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高考作文题汇总及全解析
2012高考作文汇总及解析一、2012作文汇总1、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新课标卷(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高考作文题:给材料作文:船主与油漆工,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放下顾虑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广西)高考作文题: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
3、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
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4、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5、2012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曾被舍弃的微光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6、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材料作文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2012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2012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浙江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扩展语句练习含解析
扩展语句1.(2017·浙江高考)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
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
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
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2.(2012·浙江高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解析: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在“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这几个词的限制下创设具体的语境。
在展开想象时,想象的内容要合理,要和创设的语境及银杏树本身的特点相吻合。
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且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深秋,一场疾风骤雨后,银杏树在萧瑟的秋风中发抖,那凋零的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不情愿地落在地上,无缘初冬的风景。
3.(2014·四川高考)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辨析并修改病句
1.(2012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2.(2012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答案】B【解析】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3.(2012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昵(nì)称 质(zhǐ)量 衣钵(bō) 因噎(yē)废食B、刍(chú)议 熟稔(rěn) 露(lù)脸 瘙(sào)痒难忍C、奇葩(pā) 笑靥(yǎn) 当(dàng)真 物阜(fù)民丰D、绮(qǐ)丽 木讷(nè) 顷(qǐng)刻 入不敷(fū)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辨析并修改病句
“冒着酷暑和严寒”呢?这显然不合事理。 病例②: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 球鞋等乒乓器材。 分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
不当,这是概念不清造成的语病。
2.揣摩句子是否主客颠倒或自相矛盾。 病例①:上海世博会的诸多情况,对我还很不熟悉。 分析 主客关系颠倒了,应该是:我对上海世博会的诸多情况还很不熟悉。
(2010· 湖北卷)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 对我们很陌生, 学起来比较吃 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解析 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将“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
学起来比较吃力”改为“虽然我们对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 力”。
(2010· 江西卷)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 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解析 不合逻辑,主客颠倒。“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可修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就已经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人群”是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 “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都有自己的固定搭配,如果搭配不当,就会出现语病。 例: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关联词语“只 有”与“就”不搭配,可将“就”改为“才”。)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与“温暖”两面对一面, 应把“温暖” 改为“冷暖”。)
的新型欺诈”后加“手法”;D.“遗存或废墟”与价值不搭配,删去“遗存或”。 答案 A
高考语文浙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浙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答案:在文章中,“他”面对困境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他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2. 作者通过描述“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通过描述“他”的故事,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情况,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不断努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3. 文章中“他”的哪些行为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答案:文章中“他”在面对逆境时,不放弃,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以及在成功之后,不忘初心,继续帮助他人的行为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文言文略)4. 请解释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因外物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
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我,保持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5. 文中提到的“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答案:文中提到的“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包括:不因外界的得失而动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
6.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答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一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界的名利所左右,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人生追求。
三、作文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略)答案示例: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它充满了梦想、活力和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
青春是一段不断尝试和挑战自我的旅程,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挑战中成长。
青春也是一段情感丰富的时期。
友情、爱情、家庭关系,这些情感的交织构成了青春的多彩画卷。
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病句试题以及解析
1.[新课标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2.[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3.[北京卷]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4.[天津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说明:昨天7日到杭州参与省考试院组织的对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作简评。
我主要负责对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题与作文题两大块做点评,对其他题目也做一些评点,匆匆写就没有深究,非常粗浅,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供同行或考生参考。
但这份试题当然还不是我们所理想与期待的,浙江题这几年总体看总还是差强人意,与我们浙江这样一个文化渊源深远的大省相差较远,从某种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的语文教学的发展;死做题,机械训练,弱智化教学,愈演愈烈,学生可怜,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弄得连“语文田地里的麦苗与韭菜”也分不清了,这些不能不说都是高考的制约的后果,但真正“自由”哪里可能。
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语文老师也只能在在强大的“网”势当中,做一些对得起良智的事而已。
想想在体制内,也许命题的老师也有苦衷。
下面我说的一些话也只是体制内的相对而言的一些个人观点与随意的一些评说。
母语本质,生活热点,人文意蕴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简析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今年我省语文试卷除阅读文体与作文题型有一些变化外,总体继续保持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我省近十年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以达到与我省将要要启动的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对接。
整体难度应该跟比前两年有下降,估计平均分会比上年提高5分左右。
整体看来,试卷应该比较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文味较浓,能贴近当下生活实际,文化意蕴浓厚;注重考查比较思辨能力和素养。
下面分三点来阐述。
一、母语本质与语用语境今年试题一大特点是能够较好体现母语考试的语言特性,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凸显语文的本质,又注重语言的应用性实践性当中的语用语境意义。
如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七道题,题型同往年没有大的变化,像第5到第7题的语言运用看似又回到多年前的题型,没有什么创意,但能够较好的凸显了语文的本质特性的考查。
1.语料选材鲜活,贴近时代生活。
语言基础知识题与语言运用题的题干的设置,与生活、政治、经济、艺术等社会文化热点相关。
201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大纲版(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标红链接生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新课标版(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北京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广东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上海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湖北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陕西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湖南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福建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江西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重庆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安徽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山东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江苏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四川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天津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辽宁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浙江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
查
海南地区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难度调查。
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 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 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 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解析】A项,质.(zhì)量;B项露.(lòu)脸;C项,笑靥.(yè)。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解析】A项,倍受——备受;B项,轰堂大笑——哄堂大笑;D项,急言厉色——疾言厉色。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完整版)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
(完整版)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D【解析】A.质(zhǐ)量应为质(zhì)量;B.露(lù)脸应为露(lòu)脸;C.笑靥(yǎn)应为笑靥(yè)。
2.【答案】C【解析】A.倍受应为备受;B.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3.【答案】C【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4.【答案】D【解析】A缺少动词,应在群众前加“提高”;B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C句式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5.【答案】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解析】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考点】短句变长句。
6.【答案】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扩充。
【考点】良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7.【答案】(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
(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2)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解析】其中第一小题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第二小题是从自我的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汇总及答案
高考语文近五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2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贻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侍郎愈、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孝子传》,《有城县尉厅壁记》,有《与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2012年高考试题_语病题(绝对精校,答案详细解析)
D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北京卷)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 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 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 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将“忌” 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B、句式杂糅。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 D、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 意不明确,存在歧义。所以答案应为C选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四川卷)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 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 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 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 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C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 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 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word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语文新高考博客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80字)(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
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
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
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
这就是经学。
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
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
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
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
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
语文新高考博客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
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
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
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
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
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
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
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
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
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
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语文新高考博客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1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