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十篇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篇1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保证入库医疗器械质量完好,数量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二、验收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医疗器械法律及专业知识,考试合格上岗。
三、医疗器械验收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办理。
对照商品和送货凭证,进行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号、数量等的核对,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标示模糊等问题,不得入库,并上报质管部门。
四、进口医疗器械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一)进口医疗器械验收,供货单位必须提供加盖供货单位的原印章《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等的复印件。
(二)1.核对进口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是否用使用中文, 2.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是否与产品注册证书规定一致, 3.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是否符合注册证中规定的适用范围, 4.产品商品名的标注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示管理规定》, 5.标签和包装标示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的规定。
五、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批到货同批号的医疗器械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
六、外包装上应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及产品注册证号;包装箱内没有合格证的医疗器械一律不得收货。
七、对与验收内容不相符的,验收员有权拒收,填写‘拒收通知单’,对质量有疑问的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报告质管部处理,质管部进行确认,必要的时候送相关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确认为内在质量不合格的按照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为外在质量不合格的由质管部通知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联系退换货事宜。
八、对销货退回的医疗器械,要逐批验收,合格后放入合格品区,并做好退回验收记录。
质量有疑问的应抽样送检。
九、入库商品应先入待验区,待验品未经验收不得取消待验入库,更不得销售。
十、入库时注意有效期,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六个月的不得入库。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以及监管管理水平的总称。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保证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保障患者权益,医疗机构建立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范本,详细介绍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总则1.1 目的和原则1.1.1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本制度。
1.1.2 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可操作性、保密性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服务活动。
1.2.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二、质量管理组织体系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1.1 本医疗机构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1.2 质量管理部门应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决策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事务。
2.2 质量管理人员2.2.1 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医疗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2.2.2 质量管理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质量管理流程3.1 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3.1.1 根据医疗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计划。
3.1.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通过内部和外部审核,评估医疗质量的达标情况。
3.1.3 根据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提高计划。
3.2 医疗质量改进3.2.1 建立医疗质量改进项目,确保改进工作的持续进行。
3.2.2 建立医疗质量改进工作组,负责具体的改进实施和监督。
3.2.3 提倡医疗专业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3.3.1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3.3.2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各科室。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组织协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应配备具有一定医疗质量管理经验和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主治医师等担任成员。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医疗质量改进活动。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医疗质量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负直接责任。
三、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包括:1.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质量。
2. 医疗安全: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院感染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3. 医疗技术:包括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应用和推广。
4. 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门急诊、住院、出院等环节的服务流程。
5. 医疗资源配置:包括人员、设备、药品、资金等方面的配置。
6.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指标、医疗投诉等方面的评价。
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1. 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2. 强化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作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医技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方针和目标;审议医疗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监督医疗质量的执行情况;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和决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分析、反馈和改进等。
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和医技科室设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疗技术骨干等组成,定期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自纠,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医疗质量标准制度制定明确的医疗质量标准,包括医疗技术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质量指标等。
医疗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2、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医疗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监测方式可以采用病历审查、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
评估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医疗质量监测结果、医疗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4、医疗质量反馈制度及时将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方式可以采用书面报告、会议通报、信息系统提示等。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1 本制度旨在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有效防备和掌控医疗风险。
1.2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2.2 本制度包含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质量评估、质量问题处理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质量管理委员会3.1 医院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和监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策划和计划。
3.2 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高层领导担负主任,医务部门主任、护理部门主任、质控部门主任和相关专业人员构成。
3.3 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会议,审查医院医疗质量报告、提出改进看法和措施,每季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条质控部门4.1 医院设立质控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4.2 质控部门的重要职责包含:订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定期检查医疗设备、开展医疗事故调查等。
4.3 质控部门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向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检查结果。
第五条科室质量管理员5.1 每个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内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2 科室质量管理员的职责包含:订立科室医疗质量目标、组织质量教育、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提出改进建议等。
5.3 科室质量管理员应定期向质控部门汇报本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并乐观搭配质量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医务人员职责6.1 医务人员应遵守相关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安全、规范、高效。
6.2 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医疗质量培训和学习,不绝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6.3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并乐观搭配质控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质量评估与监督第七条医疗质量评估7.1 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医疗操作流程合理性等。
(完整版)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完整版)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保障患者权益的基础上,制定本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各级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医疗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本医疗机构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领导任命,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务人员、药务人员、护理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成员由院长指定。
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2.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3.分析和评估医疗质量数据,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5.提供医疗质量相关的咨询和指导。
第三章医疗质量控制流程第七条本医疗机构将医疗质量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控制、中期控制和后期控制。
第八条前期控制: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2.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和权力;3.开展医疗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4.进行设备设施的质量检查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5.针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第九条中期控制:1.建立医学和护理质控机制,监督和评估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2.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3.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提高多学科协作能力和疑难病例的解决水平;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推进临床护理规范化;5.进行医疗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报告,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
第十条后期控制:1.开展不良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收集患者意见,改进服务质量;3.开展医疗事故调查和处理,保护患者权益,维护医疗声誉;4.进行医疗质量稽核,外部评审和认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
第六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领导机构,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医务人员代表、护理人员代表、患者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协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是医疗机构负责具体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估和改进。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进修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控制、医疗事故处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评估、医疗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处理、赔偿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包括患者投诉、纠纷调解、医疗责任认定、医疗赔偿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对医疗质量安全进行动态监测。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内审制度,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内部审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门诊各部门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并纳入门诊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二、门诊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各科室设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故,预防保健,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三、门诊部设立门诊、科室两极质量管理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四、门诊、科室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须定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每月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定出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及质检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院性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评价,按门诊部有关规定进行奖惩,不断改进工作;五、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六、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及奖惩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七、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八、门诊、科室两级的质控工作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资料,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写出分析报告,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定期逐级上报;九、加强医疗质量情报工作和信息的流转反馈,质量情报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到信息发送及时,流转迅速,返回准确率高,处理及时,效果好;十、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升等的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二)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和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2)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一1、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2、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3、对急危患者,应到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对毒、麻、药品严加管理,按制度用药。
5、对医疗设备、电源、氧气定期检查维修,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6、消防设备定期检查。
7、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8、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恪守职责,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二1、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三医院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
一、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
二、器械科负责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采购应当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医疗器械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
同时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
三、对医疗器械采购、评价、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报告、合同、评价纪录等文件,器械科进行建档和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5年以上。
四、发生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或者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疗器械保障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人员绩效考核、医疗事故处理、医疗质量监测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并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监测系统,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改进不合格的医疗质量。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信用档案,记录医疗服务的质量情况,作为医疗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审核评估,确保医疗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设备、药品的质量控制,防止因医疗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第十条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具备医疗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所需信息和支持,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四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水平。
第十六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透明和公正。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活动,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医技、药品、医疗器械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遵循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等组成,其中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负总责,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人对医疗质量安全直接负责。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防范医疗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是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医疗质量状况,研究解决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等。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和程序。
这一体系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流程管理、质量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的目标。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途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降低医疗风险。
建立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医疗事故隐患,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3、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和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加快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效率。
4、提升医疗机构形象。
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患者,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原则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患者至上。
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应当是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科学有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当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实施过程。
3、全员参与。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患者健康安全的保障。
4、依法合规。
医疗机构在建立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合规。
5、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医疗服务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通常由医疗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控委员会来负责管理和执行。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五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____(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等。
(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一)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等组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医疗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协调处理医疗质量相关问题。
2、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护理操作规程的执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
4、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是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医疗质量控制措施。
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流程(一)患者就诊流程管理1、挂号与分诊:患者在挂号处挂号,分诊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初步分诊,引导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
2、就诊与诊断: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3、治疗与护理:护士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出院与随访:患者病情好转或治愈后办理出院手续,医生给予出院指导,定期进行随访。
(二)医疗服务过程管理1、医疗文书管理:医生规范书写病历、医嘱、检查申请单等医疗文书,做到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合理用药管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适应症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合理联合用药。
药师严格审核处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3、临床检验与检查管理:检验科和影像科等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和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公正、公平和透明,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信誉。
二、范围和制度制定程序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医疗机构内部所有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各类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用品。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以下程序:明确编制制度的责任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制定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草案;征求相关意见,进行论证;正式发布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整理在编写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之前,需要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卫生部关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合同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四、制定各项制度的内容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领导责任和下级机构的职责,并规定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以及质量管理的考核方式。
2.病案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规定和要求,包括病案填写、存储、保密和病案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评估、反馈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医疗机构安全设备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5.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立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设备的采购、检测、维护、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包括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环境、医疗安全等方面。
第三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落实医疗质量管理责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一)制定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二)研究和决定重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三)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四)处理医疗质量事故和投诉;(五)组织医疗质量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七条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部门应当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二)医疗服务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医疗环境管理:保障医疗环境整洁、安全、舒适,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
(四)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安全防护,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事件。
第四章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第九条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条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十一条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设立医疗质量奖励制度,对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一、严格执行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制度和医疗器械入库验收程序,负责医疗器械入库验收工作。
二、验收人员凭到货通知单或随货同行逐批进行验收,在入库凭证上签字,与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
验收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漏检、错检负具体质量责任。
三、对验收不符合验收内容、不符合相关法定标准和质量条款或其他怀疑质量异常的医疗器械,填写拒收报告单,并通知质管部处理。
四、验收时应对医疗器械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文件逐一检查,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五、验收首营品种,应查看首批到货医疗器械同批号的医疗器械出厂检验合格证明。
六、验收进口医疗器械,应检查包装的.标签是否有中文注明的医疗器械名称、主要成份以及进口注册证号,检查中文说明书及合法的相关证明文件。
七、及时填写有关报表和验收记录,并签字负责,按规定保存备查。
八、自觉学习医疗器械质量专业知识,努力提高验收工作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
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实行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
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各环节质量做到标准化、数据化,将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性、实用性的基础之上。
二、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监控部门并配备专(兼)职人员,下设质量控制办公室,各临床、医技科室组成以科主任为首的质量控制小组,科内设兼职质量控制员。
三、院、科两级分别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质量标准、保证措施、检查评价方法。
院、科两级之间定期进行质量信息交换和反馈。
各临床、医技科室实行科主任质量负责制和各级医护人员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四、实行出院病历终末评审制,由医务科负责,从各临床科室抽调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包括主治医师)到病案室,对全部出院病历评审,不合格病历退回原科室返修。
医务科会同质量控制办公室深入科室,对现症病历进行抽查。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限期纠正。
五、信息科对医疗质量的量化指标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月终、季终、年终分别做出统计分析报告,上报院领导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同时发至各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9篇)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江西省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
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分级护理制度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卫生部、河北省卫生厅、保定市卫生局关于医疗技术准入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要让病人对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条款,新开展技术项目及某些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患者同意签字手续。
六、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
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
七、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尸检。
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____小时内进行尸检,冷冻的尸体可延长到____天,并有死者亲属同意签字。
八、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九、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3)2.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与考核细则 (4)3.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10)4.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15)5.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20)6.病历书写制度 (23)7.病历管理制度 (25)8.住院病历环节质量与时限基本要求 (26)9.病历点评制度 (29)10.病例讨论制度 (29)11.查房制度 (30)12.医嘱制度 (31)13.处方制度 (32)14.处方点评制度 (33)15.查对制度 (35)16.会诊制度 (37)17.转院转科制度 (38)18.值班交接班制度 (38)19.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39)20.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41)21.术前讨论病种目录 (45)2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47)23.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48)24.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49)25.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49)26.平阳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52)27.病历及其他医技文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 (55)28.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57)29.新技术准入制度 (57)30.病历质量考核及奖惩办法 (58)31.业务学习制度 (61)32.“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62)33.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管理规定 (6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1 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2 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2.3 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2.4 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5 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3.1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够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3.2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4.1 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4.2 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内容(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二级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
交费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投诉意见箱,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
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⑴、抓好三级医师查房、会诊、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⑵、抓好查对工作。
⑶、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⑷、抓好临床输血管理。
确保用血安全。
⑸、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⑹、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⑺、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⑻、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⑼、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⑽、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⑾、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⑿、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⒀、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1、单病种管理:⑴、确定单病种: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各科选常见多发病疾病顺位排列前10种疾病作为单病种。
⑵、规范诊疗方案。
⑶、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⑷、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1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内容。
二、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控制是指依据所得信息,使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偏差保持允许范围内,分基础质量控制、医疗过程质量控制、医疗终未质量控制方法,由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改进是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活动和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医疗质量改进中主要是改进分析,制定与落实改进方案、评价改进效果。
1、医疗质量控制的职责:(1)、上级医(护)师负责对下级医(护)师医疗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2)、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3)、医院质控部门(信息科、后勤、设备、)对各科室医疗护理及医疗环境、设备进行质量的督促、检查、控制。
由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组织检查。
2、医疗质量控制目的: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3、医疗质控的方法:(1)、上级医(护)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方式,随时对下级医(护)师进行检查和控制。
(2)、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和平常掌握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医院质量控制部门通过平常掌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各科进行检查。
(4)、检查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评价、促进整改,达到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和确保质量。
(5)、采取缺陷管理,并予登记。
医疗质量控制统计到科室,科室统计到人头。
(6)、严格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管理,以教育纠正、整改为目的,促进质量提高。
(7)、环节管理为主,平时掌握与随即抽查为主,终未质量管理与定期检查为辅。
4、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处理:(1)、医务人员在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服务时,如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未满足患者或院内其他科室及工作人员的需要或期望,引起投诉、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或被质量控制人员检查发现为不合格医疗服务。
(2)、不合格医疗服务处理程序:①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上级医(护)师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应及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提出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扩大和造成不良后果。
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检查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或平常了解掌握的不合格医疗服务,应给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或当事人指出。
具有共性的不合格医疗服务通过职工大会、周会、科室晨会,制定新规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纠正、教育,并跟踪检验。
②对不合格医疗服务予以登记,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处理。
③医院质量控制部门和临床、医技及其它部门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因素,防止再次发生。
④对不合格医疗服务当事人和科室,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⑤当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收到病员投诉,应要求科室责任人立即调查,查找原因,确定纠正、处理办法后3日内交回,对纠正和处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由质控部门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