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北省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9~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院命制2019.9.6======================================================================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宇,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吮.吸忖.度鹰隼.试翼损.人利己。
B.阜.盛讣.告芬芳馥.郁怙.恶不悛C.鞭挞.拓.片纷至沓.来踏.歌而行D.落.魄烙.印洛.阳纸贵络.绎不绝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含糊蕴籍锱铢必较索然无味B.玩索俗滥自鸣得意居高临远C.疏郎洗练一蹴而就穷边涯际D.流弊份量不可名状数见不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____在雨中散步。
我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的两种境界。
A.喜爱适意缓缓而行大相径庭B.偏爱惬意踽踽而行迥然不同C.钟爱随意孒然而行天壤之别D.热爱乐意畅然而行泾渭分明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制造人工器官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合用的材料,因此,虽然上个世纪就有人试验过,但是没有成功。
B.本届“挑战杯”竞赛,竞赛的高校数及预赛作品都有了明显提高。
C.这种新产品,其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深受用户欢迎。
D.厂里用张榜招贤的方法,把33个技术难题交由工程师自愿认领,进行攻关。
2019届湖北省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 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 1370 )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洲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8月4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为入职本公司的应届大学生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分享了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
对此,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有梦想就要去行动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
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
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
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么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
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
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
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
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心想不一定事成。
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2019届湖北省高三9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9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 四大奇书” ,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xxxx―xxxx学年度武汉市部分新高三起点测试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36 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模棱摹拟落寞莫逆之交顶礼膜拜B.扉页菲薄斐然匪夷所思蜚短流长C.诋毁底蕴邸所低首下心砥柱中流D.搁浅奶酪贿赂洛阳纸贵一丘之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根除滚瓜烂熟攻城掠地心力交瘁B.构陷轻歌曼舞莫衷一是弥天大谎C.规矩花团紧簇凿凿有据洗耳恭听D.澹泊一塌糊涂屈指可数墨守陈规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大学生们为了对付各种考试,更为了备战职场,从大学―年级就开始磨刀霍霍向。
B.―些像“WTO”、“T细胞”这样西文、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地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
C.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D.民族艺术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久违的相声艺术再度变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增加,往往出现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超限采摘、过量捕捞等等问题,造成多种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患。
B.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
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赖斯12日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国眼下没有使用武力遏制伊朗的核活动,但她指责伊朗重启核原料活动是对国际社会的危险挑衅。
【语文】2020-2019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2020-2019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纪.元(jí)讹.诈(è)兴.奋剂(xìng)荷.枪实弹(hè)B.冲.劲(chòng)答.理(dá)奔.小康(bēn)泥.古不化(nì)C.翘.首(qiáo)哂.笑(shěn)撒.手锏(sā)佛.口蛇心(fó)D.抹.脸(mā)晕.车(yùn)露.头角(lòu)冠.冕堂皇(g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急流勇退唇枪舌剑直抒胸意摩拳擦掌B.推崇备至清风明月死心塌地韬光养晦C.寻章择句革故鼎新卓尔不群闻风丧胆D.登峰造极开源节流刎颈之交敬忠报国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要重整山河,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北川!此时此刻,北川的恢复重建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对这个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文化的保护也已悄然展开。
D.本次中国古巴女排对抗赛上,因为赛前发烧,赵蕊蕊、冯坤昨天整场比赛作壁上观....,代替她们首发的是马蕴雯和魏秋月。
C.这儿的路很陡峭,空气很挑剔,耸入云霄....的大山标志人生的一种高度,风雪垭口不容许生命中的弱者通过。
D.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
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
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
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
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
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
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
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
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
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
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
湖北省武汉市5月2019届高三调研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日趋深入的讨论。
杜维明从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的角度讨论了建立共同体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 共同体”这个词的理想含义在于,“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分享一种共同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公民道德,并通过致力于实现公善而联合为一体。
然而,这样一种统一体允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信仰差异,只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不致侵害他者的基本自由和权利”。
对于儒家而言,道徳是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必要前提。
因此,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首先展现为一个道德共同体,杜维明称其为“信赖社群”。
对于一个“信赖社群”而言,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基于秩序的建构,更在于内心的彼此信赖与道德的影响。
对于儒家生态哲学而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共同体中。
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在此关系内人与其他生物都是平等、自由的。
早期人类文明普遍有着对人的道德关怀大于动植物的特征。
例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皆是人用以维持生计的生产材料。
2019年4月武汉市高考语文调研测试卷及答案详析
武汉市2019年4月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
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
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天人合一”出自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按其思想体系,这种提法其实是“天人感应”论的一种表述,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这明显带有天命决定论的色彩。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认识,大概始于夏、商时期。
从西周时起,“天”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天命、天神,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
以《周易》的经文为例,其中有些对“天”的理解是指自然的天体、天象,但多数是关于天命、天神的记栽。
至于西周时的重要政治文献《尚书》,其中“天命”一词比比背是。
这种状况到春秋时期才发生变化,出现了重人事而轻天道的现点。
思想上的这种变化,首先见于兵家著作。
齐国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首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
他说的“天时”,指阴阳、寒署、四时等自然现象;“地利”指路途远近、面积大小、形势除易、环境利弊等方面;“人和”指得民心、得民力、上下同心同德。
《孙子兵法〉认为,军事家运用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最为重要。
我国古代重人事轻天道的理论来源于战争实践,同时又能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总结,因此不是思想家们空想的产物。
孟子之后的大儒荀子提出的天人之学则认为,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的观点,这和天命决定论大异其趣,将古代的天人之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本。
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寻求“和”而否定“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上;而“同”是排除矛盾的一致,是没有生命力的单一。
荀子探讨天人之学的名篇《天论》,把这个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
湖北省2019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卷(一)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武汉市2019届高三年级调考语文试题
武汉市2019届高三年级调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挟制偕同采撷亵渎魂灵扶老携幼C.消弭侈糜眯缝靡坚不摧欲盖弥彰D.睥睨溺爱亲昵销声匿迹逆来顾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订信而有征合盘托出师心自用迅雷不及掩耳B.妥帖斯文扫地纷至沓来宁缺毋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C.隐衷程门立雪疾言厉色负隅顽抗千里之行,驶于足下D.蝉连道貌岸然得天独厚不修边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走科学发展之道已容不得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B.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
C.“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
”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C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CDP的增长难以为继。
”D.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还是许寿裳说得好:“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偏少,描写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太少。
②正是由于水资源的,人类才开始考虑如何来使相对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③文化传统观念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A.引领短缺/稀缺既然/因而B.引导稀缺/短缺如果/因而C.引领稀缺/短缺既然/从而D.引导短缺/稀缺如果/从而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
2019届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2019年湖北省第四届高考测评活动4月调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针对“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学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争”的思想。
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把“不争”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社会制度设计角度,如何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当时学者及统治者考虑的问题。
其中,《老子》中关于“不争”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遇到冲突时主动退让,不争先,不争强。
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此,在老子看来,所谓“不争”,绝非退出竞争,而是在竞争和进取的过程中处于谦卑的位置,不能只顾一己之私利的强争,而是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最终取得胜利。
孔子也始终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造求,认为它是导致一切冲突、仇恨和社会动乱的祸根。
他在《论语·里仁》中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此,他提出以“义”制“利”,要求人们不要见“利”忘“义”。
儒家认为为了平息或消除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此作为分配社会利益和荣誉的标准,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
荀子对此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一方面他把社会动乱的根源直指无度和无序的私利之“争”,另一方面则开出了以“礼”息“争”的药方,甚至认为“礼”的起源正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欲望,防止人们的争斗。
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则敏锐地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争”,而且,他还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争”有着不同的特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2019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2019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院命制2018.9.6======================================================================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截了当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题3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宇,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吮.吸忖.度鹰隼.试翼损.人利己。
B.阜.盛讣.告芬芳馥.郁怙.恶不悛C.鞭挞拓..片纷至沓.来踏.歌而行D.落.魄烙.印洛.阳纸贵络.绎不绝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含糊蕴籍锱铢必较索然无味B、玩索俗滥自鸣得意居高临远C、疏郎洗练一蹴而就穷边涯际D、流弊份量不可名状数见不鲜3、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步入老年,我更加喜爱雨了,尤其____在雨中散步。
我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的两种境界。
A.喜爱适意缓缓而行大相径庭B.偏爱惬意踽踽而行迥然不同C.钟爱随意孒然而行天壤之别D.热爱乐意畅然而行泾渭分明4、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制造人工器官遇到的要紧问题是缺少合用的材料,因此,尽管上个世纪就有人试验过,然而没有成功。
B、本届“挑战杯”竞赛,竞赛的高校数及预赛作品都有了明显提高。
C、这种新产品,其要紧性能指标,已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深受用户欢迎。
湖北省八市2019届高三三月调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市2019届高三三月调考本试卷共七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拮.据 秸.秆 柑桔. 结.晶体 佶.屈聱牙 B .踉.跄 粮.饷 阆.苑 铁榔.头 书声琅琅.. C .旖.旎 欹.斜 涟漪. 牛犄.角 倚.马可待 D .棺椁. 朝暾. 淳.朴 大石墩.谆谆..教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演绎/驿站 欠收/歉疚 桀骜不驯/粲然一笑B .勘误/难堪 窜改/篡改 继往开来/既往不咎C .绸缪/谬误 奏效/凑合 水乳交融/水火不溶D .通牒/影碟 毗邻/纰漏 题纲挈领/相提并论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迅速实现对塔利班的遏制,美军囤聚..大量兵力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但当地的爆炸和袭击事件仍未消停。
B .他在平时训练中从未有过骄人的成绩,这次大赛中第一次破天荒...夺得了冠军。
C .细节决定成败,质量重于泰山,这是航天界的金科玉律....。
D .这次真的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师,他匠心独运....,用接人梯的方法帮助我们成功闯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是北半球极地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转换造成的,原先集中在北极地区的极地冷空气,不断大举扩散南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湖北省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 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 1370 )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洲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
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
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
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
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
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 .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 .“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人”,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 )A.《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C.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D.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 .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
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丽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檀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
少好学,励精不倦。
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
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
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
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
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
天和三年齐蒲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耒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成究其根本。
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安生曰:“黄帝尚有阪采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日:“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
”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
”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祢是。
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敷所在供给。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
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________ )A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丽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两骤问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________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 )A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公正于是具阍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 ( 5分)(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昕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5分)三、诗歌鉴赏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秦州杂诗(十二)杜甫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1. 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 5分) 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此时为什么会产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触。
(6分)、四、名句名篇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分)(l)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非常重要,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为人类开发山川的活动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现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长发短缨田洪波21 岁的孙凤英加入抗联队伍那会儿,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长至腰间,油汪汪,黑亮亮的。
她原是宣传小分队的成员,随着战事吃紧就混编到四支队来了。
对此孙凤英相当得意:俺也是抗联正规军了!的确,正规军的孙凤英有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