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县实验初级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XX县实验初级中学课程实施方案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
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如:设劳动技术课、综合社会实践课,旨在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初中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地方课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地方课是指在地方特色和地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组织开展的具有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和地方需求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促进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4. 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1. 地方历史与文化课程,通过学习本地区的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 地方科技与创新课程,结合本地区的科技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地方生态与环保课程,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生态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地方传统手工艺课程,通过学习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
四、课程实施。
1. 整合资源,学校可以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等,组织开展地方课程的实施活动。
2. 核心课程,确定地方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4. 社会参与,鼓励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地方课程实施活动,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五、课程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评价,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评价教师对地方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实施效果。
3. 社会评价,通过社会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地方课程对地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初中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初中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引言初中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负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高中教育的基础能力。
课程设置是初中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学校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估方式。
一、课程目标初中学校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学科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心健康。
二、课程设置初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基础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和兴趣选修课程。
以下是各科目的课程设置:1. 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古代文学欣赏等;•教学方法:授课、讨论、小组合作活动、作业布置等;•评估方式:考试、作业评分、口头表达等。
2. 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和解题思路等;•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练习、实践应用等;•评估方式:考试、作业评分、解题能力评估等。
3. 英语•课程内容:包括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词汇、语法等;•教学方法: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训练、写作等;•评估方式:考试、口语表达评分、阅读理解评估等。
4. 物理•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探究和科学应用等;•教学方法:实验、讲解、讨论、模拟实践等;•评估方式:实验报告评分、考试、课堂表现评估等。
5. 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探究和应用实践等;•教学方法:实验、讲解、讨论、模拟实践等;•评估方式:实验报告评分、考试、课堂表现评估等。
6. 生物•课程内容:包括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实验探究和应用实践等;•教学方法:实验、讲解、讨论、模拟实践等;•评估方式:实验报告评分、考试、课堂表现评估等。
7. 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评估方式:考试、作业评分、口头表达等。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管理工具。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根据地方特色和教育需求,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学课程的实施指南。
它旨在促进中学课程的发展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需要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课程的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课程的任务是指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次,要明确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根据学科和学段的要求,安排学生学习的课程科目和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符合学科的基本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组织和评价方式。
课程的教学组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和评价,要注重综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要明确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要选择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材。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要保证学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
最后,要明确课程的培训和教学质量保障。
课程的培训是指教师对课程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保障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实施。
总之,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指根据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学地方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下面是一个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示例:
1. 方案目标: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 课程设置:
-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
- 地方课程:根据地方特色和需求,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地方文化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体育、美术、音乐等。
3. 教学方法:
- 综合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 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考核评价:
-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 个性评价: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
5. 资源保障:
- 师资保障: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 设备设施保障:配备适当的实验设备、实践场地等,保障教学资源的充足和质量。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地方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模板)中小学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2014学年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
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班主任、学科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初中课程安排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安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初中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初中课程安排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安排。
1. 学科课程。
(1)语文,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3)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物理、化学、生物,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5)历史、地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地理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课外活动。
(1)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
(2)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表演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3)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交叉,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加强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初中课程安排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确保初中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学地方课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学地方课是指依据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设置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特定功能的课程。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地方课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学地方课的实施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中学地方课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中学地方课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责任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推动地方教育发展为动力,以完善地方课程体系为保障,以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学地方课实施工作。
三、中学地方课实施的基本原则。
1. 顶层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需求,统筹规划中学地方课程设置。
2.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3. 素质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与学相结合原则,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教研相结合原则,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推动中学地方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更新。
四、中学地方课实施的主要内容。
1. 课程设置,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中学地方课程,包括地方历史、地理、民俗、方言等内容。
2. 教材编写,编写符合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的中学地方课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师培训,组织中学地方课程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能力。
5. 学校建设,在学校建设方面,要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学地方课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中学地方课实施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学地方课程实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中学地方课程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中学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阳城三中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阳城三中地方与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阳城县第三中学校目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所必需的课程体系,对于完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努力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地方与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
为此,特制订本实施纲要。
一、课程理念: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设,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校教师的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要紧贴时代脉搏,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完善,努力构建具有阳城三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学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方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地方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课程方案。
地方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方课程的定位。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课程方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地方课程的编制原则。
1. 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课程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点,突出地方特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地方课程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3. 注重学生需求。
地方课程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
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方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历史、地理、民俗文化、地方语言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2.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参观考察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场馆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4. 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地方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地方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五、总结。
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中学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初中地校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地校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初中地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
1. 语文课程,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数学课程,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科学课程,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5. 社会课程,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
6. 体育健康课程,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
7. 艺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保障教学质量。
2. 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初中课程实施方案(精选6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课程实施方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1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二、课改组织机构课改组长:副组长:三、目标任务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
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
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
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
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
2023年初一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初一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在2023年初一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中,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根据2023年初一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将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科依然是初一阶段的核心课程。
我们将通过讲解、练习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将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和手工课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特色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将增设一些特色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舞蹈和科技等。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4.综合实践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将增加一些综合实践课程,如科技创新、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等。
这些课程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探究、实践、讨论和合作等。
特别是在实践课中,我们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来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和虚拟实验室等,提供更丰富、多样和有趣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考核评价在2023年初一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五、教师培训与发展为了保证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将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研讨会和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中学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由学校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 总体目标。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 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设计地方课程,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地方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因时促进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地方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 实施内容。
(1)地方文化课程,包括地方历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民俗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2)地方实践课程,包括地方调查、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地方社会和科技的了解和参与。
(3)地方体验课程,包括地方美食、地方手工艺、地方传统节日等内容,通过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地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4. 实施方法。
(1)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体验、游学等,促进地方课程的多角度和全方位展现。
(2)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地方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促进知识的互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社会资源整合教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5. 实施保障。
(1)领导支持保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Primary and Secondary Local Curriculum and School Curriculum XXXThe goal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to 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with a focus on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This plan fully implements the Party'XXX。
striving to build a new system of local curriculum with XXX characteristics.1.Curriculum Design Goals:1)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society。
and themselves。
and to develop a sense of XXX.2)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and XXX.3) XXX。
XXX.4) XXX.5) XXX' XXX.2.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1) The holistic principle: A comprehensive local curriculum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nine-year XXX and scope from lower to higher grades。
XX初级中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
XX初级中学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案【指导思想】XX初级中学学校课程构建,强调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的空间和教师资源,开设学校课程,并做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以培养“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背景分析】XX一初级中学创办于2018年9月,占地面积11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95.51平方米。
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篮球场、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全覆盖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2人,在编在岗教师114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一级教师66人。
【学校办学理念、愿景及培养目标】校训为:“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校风为:谦诚勤谨和美臻善。
教风为:育爱于心、寓教于乐。
学风:乐读善思、知行合一。
办学理念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突出个性创造卓越”。
学校愿景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构建创新卓越精品校成就健康快乐读书人。
办学特色为:书韵飘香绘文雅学园名师工程铸特色强校。
德育理念为: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发展理念为:质量为根育人为本科研为先特色为魂管理理念为: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用人理念为:聚智培贤人尽其才的各项理念,为今后学校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体现中国灵魂。
通过重设计(创新)、会讲故事、须整合(跨界能力)、给关怀(合作)、重意义(价值观)、会玩乐体现世界眼光。
培养学生做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学校管理理念是“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过程要求目标精准,过程精细,评价科学。
教师发展理念是“平台赢得起点,团队赢得过程,修炼赢得人生”,通过《教师的十二项修炼》践行发展理念。
学生管理理念是“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洋湖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1)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教育。
(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
(3)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安全的关系,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和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诵读和研习精萃的诗词、散文、汲取中华民族农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境教育——了解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形杨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指导——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进行正确健康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课程延伸到艺术、体育领域。
四、课程实施的办法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地方课程的实施
必须以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主,避免“学科化”倾向。
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五、课程实施的评价
教师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学生评价:应该重视其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观察、演示、考察、竞赛、参观、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六、课程管理
1.体制管理:教务处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
2.教材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统一选择课程内容或学校实际开发部分课程内容。
3、地主课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每周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