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

合集下载

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两根之差.2.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重难点解读在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应注意:(1)方程不是一般形式的要先化为一般形式.(2)使用x 1+x2=ba时,“-”不要漏写.(3)根与系数关系是在方程ax2+bx+c=0(a≠0)有根的前提下(即b2-4ac≥0)才成立的,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首先要检验b2-4ac是否非负.(4)若已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存在隐含条件: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三、教学过程活动1 旧知回顾提出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请同学们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在方程ax2+bx+c=0(a≠0)中,a的取值决定什么?b2-4ac的取值呢?两根怎么求?(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呢?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这种关系.活动2 探究新知1.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格中,观察表中x 1+x 2,x 1·x 2的值,它们与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2.教材第15页 第1个思考. 提出问题:(1)把方程(x-x 1)(x-x 2)=0化为一般形式后的方程是什么?(2)这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多少?一次项系数是多少?常数项是多少? (3)由此可知,方程x 2-(x 1+x 2)x+x 1x 2=0两个根的和、积与系数有怎样的关系? 3.教材第15页 第2个思考. 提出问题:(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根与系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2)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当b 2-4ac ≥0时,两根分别为x 1=242bb ac a,x 2=242bb ac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x 1+x 2=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_.(3)由此你能说出方程的两个根x 1,x 2和系数a ,b ,c 有怎样的关系吗?把方程ax 2+bx+c=0(a ≠0)的两边同时除以a ,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活动3 知识归纳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根x 1,x 2和系数a ,b ,c 有如下关系: x 1+x 2=b a ,x 1x 2= ca. 提出问题:(1)方程的根是由什么决定的?(2)在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时,是否需要考虑根的判别式Δ=b 2-4ac ≥0呢?为什么?活动4 典例赏析及练习 例1 教材第16页 例4.例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答案】解:两种.(1)直接利用因式分解法,得(x+1)(x-2)=0;(2)用根与系数关系法求解:∵两根之和为1,两根之积为-2,∴满足条件的方程为ax 2-ax-2a=0(a ≠0).例3 已知方程2x 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 变式一:已知方程x 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 变式二:已知方程2x 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 【答案】解:由两根之积,得-3k=92,解得k=32;(变式一)互为相反数的两根之和为0,得0=2k.解得k=0;(变式二)互为倒数的两根之积为1,得1=2k,解得k=2. 练习:1.教材第16页 练习.2.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2=0的两个实数根,则x 1+x 2+x 1x 2= -3 . 3.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C ) A.7x 2-12x+5=0 B.6x 2-13x-5=0 C.4x 2+21x+5=0 D.x 2+15x-8=04.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α,β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1+1的值.【答案】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α+β=-2,αβ=-k ,∴1+1=(1)(1)(1)(1)=21=2212kk=2.活动5 课堂小结1.若方程x 2+px+q=0有两个实根x 1,x 2,则x 1+x 2=-p ,x 1x 2=q.2.方程ax2+bx+c=0中,在a≠0,b2-4ac≥0的条件下,两个根x1,x2与系数a,b,c有如下关系:x 1+x2=ba,x1x2=ca.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时要注意:(1)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明确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值,然后直接代入关系式;(2)确定方程的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包括符号;(3)只有在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数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所给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那也就不存在根与系数的关系.四、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

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活动4课堂回眸这有名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

1 一元二次方程课标依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二章第一节,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较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与方法1。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2。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3.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以《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以《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吕建林(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10019)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指向数学抽象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证研究”(编号L/2020/471)研究成果. 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单位,单元设计可以认为是对一个学习阶段的教与学活动的整体规划,主要包含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学后反思等要素.单元设计一般遵循“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 tion)、评价(Evaluation)”的程序.《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预备知识板块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学习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统一性,为今后应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奠定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基础.1 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内容的确立制定学习目标,可使学习者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路径和方法.本单元学习目标(见表1)是从“三个一次”入手,感受用函数观点看待问题的方法;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探索,体会“三个二次”的关系,学会用函数观点认识和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单元学习目标采用三维叙写的书写方式,呈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习惯与素养”的发展路径.为落实学习目标,需要选定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内容.本单元学习内容(见图1)的选择与划分体现“观察—计算—研究”与“图像—代数—数形结合”的双向沟通,便于学生深度学习,自主建构.横向:呈现一次到二次、具体到一般的双重递进,便于学生类比迁移、拓展延伸.纵向:挖掘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的数形关联,便于学生数形结合,聚焦函数观点.表1 本单元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用函数理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用二次函数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梳理初中数学的相关内容,理解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1、通过求解实际问题,知道函数零点即对应方程的根,会结合一元一次函数图像分析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感受用函数观点看待问题的方法.2、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能运用函数观点,结合图像发现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会通过代数方法求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3、会用一元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体会数学的整体性,养成借助直观理解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2 任务情境的设计和学习路径的规划学科素养往往体现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之中.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有意义的任务情境,在“真做事”的过程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会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真实需求,感受探求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必要性;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主动联系已有的“三个一次”的经验,将之运用于“三个二次”相关任务,体会函数的思想方法.生活中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关的问题很多,例如:为达成单元目标,笔者创设了设计房屋雨水槽的真实情境,从具体规格要求出发,衍生出三项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详见表2:表2 本单元任务情境和学习路径任务任务情境探索路径核心素养任务一设计符合底面积要求的、截面为矩形的雨水槽现实问题抽象为熟悉的数学问题雨水槽底面积要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建模、数学抽象任务二对比截面分别为矩形和等腰梯形的雨水槽设计方案,并做出选择具体问题转化为未知的数学问题雨水槽造型选择→解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任务三探寻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特殊问题拓展为一般问题解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学习任务可通过“情境—问题—问题解决—总结”的程序来落实.任务达成基于富有层次的活动驱动,应围绕任务设计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活动,并酌情穿插问答以支持学生学习.以任务二中的探究活动为例:【活动】雨季将至,为了提前做好房屋排水工作,某小区住户准备更换自家房屋的雨水槽.该住户测量了自家房檐的长度,购买了一块长38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铝板来自制雨水槽.为了与屋檐下预留的雨水槽位置相匹配,雨水槽底面的面积不得超过5700平方厘米.经市场调查,雨水槽横截面的造型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矩形;方案二:底角为53°的倒置等腰梯形,上不封顶.当地气象台预计,今年雨季的降雨量大约会比往年增加5%.为保证排水量,物业要求雨水槽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厘米.住户根据屋檐特点,希望雨水槽深度尽可能小,请帮他选择一个设计方案.(铝板厚度忽略不计)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问题1】针对“雨水槽的横截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厘米”的要求,在方案一中,你能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并进行求解吗?方案二呢?【问题2】借鉴任务一中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你能进一步求解问题1吗?学生可将问题1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成两个一次不等式联立的不等式组解决.问题2则启发学生联系“三个一次”的研究经验,用函数观点分析求解,完成探究任务.3 评价任务的设计和素养水平的考察每项学习任务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工具.在一段学习活动结束时,也应设计一些练习检测,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测评,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会与否,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证据,从而落实“学—教—评一致”的设计要求.为检测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笔者选择了一个判定交通事故责任人的问题,考察学生能否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会不会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分析不等式解集并说明结论,检测相关素养的发展水平.详见表3:表3 问题及核心素养考查说明问题及指向解答与说明核心素养水平 汽车刹车距离与其行驶速度有关.在一条限速30km/h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妙,同时刹车,但还是发生了碰擦.事发后交警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8m,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6m,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x(km/h)之间有如下关系:S甲=0.01x2+0.2x,S乙=0.005x2+0.05x.问:应负超速行驶主要责任的是谁?(检测表1中学习目标2) 由题意,对于甲车,有0.01x2+0.2x>8,即x2+20x-800>0,解得x>20或x<-40(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这表明甲车的车速超过20km/h.但根据题意刹车距离略超过8m,由此估计甲车车速不会超过限速30km/h.对于乙车,有0.005x2+0.05x>6,即x2+10x-1200>0,解得x>30,或x<-40(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这表明乙车的车速超过30km/h,即超过规定限速,乙应负主要责任. 1.数学抽象(水平一):能从熟悉的汽车刹车情境中抽象出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2.数学运算(水平一):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集情况说明是否超速;3.逻辑推理(水平一):明确“主要责任”的问题内涵,有条理地表达观点.4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反思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三大基本特征: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4.1 真实的任务情境有利于素养目标达成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崔允誋教授指出,关键能力即“能做事”,必备品格即“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即“坚持把事做正确”.从具体的“做事”,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改变高分低能、只会解题的现状,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面对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开始.(下转第51页)4 拉近现实联系,构建情趣飞扬的统计课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越来越离不开数据信息.统计必将在未来生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掌握统计知识、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每一位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这样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直面统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了学生的面前”.因此,拉近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构建情趣飞扬的统计课堂,培养学生获得数据、解释数据的能力,已成了必然的教学趋势.在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学习环节,笔者借助互联网工具,收集了2019年两会中的统计数据,制作了简单的小视频《2018全民对账单》,通过呈现“网购花费”“收寄快递件数”“流量数”“收入结余金额”“国内旅游次数”“图书拥有量”“用水量”等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中的平均数,呈现了利用“互联网+”获得大数据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将各类“大数据”与自己本人以及家庭的生活数据相联系,他们的惊呼此起彼伏———“我的国内旅游次数超过了平均数量”“我的图书拥有量还不够,今年要加油多阅读”“我家的用水量比较少,我们是节约家庭”“我妈妈的网购花费远远超出了,真是太浪费了”……就是在这样尝试比较、解释数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统计的作用,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生活的情趣.在后续学习环节中,笔者进一步引入“人均淡水资源”“中国儿童身高均值”等互联网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继续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思索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与价值,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乐趣和健康生活的积极情趣,真正创设了关注人的发展的生本课堂.总之,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这一出发点,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创设有效的统计情境,凸显统计教学的概念特点,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长兴趣、生性智趣、生命理趣和生活情趣,构建和谐宽松、智慧理性的“四趣”统计课堂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上接第37页) 从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到学习过程设计,再到检测与评价,都要体现“做事”的要求.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不是标签,也不能成为标签.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做事”,让素养在“做事”中发展、在“做事”时显现,素养目标就不会成为只说不做的标签.4.2 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良好的任务情境有利于让学生深入与自身经验相关的问题探究过程.本单元将“雨水槽设计”情境融入单元学习过程,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并产生用函数观点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兴趣,获得用数形结合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能力,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整体性,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素养.教师应主动拓宽自身知识疆域,积极推进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设“真实的任务”,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做事”,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和社会建构.4.3 核心素养水平要在真实任务中评价杨向东教授指出,要站在素养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角度,进行测评设计.练习与测评要指向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方法、能力与素养,力求检测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每个学习目标都应有相应的评价任务,每个练习与测评都必须指向有关的学习目标,一个目标也可以通过多个问题来检测.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题以外,应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记录过程数据、开展表现评价,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习过程中也应适时嵌入评价任务,便于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缺漏,保障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1]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5-06-12(09):1.[2]加涅等.王小明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3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3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3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2.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3.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导学生改进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和解题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这些作业小结的环节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运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教师可以强调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掌握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3.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4.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适宜难度的情境,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使他们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购物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8.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下册

8.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地数学模型。

随着数学应用的日趋广泛,方程的工具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它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又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

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第1课时,本章内容共需要14个课时完成。

在前几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初步感知了方程的模型作用,积累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通过丰富的实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2)会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过程性目标:经历“观察--尝试--解决--归纳”的全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2)体会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方程的思想.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创新的品质。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我们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进入了初二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自主探究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我所执教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认知力与求知欲,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设计中扩大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也相对放大了知识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

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

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4x2-9=0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x2-x=13x(x-1)=5(x+2)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2、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难点:求根公式的条件:b2 -4ac≥0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3=0.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二、交流展示:刚才我们已经利用配方法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你能否利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解方程ax2+bx+c=0(a≠0)呢?三、互动探究: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因此,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条件下,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注:(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在确定a、b、c时,需注意符号.(2)在运用求根公式求解时,应先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求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就不必再代入公式计算了.四、精讲点拨:例1、课本例题总结:其一般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的值,最后写出方程的根.例2、解方程:(1)2x2-7x+3=0 (2) x2-7x-1=0(3) 2x2-9x+8=0 (4) 9x2+6x+1=0五、纠正反馈:做书上第P90练习。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采用投影仪五、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2021年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

2021年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

2021年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2021年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1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复习4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3、会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回顾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它们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为△=b2-4ac。

①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②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③当△0时,方程有__________。

5. 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二巩固练习二、填空题:1、在下列方程①2x+1=0;②y2+x=1;③x2+1=0;④ +x2=1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

2、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x+1=0的一个解,则m=______。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项为0,则m=________。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

5、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使每个方程都有一根为0,并且二次项系数都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都是方程x2-6x+8=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7、解方程5(x- )2=2(x- )最适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8.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 ;9. 方程的解为10.已知关于x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1,则11.当代数式的值等于7时,代数式的值是 ;12.关于实数根(注:填“有”或“没有”)。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①②③④x2+2x-3=1+x2 ⑤ax2+bx+c=0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2021年高效课堂省级比赛《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等奖教案 (7)

2021年高效课堂省级比赛《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等奖教案 (7)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它们的一般形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仍有一部分认知较慢、运算不扎实的同学不能够熟练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学生通过《规律的探求》、《勾股定理的探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中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总结等章节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用公式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并且已经具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公式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首先要夯实上节课的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正确地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正确、熟练地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②能够根据方程的系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③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④通过在探求公式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使用公式过程中的小技巧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忆巩固;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活动内容: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3=7x (2)3x 2+2x+1=0 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可找位同学上黑板演算 ②由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第一题: 2x2+3=7x 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x2-7x +3=0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 023272=+-x x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0231649)47(2722=+-+-x x即:1625)47(2=--x1625)47(2=-x两边开平方取“±” 得:4547±=-x 4547±=x写出方程的根 ∴ x1=3 , x2=21第二题: 3x2+2x+1=0 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3031322=++x x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02391)31(3222=+-++x x即:1825)31(2=++x1825)31(2-=+x∵01825<-∴原方程无解活动目的:(1)进一步夯实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在这里相对于书上的解题方法作了小小的改动:没有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而是在方程的左边直接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以后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保持一致。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优秀3篇】

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很有学问的学科。

生活中存在着无穷的数学故事,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游戏的宝塔。

2022中考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中考数学知识点,欢迎查阅!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引言中的方程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出它们的共同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书中的定义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用文字的形式给出的。

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本节始终都有列方程的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分散列方程这一教学难点,化整为零地培养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由一些具体的方程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情分析1、通过课堂练习,大部分学生对概念基本理解,能够找出各项系数,但有少数学困生对于系数符号没有掌握。

2、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薄弱,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问题要以多练为主。

3、学生认知障碍点: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和整式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从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同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具备完整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概念的形成及一般形式。

2、难点:从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识别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篇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优秀获奖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优秀获奖教案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 公式法教学目标1、理解求根公式法与配方法的联系.2、会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由配方法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知:对于每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都使用了相同的一些计算步骤,这启发我们思考,能不能对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使用这些步骤,然后求出解x的公式?这样做了以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公式来求每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取得一通百通的效果.(二)探究新知按课本P.16的方式引导学生,用配方法导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0c≥0时的求根公式为:a acbbx24 2-±-= (b2-4ac≥0).并让学生知道,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直接求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三)讲解例题1、展示课本P.16~P.17例10(1),(2),按课本方式引导学生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提醒学生注意a,b,c的符号.2、引导学生完成P.17例10(3)的填空,并提醒学生在确定a,b,c的值时,先要将一元二次方程式化为一般形式.3、引导学生归纳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首先要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从而正确地确定a,b,c的值;其次要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再用求根公式求解. (四)应用新知课本P.18练习,第(1)~(4)题.(五)课堂小结1、熟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a≠0,b2-4a c≥0.2、熟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3、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有普遍的适用性,即可以解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引入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难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演示解法过程,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如开放性问题、项目式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实践应用题:选取两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计算抛物线运动中物体的高度、计算二次函数图像下的面积等。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拓展题:设计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图形进行问题分析。此类题目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每个小组讨论一种方法,并总结出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
-对于公式法,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介绍公式背后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记忆公式。
-针对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难点,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解决工作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采用投影仪五、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用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来源于客观需要的)设出求知数,列出代数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建立起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获得对代数式的初步经验,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将不规则的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生:老师,这是雷锋叔叔。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生:是的老师。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想。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教学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 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下去巡视)(三)小结作业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二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二、新课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

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

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

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十2=5x—3:(2)x2=4(2)(x十3)(3x·4)=(x十2)2;(4)(x—1)(x—2)=x2十8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x2十3x十2=O(2)x2—3x十4=0; (3)3x2-5=0(4)4x2十3x—2=0;(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6x2=3-7x;(3)3x(x-1)=2(x十2)—4;(5)(3x十2)2=4(x-3)2课堂小节(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

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相关文章:1.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2.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及教学方法3.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范例三篇4.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5.初中数学精选备课教案6.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教案7.小学二年级数学《租船》教案模板四篇8.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优质教案范本四篇9.小学二年级数学《分草莓》教案模板四篇10.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文五篇--------------------文章说明---------------------本文是经过精选整理后的精品文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下载后可对文档进行重新编辑,可按您的想法稍作修改直接套用,标题或正文中所有带()处可自行修改为需要字词,以便更好的为您所用!精挑精选精加工的精品文档,感谢您下载使用,希望使您的学习办公更便捷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