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5.《看月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月亮》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月亮》优质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看月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内容。

本课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要求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画出记忆中的月亮,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月亮形状的认知,教材呈现了四幅典型的月亮形状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展示。

第二个活动是看月相盒中的月亮,让学生能够通过月相盒看到月亮形状的变化,补充头脑中对月亮形状的认知,同时初步建立月亮形状变化的全过程。

第三个活动是夜晚实际观察月亮,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动的,与太阳位置移动的实际关联。

第四个活动,通过了解望远镜发明前后人们对月亮的认识的变化,知道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并由此鼓励学生用望远镜去看真实的月亮,培养观察天空的星体的兴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年的科学学科学习经历,对于科学学习的方法有所了解,能够按照老师课前布置的要求进行观察,并在课堂上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把自己生活中感知的事物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途径,对未知的事物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收集。

月亮作为天空中最常见的天体之一,学生也并不陌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刻意的去关注和感知的经历。

儿童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

三、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通过观察月亮位置变化,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相变化的神奇;●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难点:能够观测月亮的移动,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五、教学准备月相盒、简易望远镜。

六、教学过程(一)初探——我眼中的月亮1.情境导入: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谁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2.画一画:能把你记忆中的月亮画出来吗?(完成活动手册——画月亮)。

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

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

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二上科学《看月亮》教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看月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认知月亮变化的基本形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认知月亮形状变化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及月亮运动的轨迹。

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天文使用望远镜。

教学准备:PPT 课件、月相盒、简易天文望远镜。

预习要求:1、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

、2、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聚焦月亮1、猜谜: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太阳)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月亮)同学们,对月亮有什么认识吗?(交流)同学们竟然对月亮有这么多的认识,很棒!那今天这节课就来进一步来研究一下月亮,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5、看月亮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本身也在自转。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看月亮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看月亮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5、看月亮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题是“看月亮”。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月亮的形状、月亮的变化、月亮的传说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月亮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月亮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科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月亮变化的原因,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

2.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月亮的变化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月亮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月亮变化的图片和视频。

2.月亮的故事素材。

3.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月亮,提问:“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有变化吗?什么时候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月亮变化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如:《嫦娥奔月》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

可以学生户外观察,或者使用望远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月亮的形状和变化,并进行记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月亮的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包含了月亮的基本知识、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月亮盈亏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于月亮的变化和盈亏规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知道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月亮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3.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知道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盈亏规律。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月亮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亮的变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准备月亮的盈亏图,用于解释月亮的盈亏规律。

3.准备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基本知识,包括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同时,解释月亮的盈亏规律,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盈亏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月亮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总结月亮的盈亏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在其他文化中的寓意,如中国的中秋节、西方的月圆之夜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

他们对月亮并不陌生,但可能对月亮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月亮的不同形状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月亮的变化。

2.准备观察月亮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3.准备记录月亮变化的表格,供学生填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过月亮吗?月亮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月亮的不同形状,如新月、弯月、圆月等,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月亮的变化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用词语形容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和变化规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互相学习。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月亮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变化的原因。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看月亮》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月亮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对于月亮的运动规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发现月亮的运动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月亮的运动,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发现月亮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践,解决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月亮的运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月亮运动规律的探究兴趣。

2.观察: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记录下来,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亮的运动规律,尝试解释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变化的原因。

4.探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践,尝试解决问题,发现月亮的运动规律。

5.总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亮的运动规律。

6.巩固: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看月亮》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以及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月亮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了解月亮的基本特征。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月亮的认识。

3.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月亮与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图片、地球仪、太阳模型等。

2.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和位置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地球仪、太阳模型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让学生初步了解月亮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月亮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用手册和彩笔记录下月亮的形状、变化和位置,并进行展示。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5.看月亮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5.看月亮
(3)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69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人类终于接触到实的月亮。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微课工具播放阿波罗登月视频。)
(4)从神话传说到奇幻科学,人类认识月亮,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这些科学阅读卡片送给你们,课后可以继续阅读。
3.老师也有一个望远镜,我们可以用它来看月亮。
(五)
科学阅读
35’30”- 39’00”
阅读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探索宇宙星体的重要性。学习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1.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观察月亮的脚步,下面同学们读一读科学阅读卡片来了解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各组长领取科学阅读卡片。)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科学阅读卡片。
3.谈话:关于月亮你都知道些什么?
古诗引题,欣赏月亮,回顾对月亮的认知。
以图文形式导入,欣赏美丽的月亮,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
(二)
激发兴趣
2’25”- 9’30”
画记忆中的月亮,多角度地形成对月相的认知,同时给月相排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并系统地认识月相。
1.谈话:在刚才的交流中的,我们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你能画出你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吗?好,拿出纸笔画出你记忆中的月亮。
(四)
联系生活
33’00”- 35’30”
能够在晚上实际观察月亮,纠正部分学生头脑中“月亮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的前概念。
(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夜晚月亮的位置发生怎样的变化。)
1.前两天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观察月亮的任务,强调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孩子们,通过观察,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
探索实践
历从月初到月末完整观看“月亮”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5.《看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
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

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

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

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

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

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

目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目镜上都会有F值,这是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5、强调用望远镜的使用要领:一定要对准观察物,在对准观察物的同时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

并且,我们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是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的。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景物。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测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观测的情况。

8、教师小结:使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要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