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琐碎、支离的分析,还应当以自己的感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文学阳刚、阴柔之美的审美境界,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品格修养。教师更应该在阅读、感知、汲取的逻辑过程中,积极寻觅因材施教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注重语文教材的拓展迁移

长期以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不得不接受,学生与文本对立的教学模式。阅读的本质是读,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

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教师越俎代疱了,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

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

相对而言,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语文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应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外连,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得在“有限”中寻找“无限”,也就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无

限魅力。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然后让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文本,在不自觉中接受作品的熏陶。比如开展一些

小活动,诸如班级朗读比赛、同题作文小竞赛等等,优胜者可获得教师奖励的《时尚美文》、《美文选读》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好的文本,而不是局限在有限的课本里;或者利用课堂这个的阵地,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电视散文、美文诵读等。与其让教师强迫学生去读书,填鸭式地塞进去,况且其效果还很有限,不如让文本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去,主动去探寻作品的魅力,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二、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寻就涉及到思考、提问,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而不能纯粹地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教师在这里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是对重点词句或者优美语段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遇到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语段,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叹,然后暗自神伤,接下

来一步很重要,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把它抄下来,经常翻看,进而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方面主要是就阅读的实用性而言的。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重要语句、优美段落的理解或质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转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1)表演式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如在教话剧《雷雨》的时候,一个班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己编剧,自导自演;而另外的一个班则让他们去观看屏幕上的话剧,切实地加深体会。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比较教学效果,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丰富。

(2)体悟式教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如在讲解王勃的美文《腾王阁序》时,笔者首先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出来,再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文章很美,音韵和谐;有的学生说,似乎看到了一个踽踽独行的文人形象;也还有学生说,感受到了王勃的怀才不遇等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