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实施计划方案及管理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1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1一、课题来源及价值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

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____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4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4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4篇(教学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1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对培育同学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力气,培育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团结协作的力气、社会活动力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训练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依据学校“一切为了同学进展、为了一切同学进展、为了进展一切同学”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老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争论与试验。

一、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同学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同学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进展同学探究力气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力气,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老师训练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同学层面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相互沟通,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进展”的同学形象和“培育人、进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同学的多元(差异)进展。

2、老师层面通过对活动的参预、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训练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老师成为同学学习的促进者、合和指导者。

改善老师学问结构,培育一支“一专多能”型的老师队伍,促进老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探究一条符合学校同学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1.综合性原则。

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学问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范文(6篇)(最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范文(6篇)(最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经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本事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经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标》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到达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本事。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资料、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经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本事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物,节俭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俭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做好实验室文件建立管理工作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2、课时安排:(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壹伍: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2024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实施方案

2024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实施方案

2024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融合传统课程与现代教育理念,推行校本课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基于此,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实施步骤1. 课程规划(1)梳理现有课程,明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确保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2)研究制定校本课程的体系和课程框架,明确各学科的课程特色和目标。

2.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校本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2)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培训档案,追踪教师培训效果,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资源建设(1)梳理和更新学校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资料。

(2)开发和采购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

4. 教学评价(1)建立全面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达成度评价和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2)制定评价流程和标准,确保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5. 项目实践(1)开设校本课程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学生实践档案,记录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和成果,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6. 进一步推进(1)定期召开校本课程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实践机会。

三、工作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成立校本课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校本课程工作。

2. 经费保障学校将保障校本课程工作的经费支持,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

3. 外部支持积极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政策和技术支持。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doc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doc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1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优质方案]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精选模板

[优质方案]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精选模板

[优质方案]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精选模板一、方案背景近年来,小学教育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追求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二、方案目标1. 建立综合性、发展性的小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加强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3.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支持他们创新教学方法。

三、方案内容1. 课程体系(1)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综合性的小学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综合素质;(2)设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并保证核心课程的必修性;(3)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综合性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2)强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开设品德与生活、艺术与体育、实践与创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性能力;(3)增设现代科技课程,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4)注重课程更新,根据时代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修订和补充。

3. 教材选编(1)科学编写教材,保证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2)多样化的教材选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加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优化教材内容,重视国家历史文化的教育。

四、管理措施1. 教师培训(1)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2)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和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2. 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兴趣、锻炼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校管理(1)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提高学校管理效能;(2)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合力。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及管理措施,我们期望实现以下效果: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2. 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快乐学习,主动参与课程学习;3.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4. 学校形成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学校课程规划实施方案目标与范围设计一套有效的课程规划方案,不仅能满足学校的教育目标,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方案的目标是为学校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范围涵盖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到评估反馈的全面规划。

现状与需求分析在讨论课程规划之前,先来看看学校现状。

以某市一所普通中学为例,当前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化课上,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限制,课程内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希望增加实践类和兴趣类课程,比如音乐、美术、编程等。

教师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也需提高。

根据教师访谈,40%的教师表示对新课程的实施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支持。

学校的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确保教师能够在新课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规划设计基于现状与需求分析,课程规划分为几个关键部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和资源配置。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在传统文化课程基础上,增加科学、数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深度和广度。

每个学期开设至少一门跨学科的项目课程,如“STEAM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编程、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

每学期至少开设5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3. 实践课程:结合社会资源,安排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尝试。

包括:- 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外自学,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加深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情境模拟: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评估体系评估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还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XXX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是根据《信丰县中小学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方案》制定的。

本方案包括六个方面: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

一、校情分析近年来,XXX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了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发展,开设了丰富的地方、校本和校外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构建了一系列新型课程模式,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理念XXX的课程建设理念是“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智慧成长”。

学校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课程文化平台,每位师生都在分享和传播这种文化。

学校是师生智慧的乐园,应该带给师生课程文化的快乐体验,使其认识自我,提高修养;创造传播课程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成长;培养传播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内涵发展,和谐相处。

三、课程目标XXX的课程目标是建设“统筹、特色、绿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使课程有特色,求品质,谋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我们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开设了国家课程,并制定了《金水区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我们不会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的总课时为26节,三至六年级为30节,同时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2、我们学校严格落实并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我们设置了一、二年级4节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至六年级3节。

这些课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我们的校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在原有校本课程《好惯伴我成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实施。

二是我们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联合交通、公安、工商、农电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编写了《金水区专业资料金桥学校安全教育手册》。

我们设立了安全教育课,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课程管理实施措施(5篇)

课程管理实施措施(5篇)

课程管理实施措施(5篇)第一篇:课程管理实施措施××区××镇××学校课程管理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安徽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一)国家课程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团会、少队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团队、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依照班级管理的特色与实际自行安排。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及课程实施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校所有教学部门及教师,涉及课程计划的制定、审批、实施、评估与调整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则课程计划与实施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2.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提升;3.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5.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章课程计划制定第四条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五条课程计划制定的程序1. 课程计划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进行编制;2. 课程计划编制前应进行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相关部门的意见;3. 课程计划应由教研室或课程组负责编制,经系部审核后提交教务处审批;4.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程计划进行论证,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5. 通过论证的课程计划由教务处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课程计划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课程负责人提出调整申请,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内容;2. 教研室或课程组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3. 系部审核调整方案,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4. 调整方案报教务处审批;5. 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

第三章课程实施管理第七条教师职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履行以下职责:1. 按照批准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学活动;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5. 认真进行课程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第八条教学督导教务处应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 5 篇)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辟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 16%-20%。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辟,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

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为了一套莱西市经济开辟区中心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一)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开辟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修身养志”、“经典诵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

在开辟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此项内容是否属于学校课程,专家有争议,我们学校暂且划为学校课程);二是开辟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辟系列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辟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辟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1、我校已开辟的课程: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舞蹈、音乐、象棋、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编织、书法、英语、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阅读、数学、微机,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现在所开设的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免费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免费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免费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引言。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课程实施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课程实施方案,旨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课程目标。

1. 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等基础学科,选修课内容涵盖艺术、音乐、舞蹈、科技等多元化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课程深化。

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深化和拓展,引入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程实践。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开展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多元化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

1.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教师,建立优秀教师库,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课程管理。

1. 课程评估。

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康各庄小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

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

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
用。

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