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微课设计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中微型课教案

物理初中微型课教案

物理初中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 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和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3. 讲解折射定律:介绍折射定律的内容,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原理。

4. 应用折射定律: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凸透镜成像、眼镜的原理等。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折射现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23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

红底代表过去。

在物理学中,光谱的含义。

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微型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简单的机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4. 简单机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简单机械的奥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并展示图片或实物。

3. 演示实验:进行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简单机械的平衡条件和工作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四、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2、怎样防治噪声?六、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七、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2023最新-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教学目标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篇二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

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

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12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12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12篇)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

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观察定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① 称量钩码的重力;②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 = F 。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按照下图进行演示。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上升高度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二物理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篇1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惯性现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惯性惯性定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惯性定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因此,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对于惯性定律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中,通过有趣的惯性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准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的能力。

在对惯性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和解释时,纠正学生对惯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加强学生使用物理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在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实验与讨论的教学方法。

即: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会用惯性概念解释现象的目的。

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为上这节课作铺垫,我提前一周让学生以惯性为题出了一期黑板报,使学生对惯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起到预习的效果,在接受这节课的知识时不会感觉太过生硬。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3、理解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新课引入: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

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物体的运功需要力来维持吗?新课: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学生要理解实验要求的一些目的演示实验: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1)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学生回答)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2)教师提问:小车滑行的距离怎么长了?(学生回答)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了3)教师提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学生回答)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前进越远。

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小车应该永远运动下去。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简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5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展,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争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争论得出:运发动运动的路程一样,比拟哪个运发动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动身,怎么推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争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拟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答复:可以计算出一样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一样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娴熟把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看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展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篇二【功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5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的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精选8篇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篇一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根底。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根底。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根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最新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微课设计

最新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微课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微课设计区分认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滩头中学王孝权一、定义认识相互作用力1、产生:相互作用力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等大反方向的力。

即:甲对乙施加力的同时,反过来乙对甲也施加了等大方向的力。

2、条件:“四个”分别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对方物体上(不同体)。

即不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平衡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抵消即合力为零。

2、条件:“四个”分别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

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二、异同点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的点:1、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的两个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步变化、同时消失。

一对平衡力的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4、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且不能相互抵消。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的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平衡。

当然力的平衡也有多个力的平衡,不管是几个力的平衡,这些力都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三、实例区分认识示范1、我推墙,那么我对墙施加了一个力,反过来,我的手同时也受到墙对我的压力。

我对墙的力和墙对我的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比如,我对墙的力中,墙是受力物体,而我是施力物体;反过来,墙对我的力中,我变成了受力物体,而墙是施力物体)2、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重力,支持力都作用在书上使其静止。

缺少一个力,而另一个仍然存在,但物体不再平衡。

四、练习巩固1.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2.一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以上说法均不对3.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A.人推墙的力,鞋受到的阻力B.墙对人的力与人受到向后的力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D.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五、小结。

初二物理微课程设计

初二物理微课程设计

初二物理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包括力的定义、作用和测量单位;2. 学习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熟悉简单机械的原理,包括杠杆、滑轮等,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和简单机械的原理;3. 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流;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与测量- 力的定义、作用及测量单位;- 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3. 简单机械原理- 杠杆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力的概念与测量第二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第四课时:杠杆原理及应用第五课时:滑轮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二章“力的世界”相关,涵盖力与运动的关系、简单机械等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制定,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的讲解,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定律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提高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有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和实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而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物理基本概念与定律:- 力、能量、运动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的阐述与运用;-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物理实验方法与操作:- 基本实验仪器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科学探究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3. 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合科技创新,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主要包括:- 第一章:物理基本概念与定律;- 第二章:物理实验方法与操作;- 第三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微课设计
区分认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滩头中学王孝权
一、定义认识
相互作用力
1、产生:相互作用力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等大反方向的力。

即:甲对乙施加力的同时,反过来乙对甲也施加了等大方向的力。

2、条件:“四个”分别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对方物体上(不同体)。

即不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平衡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效果抵消即合力为零。

2、条件:“四个”分别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

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二、异同点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的点:
1、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的两个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
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步变化、同时消失。

一对平衡力的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4、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且不能相互抵消。

一对平衡力的两个力的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平衡。

当然力的平衡也有多个力的平衡,不管是几个力的平衡,这些力都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三、实例区分认识
示范
1、我推墙,那么我对墙施加了一个力,反过来,我的手同时也受到墙对我的压力。

我对墙的力和墙对我的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比如,我对墙的力中,墙是受力物体,而我是施力物体;反过来,墙对我的力中,我变成了受力物体,而墙是施力物体)
2、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重力,支持力都作用在书上使其静止。

缺少一个力,而另一个仍然存在,但物体不再平衡。

四、练习巩固
1.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2.一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以上说法均不对
3.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
A.人推墙的力,鞋受到的阻力B.墙对人的力与人受到向后的力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D.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