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研究目标:1、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领略言外之意和景外之韵。

2、感悟初盛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体味丰富的情感。

研究重难点:意象和意境,人生哲学研究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课前预案:注音:滟滟芳甸,水村渔市,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___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诵读,找出全文的线索:划分层次: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___之情:___,游子思归。

三、品读第一部分:1、这八句写了什么意象?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大家自己找出意象。

”命名为“春江花月图”。

2、用几个词语概括这幅图画的意境。

壮丽高远,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四、品读第二部分,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互相关系。

面对空阔静谧的___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有何不同?___认为,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

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___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五、品读第三部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徘徊”的妙处。

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3、“鱼龙”“鸿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鱼龙、鸿雁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春江花夜》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李如超审核人:顾英
考点透析:鉴赏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
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3、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动人情感。
2、《春江花月夜》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只”改用“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改用“照”好不好,为什么?
总结反思:
对于这片美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围绕“美”去细细品味。
1、品景色。
(1)月出: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月下景:月光下的江流、花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高照,花月相伴,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4、品佳句。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再创造的空间,虽然他们的理由不一定很充分,但是他们已经在我们老师新人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
练习提升
学习反思:
2、疏通诗意并赏析
3、内容总结
【探究研习】
1、抒情层次
2、合作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3、课堂总结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L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屮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朗读理解。

一、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O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了解作者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屈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屮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

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I日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別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三、朗读、理解1、听配乐朗读2、自由朗读3、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下列词语: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iffiiffi: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一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悄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法与问题法,学习诗歌鉴赏基本方法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牛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彖,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彖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相关链接】:1. 搜集介绍作者张若虚及《春江花月枚》的相关资料.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人,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I'可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筱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 搜集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了解古典诗词中意彖的作用。

(每人最少写三句)3. 字音辨识»()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4. 词语释义激激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5.结合注疏通文意释,和同学合作,请用散文语句,将诗歌中跳跃的内容整体连接起来。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生。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课程背景在中华文化中,春江花月夜一直被视为典雅、浪漫的象征。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创作诗文,赞美其美丽的景色和寄托情感。

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故事,掌握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欣赏和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运用文字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悟。

三、学习内容1.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个文学主题。

早在唐代,杜牧就以此为题写下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诗中描绘的风光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在诗歌中,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江水清澈见底,江畔繁花盛开,皓月当空,其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3. 创作实践在学习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写景文章,表达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等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四、学习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阅读杜牧的《春江花月夜》等诗篇,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欣赏美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临春江花月夜所在的场景,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文字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感悟,培养其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活动1. 诗歌鉴赏:通过诗歌朗诵、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春江花月夜》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2. 田园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作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并进行创作实践,展现个性化的文学表达。

3.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合作。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作者:,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

这一首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分析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四句总写景象。

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流宛转。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及答案(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课时:2课时【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即景抒情诗专题阅读指导: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1“风格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但也不排除直抒胸臆类的即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高适)诗人一下笔便极写天空的广漠,阳光的昏暗和漫天的黄云。

在这天地之间,寒冷的北风又送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有“雁阵惊寒”,征人远别。

这诗前面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描绘的完全是一派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虽然寒凉冷落之意尽在其间,但悲壮的气氛却仍能明显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面对这样的景物,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内心的悲壮便透景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不过还没有明白而已。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抒情,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于大处落墨,写景状情时常总体把握,景为情服务,浑然天成;奋笔疾书,直吐胸臆。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

只有准确把握了情景交融的含义,才能读懂即景抒情诗。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主备人:备课组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诵读欣赏,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作者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一、自主学习1、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基础积累1、字音积累滟滟()芳甸( ) 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2、词语释义滟滟:芳甸:可怜:但见:扁舟子: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无限路:3、课文填空①《春江花月夜》中体现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句是:。

②?江月何年初照人?③不知江月待何人,。

④可怜楼上月徘徊,。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

⑥,皎皎空中孤月轮。

⑦斜月沉沉藏海雾,。

3、请同学们搜索、整理古典诗词中吟诵“月亮”的佳句?--------------------------------------------------------------------------------------------------------------------------------------------------------------------------------------------------------------------------------------------------------------------------------------------------------------------------------------------------------------------------------------------------------------------------------------------------------------------------------------------------------------------------------------------------------------------------------------------------------------二、合作探究置身诗境1、读诗歌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符合原作的描绘,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知识分享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知识分享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诗歌脉络,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目标: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进入诗歌情境。

3.情感目标: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学习过程】一、课前作业: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3. 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 _ 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 _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4.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有一句是“景、理、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请根据评价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二、课堂学习:鉴赏探讨1.景物美(1)采用了哪些意象?重点写的是哪个意象?运用什么手法?突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2.哲理美(1)具有哲理意味的几句诗句,采用了什么意象?良辰美景,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哲学思考?(2)结合“月”这一意象分析,思考哲理部分的这些诗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3.人情美(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八句,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含义?烘托了什么意境?又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4.名句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些人常常把“生”字错写为“升”,你认为“生”好,还是“升”好,请简要赏析。

春江花月夜导学(有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有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熟练背诵课文;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意境,感悟人生真理。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写景、言理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家档案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

诗文与、、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曾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末王闿运语)。

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捣衣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预习疑难:二、文本研习(一)、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二)(独学)整体感知,把握层意与主旨:1、本诗题目令人心驰神往:、、、、,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其中““字是全诗的核心词语,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请圈出诗句中表现这一过程的词句-----------------------------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根据提示划分层次。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参考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参考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参考答案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吴中四士、乐府、yan4\dian4\xian4\zhen1\ting1\jie2\pian1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江花月夜、月2、思、16、宇宙永恒、哲理;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

3、春江、潮水、海、江流、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春江花月图4、对宇宙人生的哲思;最著名的三联;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既有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又有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同时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5、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

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6、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7、(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四、边练边清2答案:B3答案:C。

提示:A项中的“霰”读“xiàn”;B项中的“扁”读“piān”;D项中的“砧”读“zhēn”4、答案:“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提示:注意“徘”“妆”的写法。

5、答案:A。

6、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李白、李白的影子、明月,答酒杯中李白的身影似亦可;拟人。

最后一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主备人:王万垚本课目标:1、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

2、理解字词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

3、学习诗歌的赏析。

4、品味诗歌意境美。

教时设置:2教时第一课时要点:整体了解,熟读成诵一、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了解作者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今仅存诗两首,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三、朗读、理解(一)、听配乐朗读(二)、自由朗读(三)、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文中加线的词语:(四)、合作探究:探究行文脉络——景、理、情。

1.景: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

2.理:阅读第9-16句: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遐想?3.情:(1).第17-20句写什么?有何作用?(2)(21-28)写了情感。

(3)(29-36)写了情感。

5.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效果。

3.“卷”和“拂”生动传神,请试做赏析。

4.第29-36句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5、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小结:月升――月落:轮回短暂变(永恒)。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激趣导入】情景导入【学习目标】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体味诗中“春”、“江”、“花”、“月”、“夜”意象。

思维发展:体会诗歌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体会作者诗词之中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2.作品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诗歌品鉴】诗题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案:重点是“月”字。

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

【合作探究】反复朗读《春江花月夜》,探讨、总结“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并举相关诗句说明。

a、明月: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4、爱情——花前月下b、江水:1、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2、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c、落花: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参考材料:(1)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加课堂实录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加课堂实录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导学目标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导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导学难点: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一、学前磨剑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就是诗歌的艺术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2、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

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了这首诗,在脑海中立即会显现出一幅李白在长江边上送别友人的图画:烟花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后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远去的船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一个白点,消失在那远方的天水交际处,而诗人还久久地伫立在江岸边,望着那滚滚的向天际流去的江水……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离情别绪,都完全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

诗中句句是写景,但句句又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形成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诗歌脉络,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目标: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进入诗歌情境。

3.情感目标: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学习过程】
一、课前作业: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捣衣砧.()
..()霰.()徘徊
汀.()碣.石()
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
的艺术境界。

3. 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 _ 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
索,同时又以__ _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
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有一句是“景、理、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请根据评价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二、课堂学习:鉴赏探讨
1.景物美
(1)采用了哪些意象?重点写的是哪个意象?运用什么手法?突出景
物什么样的特点?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2.哲理美
(1)具有哲理意味的几句诗句,采用了什么意象?良辰美景,又引发
了作者怎样的哲学思考?
(2)结合“月”这一意象分析,思考哲理部分的这些诗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3.人情美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八句,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含义?烘托了什么意境?又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4.名句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些人常常把“生”字错写为“升”,你认为“生”好,还是“升”好,请简要赏析。

四、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
3.熟读背诵《春江花月夜》。

【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及解题
(1)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据说是陈后主(南北朝南朝皇帝陈叔宝)创制。

隋炀帝也写过这个题目,但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

张若虚虽然用了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了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

闻一多称“这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


2.典故介绍
鸿雁:书信的代称。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苦寒地带。

十九年后,汉朝和匈奴和亲,但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仍不让他回汉。

与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
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
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在一大泽牧羊。

这样,单于只得把他放归汉朝。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鱼龙:出自《国史补》卷下:旧言春水时至,鱼登龙门,有化龙者。

可见,它是善于游水的神鱼。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尺素,用白绢写成的书信。

3.同题材比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4.读诗知识: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丽。

——朱光潜《诗论》
意象和意境:“意象”的“意”,代表主观情感,“象”是指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营造、渲染的境界和氛围。

主要表现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渲染、对比,用典、象征、虚实、动静、抑扬、衬托、对比、想象、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以乐景写哀情等。

5.诗歌鉴赏方法
(1)写景类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
(2)“练字类”诗歌鉴赏方法:首先要明确“诗眼”的含义;其次要放回原句中描述,描述要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最后就是体现的表达效果或主旨感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