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研究概论
眼动实验报告

眼动实验报告眼动实验报告引言: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人眼在视觉任务中的运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的非侵入性方法。
通过追踪被试者的眼球运动,可以揭示人类视觉系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眼动实验的研究,探讨被试者在观看广告时的眼动模式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共有50名被试者参与,他们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广告视频,并在观看过程中进行眼动追踪。
实验使用了一台高精度的眼动仪,能够准确记录被试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和注视点。
每个被试者观看的广告视频长度为30秒,实验过程中还记录了被试者的情绪反应。
结果分析:通过对眼动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被试者在观看广告时呈现出明显的眼动模式。
首先,被试者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广告的主体内容上,如产品或品牌名称。
这表明被试者对广告的核心信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其次,被试者会在广告中的人物、图像或文字上进行注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元素能够吸引被试者的视觉注意力。
最后,被试者的眼球运动呈现出一定的扫视模式,即先进行整体扫视,然后再进行局部注视。
这种扫视模式可能是为了获取广告的整体信息和细节内容。
此外,我们还对被试者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
通过观察被试者的面部表情和自我报告,我们发现广告对被试者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广告能够引起被试者的兴奋和愉悦,而另一些广告则可能引起被试者的厌恶或不满。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被试者在观看广告时的情绪反应与他们的眼动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对广告内容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况下,被试者的注视点更多地集中在广告的核心信息上,表明他们对广告的关注度更高。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眼动模式与情绪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被试者对广告的关注度和情绪反应可能受到广告内容的影响。
一些广告通过吸引人的图像或文字来引起被试者的注意力,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而一些广告可能因为内容不吸引人或不符合被试者的兴趣而引起负面情绪。
这些结果对于广告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眼动生理学了解眼球运动的生理机制

眼动生理学了解眼球运动的生理机制眼动生理学是研究眼球运动的生理机制的学科。
它探究了眼球的运动方式、眼动的产生原因以及在认知、感知、注意和学习等各种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眼动的观测和分析,眼动生理学不仅能揭示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眼动的基本知识、眼球运动的分类、眼动的生理机制以及眼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眼动的基本知识眼动是指眼球在观察过程中的运动。
人类在进行视觉任务时,眼球会自动快速地从一个关注点(fixation point)移动到另一个关注点,这些移动被称为眼动。
通过眼动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眼在观察过程中的焦点和注意力转移情况。
眼动的主要成分有两个:快速眼动(saccade)和注视(fixation)。
快速眼动是指眼球在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迅速移动。
注视则是指眼球稳定在一个点上停留的时期。
快速眼动和注视的切换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时的眼动模式。
二、眼球运动的分类眼球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反射性眼动和意愿性眼动。
反射性眼动是由外部刺激引发的无意识眼球运动。
例如,当突然有亮光闪过或者突然出现一个移动的物体时,我们的眼球会自动地朝着刺激移动。
意愿性眼动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眼球运动。
它是我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自觉控制的结果。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会意愿性地移动眼球以阅读下一个词汇或者行。
这种意愿性眼动称为扫视(saccadic)眼动。
三、眼动的生理机制眼动的生理机制涉及到多个部位和神经系统的相互协作。
眼动的产生是由眼球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的收缩和舒张控制的。
六个眼外肌负责操控眼球的运动,包括上、下、左、右、斜内和斜外。
这些肌肉的协调收缩与舒张决定了眼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眼动还受到大脑的控制。
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后枕叶皮质等区域与眼动的控制密切相关。
前额叶皮质在实施意愿性眼动时起到重要作用,而后枕叶皮质在实施注视时起到关键作用。
快速阅读的眼动研究综述

中图分 类号 :B 8 4 8
引 言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1 6 0 2( 2 0 1 7 )1 2 — 0 1 9 1 一 O 1
大 的阅读 材料 ,则结 果相 反 。( 3 ) 正常 阅读组 的被试 几乎 注 视每 一 个 实意词 ,且 注视 时间 的变化 范 围也相 对较 大 。而 速 读组 被试 平 均 注 视的 字数是 正常 被试 的一半 ,他们 在 阅读 过 程 中跳 过 了功 能词 和 些 实意 词 。( 4 ) 阅读 速度 的变化 不同 。正 常 阅读 组 被试 在 阅读 一
一
阅读 是 人们 学 习 的 主 要 手 段 ,也 是 从 外 界 获 取 信 息 的 主要 途 径 。当今 是 信息社 会 ,信息 量 以惊人 的 速度 增 长 ,知 识更 新 周 期越 来越 短 ,学科 交叉 越来 越广 ,社会 对 人 的知 识 与能 力 的要 求 日益 提 高 ,因此 如何 在 短 时 间 里 从 浩 如 烟 海 的资 料 中获 取 更 多有 用 的 信 息 ,是现 代人 所 面 临 的一 个 非 常 突 出 的实 际 问 题 ,提 高 阅读 速度 、 培养 快速 阅读 能力 已成 为一 项于 十分 重 要 的教 育 工程 ,快 速 阅读 己 成为 时代 的 重要课 题 。
1 相互 作用 的 阅读 模 式理 论 鲁姆 哈特 ,提 出 的相互 作用 的模 式 很 小 ,而速读 组 和跳 读组 被 试 的 阅读 速度 则 存 在着较 大 的变化 。 3 国 内快 速 阅读 的相 关研 究 沈有 乾 1 9 2 5年和 M i l e s 一起 ,采 用 照 相记 录法 ,在 斯 坦福 大 学
眼动研究简介 ()ppt课件

边缘
7/8/2020
.
17
移动窗口范式(moving window paradigm) (McConkie & Rayner, 1975)
7/8/2020
.
18
移动窗口范式
正常句子:
妹妹每天晚上练习书法。
7/8/2020
.
19
移动窗口范式
妹妹每 X X X X X X X X *
7/8/2020
7/8/2020
.
15
阅读知觉广度(perceptual span)是指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次注视能获取有用信 息的范围。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中的 基本问题之一,也是阅读心理学家一直探 讨的问题。
7/8/2020
.
16
阅读知觉广度范围
英语老师正在讲解容易读错的单词
边缘 副中央凹 中副中央凹
央
50 凹 50 20
7/8/2020
.
注视指标
意义
首次注视时间
对于目标的首次注视时间越短,表明它
First fixation duration 越能引起注意。
兴趣区内注视次数 IA fixation count
兴趣区内注视次数越多,表明这个区域 对于观察者来说更为重要,更能引起注 意。
总注视时间
注视时间越长,表明提取信息越困难;
.
28
移动窗口范式
7/8/2020
.
29
移动掩蔽范式(moving-mask technique ) (Rayner & Bertera, 1979)
7/8/2020
.
30
移动掩蔽范式
正常句子:
妹妹每天晚上练习书法。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眼动研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视觉注意和眼球运动的学科。
通过观察和分析眼球在不同情境下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可以揭示人类的认知过程、信息处理和心理状态。
本文将介绍眼动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及其对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眼动研究的原理及技术手段眼动研究基于一个基本假设:眼球运动的模式和注视点的位置反映了人类在感知、认知和决策过程中的注意分配和信息加工。
通过记录和分析眼动数据,可以获取有关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信息。
眼动研究通常采用眼动仪这一专门的设备来记录眼球运动数据。
眼动仪通过红外线或视频追踪技术,实时监测眼球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的位置。
通过分析眼动数据,可以得出注视点的时间分布、注视持续时间、扫视路径等信息。
二、眼动研究的应用领域1. 认知心理学研究:眼动研究可以帮助揭示人类的注意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通过记录参与者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的眼球运动,可以研究注意的选择和转移、视觉搜索、记忆和学习等认知过程。
2. 人机交互研究:眼动研究可以提供用户的注意分布和兴趣点,帮助改进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通过分析用户在浏览网页、使用软件或玩游戏时的眼球运动,可以评估界面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优化交互设计。
3. 心理学诊断和治疗:眼动研究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
例如,通过记录患者在观察刺激物时的眼球运动,可以评估其对刺激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反应,帮助诊断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广告和市场研究:眼动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对广告和市场刺激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记录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或购物时的眼球运动,可以评估广告效果、产品包装设计和陈列布局的吸引力,指导市场营销策略。
三、眼动研究在心理学中的意义眼动研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客观的测量方法,可以捕捉到人类认知过程中微妙的变化。
通过记录眼球运动,研究者可以了解人类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反应,揭示人类的注意分配机制、信息加工策略和决策过程。
眼动研究简介共68页文档

主要内容
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 常用眼动指标及其意义 眼动研究范式 眼动技术的学习
一、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
眼动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
Edmund Huey’s Eye Tracker (1898)
Huey (1898) 采用橡皮膏将一个杠杆连接在眼球上,首 次记录了被试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
移动窗口范式
X 妹每天 X X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每天晚 X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天晚上 X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晚上练 X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X 上练习 X X X *
移动窗口范式
X X X X X X 练习书 X X *
机械记录法
目前采用的记录方法:
电流记录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 电磁感应法:精度最高,主要用于动物 角膜反射法:精度高,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
今天常见的眼动仪
SMI系列
EyeLink系列
Tobii 系列
二、应用研究常用眼动指标
在眼动技术的应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指标主要有:
基本指标:注视点、扫视、回视、瞳孔直径等 合成指标:凝视时间、扫描路径等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边界范式
无关预视
陈教授的精彩讲评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
二、应用研究常用眼动指标(续)
眼动仪的论文

眼动仪的研究及其应用摘要:视线跟踪技术指的是通过对人眼运动过程中一些特性的检测,完成对人眼视线变化过程准确追踪的技术。
作为视线跟踪技术最成熟的产物之一的眼动仪,就是通过检测并记录眼睛观察外界过程中一些参数的变化,从而实现对人眼视线跟踪的仪器。
眼动仪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仪器,用于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轨迹特征,广泛用于注意、视知觉、阅读等领域的研究。
关键字:人眼运动眼动仪心理学一眼动仪的概述1.1眼动仪的研究背景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eye movementtechnique)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奇妙而有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影像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
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 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1.2眼动仪的实现种类眼动仪经历了从干扰式到非干扰式的发展过程。
1.2.1干扰式眼动仪干扰式眼动仪主要分为观察法、机械记录法、电流记录法和一电磁感应法等。
它是在计算机处理能力比较低下的时代产生的。
观察法是通过人眼利用比较简单的记录设备直接观察受试者眼睛运动情况的方法。
观察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但是由于是通过人眼进行观察,所以实验结果准确性很低。
机械记录法是指通过机械装置将人眼和记录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完成对眼睛运动的跟踪。
机械记录法装置比较复杂,操作很不方便,准确性低,而且对受试者的干扰比较大。
眼动研究介绍

眼动研究介绍:应用价值与问题随着用户体验的兴起与技术设备的进步,眼动研究已经越来越为人熟知,国内更多的研究咨询机构或企业自身开始配备了眼动仪。
但对于眼动技术与研究方法,许多朋友们仍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希望进一步了解眼动研究的作用,学习分析使用的方法。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眼动研究有什么特殊作用?本文的目的是对眼动研究做一个浅显的介绍,并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
很多人也都很关心怎么做的问题,给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一本很有价值的最新译著《用眼动追踪提升网站可用性》一书与补充报告(见延伸阅读),这里就不探讨了。
眼动是什么对于眼睛生理构造与眼动追踪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其他书籍,这里不花篇幅阐述。
实际上你只需要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眼动的概念。
首先,我们说的眼动(eye movements)实际上包括注视(fixation)与眼跳(saccade)两种最基本的运动。
人们在看世界的时候自我感觉视线是连续的,但从眼动记录当中可以明显看到,事实上眼睛的活动是跳跃式的,某些时候是短暂的停顿,称之为“注视”,某些时候是快速的移动,称之为“眼跳”。
在眼动结果图中会通过圆圈与线段来表示,这样既可以看到注视又可以看到眼跳的称之为眼动轨迹图(gaze plot)。
一般在可用性测试和广告眼动实验中,研究者只关心注视点。
这是因为,人眼只有在注视的时候能“看清”东西,眼跳的时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盲视。
对此我们感觉不到是由于眼跳的速度非常快,通常只有百分之一秒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
其次,注视点指的是当前人眼最清晰的视觉区域(中央凹视觉)。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清楚地看到了整个环境,但其实眼睛每一瞬间能看清的范围有限。
你可以尝试保持眼睛静止不动的状态,努力阅读注视点以外的文字,你就会发现这非常困难。
人眼可以清晰注视的范围大约只有一到两个单词,这通常也是能够集中注意加工的区域。
对于图片而言,即便不处于注视的范围,人还是可以看得见。
眼动研究介绍:应用价值与问题

获悉用户浏览的行为和习惯。
当用户打开一个网页,看到一个广告的时候,到底看了些什么,没有看什么?什么东西最先获得用户的关注?这些信息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关注的东西与设计希望用户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会通过眼动数据显示出来。
例如网页设计师将一个重要的按钮做得非常显眼以便用户看到,而用户会对这个大按钮视而不见,眼睛却在满屏幕转,因为Ta将过于突出的按钮当成了广告。
例如一些广告设计常见的问题是人们根本没有关注商品或商家的名字,而将视线放在了漂亮的模特身上。
帮助研究人员分析与澄清问题。
在可用性测试中,遇到用户既无动作也不说话时,研究人员是最迷惑的。
此时用户很可能执行任务受阻,研究人员需要决定何时提醒用户继续出声思维(think aloud)。
而通过实时的眼动记录观测,研究人员可以间接地了解用户的处境——用户是在寻找什么东西,还是有什么东西令用户困惑(来回注视),还是用户忽视了相关的重要元素?研究人员还可以带着观点假设,开展眼动研究来验证或否决,发现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
眼动图是优质的研究结果展示工具。
在第一次了解接触眼动研究的时候,相信十有八九你同时看到过类似以下的眼动图。
这是呈现眼动研究结果最常用到的热点图(heat map)。
顾名思义,热点图呈现的是人们视线的“热点”,颜色越红的区域代表被聚焦得越多。
通常这样的结果图非常吸引人,因为看起来一目了然,是“一图胜千言”的好代表。
研究人员喜欢展示这样有说服力的图,观众也喜欢看简单直观的结果。
所以眼动图作为可视化手段起到了良好的信息传达作用。
眼动研究有多靠谱?早在眼动研究被广泛引入商业应用领域之前,它已经在心理学界红火了几十年,至今依然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但是,围绕眼动研究方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以下列举一些争议的焦点。
所看=所想?前面所说的一个小试验可以说明,人们的注意能够与注视相分离。
我们也知道,有时备控制电脑。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眼动技术将更加成熟,其作为研究手段的普及速度也会继续加快。
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

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眼动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视觉信息加工过程的重要分支,其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在当前心理学、认知科学乃至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眼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深入探讨眼动追踪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分析眼动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梳理眼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本文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指导,同时也为眼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理论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眼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眼动的基本类型、眼动控制机制、眼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等。
同时,我们还将对眼动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如扫视理论、注视点选择理论等,以期深入理解眼动行为的心理机制。
在技术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眼动追踪技术的最新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动追踪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简单设备发展到现在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眼动追踪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包括基于视频的眼动追踪、基于光学的眼动追踪、基于瞳孔角膜反射的眼动追踪等。
在应用方面,本文将探讨眼动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眼动数据作为一种客观、精确的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机交互、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眼动数据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推动眼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认知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眼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眼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个体在进行视觉信息处理时眼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其理论基础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视觉等。
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眼球运动的生理机制、眼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以及眼动在视觉搜索、阅读、记忆等心理活动中的应用。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眼动心理学与注意、知觉、记忆等核心概念紧密相连。
眼动综述

眼动仪在言语、阅读方面的研究综述一.字词类研究1.1 词类研究词长、笔画、词频、预测性、“正字法”特征是影响阅读中眼动模式的一些重要变量。
在阅读中,读者的眼动受哪些语言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另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
下面就从低水平、高水平和“正字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1 低水平特性词汇的低水平特性是指词汇的视觉空间的非语言学信息,与词的词汇表征有关,如词长、笔画数、词间间隔等,有许多研究也证实了单词长度对眼动的影响。
Ball等人考察了单词长度对眼动的影响,给被试呈现由5个字母、7个字母、9个字母和11个字母构成的英文单词,每次呈现词长不同的单词,并要求在最快的速度大声命名。
结果发现:当单词是由5个或7个单词构成时,被试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三个字母上时,命名所需时间最短,当单词由9个或11个字母构成时,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五个字母上时,命名所需时间最短。
这说明在阅读过程中,命名单词的最佳位置是单词中间的字母或中间偏左的字母,而汉字由不同的笔画数构成,一个字笔画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字视觉形状上的复杂程度。
许多研究都肯定汉字的笔画数对汉字识别的影响,即笔画数效应。
但近年来在实际的眼动实验中发现,汉字的识别和字频有关而与字的笔画数无关。
陈凌育等人发现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数无显著关系,一般眼动注视次数随笔画数有所增加,而注视停顿的时程却随笔画数减少,可以推测这种眼动注视次数的增加,可能是多笔画字的几何特征在视觉系统输入阶段的要求,由于其内容信息量并不大,故注视时程缩短,导致最后的识别时间并不随笔画增加,而只决定于该字的字频。
表1 笔画数、字频与命名反应的关系1.1.2 高水平特征词汇的高水平特征是指词汇的认知驱动的语言学信息,往往不局限于词的词汇表征,如词频、预测性、词义、语境等。
中文的阅读,也有许多研究证实了词频、预测性、词义、语境效应的存在。
精神障碍的眼动研究概述

精神障碍的眼动研究概述祝希泉段惠峰梁学军【摘要】发现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指标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重点,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存在眼动指标方面的异常。
本文概述了眼动检测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眼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Abstract】To discover biological indexes of mental disorder is the focus of relevant studie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abnormal eye movements in mental disorder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f eye movement examinations in schizophrenia,depression,anxiety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and predicts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Key words】Eye movement;Schizophrenia;Depressive;Anxiety精神障碍的诊断目前还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明确的生物学指标。
寻找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来对精神障碍进行评估是目前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眼动检测技术可用来探索各种不同条件下视觉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而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机制。
目前眼动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工效学、运动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领域,在精神障碍的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取得了很多进展,并在临床实践中开始进行运用。
1眼动及常用的眼动检测技术1.1眼球运动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有80%~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
在观察物体时,人的眼球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注视(fixations),跳动(saccades)和平滑追随(smooth pursuit)。
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

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在心理学领域,眼动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研究领域。
通过观察眼睛的运动,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面对不同任务和情境时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眼动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背景、应用、方法及意义等,希望能让读者对眼动研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背景眼动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解释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动仪的诞生和发展也为眼动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和详尽的数据。
如今,眼动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
二、应用眼动研究通过观察眼球位置和运动轨迹来了解人类心理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眼动研究应用:1.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研究阅读是人类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
眼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速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心理机制。
通过观察眼球的扫视和停留时间,可以揭示不同类型文字和语言的阅读效率差异,同时也能对阅读障碍等相关问题做出诊断和治疗。
2.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眼动研究学习和记忆是人类通过阅读和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
眼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眼动轨迹和时间,可以剖析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学科之间的异同、人们在不同阶段学习的注意力分布和优化方式、记忆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3.情感和情绪过程中的眼动研究情感和情绪对人类的行为、认知、社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眼动研究可以揭示情感和情境因素在人类视觉注意和情感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人们在情境中的眼动行为,可以了解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和情绪反应方式、人类对不同情感刺激的反应时间和强度等问题。
三、方法眼动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方法:直接记录和间接记录。
1.直接记录直接记录是通过将眼动仪装置到被试者的眼部,记录他们的眼动情况。
目前,最常用的眼动仪是采用红外照射原理的无限追踪型眼动仪。
通过照射眼球并对红外反射信号进行跟踪,可以记录下被试者的眼球位置和运动轨迹。
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

Ⅳ . 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
保留了聚光灯理论中将内 部注意机制比喻成一个聚光 灯的思想, 但是他认为, 眼 动是由于成功地加工而引起 的, 而不是由于遇到困难而 引起的。
Morrison认为, 内部注意机制一 次只加工一个词(词N)。使注意机制 向下一个词(词N+1)移动的信号是对 前一个词的成功识别.当注意机制移动 到下一个词的时候, 就会有一个信号 传到眼动控制系统, 进而发生眼跳, 使眼睛注视下一个区域。
谢谢
E—ZReader 2模型中加
E-Z Reader 模型3
• E_Z Reader3模型在E-z Reader 2 模型中加入一个允许对同一单词 多次注视的机制。 • 模型3加入了再注视的机制,以此 解释词内眼跳取 信息的地方时,产生再次注视以 提取更有效的信息
• t(fn)={fb-[fm.In(freqn)]· (1-ɑ·Pn)· e1x • t(1cn)=△.{fb-[fm· In(freqn)]}.(1一pn)·e2x
展望
• 在阅读过程中, 眼动同认知加工之间 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人们已经提出 了一些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它这些 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眼动与 阅读之间的关系 • 但是, 由于阅读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 的认知过程, 要通过眼动去揭示这个 过程也并非易事所以, 日前尚没有一 个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理论模型、 • 但是随着阅读过程中眼动研究的深 人, 这个问题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
执行对词N+2的眼跳
E-Z Reader 模型1
模型只考虑一个认知加工因素(即单个单词的词汇接通)对阅读眼动 行为的影响。 在E—Z Reader 1中,认为影响f(n)和lcn。的时间长度的主要因 素是单词自然频率,并对二者与单词自然频率的关系作了如下假设: • (1)完成对词熟悉性验证需要的时间t(fn)是该词频率的自然对 数的线性函数。公式表示为:t(fn)=fb一[fm· ln(freqn)] 式中fb 和fm 分别是截距和斜率。 • (2)完成对词的熟悉性验证的时间认是该词频率的自然对数的线 性函数, 即t(1cn)=△.t(fn) 上式中△是一个大于零的固定参数
人类眼球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

人类眼球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涉足神经科学的研究。
眼球运动控制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人类的眼球可以快速、准确地跟随移动的物体或者转移注视点,这种能力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了解眼球运动的神经机制,不仅能解释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还有望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帮助。
1. 眼动系统的组成眼球运动控制是由眼动系统完成的,该系统包括眼球肌肉、外部刺激、眼球控制中枢和运动神经系统。
眼球肌肉负责控制眼球的位置和方向。
外部刺激是资源接收信息的重要源泉,眼睛通过眼睛的摄像机来感知环境中的物体,视网膜细胞则将光信号转化成神经元信号。
眼球控制中枢则是控制眼球肌肉收缩松弛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接收到的感官输入和处置反馈以及掌控眼睛的调配和控制的特定区域。
2.眼动中大脑皮层的运作视觉信号从视网膜传达给大脑皮层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突触传递,其中就包括了眼动相关神经元的突触传递。
这些神经元在视觉物体的路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神经兴奋状态会引起眼球的方向运动。
眼动中枢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有人认为,外部刺激通过鼻腔颗粒细胞与眼动中枢相互作用,影响眼球的运动。
此外,外周神经和大脑的皮层也可能会参与到眼动神经的传递和发挥作用。
3.眼动的应用眼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领域。
例如,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发人员可以设计更加便捷,更符合人的行为方式的界面,并将其嵌入到新的技术中。
这些新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发现和诊断眼部疾病,并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此外,眼动控制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追踪人们的视觉注意力,这是一项需要特别重视的任务,因为在许多环境下,人们的注意力是主要因素,比如通过跟踪瞳孔大小可以推断人的焦点所在区域,根据眼球移动范围及速率可以判断人的心理情绪等等。
4. 结论眼球运动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的领域。
视觉功能障碍的眼动研究

视觉功能障碍的眼动研究视觉功能障碍是一种影响眼睛正常工作的疾病或病变,包括各种眼疾和视觉功能异常。
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动研究成为了研究视觉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眼动研究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在视觉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一、眼动研究的基本概念眼动研究是通过眼动仪等设备记录和分析人眼在观察特定刺激时的移动轨迹和注视点,以揭示人眼在感知、认知和决策等认知过程中的视觉注意特点。
眼动研究可以通过眼动数据分析,研究者能够获取被试在面对特定刺激时的注意分配和认知加工方式,进而探索认知过程。
二、眼动研究的技术原理眼动仪是眼动研究的主要工具,它能够精确地记录眼球运动的轨迹和注视点。
眼动仪通常包括两个关键组件:眼动记录器和数据处理系统,其中,眼动记录器负责记录眼球的移动轨迹,数据处理系统则负责将记录到的眼动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眼动记录器通常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或高分辨率摄像机来监测眼部运动。
红外线传感器感知眼动数据,而高分辨率摄像机则通过记录眼球图像来实现眼动数据的分析。
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将眼动记录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分析。
解码是指将眼动仪记录到的坐标数据转化为注视点和眼球运动轨迹等信息。
分析则是通过对眼动数据进行图表化展示和统计分析,得出有关注意分配和认知加工等结果。
三、眼动研究在视觉功能障碍中的应用1. 视觉功能障碍的诊断眼动研究在视觉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记录和分析患者的眼动数据,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注意偏向和注视点分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视觉功能障碍。
此外,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眼动研究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2. 研究视觉功能障碍的病因眼动研究还可以揭示视觉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通过比较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眼动特征差异,研究者可以发现视觉功能障碍的独特特征,进一步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3. 评估治疗和康复效果视觉功能障碍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眼动研究可以评估这些治疗和康复策略的效果。
眼动研究概论

(2)动机与态度的研究在相同情境下,记录被试的眼动信息,可以探测到被试对信息的选择取向,从而研究不同个体在相同情境下的动机与态度取向。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利用眼动研究可以精细地研究不同产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方式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程度,以及广告设计策略等。
(9)病理心理学的研究不难假设,面对同样的视觉图景,具有病理心理特征的观察者,与正常状态下的观察者相比,必然具有不同的眼动模式。
所以,可以采用眼动技术进行病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制订更为可靠的病理心理筛选的眼动标准。
CNET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测验了32个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站上广告的尺寸、位置和类型的反应,考察了他们的首次注视点、注视时间并让被试选出喜爱的广告,结果发现,人们喜欢摩天大楼图片广告胜过旗帜广告、大广告胜过小广告、生动的互动性的广告胜过静态的广告,因此说更大更生动的广告效果更好。
不过SandraMarshall认为网络读者习惯于避开网上的旗帜广告,即使这些广告越来越大,越来越生动。
(眼动技术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我们通过追踪眼动,可以评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人类内心潜在意识的客观结果。
从眼动追踪中我们能得到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或产品货架摆放的第一注视点、注视点的分布、注视时间、注视的顺序等,从而可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
(眼动理论在儿童食品包装图形中的运用)因此,由实验中的注视时间、注视点次数和平均瞳孔面积数据可知,无时间限制条件下,在浏览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图像比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彩色大图像比黑白小图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精简的文本在左上区域比右上区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与此同时,在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同位于右侧的黑白表格比彩色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在有无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其他特征的表格之间都不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眼动研究的多媒体课件组织与管理)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3寸生活照比1寸标准照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2)照片在左上位置比右上位置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3)在时间压力的条件下,同位于右上的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4)在浏览简历的过程中,照片是最容易先被注视的地方。
实验心理学眼动实验法讲解

二、阅读中的眼动研究
简单地说,眼动研究是通过眼动仪记录阅读 时眼动的轨迹来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阅读的。人 们都知道,阅读时眼球也和大脑一样在不停地兴 奋着,而且有着不同的眼球运动方式。通常我们 说的眼球的运动(眼动)包括三种方式:注视、 眼跳和追随运动。不难理解,注视就是眼睛的中 央对准某一个物体;眼跳就是先在对象的一部分 又跳到另一部分;追随运动就是眼睛追随着对象 移动。除了研究阅读中的眼动方式以外,实验还 对阅读速度、频率和阅读策略进行更细致的研 究。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三、眼动心理疗法
眼动心理疗法即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这种新方法是美国的夏皮.诺于1987年创立 的,1990年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在世界范围内 传播,并成立了国际性的研究组织。目前美 国已有近万人在使用这种方法。
实验心理学
当一个人经历一场创伤时,当时的场景、声 音、思想、感觉会被“锁定”在神经系统中。 在某种特定状态下,按治疗师手指移动的不 同方向、速度,嘱患者眼球随之移动数十次, 可以有效地解开神经系统的“锁定”状态, 并使人们对创伤的经验在大脑中进行再加工。 这种治疗对于抑郁、焦虑、多梦以及多种创 伤后的恐惧等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iView XTM RED-Ⅲ 高性能,多功能,操作简单的遥控式眼动仪
RED-Ⅲ型眼动仪广泛应用于传统的心理学、 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医学等领域, 其优势在于:
产品测试:平面广告测试、网页测试、界 面评价等 特定群体研究:婴幼儿研究、多动症患者 研究、视力障碍者研究等
实验心理学
研究者是怎样通过眼动来研究阅读的呢? 书 籍,内容各异,文体不一,人们阅读的情形更 是五花八门。要探索人们是怎样进行阅读的, 就必须找准切入点。这一点对于做好阅读研究 至关重要。沈德立教授从我们熟知的从记叙文、 科技说明文、寓言语言、句子的阅读以及快速 阅读五部分展开。这样可以把不同的问题加以 对照,从中发现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机与态度的研究
在相同情境下,记录被试的眼动信息,可以探测到被试对信息的选择取向,从而研究不同个体在相同情境下的动机与态度取向。
(5)消费心理学的研究
利用眼动研究可以精细地研究不同产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方式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程度,以及广告设计策略等。
(9)病理心理学的研究
不难假设,面对同样的视觉图景,具有病理心理特征的观察者,与正常状态下的观察者相比,必然具有不同的眼动模式。
所以,可以采用眼动技术进行病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制订更为可靠的病理心理筛选的眼动标准。
CNET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测验了32个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站上广告的尺寸、位置和类型的反应,考察了他们的首次注视点、注视时间并让被试选出喜爱的广告,结果发现,人们喜欢摩天大楼图片广告胜过旗帜广告、大广告胜过小广告、生动的互动性的广告胜过静态的广告,因此说更大更生动的广告效果更好。
不过SandraMarshall认为网络读者习惯于避开网上的旗帜广告,即使这些广告越来越大,越来越生动。
(眼动技术在广告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通过追踪眼动,可以评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人类内心潜在意识的客观结果。
从眼动追踪中我们能得到消费者对产品包装或产品货架摆放的第一注视点、注视点的分布、注视时间、注视的顺序等,从而可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
(眼动理论在儿童食品包装图形中的运用)
因此,由实验中的注视时间、注视点次数和平均瞳孔面积数据可知,无时间限制条件下,在浏览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图像比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彩色大图像比黑白小图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精简的文本在左上区域比右上区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与此同时,在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同位于右侧的黑白表格比彩色表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在有无时间限制的条件下,其他特征的表格之间都不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眼动研究的多媒体课件组织与管理)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3寸生活照比1寸标准照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2)照片在左上位置比右上位置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3)在时间压力的条件下,
同位于右上的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4)在浏览简历的过程中,照片是最容易先被注视的地方。
(大学毕业生应聘简历的眼动研究)
简历制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对比色系的搭配能够引发更多地注意;(2)同色系搭配能获得更多地注意时间,反映了同色系材料的加工难度;(3)浅蓝色背景和黑色文字搭配可以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使瞳孔直径放大。
浅蓝色为RGB(234,2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