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结构
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
![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e667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2.png)
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纪录片的结构有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之分,所谓内部结构是构成形象的各个要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组织形态,所谓外部结构则是纪录片的外在组织形式,即纪录片的构成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编导纪录片结构分类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线形结构线形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内在的、逻辑的,如《远去的村庄》中的缺水问题,《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如《龙脊》中村口的那个大槐树,《万里长城》中的长城。
张雅欣教授在她的专著《中外纪录片比较》中也谈到《远去的村庄》,她认为该片是典型的绘圆法结构,它的圆心就是缺水问题,所有的素材都是围绕这一圆心展开的。
显然,张教授的提法与本文的提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日本的《万里长城》和中国版的《望长城》尽管题材完全一致,都是拍中国的万里长城,但是日本的《万里长城》更多的是以长城为中介,探讨长城两边人民的生活。
在这部片子中,长城已经不是创作者关注的主体,而是作为一条贯穿全片的一条中心线索。
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不仅通过采访来显示这条中心线,还多次用航拍长城的空镜头来强化这条中心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叙事,使用线形结构的片子往往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中华百年祭》就有多达五条的线索:1、画家作画,2、画展展出现场,3、百年史实,4、画家谈创作理念,5、画家的日记。
线形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
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题材都具有中心线。
弥补方法除了后期强加一个象征元素外,采访的介入是一个重要手段。
采访作为结构方式,是创作者结构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
用采访作为结构因素,除了后期发现之外,更多地是在前期构思时就要有所考虑。
这样,由于结构不是后期强加给片子的,整个片子就显得自然、具有整体性。
采访作为结构因素,有两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采访的同期声作为转场因素,起连接画面的作用。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cf393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b.png)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引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旨在通过对真实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记录与呈现,向观众传递信息、触发思考和引发情感共鸣。
而叙事结构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效果。
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入手,探讨其特点以及如何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人类视角叙述。
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特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与传统的故事叙事结构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如下:1.1 非线性叙事电视纪录片往往通过时间跳跃等手法,将事件或主题按照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呈现。
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可以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全貌和复杂性。
1.2 多角度叙述为了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或主题,电视纪录片通常会采用多角度叙述的方式,即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参与者的讲述来呈现事件的多个方面。
这种叙事结构可以使观众更加客观地认识事件,并有助于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
1.3 信息交叉呈现为了增加叙事的紧凑性和流畅性,电视纪录片常常会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交叉呈现,即将不同时间、地点和角色之间的相关信息进行穿插。
这样的叙事结构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关联,提高观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二、如何创造人类视角叙述为了使电视纪录片更具情感和人文关怀,创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创造出富有人类视角的叙述。
2.1 深入人物内心通过深入人物内心的描写和访谈,创作者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可以通过让参与者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展示他们对于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来创造出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2.2 人物视角切换在叙事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切换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示事件对于不同人的影响和感受。
这样的切换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多维度和多重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力。
2.3 增加情感元素电视纪录片并非只关注事件本身,更应该关注其中涌动的情感。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0ea9a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8.png)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作为具有教育性质的综合影片,它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
等社会服务中。
它的结构有很强的专业性,由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所组成。
首先,开篇引子,电视纪录片的开篇必须要特别吸引观众,才能让观众开始观看。
一
般来说,开头可以用经典的影视对白、生动的声音效果和深刻的意象语言来营造震撼的氛围,介绍纪录片的内容,激发观众的兴趣。
之后,分割条,它将结构进一步分隔,配合纪录片的内容,加入分割条,一旦观众有
所觉察,马上就要形成一个更有趣的节奏,并且把节奏放缓,把大家的注意力都转到纪录
片的主要内容上来,吸引观众。
接下来,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此类影片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它比喻成鱼大则是鱼,这里主要有叙事逻辑、分析特征及对主题特征的描述。
纪录片常常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照片等证据,来提供观众深入的认识,把事件融入视觉内容当中,以达到更好的宣
传效果。
最后,结尾,结尾的部分是由开头进行回顾,反思观点,一般来说,结尾部分会有一
种收尾的手法,一段歌,或者一段对白,或者是一组照片,以形成一个美的结尾,但是必
须大家有所认识,必须符合纪录片的全局,让观众能够有所领会,恰到好处地收尾,把纪
录片气氛拉回到最初。
综上所述,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包括了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纪录片的开篇必须特别吸引观众,以激发观众的兴趣。
分割条将结构再进一步分隔,
配合纪录片主题,并加入分析特征和对主体特征的描述。
结尾则回顾和反思结果,把整个
纪录片气氛拉回到开始。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b0f6e1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9.png)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叙事
结构。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介绍主题或问题,引起观
众的兴趣。
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现实生活的案例或者引用专
家的观点。
接下来是背景介绍,对于主题进行基本的解释和背景介绍。
可以
通过历史背景、统计数据、专家访谈等方式来呈现相关信息,让观众
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故事线索的展开,通过一系列的片段和事件,逐渐深
入主题。
这些事件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经历、实验室研究的进展、采访专家的见解等。
这部分是整个叙事的重点,通过连贯的故事线索,给观众逐步揭示主题的重要信息。
第四部分是高潮和转折点,通过引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情节,给观众带来紧张和悬念。
这些转折点可以是突发事件、预言的验证或
者新的发现。
它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纪录片的关注。
最后是总结和呼吁,对于主题进行总结并给出观众应对的建议或
呼吁。
可以通过回顾一些重要的观点、专家的观点或者呈现一些实际
案例,让观众对于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
这种叙事结构通过引言、背景介绍、故事线索的展开、高潮和转
折点、总结和呼吁等部分,循序渐进地向观众传递信息,并引发观众
的思考和行动。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提高纪录片的叙事效果,并增强观
众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纪录片创作第六章 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创作第六章 纪录片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8afaa5f76a20029bd642dbe.png)
5、漫谈式
• 所谓漫谈式就是以作者的目光为线索,看 到哪里谈到哪里,就像人们置身于生活之 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一样,真实、 亲切。
(例:《愚公移山》、《最后的山神》)
• 漫谈式的结构要注意:
(1)用独特的视点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在 常见的平凡生活中见光彩,切忌一般化的 材料堆砌。
(2)重视生活气氛的表现,多用现场效果声 和同期声。
(3)以小见大,以叙述事实为主,让观众通 过对事实的了解、体验,自己做出判断, 少用教诲、练,要有情趣。
三、开头、结尾与高潮
1、开头 (1)“开门见山”式(《雕塑家刘焕章》) (2)“由远及近”式(《北京运动服装一瞥》) (3)寓意式(《莫让年华付水流》) (4)强调式(《长江之源》) (5)介绍式(这是纪录片最常用的开头方法。
(3)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 以面托点,互相映衬,避免点不深,面不 广,成为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3、复线式
• 这种结构方式是把两条线索或两种相互对 立又相互关联的内容组织在一个整体里, 利用比较和冲突提高各部分的自身价值, 通过内容的撞击显示出一种感人的力量和 思想意义。(例:《沙与海》)
(4)意犹未尽式——通过画面和音响创造一 种意境,使人有回味、思考的余地。委婉 含蓄、余味无穷。(《雕塑家刘焕章》)
• 纪录片结尾多种多样,总的要求是:结尾 要收得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要简短 有力,不要虎头蛇尾;要朴实自然,不要 故弄玄虚。
3、高潮
• 许多纪录片没有严格意义的高潮。纪录片 的高潮,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它实际上就是内容的重点。
• 递进式的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 (1)线索要清晰、贯通 (2)连接要自然,合乎一定的逻辑规律 (3)内容层次的安排要由浅入深 (4)注意时空的因素,保持真实叙述的自然
《本草中华》纪录片叙事结构
![《本草中华》纪录片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747bf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7.png)
《本草中华》纪录片叙事结构
《本草中华》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引子:该纪录片可能会以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为开篇,通过一些背景资料引起观众的兴趣。
2. 主线叙事:故事主线将围绕《本草纲目》的创作及其影响展开。
它可能会描述《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他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以及他是如何收集和整理草药信息的。
3. 草药的起源与分类:该纪录片可能会介绍中国古代对草药的划分原则和分类方法,并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展示这些草药的特点和功效。
4. 草药的应用:纪录片将展示草药在中医中的应用和疗效,并且可能会讲解一些具体的疾病案例,以及中医师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
5. 草药的文化意义:该纪录片可能也会探讨草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与草药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进一步阐述草药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6. 当代草药的发展:最后,纪录片可能会介绍一些现代科技和研究对草药的应用和发展,并讲解一些当前在草药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和成就。
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观众可以全面了解《本草纲目》的历史
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草药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当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纪录片的结构
![纪录片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22bddda83d049649b66589c.png)
纪录片的结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从名词词性上理解,就是指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总体构成形式。
作为动词词性来理解,纪录片的结构是指创作者借助蒙太奇思维和语言,以叙事模式和造型、音响等手段,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将创作素材及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布局。
一部纪录片总离不开叙事和写人,如何把这些人、这些事组织起来,如何剪裁,如何布局,何处铺垫、何处高潮,从哪儿开头、在哪儿结尾等等,都是属于结构的范畴。
如果说纪录片的题材和主题解决的是“呈现什么”的问题的话,结构所解决的则是“如何呈现”的问题。
有人认为结构就是把无序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
一部纪录片如果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结构,也就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叙述方式,并且能够确立鲜明的节奏和风格。
结构的形态:从创作观念上看,大体可分为封闭式结构和开放式结构两大类。
在此基础上还可按照不同的取向分为各种具体的结构形态。
(一)从叙事方式上分,可以分为故事式和散文式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
分析案例《继母》。
散文式采用散文的结构方式将生活碎片自然地穿缀起来,凸现“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分析案例《终极运动员》。
(二)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可以分为空间式、时间式、时空交错式、双线平行式空间式结构是以空间变化组织材料,也被称为横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伟大的北极》。
时间式结构是以时间流程组织材料,也被称为纵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时空交错式结构表现为以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过程为纵线,以被采访对象的活动空间为横线,并将两者交织起来构成一种符合结构。
分析案例《望长城》双线平行式结构是一种纯文学的叙事结构形态,在两条线索展开的过程中,构成相互映衬或相互对比的叙事模式。
分析案例《三节草》(三)从人与事的关系设计上分,可以分为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多人多事四种类型结构。
一人一事是以一人一事为总的和主要的故事贯穿线,其他人物和事件都作为陪衬的一种结构。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4f5c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1.png)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来记录、分析、解释和描述真实历史事件、人物、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等内容的影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不仅是一种传播真实信息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进行审视和记录的媒介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丰富的结构,并且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对于内容的表达和传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包括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
虽然每个纪录片的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部纪录片通常包含上述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析。
首先是导言部分。
导言是纪录片最开始的部分,通常是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描述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世界。
导言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期待。
导言通常会设计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和画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产生探索和了解更多的欲望。
导言部分在纪录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还可以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主体部分。
主体是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内容和详细的描述。
在主体部分,纪录片会通过现实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和丰富的文字等手段,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说明。
主体部分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且往往会有专家学者的解说和分析。
在主体部分,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往往会设计得十分严谨和有序,以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是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是纪录片的结束部分,结尾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总结性的陈述,也可以包括一些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结尾部分还可以对主题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概括,让观众在纪录片结束之后继续产生思考和思考的余韵。
结尾部分对于给纪录片画上完美的句号,为纪录片的完成增添了一些美感和情感。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纪录片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吸引力。
在结构设计上,电视纪录片的导言、主体和结尾需要相互配合,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剪辑,使得内容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第四章纪录片结构ppt课件
![第四章纪录片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f849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 3、主题的需要 围绕主题组织结构,机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 4、编导的观念 结构涉及观念问题,编导选择什么样的结构
还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二节 结构纪录片
一、结构的一般原则 1、应该以生活原生态为基础 2、应该服从于表达主体意识 3、应该使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3.阶梯式递进法
就是引导观众上台阶,在每个台阶上设置一个悬念, 使观众在上台阶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谜”、一个个 悬念,当台阶上完,谜底全部解开,全片结束。因此, 阶梯式递进法电视结构方式很像我国章回小说、传统 评书中的“抖包袱”、“卖关子”。
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小鸭子的故事》等作品, 就是采用阶梯式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所拍摄的优秀作品。
❖ 时间式结构是以时间流程组织材料,也被 称为纵向式结构。分析案例。《复兴之路》
❖ 时空交错式结构表现为以节目主持人的采 访过程为纵线,以被采访对象的活动空间 为横线,并将两者交织起来构成一种符合 结构。分析案例《望长城》
❖ 双线平行式结构是一种纯文学的叙事结 构形态,在两条线索展开的过程中,构成 相互映衬或相互对比的叙事模式。分析案 例《三节草》
阶梯式递进法改变了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打造出一批相对稳定的电视观众群体,使更多的观众 通过电视去关注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关注发生在 他们身边的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收视 反映,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运用阶梯式递进法结构纪录片的时候,应该注意,在 每一个台阶上所设置的悬念必须是观众所关心的、感 兴趣的,它有可能构成观众的兴趣点;其次,当上一 个谜底还未解开的时候,不可匆忙去解下一个悬念、 下一个谜底。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1102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f.png)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也成为了无可避免的话题。
电视纪录片通过影像记录现实生活,展示不同领域的人、事、物,从而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
在电视纪录片中,叙事结构是其内在的组成方式之一,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叙事结构分为三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的部分通常是通过一些介绍,如采访,配图或介绍文字等来让观众了解这个纪录片的主题和背景。
主体部分是整个纪录片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几个章节或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用来讲述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个情节或事件。
每部分都包含有介绍、展示、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结尾总结了整个纪录片的主旨,或者呈现出主题的结论或展望。
二、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最基本、最常用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是按时间、顺序将影像素材和讲述连接起来,展示出故事的逻辑和发展过程。
电视纪录片通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历史和事件的发展,如《大江大河》的纪录片就是通过线性的叙事方式来描述了中国从开国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容易让观众理解,但是也有可能叙述的过于形式化,显得无趣。
相对于线性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更加复杂但也更加有趣。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并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展示影像,在构造故事时经常使用闪回、倒叙、伏笔等手法。
这种方式能够让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了解主题,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纪录片《熔炉》中,导演通过倒叙和闪回的方式,将故事逐渐展示出来,故事逐渐透露出来的真相使得观众对剧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散文式叙事结构散文式叙事结构是一种有别于基本线性或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将电视纪录片的过程化和信息通告化融为一体,结构灵活,不约束于时间或发展顺序,呈现出一种更为生动、自由的文学风格。
通过诗意的语言、美丽的配乐、优美的画面,故事呈现出一种整体感和情感共鸣。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243da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对真实事件、人物或现象的记录和呈现来传达信息和观点的影视艺术形式。
而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则是指如何将这些真实的素材组织起来,以使观众能够理解和体验到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故事。
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有几种常见的方式: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传统的纪录片叙事方式,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结构适合于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追踪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通过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通过解说词或文字说明来串联起来,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主题结构:主题结构是将素材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者观点进行分类和组织。
导演通过挑选和整理素材,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类,然后通过解说词或者访谈等方式来展现这些主题。
这种结构适合于探讨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或者展示多个相关事件的共同主题。
3.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地点、时间或者事件来展现故事的不同层面或者观点。
通过将素材进行对比,并通过解说词或者文字说明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叙事者结构:在一些纪录片中,导演本身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通过导演的视角和经历来展现故事。
这种结构适合于那些需要导演的观点和情感参与的纪录片,观众可以通过导演的叙述和观察来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纪录片叙事结构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创新方式,如非线性结构、碎片化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在一些特定的主题或者风格的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对于影片的效果和观众的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影片的主题,增强影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因此,导演在创作纪录片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叙事方式,选择适合自己影片内容和目的的结构形式,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导演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导演可以将真实的素材转化为具有故事性和观点性的影片作品。
纪录片叙事结构
![纪录片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7a024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5.png)
纪录片叙事结构1.时间绵延式结构。
人物事件类题材,往往有一个较鲜明的时间或逻辑线索,它以情节悬念的诱导为中心,其指归大致是得出榜样的感召性或失足者的经验教训。
此类题材的叙事,往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姚明年》;或者以事物被接触和认识的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央视纪录片《茶叶之路》,就是以对武夷山岩茶的认识顺序为结构方式的。
这样的结构方式的长处是简明易操作,其短处是容易呆板沉闷,因此需要在时间和逻辑结构之间,多作相关又有差异的材料的穿插,以活跃气氛,增加趣味。
2.空间并列式结构。
历史文化科技类题材,往往涉及各种对象的多方面内容,有知识和文化的深刻复杂性,也有时间的绵延性和空间的广袭性,还有心理和情感的微妙意蕴……这类纪录片往往以文化及其意蕴的阐释和传播为中心,其指归是令观众获得人类历史及其文化的深刻意蕴和启迪。
此类题材的叙事,因为没有鲜明的时间和逻辑线索可以凭借,往往就以事物的类别特性的差异和空间排列的顺序来安排叙事,从而形成一种横向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比如纪录片《藏北人家》,在介绍西藏牧民的生活特点时,是按照地域特点(山湖环境),生活资源(纳木错湖畔,游牧,住帐篷),家庭结构(一帐篷一家庭,夫妻、孩子、父母同住),家庭财产状况(牲畜种类和数量),居住特点(帐篷功能和生活方式细说),经济生活特点(清晨挤奶,生火,做酥油,用牛粪烧火),妇女生活特点(女人早起,生孩子也不休息),男人生活特点(找牲畜),精神生活(点香祭神)这样一些事情的分类特点来展开的。
又比如纪录片《话说长江》,总体上则以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空间顺序,展示了长江各个江段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风韵。
3.时空交叉结构。
其总体的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轴的,但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节点上,则展开横向的叙事,以一种空间或种类差别的顺序而展开另一条线索,从而构成更丰富多彩的立体叙事。
比如《算命》,以厉百程的生活历程为纵线,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串起唐小燕。
纪录片的结构范文
![纪录片的结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a4df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2.png)
纪录片的结构范文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人物或现象为素材的电影或电视节目,通过真实的记录和展示来表达其中一种价值观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一些话题。
纪录片在结构方面有多种形式和风格,但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结构元素。
1.引子或引发事件:大多数纪录片都会以一些引子或引发事件作为开端,引发观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故事的背景。
这个引子通常是与主题或故事相关的问题、冲突或事件。
2.问题陈述:纪录片通常会在一开始就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或问题陈述,为整个纪录片设定一个研究方向。
这个问题可能是探讨一些社会问题、解释一些历史事件或研究一些自然现象等。
3.故事的展开:在纪录片的主体部分,导演会通过多个章节或段落展现事实、证据和故事的发展。
这些章节的顺序和组织方式通常会根据纪录片的目标和故事线来进行安排。
导演可能会通过亲历者的采访、专家的分析、历史档案的呈现以及实地拍摄等手法来呈现故事发展。
4.对比和对话:一些纪录片会采用对比和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不同的观点、声音和意见。
这种对比和对话的方式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并为观众提供多重视角。
5.转折点:纪录片的故事通常会有一些关键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一个巨大的挑战或一个戏剧化的转变。
这些转折点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影片的吸引力。
6.高潮和结局:纪录片在最后部分通常会达到一个高潮,并在结束时给观众一个结论或总结。
这个高潮可能是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解答,一个重要的发现或一个令人瞩目的实验成果。
7.总结和反思:一些纪录片在结束后会提供一些总结和反思,在展示事实和故事后让观众思考和深入思考。
这种总结和反思可能是导演的个人见解、专家的意见或观众对所看到内容的思考和反馈。
总体而言,纪录片的结构主要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所呈现的主题。
通过引子、问题陈述、故事展开、对比和对话、转折点、高潮和结局以及总结和反思等元素的组合,纪录片能够以一种有逻辑、有吸引力并能够触动观众情感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ee3171bfad6195f312ba618.png)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以影视纪实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真人真事的详细报道和表现。
其结构就是编导者对题材的组合、安排。
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
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
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有: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和依据文理逻辑法。
绘圆法 纪录片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是将数学中的"绘圆"劫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圆心与半径的确立是掌握绘圆法的关键。
一部纪录片的"圆心",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即纪录片的创作者谋略在这种作品中所言之中核;"半径"则是片中被摄主体所要登声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绘圆法要求纪录片在开篇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
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就常常采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
片子一开始就是机场,主要人物出现,上海人丁尚彪、26岁曾一夜无家可归的硕士生、娇生惯养的、老李和他的女儿......编导选取一群远在他乡的异国游子,用游子们在他乡的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作为他揭示主题的情节,"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看着片子想着这样的问题,而导演张丽玲就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将这样的思考传达给我们。
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故事,三年来的变化,通过这种结构,我们了解到异乡漂泊的艰辛,对此充满同情、理解和关心。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e846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概述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记录和再现真实事件、个体或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
在叙事结构上,通常包括引言、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就是开头,主要是对纪录片的核心主题进行交代和铺垫,引发观众的兴趣。
发展部分是纪录片的主体,通过讲述故事、展现事件、介绍人物等方式,逐渐深入主题,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结尾部分是一个总结和收尾的阶段,对纪录片的主题进行反思和呈现,留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1.线性和非线性叙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线性叙事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呈现为传统的起承转合。
而非线性叙事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应用,打乱事件发生的顺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纪录的内容。
线性叙事常见于传记类纪录片,而非线性叙事多用于探索性和想象性强的主题,如科幻类纪录片等。
2.主题导向和故事导向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可以是主题导向的,也可以是故事导向的。
主题导向的叙事结构注重对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而故事导向则注重通过一些个别的案例、故事或事件,来引发对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主题导向多用于纪实类纪录片,而故事导向多用于社会类和历史类纪录片。
3.主线和支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通常包括主线和支线。
主线是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内容,是对核心主题的延伸和展开。
而支线则是主线的补充和延伸,通常涉及到一些事件的背景、人物的故事、细节的描写等。
主线和支线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丰富纪录片的叙事内容,增加纪录片的趣味性和深度。
1.明确主题和目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
只有明确了主题和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叙事结构,保证叙事内容的连贯性和有力度。
2.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在叙事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即使是非线性叙事,也要注意时间和空间的逻辑性,避免观众产生迷惑和困惑。
3.突出人物和事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设计中,需要突出人物和事件。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5146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b.png)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指以真实事件、人物或者现象为素材所制作的影像作品,通常用来记录、展示、介绍或分析某一特定主题,是一种以纪实手法记录事实的电视节目。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涉及内容选题、采访、拍摄、编辑等多个环节,而影片结构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影片的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来探讨其特点和创作技巧。
一、纪录片的结构类型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纪录片结构,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采取线性叙事的形式,将故事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展开,以呈现事实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表达事件的发展轨迹,引导观众理解事件的发展和进程,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另一种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它与线性结构相反,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采取跳跃式叙述、回溯叙述等手法,以突出特定主题或者观点,强调情感、视角或者想法。
非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抓住关键点,突出重点,有利于创意表达和情感渲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3.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将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引发观众对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对比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以对比的手法凸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性,增强叙事的震撼力和对比力。
二、纪录片结构的特点1. 故事性纪录片结构在叙事上和传统电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尾等元素,它也追求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有着明确的叙事目的和发展轨迹。
而且,纪录片结构在叙事层面上,通常会有一个主线故事,以及一些次要故事来衬托和辅助主线故事,以形成更为完整和立体的叙事结构。
2. 多元化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线性、非线性、对比等多种结构形式,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创新结构形式,比如悬念式结构、环状结构等。
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形式,为纪录片的叙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叙事形式和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5.1 纪录片的单线结构与双线结构
![5.1 纪录片的单线结构与双线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31b8b9d6294dd88d1d26b3b.png)
第五章结构与视角:纪录片剪辑论第一节纪录片的单线结构与双线结构大家好,我是李蓉。
上一章我给大家介绍了纪录片的创作论,并且结合了不同主题的纪录片给大家做了具体的分析。
如果我们把主题比作用来统率全片的灵魂,那么结构的作用就是把无序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纪录片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
纪录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和板块式。
这一讲我给大家介绍单线结构与复线结构中的双线结构。
我先来给大家讲讲单线结构。
所谓单线结构是指纪录片围绕一起事件或一个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到底,没有旁枝蔓叶。
叙述中有明显的线索贯通始终,有头有尾,段落层次分明。
事件的发展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内容按时间的过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至结束。
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注意头尾的呼应、高潮的处理、段落之间的过渡以及内在的逻辑性和因果性,形成独立封闭的自足体系。
单线结构的纪录片适用于篇幅不长,主线突出的纪录片,非常适合初次进行纪录片创作的人学习。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系列纪录片《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的每一集都是单线结构,每集片长大约在30分钟左右,是以名人的婚恋故事作为讲述内容,主线清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单线结构是讲究时间的先后性,但并非指的是如流水账般从头开始记起,这当中是可以有倒叙和插叙的,但是主线只有一条。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虽然每一集涉及的人不同,但是整体纪录片的构思和框架设计非常相似,都是选取具有悬念感的典型片段作为开头,如第一集《情书》中是从沈从文去苏州寻访张兆和未遇的故事开始讲起,而《雨中愁侣》的开头则是戴望舒在灯下给妻子穆丽娟写着遗书的情景。
再比如BBC拍摄的《旷世杰作的秘密》系列,也是典型的单线结构。
整套纪录片精心遴选了世界名画,然后对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进行深挖细掘,详细地介绍了画作诞生的过程、历史发展和现今状况,以及画作所体现的艺术成就和对世界深远的影响。
如修拉的《大宛岛下午的星期天午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梵高的《向日葵》等这些经典画作的前世今生。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bd2641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a.png)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展现真实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的媒介形式。
其叙事结构是指电视纪录片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其主题和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影像、音效、文字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引子引子是电视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引子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并且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主题介绍主题介绍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二个部分,它通常通过文字、影像等元素来介绍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介绍的作用是让观众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的故事做好铺垫。
三、故事叙述故事叙述是电视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它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场景、人物、事件等元素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故事叙述的作用是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通过故事的展开来引导观众对主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四、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常通过一个高潮场景或者一个重要事件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高潮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为纪录片的结尾做好铺垫。
五、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最后一个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总结性的文字或者影像来结束纪录片的故事。
结尾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总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需要根据其主题和内容来设计,通过引子、主题介绍、故事叙述、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第七章 纪录片的结构
![第七章 纪录片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0e999e64afe04a1b071deb5.png)
(2).典型集合式:以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 以不同典型的组合来安排层次,从事物的不同侧面 来安排层次。即创作者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 中心线将几部分不同的材料串联,从事物的不同方 面展示同一个主题。 (3).复线式:套层式/嵌套式:此处借用了叙事学 术语,原意指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复杂叙事结构,这 里指的是一个故事中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一条线索 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带出另一个人物的叙事 故事。复线结构是一种理性结构,能够表现富有哲 理意义的主题。
采访
3.节奏
纪录片的叙事性节奏:即影视片中主线的发
展的曲线,这种主线发展的曲线应该有高涨 和低落,发展和停顿,紧张的高潮点和结局, 就是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承转合。 纪录片的造型性节奏:主体运动对节奏的影 响、景别对节奏的影响、焦距对于节奏的影 响、摄影机运动对节奏的影响、剪辑频率对 节奏的影响。 节奏与受众心理因素的关系
第三节 情节、细节和节奏
1.情节 情节来自事实 情节的不完整性和松散性 情节运用的局限性 组织情节的方法:起结构作用的情节、前后呼应的 情节、作为高潮或重点的情节、创造的情节、想象 的情节。
2.细节
细节的作用:情感表达、塑造形象、强调作
用、造成某种情趣。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如何挖掘细节:观察、
第二节 纪录片结构的组成部分
1.开头 悬念式开头 典型环境开头 幽默式开头 白描式开头 情感式开头 接触矛盾式开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主体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方式:人称和视点 纪录片主体的叙事角度:着眼点
3.结尾
结局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 自然式结尾 高潮式结尾 4.高潮 对纪录片高潮的把握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与兴趣点探究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与兴趣点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1b4f1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d.png)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与兴趣点探究随着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专题纪录片正在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电视专题纪录片是指以特定的主题为依据,借助图像、音响、文字等方式,运用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手段,对某一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或其他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解析和呈现的一种电视节目。
本文旨在探究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和兴趣点。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导语、主体、插叙和结语。
导语是一个引言,通常会介绍本脚本的主题和目的,并通过讲述背景、预告事项等方式吸引观众,引导他们进入文本主体。
主体是专题纪录片的核心部分,是对该题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是通过资料和事实来论证和说明主题问题的过程。
主体部分通常会通过事实、证据和受访人的阐述来介绍事件或者现象,这部分通常涵盖大量的现场采访、实地考察和剪辑编辑。
插叙是用来连贯主体的一个小节,通常用来描述解释未被完全解决的问题、事件的背景等。
这也是很多观众感兴趣的部分,因为它们提供了背后的故事和情况。
结语是专题纪录片的结束,它会回到导言部分,结束电影并展示让观众思考的终极要求。
结语通常反思或总结之前的主题和讨论,并且鼓励观众思考和行动。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兴趣点研究可以分为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来介绍。
1. 内容内容是观众观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观众可看到各种人物和事件,这给了观众了解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机会。
同样,电视专题纪录片也能够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和教育,使观众加深对于某个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2. 艺术电视专题纪录片中,导演、编剧和编辑等都对艺术有很高的要求。
导演需要对镜头的选择、节奏的把握和场景的营造都非常敏锐和准确。
编剧和编辑的工作则更加高要求,因为他们需要在不断地搜索和筛选素材的基础上,创造出有剧情性的故事和独特的情境。
所有这些解释、描写、煽动和情感的策略都是为了在观众中产生情感共鸣,并探索一个主题。
总之,电视专题纪录片在越来越受欢迎的背景下,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必须有好的结构和兴趣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名词词性上理解,就是指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和总体构成形式。
作为动词词性来理解,纪录片的结构是指创作者借助蒙太奇思维和语言,以叙事模式和造型、音响等手段,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将创作素材及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布局。
一部纪录片总离不开叙事和写人,如何把这些人、这些事组织起来,如何剪裁,如何布局,何处铺垫、何处高潮,从哪儿开头、在哪儿结尾等等,都是属于结构的范畴。
如果说纪录片的题材和主题解决的是“呈现什么”的问题的话,结构所解决的则是“如何呈现”的问题。
有人认为结构就是把无序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
一部纪录片如果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结构,也就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叙述方式,并且能够确立鲜明的节奏和风格。
结构的形态:
从创作观念上看,大体可分为封闭式结构和开放式结构两大类。
在此基础上还可按照不同的取向分为各种具体的结构形态。
(一)从叙事方式上分,可以分为故事式和散文式
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
分析案例《继母》。
散文式采用散文的结构方式将生活碎片自然地穿缀起来,凸现“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分析案例《终极运动员》。
(二)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可以分为空间式、时间式、时空交错式、双线平行式
空间式结构是以空间变化组织材料,也被称为横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伟大的北极》。
时间式结构是以时间流程组织材料,也被称为纵向式结构。
分析案例
时空交错式结构表现为以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过程为纵线,以被采访对象的活动空间为横线,并将两者交织起来构成一种符合结构。
分析案例《望长城》
双线平行式结构是一种纯文学的叙事结构形态,在两条线索展开的过程中,构成相互映衬或相互对比的叙事模式。
分析案例《三节草》
(三)从人与事的关系设计上分,可以分为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多人多事四种类型结构。
一人一事是以一人一事为总的和主要的故事贯穿线,其他人物和事件都作为陪衬的一种结构。
分析案例
一人多事是通过众多的事件或众多的生活情景片段来讲述一个人物的多方面情况。
分析案例
多人一事是就同一事件通过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
分析案例
多人多事是通过众多事件表现众多的人物。
分析案例
三、决定结构的因素
(一)生活事件本身
结构受生活本身自然流程的制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逻辑。
包括事件的时间流程、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结果、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等。
(二)现场取材方式
取决于编导在现场拍摄时凭借经验所获取的素材的可编辑性。
(三)主题的需要
围绕主题组织结构,机构为表现主题服务。
(四)编导的观念
结构涉及观念问题,编导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还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二节结构纪录片
一、结构的一般原则
(一)应该以生活原生态为基础
从生活出发并以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为依据,使纪录片的整体安排符合客观的生活真实。
分析案例《马班邮路》
(二)应该服从于表达主体意识
首先体现在对素材的剪裁上,即以主题表现的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尽可能地摒弃那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尽可能地保留那些最能揭示主题或能够较好地体现主体意识的材料。
分析案例《终极运动员》
此外,还集中地表现在布局上,即以突出主题的需要对内容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采取有效的叙述方法。
分析案例《终极运动员》
(三)应该使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通过蒙太奇思维和一系列结构手段,将结构安排得匀称、整齐而有序,使各个部分之间紧密关联并能够相互依赖、彼此照应。
对场景、段落等局部进行完整而有机的处理,正确运用某些技巧性结构手法。
二、结构的常用方法
(一)绘圆法
绘圆法是我们在结构一部电视纪录片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一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也就是纪录片的创作者试图在这部片中所言之中核便是这部纪录片的“圆心”,而“半径”则是片中的被摄主体所要登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绘圆法要求在纪录片的开始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
然后,再展开对每一位登场人物或者每一个“论点”的分别叙述和说明。
在节目的最后,再次将开始部分的登场人物或与之相类似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概括全片。
这种方法易于掌握,也比较适宜于多人多事或者讲述头绪繁多的事件。
无论对于制作者还是电视观众而言,都比较利于迅速切入片子的核心问题,明晰它的结构脉络,顺理成章地传达或解读出作品的内涵。
绘圆法尤其适合在被摄主体出场人数众多,场景较为广阔的题材中使用。
<篮球梦>
这是一部以绘圆法来结构的纪录片,它的圆心便是两个美国黑人少年的梦想,而半径就是围绕着他们的梦想能否实现的家庭、学校、训练场以及赛场。
在此,一切与少年们的篮球梦无紧密关联的内容全部被删减,诸如:威廉·盖茨的父亲的去向;母亲是否工作;家庭人员的构成等。
而阿瑟·爱吉的父亲失业,母亲失业,父亲离家出走,父亲、母亲分居等都是在解说中通过一句话点到为止。
其实,这些内容并非与两名少年的说梦、圆梦毫无联系,只是《篮球梦》的编导认为,这些内容应在被舍弃的范畴之列。
当然,也许还涉及到了被摄者的隐私问题,我们在此不做详细的探讨。
由于本片的编导紧扣圆心,并坚持在与圆心相关的半径内叙事,敢于删繁就简,不吝惜旁枝末节,使得这部纪录片的内部节奏异常紧凑,扣人心弦,迭宕起伏。
(二)设定中心线法
这也同样是一种简便易用的结构方法,并且,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设定中心线的方法可以说是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制作方式。
所谓“设定中心线”法,就是在众多的被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电视观众都能对此一目了然。
分析案例《望长城》
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的确可以起到使一个庞大繁杂的主题变得清晰透明的作用。
不仅如此,“设定中心线”的方法还可以将一堆在后期编辑时无从下手的素材理出一个头绪,运用人为设定的中心线,完成编辑。
(三)阶梯式递进法
阶梯式递进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观众上台阶,而在每级台阶上需要设置一个悬念,使观众在上台阶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谜”一般的悬念,当台阶全部上完即谜底全部揭开之时,全片结束。
这种结构电视纪录片的方式如同邀请电视观众与编导共同参加采访,调查片中所记录的事件发展或者人物的命运,直至彻底完成整个过程。
阶梯式递进法尤其适用于调查、探索、解开历史之谜等类题材的纪录片。
(四)依据文理逻辑法
依据文理逻辑法是彻底打碎摄像机镜头所客观地记录的一切,按照纪录片制作者的主观文理逻辑来编辑素材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我们中国电视人所言之“专题片”的形式。
这种方式结构的纪录片一般比较注重解说词的写作,也要注重电视语言的创新设计,采用这方式结构纪录片更侧重于画面的表意功能,特别是电视画面所独具的冲击力。
以上我们综述了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方式,通过这四种基本的结构方式还可以衍生出若干种结构方式。
在电视纪录片的具体创作实践中,不应拘泥于任何一种结构方式的使用,而应是各种结构方式的融汇贯通。
在我们引以为例的优秀电视纪录片的作品中,很多是两种、甚至三种结构方式的综合运用。
电视的魅力在于可以永远不间断地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不要形而上学、生搬硬套地使用以上四种结构方式,而是将它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