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地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是备受关注的古代热门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自不必说,仅在《红楼梦》出现三次的刘姥姥也是研究者们研究《红楼梦》时必不可少的人物。在《红楼梦》第六回有介绍说“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瓜葛就是刘姥姥女婿的祖父和王熙凤的祖父认识,后来王熙凤的祖父认刘姥姥女婿的祖父为侄儿,就这样连了宗。就是这个与荣国府关系有些牵强的乡村老妪,在《红楼梦》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刘姥姥的线索作用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着墨不多的一位乡村老妇。她是芥豆之微的一个小人物,社会地位低下,但却发挥着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刘姥姥在《红楼梦》中通过三进荣国府经历了荣国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成为以贾府为首的封建社会四大家族衰落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抽丰”时,荣国府正是宁静富贵时的繁华时期;二进荣国府送礼物报恩时,正是元妃当宠,大观园建成的鼎盛富贵的绚烂时期;三进荣国府接受王熙凤托孤事宜时,正是荣国府繁华不在的凋零时期。通过刘姥姥这一线索人物的穿插,清晰展现贾府的各个时期的兴衰变化。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她要去荣国府“打抽丰”,见证了荣国府开场时的富贵。刘姥姥带着她的外孙到了荣国府的门石狮子前,小心的“蹭”到角门前,对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看门人问路,称呼是“太爷”,但那些坐在大板凳上的人却都不理他,过了好久才对刘姥姥说话,但却是给了错误的信息。亏其中有一老年人心好,告诉她“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1在封建社会,只有喊那些县官为“县太爷”,而刘姥姥小心翼翼的“蹭”过去喊荣国府看门的“太爷”,而这些“太爷”还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在荣国府的富贵下,刘姥姥这一乡村老妇是这些看门的人都看不到眼里去的。况且从前门到后门,一个“绕”字,就体现了荣国府占地之大。刘姥姥还没进荣国府就已经写出了荣国府这个时期的繁华,更不用说进荣国府后,荣国府的仆人——周瑞家的,还有自己的婢女;让刘姥姥误会是王熙凤的衣料光鲜的平儿,只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丫
头;少见的西洋钟就挂在王熙凤的房里……荣国府的富贵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机缘巧合的在贾府逗留了几天,见识了贾府鼎盛时的绚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出场时,听到平儿他们在说吃螃蟹的事,刘姥姥忍不住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2贾府的奢侈由此可见。等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问她园子好不好时,刘姥姥念着佛“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 3到了潇湘馆时,刘姥姥说道贾母那房间的柜子比她家里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林黛玉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却都不知叫什么。对于刘姥姥这样的社会下层人物,一生难见贾府的繁华,从刘姥姥质朴的话语中不难看出,贾府此时的滔天富贵。游园的林林总总就不一一赘述,单提第四十二回刘姥姥辞别贾府众人时的情景,就清晰可见贾府的鼎盛繁华之景。刘姥姥到王熙凤处辞行时,二房给的东西足有半炕。先不说一匹青纱、实地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一盒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一口袋大观园的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些没有明码标价的“杂物”,就说银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4二十几两就够刘姥姥一家一年过活了,上述送给刘姥姥的单单是银子就有一百零八两,起码够刘姥姥这样的庄户人家生活五年。那些“杂物”若是典当出去又是一笔银子。就连有头脸的大丫鬟——平儿,也可以站在富裕的一方送给这个乡村老妇一些东西,“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 5刘姥姥还十分感激。给贾母辞行时,炕上也是包袱、盒子、包子、荷包满满当当,包袱里是贾母没穿过的几件衣服,盒子里是刘姥姥要的面果子,包子里是刘姥姥要的药和方子,荷包里是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鸳鸯和她开玩笑说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留下给自己,刘姥姥信以为真,但其实是鸳鸯“哄你顽呢,我有好些呢。留着年下给小孩子们罢。”6贾宝玉也让一个小丫头拿了妙玉嫌弃的成窑钟子送给刘姥姥。鸳鸯自己也送刘姥姥了几件衣服,“前
3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页
3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263页
4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5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儿我叫你洗澡,换的衣裳是我的,你不弃嫌,我还有几件,也送你罢。”7又拿出两件来给刘姥姥包好。贾府的东西自然是好的,那些衣服即便不穿当了也值好些银子,连一个丫鬟就有好些锞子,送刘姥姥的成窑钟子也是妙玉的珍品。如此可见贾府当真是富贵窝,绚烂夺目。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此时贾府已经不复当初的富贵繁华,宁国府已经被抄,贾母已经去世,王熙凤也病入膏肓,贾府的一切都显得凄凉和颓靡,王熙凤从实际的一府之主变成无人问津的将死之人,刘姥姥没有忘恩负义,接受了王熙凤的临终托孤,并自己掏钱为王熙凤祷告。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巧姐险些被王仁、贾环、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幸而刘姥姥出现,在平儿和王夫人的帮助下让刘姥姥把她带走,从而逃脱了被卖掉的命运。最后嫁到姓王的农家也算是是王熙凤和巧姐的幸运归处。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每次都正好出现在贾府不同状况时,成为一个线索人物,带动一条隐藏的伏线见证着贾府的兴衰。
二、刘姥姥的“活人”作用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同一人、事、物具有反差的两种情况或不同的人、事、物列举出来,加以比较,以求突出对比对象,达到作者想要的效果。“《红楼梦》作者最初构思之时,显然将对称性原则作为基本美学原则去构思全书的方方面面。”8刘再复的这句话说明,《红楼梦》中的对比几乎处处皆有。曹雪芹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刘姥姥作为一个参照物,使书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以求起到“活人”的作用。也可以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她的‘怡红’功能。”9贾母和刘姥姥是比较鲜明的对比。刘姥姥代表了生活艰难、勉强能自给自足的平民阶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贾母则代表了生活空虚无聊的封建贵族阶层。如贾母山珍海味吃腻了,就“想个地里结的瓜儿菜儿吃”10、玩的厌烦了,就“想
7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8刘再复.红楼梦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9杜改俊《红楼梦》中人物角色“篡位”分析--论刘姥姥的“怡红”作用.红楼梦学刊.2007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