴添加条件AC=DF,根据“HL”即可判定Rt△ABC≌Rt△DEF;或添加条件AD=CF,也可得出AC=DF,根据“HL”即可判定Rt△ABC≌Rt△DEF,故D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HL”判定三角形全等,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CE=BD,若∠CBD=20°,则∠A的度数为()A.20°B.40°C.60°D.70°答案:B分析:由BD、CE是高,可得∠BDC=∠CEB=90°,可求∠BCD=70°,可证Rt△BEC≌Rt△CDB(HL),得出∠BCD =∠CBE=70°即可.解:∵BD、CE是高,∠CBD=20°,∴∠BDC=∠CEB=90°,∴∠BCD=180°﹣90°﹣20°=70°,在Rt△BEC和Rt△CDB中,{CE=BDBC=CB,∴Rt△BEC≌Rt△CDB(HL),∴∠BCD=∠CBE=70°,∴∠A=180°﹣70°﹣70°=4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掌握三角形高的定义,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3、如图,为测量桃李湖两端AB的距离,南开中学某地理课外实践小组在桃李湖旁的开阔地上选了一点C,测得∠ACB的度数,在AC的另一侧测得∠ACD=∠ACB,CD=CB,再测得AD的长,就是AB的长.那么判定△ABC≌△ADC的理由是()A.SASB.SSSC.ASAD.AAS答案:A分析:已知条件是∠ACD=∠ACB,CD=CB,AC=AC,据此作出选择.解:在△ADC与△ABC中,{CD=CB∠ACD=∠ACBAC=AC.∴△ADC≌△ABC(SAS).故选:A.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为了测量工件的内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具,点O为卡钳两柄的交点,且有OA=OB=OC=OD,只要量得CD之间的距离,就可知工件的内径AB.其数学原理是利用△AOB≌△COD,判断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答案:B分析:利用“边角边”证明△ABO和△CD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解:在△ABO和△CDO中{OA=OC ∠AOB=COD OB=OD∴△ABO≌△CDO(SAS)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观察下列作图痕迹,所作线段CD为△ABC的角平分线的是()A.B.C .D .答案:C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画法逐一进行判断即可.A :所作线段为AB 边上的高,选项错误;B :做图痕迹为AB 边上的中垂线,CD 为AB 边上的中线,选项错误;C :CD 为∠ACB 的角平分线,满足题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等三角形一、知识要点:(一)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以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二)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二、题型分析:题型一: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C、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题型二:考察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传递性例题: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如果△ABC和△DEF不全等,△DEF 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题型三:根据三角形全等求角例1:△ABC中,∠BAC∶∠ACB∶∠ABC=4∶3∶2,且△ABC≌△DEF,则∠DEF=______.例2:如图,△ABN≌△ACM,AB=AC,BN=CM,∠B=50°,∠ANC=120°,则∠MAC的度数等于()A、120°B、70°C、60°D、50°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知识要点:(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注:边边角和角角角不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6 页 共 16 页
25.如图,已知 AB=DC ,AC=DB .求证:∠ 1=∠ 2.
21.如图,在△ ABC 中, AD 是△ ABC 的中线,分别过点 B、C 作 AD 及其延长 线的垂线 BE 、CF ,垂足分别为点 E、 F. 求证: BE=CF .
22.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 其中 AB=AD ,BC=DC .求证:∠BAC= ∠DAC .
第 15 页 共 15 页
23.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
第 13 页 共 13 页
19.已知:点 A、C、 B、 D 在同一条直线,∠ M= ∠N,AM=CN .请你添加一
个条件,使△ ABM ≌△ CDN ,并给出证明.
( 1)你添加的条件是:
;
( 2)证明:
.
20.如图, AB=AC , AD=AE .求证:∠ B=∠C.
第 14 页 共 14 页
8.如图,点 B、E、C、F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DE,AC=DF,BE=CF,求证: AB∥ DE.
第 8页 共 8页
9.如图,点 D 是 AB上一点, DF交 AC于点 E,DE=FE,FC∥AB 求证: AE=CE.
10.如图,点 A、C、D、B 四点共线,且 AC=BD,∠A=∠ B,∠ ADE=∠ BCF,求证: DE=CF.
2.如图,已知点 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 AB=DF, AC=DE,∠ A=∠D. (1)求证: AC∥DE; (2)若 BF=13,EC=5,求 BC的长.
第 5页 共 5页
3.如图, BD⊥AC于点 D,CE⊥ AB于点 E, AD=AE.求证: BE=CD.
4.如图,点 O是线段 AB和线段 CD的中点. (1)求证:△ AOD≌△ BOC; (2)求证: AD∥BC.
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第 3页 共 3页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第 4页 共 4页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
1.四边形 ABCD中, AD=BC,BE=DF, AE⊥ BD,CF⊥BD,垂足分别为 E、F. (1)求证:△ ADE≌△ CBF; (2)若 AC与 BD相交于点 O,求证: AO=CO.
第 1页 共 1页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知识网络
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 性质
对应边相等
判定
边边边
SSS
边角边
SAS
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角平分线
作图 性质与判定定理
应用
第 2页 共 2页
第 6页 共 6页
5.如图:点 C 是 AE的中点,∠ A=∠ECD, AB=CD,求证:∠ B=∠ D.
6.如图,已知△ ABC和△ DAE,D 是 AC上一点, AD=AB, DE∥AB,DE=AC.求证: AE=BC.
第 7页 共 7页
7.如图, AB∥CD,E 是 CD上一点, BE交 AD于点 F,EF=BF.求证: AF=DF.
16.如图, Rt△ ABC ≌ Rt △DBF ,∠ ACB= ∠DFB=90 °,∠ D=28°,求∠ GBF 的 度数.
第 12 页 共 12 页
17.如图,已知 AC ⊥BC ,BD ⊥AD ,AC 与 BD 交于 O,AC=BD .求证:△ ABC ≌△ BAD .
18.已知:如图,点 B、F、C、E 在一条直线上, BF=CE ,AC=DF ,且 AC ∥ DF . 求9页
11.如图,点 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CE∥DF,EC=BD,AC=FD.求证:AE=FB.
12.已知△ ABN和△ ACM位置如图所示, AB=AC,AD=AE,∠ 1=∠ 2. (1)求证: BD=CE; (2)求证:∠ M=∠N.
第 10 页 共 10 页
13.如图, BE⊥ AC,CD⊥AB,垂足分别为 E,D,BE=CD.求证: AB=AC.
全等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
( 1)形状相同的图形; (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SSS)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F、C、E 在
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 ① AB=DE ,② BF=EC ,③ ∠ B=∠E ,④ ∠ 1=
∠2.
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
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题设:
;结论:
.(均填写序号)
证明:
24.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AB=DE ,BE=CF ,∠ B=∠1. 求证: AC=DF .(要求:写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三、证题的思路:
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 找直角( HL ) 找第三边( SSS)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任意角( AAS )
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SAS )
找已知边的对角(
AAS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ASA )
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 ASA ) 找任意一边( AAS )
7.全等三角形基本图形 翻折法: 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14.如图,在△ ABC和△ CED中, AB∥ CD,AB=CE,AC=CD.求证:∠ B=∠E.
第 11 页 共 11 页
15.如图,在△ ABC中, AD平分∠ BAC,且 BD=CD, DE⊥AB于点 E,DF⊥ AC于点 F. (1)求证: AB=AC; (2)若 AD=2 ,∠ DAC=30°,求 A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