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热空气_首师大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热空气_首师大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热空气学科科学学段中年级年级三年级相关地球与宇宙领域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更多体验科学究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

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时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描述是指用适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观察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描述能力的培养要与观察活动紧密结合。

当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陈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就会以知识的形态贮存起来,作为新的观察的背景知识。

2.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一课属于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选自《科学》第二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在学生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使学生加深认识的过程,验证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再描述发现过程就会更加准确。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3. 能够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4. 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太阳升起时温度逐渐升高等。

2. 学习热空气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是指温度高的空气,它比冷空气轻,上升而形成气流等。

3. 学习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同样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冷空气是指温度低的空气,它比热空气重,下沉使地面变冷等。

4. 学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层的不同温度层次,解释造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并通过实验展示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的过程。

5.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与热空气和冷空气有关的活动,如热气球的原理、暖气片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2. 检查学生在实验和应用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较为顺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改进。

首先,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的细节讲解。

最后,在应用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任务让学生更深入思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主要介绍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空气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现象,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随温度变化引起的现象,如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前两课,对空气的存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较为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度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作用和测量温度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空气和温度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张温度计的图片,请回忆一下,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呢?学生: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放在物体或环境中,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来得知温度的高低。

教师:很好!温度计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观察到过空气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吗?第二环节:呈现与探究教师出示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冷水,一个装满了热水,并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

教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两个气球,一个里面装满了冷水,另一个里面装满了热水。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气球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卫生香、打火机。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

教师板书“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探究新师:请同学观察: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果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注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教学准备:1、火柴、酒精灯、塑料袋、小纸蛇等。

2、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热气球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一起看大屏幕。

师课件展示的内容: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馒头蒸熟后的热气;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师:提出问题:这四副图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烟和气都是往上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7、热空气。

(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提出要求:我们来研究热空气。

2、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谁来猜一猜?生:没有风。

生:因为加热了。

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正不正确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为同学们实验准备了酒精灯、纸蛇、塑料袋、火柴。

怎么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呢,下面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师:哪个小组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生: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塑料袋和纸蛇放在酒精灯的上面,观察现象。

师:可以吗?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塑料袋应该用手撑开。

师: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塑料袋和纸蛇不能离酒精灯的火焰太近的。

师:大家都同意吗?生:同意。

生:这种方法可以吗?生:可以。

师:在实验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提示。

播放视频。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和发现。

小组选代表到展台交流。

6、师生小结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热空气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空气》篇一日期活动名称热空气和冷空气执教者徐丹晴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2、乐意尝试有趣的小实验,能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环境创设玻璃牛奶瓶吸管气球水盆玻璃碗一元硬币胶泥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活动过程:一、会跳舞的硬币1、教师出示硬币这是一枚神奇的硬币,它会在玻璃牛奶瓶上跳舞。

你们猜猜看它会怎么跳舞呢?教师讲解玩法:将硬币放入水中浸湿,然后盖在瓶子口上,搓搓自己的手,发热了再用手握住瓶身,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试试呀?(分组操作)你看到了什么?硬币在干什么?把手拿开硬币还会跳舞吗?硬币为什么会跳舞?是什么让它跳起舞来的?小结:我们的手握住了瓶子,因为我们的手是热的让瓶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热了它就会膨胀(变大),空气在瓶子里住不下了它就往外面跑,把硬币顶起来了。

瓶子里的空气遇到了外面冷的空气所以又掉了下来。

二、观察实验:哪个气球鼓起来了1、教师出示两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把它们分别套在牛奶瓶口上。

将瓶子放在两个玻璃碗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2、哪个气球鼓起来了?为什么它会鼓起来?如果这个瓶子放入冷水中,气球会怎么样?3、你们想不想试试?发现了什么啊?4、小结:倒入热水后,瓶子里面的空气就变热了,气球里面的空气就变大了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再放入冷水,空气就变冷了,空气就又变小了所以气球就瘪下去了。

价值分析:通过有趣的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引起以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从而初步了解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试验进一步感知这个现象。

《热空气》篇二一、课文说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实际、体出问题——分组实验、自行探索——汇报研讨、得出结论——巩固应用、解释现象”这一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小学科学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热气球升空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兴趣。

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前我们都是如何把气球吹起来的?为什么我们吹进去的气能够让气球升上天空?2. 概念导入(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热空气会升起来,而冷空气会下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3. 学习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 - 一个空气球、两个塑料袋和一杯温水。

教师请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气球上,并放置在教室中央。

步骤2:用另一个塑料袋装一杯冷水,然后迅速倒入温水。

步骤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步骤4: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并提出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现象的理由。

4. 知识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图示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教师让学生了解到,当空气受到加热时,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变得更活跃,空气的密度减小,使得热空气上升;而当空气被冷却时,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变得不活跃,空气的密度增大,使得冷空气下沉。

5.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为什么热空气上升?问题2:为什么冷空气下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回答问题。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首师大版科学《热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热空气》是北京市小学科学首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属于“变化的空气”单元。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几个观察实验,让学生经历、感受多个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最后发现热空气会上升。

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性质的,使学生对人类广泛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所了解,加深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施教年级是三年级,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性质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他们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证明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一些材料来观察。

对于热空气学生也不会是一无所知,有些学生见过悬挂在火焰上方的一些较轻的物体飘动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知道热气球要靠火加热才能飞上天空。

但他们对热空气的认知只停留在单个的表象上,要上升到理性的科学概念,需要教师通过课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现象认识到本质。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具有初步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课上需要教师指导提示,帮助学生把探究的方向。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一一确定问题一一自主学习一一协作学习一一学习效果评价。

(一)、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思考。

教师点燃酒精灯,提出问题:老师正在用酒精灯给什么加热?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二)、借助感官的观察,感受热空气的存在和流动,基于自己的感受对空气受热后的变化进行推测,也为学生设计实验作铺垫。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空气》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空气》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题:《热空气》单位:中庄中心小学主备人:王尊国一、教学目的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来源。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向上升。

3、学会做热空气变轻上升的实验和归纳概括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向上升的科学原理。

4、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只是改善生活。

二、教学准备(一)一组:演示材料1.投影片(1)孔明灯(最好是夜晚,孔明灯徐徐上升的抽拉片)。

(2)热气球。

2.走马灯(点燃下面的蜡烛,上面的叶轮及连在叶轮上的纸马就会转动)。

(二)分组:实验材料:挂好线的纸蛇、蜡烛、火柴。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谈话:(1)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向哪一个方向漂?在火炉上方的铁丝上挂着一块手帕,当炉火烧得很旺时,常有什么现象?(2)蒸馒头的热气向哪一个方向漂?水壶里的水烧开了热气向哪一个方向漂?(3)为什么烟、热气会向上漂?火炉上方的手帕会摆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l.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师:老师在小凳子上放了一个小碟子,在碟子里倒入一些酒精,如果把酒精点燃再把这个大塑料袋套上,这个塑料袋里面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推测空气的体积会膨胀)问:如果像你们推测的那样,套在凳子上的塑料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实验:点燃酒精,塑料袋被热空气胀得鼓了起来。

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2.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会变轻,上升师:胀大的热空气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继续观察。

实验:松开手后,塑料袋徐徐上升。

师:为什么塑料袋会升起来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教师拿起悬挂好的“纸蛇”。

)这是剪成弯弯曲曲的纸蛇,我们就用它做实验。

用线把纸蛇悬挂起来,观察一下纸蛇是什么样子;把纸蛇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蛇有什么变化;再把纸蛇离开火焰,观察它会怎样。

热空气案例

热空气案例

《热空气》教学案例《热空气》是首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变化的空气》的第一课。

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小游戏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急于想了解为什么热空气都会上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火眼金睛辨真假一上课,我就开心地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火眼金睛能辨真假,你可以吗?”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接着我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具体内容:(第一幅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第二幅图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指向地面;第三幅图馒头蒸熟了;第四幅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说:“同学们看看哪些与生活不相符?说说理由。

”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到了学习中。

观察后,我问:“在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生1说:“我发现了有的冒出的气向上走,有的冒出的气往下走。

”生2:“我觉得的第二幅图好像不对,我爸爸常抽烟,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是向上走的。

”生3:“我发现第一幅、第三幅、第四幅图冒出的烟和气都是往上走的。

”我微笑着宣布:“这样看来,你们三个都是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接着教师及时地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的情景。

)当看到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翱翔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及时引入:“那么热气球能升入天空,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目的在于在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从火眼金睛辨真假的游戏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共探究“刚才,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一样会上升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我说:“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们能根据刚才的猜想设计实验,使纸蛇飞舞起来吗?希望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比比看谁能发现的更多。

《热空气》教案

《热空气》教案

《热空气》教案教学基本思路:《热空气》义务教育小学自然六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五课。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当炉火比较旺时,挂在炉子上面的手帕会不停地向上飘动这是为什么?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分三层:1、观察纸蛇和热气球实验。

2、启发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作出概括进行解释。

3、由教师讲解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比空气轻会上升,这是由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的缘故。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应用的事例——我国古代的孔明灯和现代的热气球。

课文是按照提问——实验——思考——结论的思路编写。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也占据空间;空气可以压缩;空气对物体有压力;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等。

同时也受过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并且初步具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空气这项事物:空气受热与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

空气受热上升是什么原因?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在四年级已学习过)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把水的浮力的有关知识迁移过来,让学生知道空气也有浮力,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的知识不宜当作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课来教学,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空气这一事物,也就是运用知识进行探索;高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分析综合。

本节课中分析是指运用知识对空气受热后变化的种种事实作出解释,然后把种种解释综合起来,形成对空气受热上升的原因的认识;教学本节课要瞻前顾后,“瞻前”: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认识事物。

“顾后”:本节课教学内容与本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在指导学生运用上升、下落、轻和重、沉和浮这些概念描述事物时对后续的教学风的成因,热的对流,云和雾,雨和雷等的学习基础。

综上分析本节课教学方法选用探究教学法,配合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教学总思路为: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运用已有知识对事实作出解释)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把种种解释综合起来,认识空气受热上升的原因)应用(发散学生思维)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上升是由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重量减轻的缘故,了解热空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热空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热空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热空气》教学设计小学低年段科学课的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正面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参与实践、体验学习乐趣的机会;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应该成为低年段科学课的首要任务。

一、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动脑研究问题的欲望。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想看吗?生:想。

(播放热气球升空的视频。

)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热气球升到天空中去了。

生:看到了很多热气球。

生:我看到各式各样的热气球。

生:我看到一个杯子样式的热气球,很漂亮,我很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热气球为什能升到天上去?生: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是什么让热气球飞起来的?……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今天这节课我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新课伊始,利用热气球录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猜想热气球升空的秘密。

师:你猜想一下,热气球能飞起来,跟什么有关?生:跟温度有关。

生:跟火有关。

生:跟热气球的形状有关。

生:跟热气球的大小有关生:跟空气有关。

师:什么样的空气?生:热空气。

师:在火焰的周围,空气会受热,我们把受热的空气成为热空气。

你想象一下,热空气是怎样让热气球升起来的?生:热空气把热气球顶起来的。

生:我猜会不会热空气本身就会上升呢?【猜想与假设是让学生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猜想热气球升空的秘密,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探究热气球升空的秘密,验证猜想。

1.设计实验方案。

师:你猜热空气会上升,那装满热空气的热气球也就跟着升起来了。

可是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向我们证明,热空气会上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看你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能不能用的上?下面小组讨论一下。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

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小学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1(教案)】引言: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天气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2. 纸张、铅笔、温度计。

3. 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冰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们重新回想起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气候特点。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比较热,而有些地方比较冷呢?”请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答案。

2. 学习概念(15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和特征。

解释热空气是指温度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的空气,冷空气则相反。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验探究(25分钟)a) 实验1: 热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们坐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热水壶。

请学生们用热水壶中的热气把气球吹起来,然后观察气球内部的变化。

鼓励学生们描述气球的状态变化,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热空气充满并浮起来。

b) 实验2: 冷空气的性质再次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冰块和一张纸。

请学生们将纸张放在冰块上,并观察纸张上的变化。

帮助学生们发现冰块会使纸张变冷,然后纸张会吸附周围的水汽,最终水汽聚集形成云雾。

解释冰块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导致水汽凝结形成云雾。

4. 总结(1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帮助学生们理解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并解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天气现象,如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等。

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认识冷空气和热空气: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1.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2.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老师可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

第二步:实验
1.实验一:了解热空气
材料:
-一支蜡烛
-一张纸
-点火器
步骤:
1.把蜡烛放在一张平板上,然后使用点火器点燃它。

2.把纸张垂直地放在火烛上方,并观察纸张受热后的变化。

3.实验二:了解冷空气
材料:
-一盘热水
-一瓶酒精
-一个口袋或编织袋
步骤:
1.把热水倒入盘子里。

2.把瓶子里的酒精倒在热水上,立即将瓶子放进口袋或编织
袋中。

3.等待一会儿,观察瓶子里的酒精冷却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第三步: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学生理解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第四步:巩固练习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并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应用。

同时,这个教案设计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热空气 首师大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热空气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热空气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模拟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使空气流动起来的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观测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生活间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到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方法有限,需要教师引导、点播。

同学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意识,能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很着急的放手让学时去尝试,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细致、全面的科学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热气球学生都知道,如何升空的却不是很清楚,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学生知道国外热气球爆炸事件,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5分钟)1、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2、请你把蜡烛点燃,用手去靠近,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3、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手热。

教师引导:手感觉到什么东西热了?(空气)空气受热了就形成了热空气。

生:有热空气上升,顶手。

(机动问题)哪位同学还有更细微的感觉?(最接近蜡烛火焰热空气越热。

)你觉得热空气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体验,感受到热空气的存在,以及热空气会上升。

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

活动2【活动】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为了研究热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实验材料的变化,看到热空气。

《热空气》教学实录

《热空气》教学实录

《热空气》教学实录
齐静
【期刊名称】《教学仪器与实验》
【年(卷),期】2007(023)005
【摘要】@@ 1 教学目标rn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归纳概括能力.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齐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063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堂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实录——杨辉三角的教学实录 [J], 张娟
2.动态力学分析在氟橡胶热空气老化分析中的应用 [J], 杨睿;赵文博;胡鹏飞;唐亮;胡立城;苏正涛
3.防冰系统喷嘴结构对冷热空气掺混性能的影响 [J], 刘海旭;张春梅;王辉;姜斌;王鑫
4.亚硫酸钠浸渍-热空气干燥加工枸杞的质量评价 [J], 薛鹏仙;龙泽荣;袁辉;王建玲;兰卫
5.蓄热型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J], 王军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5热空气》word教案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5热空气》word教案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如何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比较和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实践、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及自行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香、火柴、纸蛇、蜡烛、平衡杆、气球、塑料袋的、记录表等。

演示材料:有关利用热空气的电脑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导入新课1.点燃酒精灯,提问:火焰周围的空气会有什么变化?3.谈话:空气受热后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热空气的问题。

(熄灭酒精灯)2.学生汇报。

通过直观的现象,吸引学生明确本课主题。

学习新课一、了解热空气上升的道理1.把手绢悬挂在酒精灯上方,提问:老师怎样组装的?3.提问:点燃酒精灯使空气变热后,会出现什么现象?5.点燃酒精灯。

谈话:注意观察出现的现象和同学们刚才的想法是否一样2.观察、汇报(教师记录)4.讨论、汇报(教师记录)6.观察、汇报(教师记录)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一定的铺垫。

7.分别出示课本13页实验1.实验2.实验3的材料。

谈话:用这些材料也可以做热空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过材料后,先来填写表格,为实验做好准备。

11.提问:以上这些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热空气有什么特点?13.小结:实验说明热空气会上升。

8.观察材料、思考、讨论、填写表格9.实验、观察、记录、10.汇报12.分析实验现象,观察、讨论、汇报根据材料提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和预想实际现象。

培养实验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二、了解热空气上升道理的实际应用1.提问:人们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道理可以做什么事情?3.出示图片,补充学生的汇报;演示放飞孔明灯。

2.阅读课本15页资料、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空气》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二、展示实验材料,探究“热气球上升”实验。

(1)探究实验方案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研究热空气的特点,研究是不是热空气使得热气球上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

展示并介绍材料:酒精块、火柴、磁盘、湿毛巾、塑料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做个“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吗?如何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呢?
生:把酒精块放在磁盘里,用火柴点燃,然后把塑料袋放在上面。

师:你的描述真清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你们和他的一样吗?
生:有些不一样。

师:下面请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并在“实验记录一”上画出或者写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哪个小组能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找一个组交流实验方案。

师:他的方案可行吗,你们和他的一样吗?咱这位同学真是聪明,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吧。

记录单一:探究热气球上升实验
小组:
(2)播放微视频指导实验
为了更好的指导同学们做实验,老师还特意做了一个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老师一会儿请同学们说说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的地方。

大屏幕播放微课视频。

师:知道了如何做实验,在实验时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些地方呢?
学生:塑料袋要离火焰远一些。

学生:用湿抹布灭火时,等会儿要拿起来看一看是否熄灭。

老师表扬:1.你真细心。

2.你考虑的真全面。

3.你真是个有心人。

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提醒,老师也有几条想提醒你注意的。

屏幕展示。

a. 酒精块要正确使用,用火柴点燃,实验结束后马上用湿毛巾熄灭。

b. 用手抖一下塑料袋,撑开塑料袋,等袋子充气鼓起来,有了向上的趋势时,再同时松开手。

c. 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d. 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坐好。

(3)学生实验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交流
师:听到同学们的惊呼声,知道大家肯定成功了,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

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并描述实验记录。

(找三个组展示)
实验记录单(二)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体积;重量会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会。

(5)实验总结
师:同学们实验很成功,我真为你们高兴。

现在让我们一块来说出实验结论吧:学生齐答,大屏幕展示。

师:现在如果让你解释热气球上升的原因,你会了吗?(师生共同总结)(板书:
加热体积变大
冷空气----------热空气:上升)
重量变轻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