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第1单元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如下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量长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1~3题。

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和分米,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尺子(厘米和米两种尺子)2. 铅笔3. 练习本4. 数学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试着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来量一量。

2. 新课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会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让学生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讲解如何用厘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身边的事物,如自己的手指、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用厘米量长度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大门、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厘米来量长度,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观察情境图,明确双臂脚长等做单位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然后用桌的)分小组实际操作,1角硬币、曲别针等测量数统一用相同的小方块用不同的物品个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用相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明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先独立找,然后同桌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到之间的长度就是思考后明确: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然后小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厘米,厘米一粒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透明胶厘米。

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以小组为2.用食指的宽量一量下面实际物品的长度。

的长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的宽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自己填一填。

3.观察尺子填空。

(1)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

(2)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4”是(3)厘米。

(3)在尺子上,从刻度(1)到刻度(4)是3厘米。

(答案不唯一)4.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8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P5) (1)亮亮的身高是120(厘米)。

(2)一个杯子高13(厘米)。

分钟)认识厘米课桌面3拃长课桌面5拃长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1.下面这把尺子只有3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可以直接量出3种长度,分别是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2.数学活动:想办法测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还可以用皮尺量。

(方法不唯一)。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2例1、P3例2、例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3. 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1. 问题导入。

师:你能说一说你的身高吗?生活中你是怎样描述长度的?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一下课桌的长吗?(学生自由回答)2.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师: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古时候人们所用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请你水平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庹”。

请你张开手掌,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就是“1拃”。

一个脚的长度就是“1个脚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认识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吧!有几拃长呢?预设1:有4拃长。

预设2:有5拃长。

师:老师量的有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不一样呢?预设:因为老师的手和我们的手的大小不一样。

师总结:因为每个人的“拃”不一样长,所以为了便于交流,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这在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拃的过程,推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探究点2 认识厘米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拿出让大家准备的尺子,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认真观察你的尺子,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很多数,例如0、1、2、3……预设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0,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预设3:尺子上还有字母“cm”。

预设4: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隔得一样远。

师总结:这是我们常见的厘米尺,“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1讲 长度单位(人教版含详解)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1讲  长度单位(人教版含详解)

第1讲长度单位知识点一: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长度单位“厘米”1厘米3. 测量起点。

知识点二:认识米和用米量测量较长的物体时要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知识点三:认识线段1.线段有三大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可量出长度的。

2.线段的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知识点四:解决问题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考点一:认识厘米、米和用厘米、米量【例1】如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分析】只比较后面的厘米数即可。

【解答】解:1米24厘米<1米29厘米<1米32厘米<1米35厘米。

【点评】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此题即可。

1.找出下面长度约为1厘米的物体,在括号里画“√”。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订书钉和瓜子的长度约为1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点评】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2.填一填。

【分析】观察可知,第一个立体图形的高是(3+2)cm,第二个立体图形的高是(2+2)cm。

【解答】解:【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图形的组合方式,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3.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1)最高的是小明,最矮的是小兰。

(2)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分析】因为4个小朋友都是1米多,所以比较后面的厘米数即可。

【解答】解:(1)最高的是小明,最矮的是小兰。

(2)1米24厘米<1米29厘米<1米32厘米<1米35厘米。

故答案为:小明;小兰。

【点评】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此题即可。

考点二: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例2】量一量如图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厘米【分析】通过测量,所给线段长3厘米,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即画3+2=5(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数)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3、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4、导入新课: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2、认识刻度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

”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a)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练习课1课时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

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⑴ 联络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严密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伎俩,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络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⑵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⑶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习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会测量单位的须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领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教案:一、谈话导入老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1_认识厘米_用厘米量》-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1_认识厘米_用厘米量》-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同步一、知识演练场1. 如图,同一段马路,小轿车可以停________辆,公交车可以停________辆。

为什么同一段马路,停小轿车和公交车的数量却不一样呢?因为小轿车和公交车的________不同。

2. 下面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相应的□里画“√”.3. 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4. 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5. 实际测量,收获知识和快乐。

(1)我的宽约________厘米,我的长约________厘米。

(2)我的长约________厘米,用我的量课桌的高度,高约________厘米。

二、智慧加油站如图的这把尺子大部分刻度已经看不到了,只有3个刻度是清晰的,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同步一、知识演练场1.【答案】5,3,车身长度【考点】图文应用题【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同一段马路,小轿车可以停5辆,公交车可以停3辆,因为小轿车和公交车的车身长度不同,所以停放的数量不同。

【解答】如图,同一段马路,小轿车可以停5辆,公交车可以停3辆。

为什么同一段马路,停小轿车和公交车的数量却不一样呢?因为小轿车和公交车的车身长度不同。

2.【答案】【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为避免测量错误,要注意以下几点:(1)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始端对齐;(2)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靠近测量位置;(3)刻度尺要沿测量方向放置,不能倾斜;(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垂直。

【解答】3.【答案】5;7【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解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不是“0”刻度线时,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即可求解。

注意8−1=7(厘米).【解答】8−1=7(厘米)4.【答案】测量如下:【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解析】估计物体的长度时,先观察1厘米有多长,再看被测物体的长度里大约有几个1厘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相识厘米》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看法: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视察、分析、探讨、培育学生视察实力,自主学习实力,估测实力,以及创建性思维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打算:教具:学生尺、课件。

学具: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小挚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挚友一起学习数学学问,老师感到特别兴奋,你们兴奋吗?我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挚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播放小裁缝的故事)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装做不知道)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三、探究实践,建构新知1.相识尺。

小挚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视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觉了什么?(生:有数)有哪些数?读一读。

还有呢?(生: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细心的小挚友还发觉了什么?(生:字母)(板书: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日我们就来相识这个新挚友。

板书(相识)2.相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对实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 米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 重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难点: 1.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2. 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 3.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4.掌握长度单位的合理使用。
学生汇报。 3.教学教材第 3 页例 3 (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大约有多

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2)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把尺子上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 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课件演示测量纸条的过程。 让我们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么说的。 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 0,物体的右端对准 数字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 材 分 析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用厘米 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和长度单位的合理,初步建立 1 厘 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完成教材第 4 页“做一做”、教材第 8 页练习 一第 1 题。集体评价订正。

2.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第 2 题。量完 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3.辩一辩,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 么?

(1)
(2)
总 结 回 顾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一起对本课的内容进 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8分钟)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吗?
(1)出示例1上方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并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师提示:古代的人们经常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人是怎样测量石头的宽度、布的长度以及竹子的长度的。
(2)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①提问:在尺子上,除了从0到1这一长度是1厘米,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②师边讲解边示范:图中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在厘米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③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课件出示例3及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想知道纸条这样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出有多少厘米。
(2)学生自己尝试测量,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小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庹(tuǒ)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先让学生明确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有多长?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带来的学具如:硬币、回形针、小刀、小方木(棱长为1厘米)分别去比一比,看看有几个这样的长。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

有的学生可能说:数学课本短边有7枚1角硬币那么长;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有14个小方木连在一起那么长……教师指出: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右下角(幻灯机出示)。

提问:图中所示的数学课本短边(5个回形针那么长)与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一样长吗?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提问: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二、新授1. 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就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生尺,边观察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长约 (60)厘米
易错辨析
3. 在错误量法下面的括号里画“×”,在正确量法下面 的括号里写出纸条的长度。
( )厘米
( 3 )厘米
( 3 )厘米
解决问题
4.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却 下滑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 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30-10+30=50(厘米) 答:现在蜗牛向上爬了50厘米。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RJ 二年级上册
1. 你能说一说你的身高吗? 2. 生活中你们都是怎样描述长度的? 3. 用你的方法表述一下你的课桌的长度吧。
1庹(tuǒ)
古代的长度单位
1个脚长
把展开双臂后两手 之间的最大距离作 为长度单位,叫做 “庹”。
1拃(zhǎ)
把张开手掌后大拇 指和中指两端的最 大距离作为长度单 位,叫做“拃”。
2.认识1厘米的长度
0和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生活中的1厘米
厘米
食指宽 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 大约1厘米
厘米
图钉的长 大约1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点 3 用厘米尺测量长度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如何测量纸 条的长度呢?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 “厘米” 作单位 的尺子进行测量。
以脚掌的长 度作为长度 单位。
古人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 位测量长度的。
探究点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因为我和爸爸手的大小不一样。 量的都请是你课用桌拃的这(长就zh,需ǎ为)要什作统么单一量位长量 的结果一不量一课样桌呢度的?单长位。。
探究点 2 认识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尺子的刻度0对 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5”, 准纸条的左端。 纸条的长度就是5厘米。
小试牛刀 看看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4厘米
5厘米
夯实基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铅笔长( 7 )厘米。
2.照样子量一量,填一填。
手掌宽约 ( 8)厘米
一拃长约 (14)厘米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厘米
2.长度单位“厘米”
3. 测量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