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该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含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而劳动力的价值只是其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
然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能够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额外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劳动后的剩余时间里,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
3. 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和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增殖形式,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获取不断扩大其财富,而工人阶级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4.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背景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探讨为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理论提供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 成为可能。
工人阶级的贫困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马克思试图揭示这一现象的根源。
理论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 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 论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探索。
,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转化
02
资本家通过购买和销售等环节,将剩余价值从商品转化为货币
。
剩余价值的实现
03
资本家通过市场销售,将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收入。
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对剩余价值的 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市 场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销 售困难,剩余价值难以实现
。
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家不断追求效率,通过改进技术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03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
01
工资
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 工资是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
02
03
利润
地租
资本家通过投资获得利润,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再投 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自身 价值,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资本 得以增殖。
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制度基础,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 并控制生产过程。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资本家可以雇 佣到足够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
该理论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方式。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论的概念、意义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剩余价值论。
一、剩余价值论的概念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的一个理论,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而这部分价值超出了劳动者本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从而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
这个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依据,也是财富的源泉,从而也决定了社会的分配问题。
在剩余价值论中,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具体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绝对剩余价值,指的是通过延长工作日和逼迫工人加班加点,从而多获取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二是相对剩余价值,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改革,从而减少劳动力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也就多获取剩余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剩余价值论也从根本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分配问题,指出了财富的集中和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也为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工人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指引。
剩余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剩余价值论为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武器。
通过组织工人阶级的斗争,争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归属于劳动者,从而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利益的最大化。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的分析,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剩余价值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商品过程中,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雇主支付的工资,而产生的那部分超出工资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演变规律,分析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资本家利用工人的劳动力生产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又是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并控制了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分配,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不仅使得资本家获得了利润,也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分化和社会的不平等。
剩余价值论分析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
资本家以剥削工人劳动力为手段获取剩余价值,而工人则是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冲突的不断发生。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常常采取剥削手段,压榨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则会为了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抗争。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性,也为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剩余价值论对于理解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由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机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往往会采取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度生产商品等手段,导致了生产过剩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以及企业理论的主要部分。
它是剩余劳动或经济剩余的特殊形式。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1资本在历史上最初到处都是以货币形式。
22.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区别货币流通的运动形式是:W G W --; 资本流通的运动形式是:G W G --。
两种流通形式的共同点:这两种循环都可以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
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
每个流通过程都有三个当事人登场,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一个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3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W G W --和G W G --这两个循环从一开始就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
作为资本的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期中介作用的,前一个形式是货币,后一个形式则是商品。
4并且,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本质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作为资本的货币则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5 3.资本的总公式G W G '--(G G G ∆+=')是资本流通的总公式。
这是为贵卖而买。
它不仅适用于商人资本,而且对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一样都是适用的。
G W G '--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6(二)总公式的矛盾1、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
G W G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货币转化为资本即采取资本流通形式,看起来是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是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7简单商品流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6页.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81页.通中,除了一种使用价值被另外一种使用价值代替以外,只是商品的形态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先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和理解社会历史的方法,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和福利,剩余的价值部分被剥削者即资本家所占据。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指劳动者通过价值创造的能力所决定的,而剩余价值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其自身工资所得后的剩余部分。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劳动者通过无偿提供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和支配这部分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本质和目的,即资本家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家获得了财富和权力的积累,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而劳动者则在这种剥削和压迫下,面临着贫困、剥夺和不平等。
随着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现方式。
他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取决于剩余劳动量的增加和生产资料的技术条件。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资本家能够更有效地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然而,马克思主义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趋势,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复杂的市场和政治因素。
此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和工会组织,使劳动者获得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减少了他们所遭受的剥削程度。
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内涵与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为基础的,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实质表现。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 价值与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不是由商品具有的物质特性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于雇佣劳动,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但只得到了工资的一部分,而剩余的部分则被资本家占有。
2.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并不是立即实现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以体现。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获取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3. 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的产生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也是剥削的体现。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了经济利益,而劳动者则遭受了剥削。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状态。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
1.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剩余价值理论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揭示阶级矛盾与剥削: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关系。
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可以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经济剥削现象,进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生成和分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其核心观点和影响,通过透彻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可能路径。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比率。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根源。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工资作为劳动的价值回报。
然而,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其所得工资,剩余的价值就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这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
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却获得了劳动力产生的全部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不平等。
三、剩余价值分配的方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决定了不同社会经济阶级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主要通过工资形式和利润形式。
工人得到的工资只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大部分流向资本家,使其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公平,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爆发提供了解释,认为这些问题源于剥削和利润追逐。
此外,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资本主义无法永远存在,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中,扣除了他们自身的劳动价值后剩下的部分,也即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性质和剥削程度,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扣除了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后剩下的部分。
这个剩下的部分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一个商品,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得到劳动力后,就可以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商品,并将商品卖掉获取利润。
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正是这部分被剥削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剩余价值的形成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保持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首先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式来剥削劳动者,即使用同样的工资换取更长的工作时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能够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资本家会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使工作时间不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使得劳动者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多,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报酬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并通过剥削来实现资本积累的观点。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揭示,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劳动价值、商品价值、剩余价值和剥削。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通常以劳动时间为度量单位。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价值,它由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投入与商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应。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被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资本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他们所得到的报酬,这种行为就是剥削。
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实现机制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引进机械化设备、采用分工生产以及组织劳动的方式,使劳动者在相同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加班加点、提高劳动强度和压缩劳动时间等方式,使劳动者工作时间延长,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形成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源泉与流转方式,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分析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工资和生活资料等付出之外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的使用与其价值相比价值实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资的支付,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家的统治地位。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市场实现剩余价值的转化,即通过销售商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现金,并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在资本运动中,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再投资和扩大规模,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增殖与积累。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机制,深刻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阶级矛盾的对立,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还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实现方式的阐述,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和应用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来源,也是剥削的经济基础和动力。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动态,阐明剥削的经济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有的工人劳动价值之外的部分劳动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这部分价值等于工人的工资,即工人所必需的生活成本。
在工人工作的过程中,他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生活成本,剩下的价值就属于资本家所有,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实质上是由工人无偿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剩余价值的生产源自于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工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源泉和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家必须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正是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家才能不断地积累财富,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尽管剩余价值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所在。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建立在对工人的剥削基础之上的,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对立,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工人的剥削和压迫。
这种剥削和压迫不仅限制了工人的权利和尊严,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本文将重点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其从资本家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简单来说,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1. 商品和劳动价值理论首先,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需要了解商品和劳动价值的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商品是指劳动成果,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劳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工具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价值。
可变资本是指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而资本家占有部分创造的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创造主要涉及到劳动者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率的概念。
劳动者剩余劳动是指工人在工作时间中不生产自己工资所需要的价值,而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4.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再生产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将商品出售获得利润,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的获取。
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则指资本家将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生产中,从而实现再次创造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批判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关系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对于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也是阐述资本主义剥削的机制和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过程、意义与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深入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以劳动力出售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而资本家则以经济手段将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进行剥削。
剥削的过程使得资本家获得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引起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工作。
剩余劳动的比例决定了剩余价值的多少。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劳动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
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
2. 劳动者进行必要劳动:劳动者利用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同于劳动者工资的价值。
3. 劳动者进行剩余劳动: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劳动者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即进行剩余劳动。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4.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归属于资本家,作为资本家的收入。
剩余价值的意义与影响剩余价值的存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占有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获取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并积累更多的财富和资本。
2.剩余价值是阶级矛盾的经济表现: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但仅获得了工资的一部分,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和冲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学说体系,它以无产阶级革命为目标,旨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剩余价值理论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概念解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超过工人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值的部分,它代表了资本家的利润和财富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概念核心是劳动时间的价值创造,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两个不同的形式。
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劳动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将其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能够支配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劳动价值,这部分劳动价值等同于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然而,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劳动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工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这部分超过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关键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不公平。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阶级划分,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和财富,而劳动者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机制使得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财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剥削工人阶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积累。
然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也埋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的种子。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即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的财富之山”。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价值而创造出的超过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来维持和扩大其资本。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潜在矛盾与危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现实经济的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而剥削的根本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只能创造出等同于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得了工人所生产出的商品的全部价值。
这就导致了剥削的存在。
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占有并侵吞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直接产品,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之外的部分。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产业工人是剩余价值的主要创造者,他们通过 劳动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并创造出超过自身 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在产业工人之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劳 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工人的议价能力,工人 的工资水平通常由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决定。
产业工人的工资通常以计时或计件的方式支付,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工人的工资都只能获得 其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流通与剩余价值流通
资本流通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资本家通过资本的流通,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流通形式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中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即无偿占有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
货币流通与剩余价值流通
货币流通是剩余价值实现的环节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和现代 企业制度。
02 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 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 封建生产的一个基本特征。
生活资料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
03
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时
期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开始探讨剩 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但未形成 完整的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对未来社会 的设想,但未揭示剩余价值的本 质。
通过货币的流通,商品被销售出去,实现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拜物教
商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
区别 定义 体现关系 是否特有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属性
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 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
剩余价值理论
目录
商品拜物教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资本是什么
资本与时间
商品拜物教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商品拜物教
商品
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 1、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在商品的角度,我们买来东西,可以利用它变出更多的钱 在货币的角度,钱花出去了还能有更多的回流
资本是什么
货币控制劳动者的同时,还要剥夺劳动者的生产 资料和生产对象,让劳动者与劳动的支配权分离。 让人空有劳动还什么都不能生产,为了生活,只 能给别人做工,换来钱后再去买生活必需品。所 以,货币不仅要控制劳动者还要控制消费者。
资本是什么
“劳动是绝对贫穷的劳动,因为失去了 资料和工具后,任何劳动都不能创造价 值,但作为纯粹一般的劳动,却指向了 所有财富。
——《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手稿》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资本是什么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也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劳动者所谓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总和与生活 支出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并且能够创造出 比劳动力自身价值还要多的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
“是以人自身的活动为中介,调整和控制 任何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
劳动价值论
首先,交换价值,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权力,用抽象的交换价值尺度 代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必须立 足在使用价值的有用性上,通过满 足人之所欲生产人之所欲,再通过所欲的满足,实现对交换价值的认 同与膜拜,最终导致自由的天性被欲望所吞噬。交换价值所代表的社 会关系控制了人与人之间自然的直接交往,自然封闭了人的价值的实 现道路,可以说,谁掌握了交换价值,谁就可以控制关于人的价值的 再生产,谁就可以主宰生命的意义。霍克海默讲到“随着自由交换 的结束,商品就失去了除了拜物教以外的一切经济特性,而拜物教 则将其不良影响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交换价值 使人与人之间只具有一种工具性关系。马克思讲过“人的尊严变成了 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同时特许的和自力挣 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批判代 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第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揭示了财富的来源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说我们无法跳出生产 力发展的限定不得不选择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依靠劳动就论来理解其中弊端,使人的意识获得觉 醒。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
问题
如何提高工厂经济效益。
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 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 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人类同一的劳动力,虽然它是由 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 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 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 而在商品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商品拜物教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 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物性质,反映成 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劳 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 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资本论》
商品拜物教
劳动过程是一种对象化过程,劳动的价值通过物来表现。
劳动是价值的来源 物是价值表现的媒介 现实:媒介凌驾在本源之上,控制了本源又而设定本源。
价值并不是感性对象,它只能通过价值现象来表现自身。 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通过寻找商品之间的共性 使价值得以表现。
劳动价值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认同不是无原因的,它是建立在 满足生存需要的生产过程之中。于是一个通过劳动来 表现人的逻辑框架就在《资本论》中显现出来。
劳动价值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所包含的劳动也 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能形成 价值。
剩余价值理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 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问题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如何打破资本的形而上学? 资本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全球影响? 如何提高工厂经济效益。
资本与时间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被剥削的真谛,这从两个方面来表现。 1.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用于过大再生产,加速资本积 累,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 2.资本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不仅涉及社会的公平性问题,而是一种社会 价值的问题。历史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过程,又是价值生产的过程, 但资本以社会化的形式全面扩张其背后的价值观时,传播对象几乎难 以抵抗,价值观的再生产极有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停滞。
商品拜物教
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就是商品具有一个本质要 素,即价值部分被社会承认的过程。
宫川彰《解读<资本论>(第一卷)》
商品拜物教
商品价值受社会承认本身就带来价值观的再生产劳动价值越来越神秘
价值还把每个劳动产品转化为社会的象形 文字。后来人们竭力要猜出这种象形文字 的涵义,要了解他们自己的社会产品的秘 密。
于是商品流通不仅可以一直进行下去,而且可以获得财富的 增值,增值的部分由劳动者创造。资本家通过货币控制劳动 力后,仅仅以工资的形式支付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创造的新 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用于扩大再生产、技术革新与扩 大市场,以获得更多资本。这一过程便是剩余价值的榨取过 程。
资本是什么
在货币转化为资本之后,流通方式转化为 “货币——商品——货币”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与时间
为什么时间不能被自主支配呢?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家控制了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工人为了生存必须到工厂做工。劳动者不是自主生产而是 被迫生存,不是服务于自己的目的,而是服务于资本家的 目的。期间所获得的经历不一定与自身相适合。造成的结 果就是在分工协作的工厂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越来越低。 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人收获的经验也越来越单一,随之也 会在资本的价值观下愈发失去价值判断力。可见资本生产 的目的是通过占有工人的时间,继而生产出资本所需的更 多的时间。最终要使全社会同质化于资本的时间形式之中, 这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家对货币的占有。
属性
本质的属性
商品拜物教
若要把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融会贯通,商品拜物教是最恰当的媒介。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 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 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 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 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 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 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 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 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仅仅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而资 本却是可以增值,增值的秘密就在于资本控制了劳动力, 让劳动力为它生产更多的价值。
资本不仅仅是钱,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所有制下的 生产方式。
资本与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剩余价值 的榨取,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为什么要用时间来衡量价值呢?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形而上学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了一种社会关系,不 过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 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商品拜物教
一般宗教相比,商品拜物教的特殊性在于,他 通过肯定人的自由来奴役人,通过张扬人的个 性化使人同质化,通过释放个体的时间和空间 来达到世界化。
问题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
资本家总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为此技术不断取得革新, 机器取代人力造成工人大量失业,工人没钱商品,商品的价值 就得不到实现。而且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是劳动力 价值的补偿,社会上商品价值的总额远远超过了工人手中的工 资总额,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资本难以回流,资本主义社会 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导致资本家破产,工人失业,这就是经济 危机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
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是劳动剩余转化为剩 余价值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马克思论证这个过程的理论 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 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 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 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 以商品为媒介思考资本主义社会下人被奴役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
价值究竟是什么? 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怎样实现人的价值?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的价值现实化的过程。
劳动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