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符号F表示,计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而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3.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受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换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1/2m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并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三、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计量单位是安培(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计量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可以用公式I=U/R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多个电器设备可以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并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压相同,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而串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流相同,总电压等于单个电器设备电压之和。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能转化或传输过程中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W=UI,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们有时要利用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九年级物理整理笔记

九年级物理整理笔记

九年级物理整理笔记一、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把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都会变黑。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内能增加。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如,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因为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筒壁发热。

- 热传递: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J)。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例如,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传导)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二、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³J。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物理九年级上知识点人教版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3、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米/秒。

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反射光也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3、光的折射(1)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折断”、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4、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当 u=f 时,不成像。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理的定义和作用-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能量传递和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 物理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改善生活。

2. 纳米技术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材料、器件和系统设计、制备和应用的技术。

- 纳米技术在材料、医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改善材料性能、开发新型器件和实现精确控制。

3. 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 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各不相同,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

4.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

-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位置固定,分子间力较大;液态具有不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位置不固定但相对密集;气态具有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位置不固定且较稀疏。

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物体会继续沿着相同速度和方向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衡量物体运动的惯性。

-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力和功-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所做的功率乘以作用时间,衡量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和内能等。

物理初二知识点笔记

物理初二知识点笔记

物理初二知识点笔记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物理学探究大至宇宙, 小至根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探究根底。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物理初二学问点笔记, 盼望大家喜爱!物理初二学问点笔记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匀称的初中政治, 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 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 水中的速度为3/4C, 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说明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 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即沿光的传播路途画始终线, 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 一局部光返回原来介质中, 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更,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8、理解:(1) 由入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减小而减小, 当入射角为零时, 反射角也变为零度9、两种反射现象(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 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 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留意:无论是镜面反射, 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变更光的传播方向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分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可以用屏接到, 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1.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共同决定。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持续下去,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才会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

-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k=1/2mv²。

-势能是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p=mgh。

-功是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公式为W=F×s,即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3.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公式为P=W/t,即功除以时间。

-常用的单位是瓦特(W)。

4.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公式为P=F/A。

-在液体中,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帕斯卡原理:压力一旦施加在液体上,压力会在整个液体中均匀传递。

5.热学-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由高温向低温方向传递的。

-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传递。

-辐射是不需要物质媒介的能量传递形式,通常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6.电学-电流是指电荷流动带来的效应,公式为I=Q/t。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材料对电流阻碍的大小,公式为R=V/I。

-欧姆定律:电流通过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电能是由电荷带来的能量,公式为E=QV。

7.磁学-磁力线是磁场的可视化表示,从南极走向北极。

-洛伦兹力是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公式为F=qvBsinθ,其中q为电荷量,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θ为速度和磁场的夹角。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

8.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组成。

-光线是光传播的路径,遵循直线传播。

-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短波长的光看起来是蓝色的,长波长的光看起来是红色的。

-折射定律: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是一个定值,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初中物理电学总复习笔记精简版(全是填空题较好)b4

初中物理电学总复习笔记精简版(全是填空题较好)b4

初中物理电学基础笔记精简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八年级部分45、电荷的_________形成电流。

46、电路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48、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

例:_____、石墨、人体、____、大地、________。

49、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

例:______、玻璃、____、油、纯水、______。

50、电源是___________的装置;用电器是____________的装置;________是输送电能的装置;开关是控制电路________的装置。

51、串联电路:将用电器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只有_____条回路。

并联电路:将用电器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有____条或____条以上回路。

52、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用字母A表示。

1A=____mA 1mA=_____μA53、使用电流表注意事项(1)电流表要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2)把“___”接线柱连接到靠近电源正极的那端,让电流以“___”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____”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______。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否则会______电流表。

54、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在发生触电时,应及时______开关。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开关,要迅速用_______挑开导线且做好抢救工作。

57、家庭电路中灯泡与开关_____联的,用电器和插座是_______联的。

58、开关接在_____线和灯泡之间,因为开关断开后,电灯与火线完全脱离,可以减少____的危险。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的重点和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力:包括力的概念与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方向及计算等。

2. 运动:包括运动的概念与性质、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3. 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阻、电功率、电能的概念与计算等。

4.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与光的速度、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合成与分解等。

5. 热学:包括热量的传递、温度、热胀冷缩等。

6.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内容做好相应的笔记,例如记录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实验现象、重要的解题方法等。

同时,可以通过习题和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做笔记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明确,结构清晰,以便日后复习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基础知识扎实才是王道!!第一章、物态和温度知识点1、温度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常用单位:摄氏温度—符号“℃”3、摄氏度的定义: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分成100等分,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4、测量——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分类:分类实验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20℃~110℃1℃寒暑表体温计测体温用途测室温量程-30℃~50℃1℃35℃~42℃0.1℃分度值所用液体特殊构造注意事项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2、熔化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定义: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熔点:晶体熔化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举例: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知识点3、凝固定义: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放热.条件: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凝固点:晶体形成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举例:①冬天河流结冰②铜像雕塑知识点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特征: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比较平和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温度条件剧烈程度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剧烈共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都是液体变为气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现象:a.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b.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知识点5: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特征:放热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现象:a.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b.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知识点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知识点7: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二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1.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2、参照物: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如前述中的树木、房屋以地球为标准是静止的,但以太阳为标准则是运动的,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知识点2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1、速度的单位:由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主单位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主单位是 m/s;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 km为单位,时间常以 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除此之外,速度还可为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2、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单位的换算通常可由以下两种方法进行:3、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分别换算求得这种方法先将组成复合单位的各单位分别进行换算,然后再通过计算得到结果.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复合单位间的换算.(单算合一----长度与长度换算,时间与时间换算,最后合在一起)如想知道 72km/h=?m/s,便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如下计算:72km/h= 72km1h =72⨯1000m = 20m / s,又如想知道 5m/s=? km/min,可由如下计算求得:1⨯3600s5m / s = 5m = 5⨯10-3 km = 0.3km / min1s 1 min604、由速度单位间的进制求得这种方法是将所需进行换算的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记住,直接由它们的换算关系求得.例如由前述方法可求得:1m/s=3.6km/h,1km/h= 1 m / s,记住了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6后,在进行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时便可由此换算关系进行换算.如前面提到的72km/h=?m/s,就可由 72km/h=72⨯ 1 m / s = 20m / s.求得,又如 5m/s=?km/h,可由 5m/s=3.65×3.6km/h=18km/h求得.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条件:一是有声源,二是有传播声音的介质.2、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知识点3、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 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3、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t' = t,则 s= v⋅ t,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22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知识点4.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5.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呢?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 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 20次或高于 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知识点6.声音的种类乐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为乐音,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时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