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abdff5f705cc1755270981.png)
然会处 于一种盲 目无序 的状 态。因此 , 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
科技人才成长 的内在 规律 , 大力 气抓好 科技 人 才 队伍建 下 设, 对于贯彻科技兴、 只求发挥才华 , 不问为谁 服务 的
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前提
摘
要: 科技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 系统工 程, 于科技 人 才成 长的基本 特点 , 基 围绕 着科技 人 才成长的
精神 动力 、 主观努 力、 科技 实践 、 实需求与和谐环境几个方面, 现 对科技人 才成长的规律进行 了深入揭 示。 关键 词 : 科技人 才; 才培养 ; 长规律 人 成 中图分类号 :9 C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 6 120 )6 OO 3 10 48 (06o 一O4 一0
科技人才 队伍 建设 是一 项 系统工 程 , 包括 制 定队 伍规 划、 政策措施 、 激励机制等很多方面 , 这些都涉及到科技人才 成长 的内在规律 。不正确认识 和把握这些 规律 , 在工作 中必
要求一旦升华为科技人员坚定 的 自觉信念 , 就可 以强烈地促 成献 身国家意识 的巩 固。杰 出的科学家钱学 森和邓 稼先 的 经 历生 动地证 明了这一点 。钱学森通过刻苦努力 , 在科学研 究 上取 得了显著 的成就 , 但美国情 报机关对他进行了无端指 责, 使他饱尝许多不公正 的待遇 , 也使他看 清了美 国丑陋 的
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 中国 自立 于世界 民族之林 是 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是我们倡 导一 切进 步
思想和先进文化 的永恒 主题 。分 析那些 取得突 出成就 的科
技人才的成 长轨迹 , 们会 发 现他 们有一 个共 同 的主旋 律 我
科技创新人才de成长规律及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人才de成长规律及激励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442126558fafab069dc0262.png)
技 创 新 上 的 优 势 和 在 市 场 竞争 中的主 动权 。
根 据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的 成 长
规 律 , 通 过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是 其 中 最 杰 出 的 部 分 ,是 最
宝 贵 、 最 有 决 定 意 义 的 资 本 。要 培 养 和 造 就 科 技 创 新
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
的 联 系 ,以 德 为 载 体 ,以 学 为 基 础 ,以 识 为 领 域 ,以 才 为 表 现 ,以 体 为 前 提 。 只 有 德 、 、才 、 、 之 间 相 互 学 识 体
域 或 某 个 环 节 中 达 到 精 英 的 程 度 ,才 能 在 科 技 创 新 中 实 现 人 才 的 自 身 价 值 ,对 人 类 和 社 会 作 出 较 大 的 贡
( ) 建 立 、 完 善 适 应 社 会 主 二 义 市 场 经 济 形 势 的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成 长 的 激 励 机 制
拔 尖 人 才 ,可 以 破 格 晋 升 相 应 职 称 。 业 对关 键 岗位 的技术 骨 干 、 企 承 担 重 点 工 程 和 科 研 项 目的 带 头 人 ,实 行 技 术 人 股 和 协 议 工 资 制
念 、 强 领 导 人 手 。 树 立 “ 才 资 加 人
源 是 第 一 资 源 ” 观 念 , 拘 一 格 的 不 选 拔和 重用 人 才 。 才 的发 现 、 人 培 养 和使 用 , 键在 领导 。 关
维普资讯
中 国 石 油  ̄: t- , z- l
论
坛
口 裴 宏 斌
类 社 会 以 崭 新 的 姿 态 步 人 2 1 世 纪 ,科 学 技 术 作 为 加 速 人 类社 会 发展进 程 的 第一 “ 催 化 剂 ”可 谓 当之 无 愧 。 如 何 协 调 发 展 ,人 才 才 能 为 人 所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ff558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b.png)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1 人才成长规律的重要性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益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 人才成长规律的基本原理人才成长规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一、基于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因此不同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规律也不尽相同。
二、注重实践与经验。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实现人才的成长。
三、遵循阶段性特点。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因此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四、注重多维度发展。
人才不仅要在专业能力上有所突出,还要在人文素质、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3 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应用了解人才成长规律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注重实践应用。
一、针对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可以更好地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
二、强调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助力人才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三、注重阶段性特点,科学的进行职业准备。
了解并遵循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选择正确的职业定位,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四、全面发展,做有情感力量的人才。
在发展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情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成为有情感力量的人才。
4 科研规律的基本原理科研规律是指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一、基于科学原理。
科研活动要立足于科学原理和基本规律,不能脱离科学原则而滥竽充数。
二、注意实证方法。
科研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出科学结论,因此必须注重实证方法,尽量避免猜测和主观臆断。
三、强调创新性。
科研活动需要不断创新,开拓新领域,探索未知的领域,为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注重合作与交流。
科研需要团队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科研人员交流,共同推动科学进步。
关于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
![关于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c92dab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a.png)
为此,要改变现行的教师、学生选择标 准,把创新作为核心标准,从而汇集起 创新教师的群体和创新学生的群体,为 创新的连锁反应提供主体条件。第二,要 善于将创新教师与学生构成创新的研究 团队,在研究中逐步形成培养、合作的 密切关系,形成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 互影响、相互弥补和衔接的创新“链 条”,不断地深化、开拓和递进下去,为
莱曼研究化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的创新 人才及其产生的成果,最后于1936年写成 《科学与文学的创造年代》一文,发现创 新的最佳年龄段是30~39岁之间。之后,莱 曼又与海德勒(Heidler,J.B.,1949)研 究不同作家的创新最佳年龄段,得出了类 似的结论(见表2)。231~232如果把上述 各类作家的平均年龄数相加,用这些作家 类数去除,可以得出各类作家创新的最佳 平均年龄是33岁左右。
沿,使他们有创新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要改革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变以 课程、系统论文写作为主,为以产生创 新的成果为主。创新人才的产生是以创 新的成果产生为起点、为标志的。所以, 研究生教育要重视教育的过程,更要重 视教育的结果,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 量。第三,要为年青人才的成才创造良 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如,物理学中的玻尔学派、布鲁塞尔 学派、生物学中的摩尔根学派、米丘 林学派、数学中的布尔巴吉学派,等 等,这些学派在推动学术创新方面都 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派产生创新连锁反应不同于师生 产生创新连锁反应,前者更能赋予创新 主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水平的旗鼓相当 和创新碰撞的富有张力,更有利于学术 的探讨、争论和深入。学派主体之间更 具有独立性,他们在理念上一致,但创 新个性更鲜明,更富有张扬性,因而更 富有创新氛围。所以,我们应该非常重 视、鼓励和保护发展学派。
诺贝尔奖被公认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 奖,能够获奖的成果是最高创新水平的成 果,获奖的人是该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人。 因此,研究者的目光不可避免地投向这里, 发现了类似的创新最佳年龄段。曼尼切和 福尔克(Manniche,E.and Falk,G.1957) 对1901~1950年间16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 行研究,其中有54位物理学家、51位化学 家和59 位医学、生理学家。结果如下表3:
科技人才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展望
![科技人才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0306486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8.png)
科技人才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展望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科技人才不仅仅是基础科研人员,还包括了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高端人才等各种不同的岗位。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科技人才的未来发展路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
一、科技人才的未来发展路径1.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各种行业中,技术力量都是核心,因此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
企业将会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及其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急需。
而这也需要科技人才在职称、职级和职业资格方面有所提升和认证。
2.双创人才随着双创的倡导和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创业型人才开始关注到创新创业领域。
他们可能是从业者,也可能是初创团队的创始者,发挥巨大的趋势和市场。
然而,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才和魄力。
3.综合管理人才在未来,技术类人才将与管理者有所融合。
未来的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流的技术人才,还需要能够在管理方面协调人才团队、发挥人才优势的管理人才。
而这样的管理人才需要具备高超的管理技能、丰富的人才管理经验,能够引导技术人才规划未来的事业和成长方向。
二、科技人才的就业前景展望1.高薪岗位的快速增长各类互联网公司、软件开发类企业等都有着庞大的薪资预算用来吸引、留存人才。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AI相关的一些新技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的市场行情非常乐观。
2.创业和自主创新的机会科技人才很容易成为一些创业公司寻找战略人才的优质资源。
这样的创业公司也为人才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施展创意。
这样的创业热潮和新技术的兴起,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多展示和发展自我的平台。
3.高专业化和跨领域方向未来科技人才的岗位可能会更加高专业化和跨领域,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趋势也说明,未来科技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科技人才在职场中的晋升路径
![科技人才在职场中的晋升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30c9a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8.png)
科技人才在职场中的晋升路径在当今科技驱动的时代,科技人才在职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然而,对于科技人才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实现晋升并非易事。
这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晰规划。
科技人才晋升的基础在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对相关技术领域的深入理解,掌握最新的工具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熟练掌握多种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库管理和算法设计是必备的技能。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原理和应用有深刻的认识则是关键。
持续学习是科技人才保持竞争力和实现晋升的重要途径。
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框架不断涌现。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行业的步伐。
这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在线学习平台、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以及参与技术社区的交流和分享来实现。
此外,积极参与行业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专家交流经验,也是拓宽视野、获取最新信息的有效方式。
项目经验对于科技人才的晋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参与重要的项目,科技人才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并且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在项目中,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如何在压力下高效工作,如何协调资源,以及如何解决突发问题。
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往往会成为晋升的重要砝码。
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科技人才晋升的必备条件。
科技工作往往需要与不同部门的人员合作,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人员等。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是展现领导力的重要方面。
一个能够与团队和谐共处、促进团队凝聚力的科技人才,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
除了上述的基本要素,科技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改进现有的技术流程,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还包括工作方式的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等方面。
科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探析
![科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cd2f18cc7931b765ce15b8.png)
科 接 镊 零 人 成 撼 律 撰。 才 揍 拆
樊 香 萍
( 石家庄市科技干部教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 0 0 ) 5 0 0
摘
要: 科技人 才科 学素养的形成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 。 我们应研 究科技领 军人 才成 长的基本特征 , 探析科研
实践磨练 、 团队互动成长、 知识厚积 薄发 、 竞争激励超越、 综合创造 引领造就 杰出科技人 才的基本规律 , 为加强科
技 领 军人 才 的 系统培 养 及 机 制 创 : 科枝领军人 才; 成长规律
中 图 分 类号 : 4 — 5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9 0 0 ( 0 218 0 0 — 4 G 005 A 10 — 1 X 2 1 0— 0 4 0
专家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有较强的组织协 调 能力 , 能带 领科 研 团队实施 重大科 研项 目、 重大 科
技 丁程 并取 得重 大科技 经济 和社会 效益 的科 技创 新
课题为基本单元 , 以科研人员为主体 , 以合 同作为规
1 l 、
l 丽 教 盔 实 送 与 塑 究
力 最 终要 在 科 技创 新 实践 活动 过程 中形 成 和发 展 、
都是 在不 断学 习 、 吸收 、 消化前 人创 造 的大量 知识 的 基础 上 ,施 展 才华进 行创 造性 劳动 ,取 得创 新性 成 果 ,在持续 学 习和应 用创 造知 识 的实践 中把 握核 心 技术 知识 , 升创新 能力 , 提 最后 才成 为人 杰 的 。积 累 是成 才 的基础 , 机遇 是成 才 的催 化剂 。 领军人 才 的成 长 阶段从综 合 素质 的养成 、 业能力 的形 成 、 专 创新 能 力 的激发 和领 军能力 的提升 , 需要 知识结 构 的优 化 、
科研人才成长规律总结汇报
![科研人才成长规律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f48c1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f.png)
科研人才成长规律总结汇报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科研人才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特点和发展方式。
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总结并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培养出更优秀的科研人才。
首先,在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中,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科研人才的教育培养应该从基础阶段就开始。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并通过一些科技竞赛、科研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应该加强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还包括科研训练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大学阶段,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科研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科研讨论会和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与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另外,科研人才的成长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升。
科学研究领域的知识更新很快,科研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跟上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
科研人才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此外,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还包括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科研领域是一个集体合作的领域,科研人员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科研人员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并且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最后,科研人才的成长还需要坚持和毅力。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经常会遇到失败和困难。
科研人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坚持不懈,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只有坚持和毅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取得更大的成果。
综上所述,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包括早期培养、科研训练和实践、持续学习与提升、合作与交流以及坚持和毅力。
了解和掌握这些成长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科研人才,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同时,科研人才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求。
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275a0c84028915f804dc25c.png)
据 问卷 调 查 结 果 统 计 .选 择 “ 习 能 是 人 生 最 高 价 值 与 奋 斗 目标 :科 技领 域 的 学 力 ” “ 常 重 要 ” 比例 是 5 % . 居 所 有 特 殊 性 还 在 于 .一 个研 究结 果 的 取得 通 常 是 非 的 6 位 影 响 因 素 的 首 位 . 就 是 说 是 . 论 企 业 、 要 经 过 一 段 漫 长 而 艰难 的 过 程 卓 识 的勤 奋 、巧 妙 方 法 的
据 问卷 调 查 结 果 统 计 .选 择 “ 品德 因 素 ” “ 常 重 要 ” 比重 是 5 % . 居 所 是 非 的 26 位
2 世 纪 是 知 识 经 济 激 烈 竞 争 的 世 纪 . 勤 奋 . 一 种有 效 的 劳动 。 1 是
的 真 正热 爱 和献 身 精 神 就 成 为最 终 取 得 科
青 年 科 技 人 才 都 有 终 身 学 习 的意 识 与 研 成 就 的一 个 非 常 重 要 推 动 力
从人 才 成 长 和 发展 的过 程讲 起 .原 因 在 于 能 力 每个 人 对 知识 的 占有 方 式 不 同 . 更 3 1 广博 的知 识 结 构 但 .. 3 人 才 成 长 和 发展 的规 律 存 在 于人 才 成 长 和 多 地 是 学 习借 鉴 他 人 的 知 识 、学 习间 接 经 发展 的过 程 之 中 。 主要 有 以 下几 点 :
在 分 析 人 才 成 长 一般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 内在 素 质 和 外 在 环 境 两 个 方 面 分析 了 青年 科 技 人 才 具 备 的特 有 规 律 。 从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b4f7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才。
他们具备独创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中产生重大突破和创新。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够拥有丰富的思维资源和灵感的源泉。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在自己的领域里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同时还要对其他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拔尖创新人才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其次,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他们与众不同的重要标志。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意识。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开拓性思维,能够不拘一格地思考问题,善于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他们应该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约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最后,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协作。
他们应该能够善于利用团队资源,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坚持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
首先,拔尖创新人才要坚持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只有坚持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推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对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和解决途径,不断锤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其次,拔尖创新人才要不断学习。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拥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思维资源。
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
![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08756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8.png)
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
创新发展规律
创新发展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创新发展规律涉及到技术革新、产品更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
科技管理规律
科技管理规律是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促进科技创新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方法和规律。
科技管理规律包括科技管理机制、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工具和科技管理过程等方面。
人才成长规律
人才成长规律是指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
人才成长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其自然规律包括遗传规律和环境规律,而社会规律则包括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实践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非常重要。
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新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科技成
果的转化率和运用效益,最终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同时,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也能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对策研究
![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450c7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44.png)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1人才是永恒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
年轻科技人才学历层次高、思想新、有活力、想干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能力,缩短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周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企业以往人才培养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年轻科技人才成长特征、成长周期及内在规律,对新时期加强年轻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1 年轻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特点年轻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关系着事业的长远发展。
年轻科技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他们经历开放的社会环境,接受传统的现代教育,感受多元的价值文化。
他们志向远大、学历较高、富有热情、思维活跃。
他们工作干劲十足但经验缺乏,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较弱,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建立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他们主体意识和自我观念强,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敢于质疑。
2 国内外相关研究2.1 人才成长的一般发展过程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与梅尔,对于人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成熟度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1979年我国科学家赵红州提出了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峰值为37岁。
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研究复杂程度提高,最佳创造年龄产生了后移,科研人员在35~45岁的年龄段上,创造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2.2 科技人才能力成长过程研究美国学者库克认为,人员参加工作后创造力的发挥呈S形状(如图1),以表示在参加工作前3~4年的学习期间创造力增长情况,如果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其创造力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上述关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各有侧重。
他们指出,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指导。
虽然不同的学者在阶段划分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每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关系到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状况。
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研究
![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f7d9e810a6f524cdbf850b.png)
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研究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应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乂应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他们朝气蓬勃,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热情。
标签: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1青年科技人才界定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研究比较多,很多情况下,相关文献著作都广泛的使用了青年科技人才一词,尤其在国外,从事科技活动的相关青年人员均被统称为青年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即科技活动人员,包括高等学院、研究机构、企业中从事科学研发及相关的工作人员。
青年科技人才是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的人、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丄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
口前,在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的界定问题上,重点体现在年龄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对青年科技人才年龄上的界定各有不同。
如新掘在2009年开展的专项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疆青年科技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将年龄界定为45周岁以下,而北京市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科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意见》中将青年科技人才的年龄界定在40岁以下。
因此,我们认为青年科技人才是指年龄在20-35岁之间,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
之所以将青年年龄段定义在20-35岁之间,是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科技人才年龄的实际特点。
2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律研究2」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初期阶段针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得出,步入丄作时间短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处于具有“生物"属性的自然生命周期、“人"属性的家庭生命周期和职业生命周期三个周期。
这三个周期被称为职业生涯初期阶段。
在青年科技人才的生物周期这一阶段,创造力强,充满创新的激情与热情,但也伴随思想的冲动、浮躁,同时收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追求短期成果。
家庭生命周期体现为:青年科技人才家庭关系日渐复杂,任务重,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另一半的关系,还面临住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生活问题, 千头万绪。
学习认识人才成长规律[范文模版]
![学习认识人才成长规律[范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b6bec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学习认识人才成长规律[范文模版]第一篇:学习认识人才成长规律[范文模版]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不论是自然科学规律或是社会科学规律都是隐藏在事实后面的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人才成长规律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在自然科学领域,事实就是真理。
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事实加太的概率才是真理。
我们研究探讨人才成长规律.也是要观察和了解人才成长的大概摩,看看在多数情况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普遍性的规律,使我们人才培训工作克服盲目性,少走弯路,努力选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人才成长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呢?1、扬长避短规律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再著名的专家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2.认识和运用成才过程中最佳年龄规律。
外国学者对从1500—1960年近500年间世界上约1300名自然科学家和近1 300多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自然科学发明者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时37岁。
从历史上看,中外名人都是在年轻时出成果的。
为此他们认为,人才成长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时期:1)继承期。
凡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学者,都认真的学习继承前人(通常是向自己的老师学习)的学术成就和优良品质,为今后有所作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造期。
开始独立创造,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获得成功。
这一阶段被看作是个人得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段。
3)成熟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成就在业内和社会上显现以后,成了受人尊敬的专家,容易使人固步自封,不求上进。
他们只想巩固自己的地位,继续创新动力不足,故难出新的创新成果。
4)衰老期。
按照自然规律,一个人随着年纪变大,脑力和体力均下降,科学工作者也不例外。
到老年后,再有名望的学者,也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快地学习新知识,进而很难指望他们再有新的发明创造,落后于自己的学生是正常现象,中国有句老话,叫“青出于蓝胜于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这一规律,单位的领导应该把人才培养的重点(包括政策、措施、资金、奖励等),放到处于最佳年龄段的被培训对象身上,以便早出和多出成果。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14bfd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4.png)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导言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
这些人才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以及他们的成长规律,以期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杰出成就和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们不仅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而且在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领导力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扎实拔尖创新人才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拥有深厚而广泛的学科知识,他们熟悉当前领域的前沿动态,对相关研究方向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他们还能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融合,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
2. 创新思维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具备开阔的思维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行动。
他们注重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找非传统的创新路径。
3. 团队协作能力强拔尖创新人才在团队协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追求卓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形成合力。
同时,他们也擅于与其他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合作,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4. 追求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他们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持续追求进步和突破,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们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并非偶然,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以下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些规律:1. 深入学科研究拔尖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深入学科研究,并持续保持自己在领域内的学习和积累。
他们需要通过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开展独特的研究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
2. 学会形成独特的观点拔尖创新人才具备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他们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理论初探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理论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1359fd2ce2f0066f5332244.png)
科技精英成长规律是科学社 会学研 究的重要 主题之 ~。美 国科 学社 会学家曾对 10 9 1~17 9 2年美国 9 2位诺 贝尔奖获得者 做过详细研 究 , 出 提
其长的一般规律。中国学者也对 15 2 0 95~ 0 1年 当选 的中国科学 院院士 是——抽象逻辑思维排优势地位 , 其具体 表现为五个方面 : 第一 , 能通过假
一
判断更加正确 ; 第五 。 思维能跳 出旧框框 。他 们在思维 过程 中开始追 求新
本文从青少年科技创 新人才成 长的 “ 内部 原 因” 外部 原 因” 和“ 着手 , 颖的、 独特 的因素 , 抽象逻辑思维 虽然开始 占 势 , 优 可是在很大程度上属 于
经验 性, 他们 的逻辑思维需要研发经验 的直接支持。
的成长规律进行 了深入研究。在教 育占优 先发展战略地位 的今天 , 青少 设进行思维 ; 对 第二, 思维更具有预计性 , 能先列 出打算 , 计划方 案和策略 , 准
年科技创新人才威长规律的探索尤显重要。 备采取一定 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 第三 , 维形式化 , 思 其思维成分 中逐 步地 由 对青少年科 技 创新 人 才成 长 规律 的探 索 。 要结 合 国 际 教育 前 沿 理 具体运行长 时期思维 占优势 , 发展到由形式运算思维 占优势 ; 四. 第 思维 活 论—— “ 多元智能理论 ” 进行 , 该理论认 为人 有: 语言 ” “ “ 、 逻辑 、 “ ” 空间” 动中 自我意识 或监控能力 明显化。开始 学会反 省 自己, 、 使思 路更加 清晰、 “ 肢体运作” “ 、 音乐” “ 际内省 ” 自然探索 ” 大智能。 、人 和“ 八 对其成长规律进行了多层面 的理论初步探索。 “ 部原 因” 内
他 人 的 成长 。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b8f27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d.png)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然而,要成为一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内涵和遵循一定的成长规律。
本文将探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其成长规律。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在科技领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
他们应该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他们应该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潜力,并能够在团队中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最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追求卓越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他们应该保持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路径。
下面介绍几个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首先,知识基础的扎实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础。
只有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才能够在科技研究和创新实践中有所建树。
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键。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不断跳出舒适区,勇于挑战传统思维,培养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是成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备条件。
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96c814c281e53a5802ffd4.png)
王通讯:十年磨一剑——科研创新人才成长的周期律
![王通讯:十年磨一剑——科研创新人才成长的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29408e83d0d233d4b14e69da.png)
王通讯:十年磨一剑——科研创新人才成长的周期律2011-04-11科研创新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
其中,周期律是重要的一条。
所谓周期,是指科研人才从选定“成才目标”,到达成“成才目标”一般所需要的时间跨度。
人才成长规律属于社会科学规律范畴,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
自然科学规律可以定量表述,社会科学规律只能用概率来表述,意思是说“多数情况下如此”。
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在表述航天高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时就这样说:“从事科研工作,凡成大器者,必须在专业领域潜心钻研,长期磨炼和摔打,以积累知识和经验。
航天人才的成长,一般要经过10-15年的不断积累,经历入门、成长、成熟和专家等阶段。
”这里讲的10-15年,就是袁家军认为的科研创新人才成长的周期。
其实,人才成长周期一般都是10年。
古今中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很多。
大家最为熟悉的一句话叫“十年磨一剑”,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句诗。
类似的说法还有老百姓讲的“十年寒窗苦”。
历史学家范文澜主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等等。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的一篇文章中说,鲁迅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只要选定目标,积之十年,准可以成为一个专门家。
我还看到一位英国学者也曾讲到,他统计的自然科学家,成才周期为10年。
不仅自然科学家如此,社会科学家也是这样。
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需要这样长一段时间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其一是,掌握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
世界上每一种知识都有其完整的体系。
这个体系是由大量的知识模块组成的。
成才者需要将上万个知识模块理解消化、熟练掌握,才能达到有所创新的水准,这就要付出相当的时间(这里会有时代差距)。
当然,因为人们的自然禀赋、努力程度不同,人与人会有差异。
但是,这里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跨度。
这个跨度大约就是10年。
其二是,创新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结合实际、深入实践。
2009年,美国《纽约客》杂志撰稿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版了一本自传体专著《超凡者》,名噪美国。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管理资料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dc1c92168884868662d6b4.png)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管理资料
师承效应规律: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得到师傅的指导、点化,从而使前者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扬长避短规律: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成才者大多是扬其长而避其短的结果。
最正确年龄规律: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创造的最正确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
马太效应规律:社会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科学奉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知名的科学家那么不肯成认他们的成绩。
这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期望效应规律:人们从事某项工作、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动力,个人对行为结果和工作成效的预期判断,
共生效应规律: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
累积效应规律: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是三个逐层收缩的金字塔,高层次人才居于塔尖,高层次人才的生成数量取决于整个人才队伍的基数。
综合效应规律:人才的成功与开展,都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
前者决定其创造能力之大小,后者决定其创造能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南方网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探究及科学管理对策摘要: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提。
本文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探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并在其基础上为科技人才科学管理提出引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建议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大,对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使命。
一方面知识信息剧增,知识更新及老化的周期在不断缩短。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交叉的范围越来越广,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向商、精、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极为复杂、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科技人才有与之相适应的素质,并且对构成其综合能力素质的品德结构、智力结构、身心结构、能力素质、绩效素质等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技人才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作为科技人才所应具有的部分素质能通过科技人才的存在环境直接得到,如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些因素还不能通过其所在环境直接得到,尤其是人才内在的一些因素,如人才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智能结构等。
如何正确的界定科技人才综合素质的组成要素,进而分析其综合素质在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形成过程,探究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性,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科技人才成长过程的研究,探求科技人才成长的某些规律性和基本特征,从而为制定科技人才科学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主观能动性是人才成长的决定因素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人所专有的积极主动能动的特性.一切科技人才的成长必须具有能动性这个决定性的内因.1.1 主观能动性的内涵及其作用首先是自觉性.所谓自觉性就是有意识性,是人能够觉察到或意识到自己同周围世界相区别的意识发展状况.作为科技人才只有自觉地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各种经济活动,才能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发展社会.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才能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科技人才的成长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因素,有直接的因素也有间接的因素,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因为,人们的意识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都抱着一定的目的参加社会活动,但不是每一个人的预期目的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实现的.一般说来,自觉地去符合规律就可以实现.否则,不符合规律,就不能实现.科技活动正是如此.其次是目的性.科技人才的成长以及他们的研究活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他们的能动性活动小仅具有自己同周围世界区别开来的自觉性.而且具有根据自己需要和想象进行活动的目的性.科技人才能够使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服务于自己所确立并为自己所意识到的日的.这是科技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在科研计划中,目标是第一位的,研究是向着日标进行的.第三是创造性,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充分地看到了创造性在能动性中的地位.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凡是成名成家的各类人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的东西.创造性表现为勤奋的精神.茅以升曾经说过:“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是成功之母”.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收获与辛勤是成正比的凡是有成就的科技人才,在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首先要有勤奋精神,在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艰苦奋斗.才能不断奔向新的目标.正是勤奋精神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第四是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是个人成长的天地,是事业成功的摇篮.科技人才的成长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对社会环境的依托.科技人才善于依托社会环境,是他们顺利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环境是人才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土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我院科技人才辈出的重要的社会础.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邓小平理沦为指导,优秀科技人才的涌现是必然的.切有理想的有识之土的聪明才智,定会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和发挥.另外还要善于与同志精诚合作.科技人员所从事的事业同其它事业一样,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本单位方方面面的协作才能开展,才能完成.为了事业的成功和自身的成长,就要寻求、物色和珍惜良好的合作资源.1.2 客观因素的重要影响人才的成长不仅具有主观因素,同时还伴有客观因素.客观性是规律的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抓住机遇是人才成长的首要客观条件,机遇是客观存在的.机遇可表达为:历史或者事物在发展及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可供人们利用的机会.抓好机遇,用好机遇,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客观因素中最基本的一个,机遇有层次性、时效性、竞争性、予见性.机遇的层次有大、中、小之分.大机遇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大环境,是相对于国家来说的发展机遇;中机遇是指有利于基层单位和部门发展的事件和信息,是相对于集体来说的发展机遇刊、机遇是指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事件和信息,是相对于个人来说的发展机遇.分得清才能抓得准.机遇有时效性,它是历史事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利于某种事业的“一时”机会,抓住了“-时”机会,就能把事情办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这个道理.成功只属于那些先抓而且会抓、抓住不放机遇的人.机遇有竞争性,它在一定的区位内是统一的,共有的.机遇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善抓机遇者方是优秀的人才.其次.领导对人才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自从人类出现管理以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无不受到上级的影响和制约,在成才过程的发展阶段里,有人才自身价值的积累,使用价值的输出,有效价值的提高和存在价值的认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顺利完成,都有赖于上级的配合和支持.对每个人才来讲,重要的是处理好发现与自荐的关系.千里马要靠伯乐去发现,领导对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见识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同:有的人知识思维见长,动手能力不足;有的精通专业技术,但缺乏管理能力.领导者能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科技人才的成长具有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谁认识并遵循成长规律,谁就掌握了成才的钥匙.2 关于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的几点建议科技人才的管理要针对科技人才的特点,既要服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又要服从科技人才成长规律。
那么在科技人才的人事管理中就应该把“人”摆在第一位.充分认识人性.并且尊重人性.抛弃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政策、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之中为他们提供优越条件.为他们才能发挥提供广阔舞台.让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大胆地进行创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 要激发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如上所述,主观能动性是科技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要注意激发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做起,加强他们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提高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也要从具体工作中帮助他们克服无所作为消极情绪,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明确政策、提供条件,组建梯队为他们的发展铺平道路,只要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我们的科研定会出现新的飞跃.2.2 转变观念,健全用人制度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存在着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的现象.多年来科技人才的管理制度虽已基本建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缺乏动态的管理措施.而且传统中遗留下来的运行机制仍影响着科技人员的管理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科技人才待遇偏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这就要求政府尽快转变观念和政府职能.健全并不断完善用人制度.使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够在众多的技术人员中发现和培养出栋梁之材在吸引人才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高薪聘任、技术入股等引进优秀人才.或者留住人才.2.3 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出最大的人才效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稀缺资源.这种资源比资金更为重要。
而且日益突出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依赖于高素质人才资源的持续有效的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区域所需的人才.加以着重培养、挖潜和引进.保证高科技人才资源的稳定和持续有效还要求我国尽快制订出台人才市场的相关制度.尽快完善科技人才市场机制.要坚决彻底打破人才区域垄断的壁垒.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科学管理.使人才市场规律自由有序.尽快形成“人得其事.事得其人的”的局面,进而发挥出最大的人才效用.2.4 建立并完善的激励机制物质和精神激励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办法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科研的创新性对那些在科研工作方面以及科技推广方面作出突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以重奖:对于那些引进高新技术等在当地逐渐形成规模.产生了效益的可以按比例给以提成奖励亦可通过鼓励科技人才承担科研课题.为科技人才创造条件.以此为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地开展科技研究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高效地发挥出“人尽其才”的效用.2.5 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希望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科技人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往往小于荣誉感和成就感的追求.所以要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有利环境对于那些老一辈的专家理应尊重他们.给予他们荣誉感:对于那些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要委以重任.努力为他们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而对于刚刚学有所成、胸怀大志的青年人才应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并为他们所取得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记录.为他们将来的晋级提供依据.3 小结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提。
综上所述,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因他们工作性质的特点而具备其特有的规律。
正因此,探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并有效利用这些成长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从而对科技人才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是促进我固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李捷,莫听玮,陈劲.中国高技术人才素质能力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2]邵婧,李忠民,杨忠直.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的实证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2(35)[3]田玉楚,许大中.基于生长的等级人才系统的宏观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2)[4]严济荣.科技人才管理误区与解决方法[J].东莞科技,2000(7)[5]张骏.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系统初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22)[6]米鲁平,麦永结.科技人才管理系统简介[J].桂林台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4)[7]吴净.关于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