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以及传播的速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对声音传播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探究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运用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的传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声源(如鼓)、接收器(如耳朵)、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测量工具(如米尺)、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情景,如电话通话、两个人交谈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传播条件,如介质、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实验内容包括:a.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用米尺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
b.尝试在不同温度下传播声音,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
c.引入水作为传播介质,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4.巩固(5分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c.温度对声音传播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介绍声音传播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声纳、无线通讯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及评析
《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与评析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为什么快速安静的进入教室做好的呢?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
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各个角落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生:是。
师: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
虽然这些现象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些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师:问题提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的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
[评析: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上课铃声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寻求、探究之中。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可以通过玻璃、铁管传播。
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则你们的猜想正确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的?生: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生:我想用事实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
课前,我们大家一起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前,首先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思考这个实验应怎么做。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怎样验证的?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小学科学_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题是声音,本单元是在三上《水和空气》《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对不同的材料有一定的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是在前面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变化、以及影响声音音高变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声音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传播来指导学生认识声音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从而认识到如何保护听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的接触非常多,可是对声音如何传播可能是非常模糊的。
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声音如何传播四年级的已经具备观察记录和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可能不知道,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找出结论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够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通过观察实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对比、推理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对比猜想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过程,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五、教学过程导入:猜一猜教师: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生:声音。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声音。
(板书课题)教师在教师中央唱歌。
问:你们都能听到歌声吗?能。
为什么?结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分小组实验)敲击音叉放入水中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事项:敲击音叉都上部,动作不要太大。
小组汇报。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2:声音在固体中都传播。
一名同学敲击桌面,其他同学耳朵贴着桌面倾听,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3:演示实验:真空小闹钟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声音的传播一、【教学设计意图】(一)、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思考性,老师的指导性。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的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实验及网络材料。
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这是一个探究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一)、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四、【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五、【教学准备】音叉、闹钟、木制米尺、水槽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出示课件)他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深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在巩固和拓展环节,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声音接收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声音传播的原理了解不多。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的传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3.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声音传播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绳子、噪声发生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将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针扎破气球,让学生听到的声音。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声音传播的原理,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
同时,展示一些相关的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声音传播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噪声发生器产生声音,并用绳子将声音传播到另一端,观察绳子的振动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传播》 优秀公开课 教学设计2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做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地听听,看你能听到什么?(利用多媒体播放剪接的音乐)2.提问: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有趣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边的?3.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学生实验、观察,得出气体能传播声音的结论1.活动“简易听诊器”(1)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胸部,胶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讨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4)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漏斗和胶管中的空气传过来的,漏斗有扩大声音的功能。
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2.离开了空气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观看录像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1.提问: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2.“听听写字的声音”(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
3.“土电话”(1)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土电话”。
(2)四人一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一个同学轻轻敲击小勺,另一同学也仔细聆听。
(3)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来的?(4)讨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四、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且能够被人类的耳朵接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热、电等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影响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且能够被人类的耳朵接收。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声音的产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过程,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探究声音的传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总结出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4.探究声音的接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被耳朵接收的情况,总结出声音能够被人类的耳朵接收。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热、电、力等自然现象,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2.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锣鼓)、接收器(如耳朵)、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物体)。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敲击锣鼓等声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需要什么条件?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为什么不能在安静的图书馆大声喧哗?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速度。
第5课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五课。
教学是在前四课对声音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声音有音高音低及强弱之分”等,对声音单元的学习引发了足够的兴趣。
本课的任务是在学生足够的兴趣基础上,重点解决一个概念抽象性问题“声波”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上能传播但效果不同。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通过土电话的活动和音叉引起的水波来建立声波的概念,第二是通过不同材质的传音活动来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效果是不同的,并通过月球上的对话和玻璃钟内的闹钟来强化空气是传播声音重要音质。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通过本课的实验教学活动让他们逐渐理解。
【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基本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但教材安排的不同材质传音效果的对比实验加以了调整。
教材安排的活动学生难以操作,并且老师在课前自行的感知操作中,难以区别声音效果,因为本身物体在和音叉接触后就阻止了音叉的振动,传到耳朵只是“扑扑”的断声。
为此对实验加以了调整,用不同的电话线来制作土电话,通过打电话的形式来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不同。
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以及宇航员的太空是怎样传递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做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材料超市(学生材料):A: (水槽、石头)、土电话、听诊器B:气球(两只大小一样,一个装水,一个充满空气);集气瓶(两只大小一样,一个装水,一个充满空气)3、教师演示材料:音叉、泡沫小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就会将声音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池塘引起的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
我们看不见声波,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
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时约1224千米)。
声音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雷雨天,我们经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会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现象。
学情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应用实录
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师:我们来听一个实验。
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
想不想听?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生: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能传播声音。
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生一:能。
生二:不能。
师: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活动一:游戏——打土电话师:这是老师自制的一个土电话,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生:能。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试一试。
(老师通过土电话小声地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哄笑师:你为什么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是老师打电话让我这样做的。
师:这个同学是怎么听到我说话声音的?生:老师的声音是通这条电话线“传播”到他耳朵中去的。
师板书:声音的传播师:现在你们都能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
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地方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的声音,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很远、范围很大。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堂评价语4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堂评价语(1)一、聚焦环节1.敲击小鼓提问:★“你观察得真仔细,鼓面振动产生了声音,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对声音传播的思考很有深度,让我们一起探索声音是如何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吧!”2.组织学生讨论:★“你的想法很有趣,让我们看看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你的观点很有创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二、探索环节活动一:证明空气传播声音1.观察实验:★“你观察得很认真,闹钟的声音确实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你的描述很准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就像你画的一样清晰。
”2.学生解释现象:★“你的解释很有道理,空气确实可以传播声音。
”★“你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很透彻,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活动二: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1.实验过程:★“你的实验方法很正确,耳朵紧贴在桌面上,能够清晰地听到桌面的振动声。
”★“你真的很细心,注意到了桌面振动传声的现象。
”2.记录观察结果:★“你的记录很详细,观察得很全面。
”★“你的信息整理得很条理,真是个有条理的孩子!”活动三: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实验观察:★“你观察得很仔细,音叉振动引起的水面波动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你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很准确,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2.讨论声音传播路径:★“你的讨论很积极,对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有清晰的认识。
”★“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让我们对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研讨环节1.提问声音传播方式:★“你的回答很完整,声音确实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并借助物质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你对声音传播方式的描述很准确,真是个聪明的孩子!”2.解释宇航员沟通原因:★“你的解释很到位,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沟通。
”★“你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很深刻,真是个有智慧的孩子!”四、拓展环节1.玩“土电话”:★“你们玩得很认真,通过‘土电话’发现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秘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实录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学具准备:“土电话”——两个杯子、棉线(二人一组)“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4个杯子、棉线、毛线、铁丝、塑料绳、牙签、镊子、敲击棒教具准备:教学VCD片(播放听症器,证明空气传播声音)(播放钟声在真空中无法传播)课件、小黑板、水、水槽、教学过程:一、振动物体与声波1.气体(空气)课件演示:手机铃声的传播师:现在声波遇到了谁?然后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呢?(手机铃声——空气——耳朵)结论: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师:声音的这种波,我们叫它“声波”。
2.固体(棉线)——玩“土电话”温馨提示: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师:声音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说话的声音——空气——耳朵)4.液体、气体碰铃的声音——水——空气——耳朵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小考察:你能听到闹钟的铃声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气体与固体的比较——拍桌子听声音(课件)声波——空气——耳朵一般慢声波——固体(桌面)——耳朵响一些快2.固体与固体的比较实验注意事项3.出示不同声音在物体里的传播数据。
4.小结并板书:固体>液体>气体板书: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声音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进行研究。
难点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_声音的传播_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 同学们, 在实验中你们有 什么发现和体会?
生: 我们小组做的是打土电话 的实验。打土电话时, 要把中间的 棉线拉直, 两边的话筒就能听清 楚。如果线松弛, 就听不清楚。我们 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 我们也认为声音能在固体 中传播。我用手敲塑料管的一端, 再把耳朵贴在塑料管的另一端, 我 听到“咚咚”的声音, 还挺震耳朵。
开研究。 评析: 没有问题, 就没有发现,
没有探究的欲望。本课紧紧围绕学 生 习 以 为 常 的 生 活 现 象 — ——听 到 讲话的事谈起, 从而启发学生提出 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 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提出一个本课 的研究内容, 既有放, 又有收, 做到 有的放矢。
二、分组探究, 解决问题。 1.对 声 音 可 以 通 过 哪 些 物 质 传 播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 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 播? 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 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 哪组同 学派代表谈谈你们交流的想法? 生: 我觉得我们周围充满了空 气, 空气无所不在, 声音的传播肯 定与空气有关。 生: 我们小组认为声音可以穿 过墙壁传播, 因为有时我们隔着一 堵墙也能听到别人讲话。 生: 我猜想声音在水中也能传 播, 不然水中的动物怎样交流呢? 生: 我小时侯玩过一个游戏, 我拿一个纸筒卷起来, 对着纸筒 喊, 声音能传得老远。我想玻璃管、 铁管都能传播声音。
S c ie nc e 20
Les s on
科学课
(小学版) 2007 年 1 月上半月
苏教版《科学》教材
质? 生: 空气是一种气体。 师: 那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
气体中传播。 ( 2) 小 组 设 计 方 案 , 验 证 声 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声音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否真正意义上到达其作用和效果,主要是看教学反思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否有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等等。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一样,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更广,因为小学科学课涉及领域众多,自然、地球、宇宙、物质、生命等领域无所不包;其对教学前的课前准备活动要求更充分,因为小学科学教学需要结构性很强的探究材料,并且经常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已经成为整个教学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新旧教学理念存在冲突,所以必须经过教学反思才能迅速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足现今的教育发展需求。
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然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并非短时间能够实现,它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理解和内化才能逐渐完成。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过程中早期的科学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所以,小学阶段的科学启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小学科学课教师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学到科学知识、体验科学魅力、激发科学兴趣,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将产生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小学科学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更是提高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22.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23.汇报活动: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24.设计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其他因素。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声音传播的生活场景,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二、呈现(5分钟)
我向学生介绍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三、操练(10分钟)
八、板书(5分钟)
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我还让学生重复实验,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实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4.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声音的传播》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声音的传播》
称
《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
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
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
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 教材分析
课能够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
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 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 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 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 播。(板书)
(二)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 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 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 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 ——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 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 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三)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的途径提示: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
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附反思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
依照课标中要求,在高年级段要求进一步培育学生观看能力,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着重培育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进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制造精神。
本课是《声音的产生》以后继续让学生探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能力培育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指导学生熟悉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第二部份指导学生熟悉声音在物体中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能够为尔后学习有关于“声”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已经具有会初步做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爱好、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不同。
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自学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情愿合作。
针对这种情形,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充分挖掘学生这一方面的潜能。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明白得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式,熟悉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3)激发学生探讨的爱好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我在教学目标的确信,力求达到知识与技术、进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紧密结合。
因此我把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明白得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确信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确信为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关键点是学生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设计和亲自实验,明白得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教学难点: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二、教学进程教法、学法、评判方式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那么贯穿教学始终,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并采纳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实验法,在某些环节辅助以一些常规教学法,如谈话法、讨论法等,并创建多元化的课堂评判机制,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性的评判语言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评判,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为什么快速安静的进入教室做好的呢?
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
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各个角落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
生:是。
师: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
虽然这些现象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些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
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生:我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师:问题提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的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
[评析: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上课铃声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寻求、探究之中。
]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
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可以通过玻璃、铁管传播。
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的猜想正确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的?
生: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生:我想用事实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
课前,我们大家一起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前,首先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思考这个实验应怎么做。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怎
样验证的?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因为老师讲课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在老师和我们的耳朵中间隔着空气,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我非常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都能听到,在电铃和我们的耳朵之间隔着空气,声音就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我是用事实来证明。
师:对,学习科学就得用事实说话。
你们懂得这一点,真伟大!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打土电话时,声音是通过电话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这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生:我也认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我用手挠金属管的一端,再把耳朵贴在金属管的另一端,我听到“嚓嚓”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通过金属管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金属管是固体,所以,我认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生:老师,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隔壁的阿姨用什么东西在墙上划,我就听到“唰唰”的响声,这说明声音能通过墙壁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这也是固体传声。
生:我用手轻轻地挠桌子,然后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到了“嚓嚓”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
生:我在水中用小槌敲击小钢球,听到了敲击声,这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生: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我把两块石头放在盛水的水槽中,让两块石头敲击,我能听到敲击声,声音是通过水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生: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
石头的敲击声不光是通过水传的,因为在水和耳朵之间还有空气,所以说是通过水和空气来传播的。
生:不对,还有玻璃水槽!声音是通过水、玻璃水槽、空气三种物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我们学科学必须有这种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保持与发扬!。
[评:教师适时肯定与激励学生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师:对,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声物体和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就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的耳朵中。
假如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中间什么物体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清晰展示声音必须借助一些物体做为媒介来传播,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了解这些问题。
(播放录像)
师:我们了解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的传播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认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在操场上玩时,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学生,当铃声响时,各个角落的学生却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是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生:我认为声音还能拐着弯的向外传。
刚才我和李阳分别对着弯塑料管讲话,我们都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生:声音遇到障碍物还能反回来,在山谷里喊话能听到回声,就是因为声音碰到大山后又射回来。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
那么,声音又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师演示实验:把拴有小球的纸屏立在桌上,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鼓,使鼓声有一定的节奏。
)
师:当敲鼓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看到贴着纸屏的小球随着鼓声在不断地振动。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
交流完毕后学生汇报:
生:我认为是鼓的振动引起小球的振动。
生:我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
当用槌敲击左鼓面时,就会引起右鼓面的振动,右鼓面的振动又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就会引起小球的振动。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这样就会形成声音的波浪,就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下面让我们再通过录像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方
式。
(播放关于水波、声波的录像)
[评析:在学生做出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探究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则可以形象具体的展示出声音传播的过程。
]
三、巩固训练,延伸提高。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人把耳朵贴在地上探听远处是否的马蹄声?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要借助无线电通话机通话?
出示课件:一位老爷爷在岸上钓鱼,鱼正要上钩时,从岸上跑来三个小朋友,这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评析:通过“老爷爷钓鱼”的故事进一步地说明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的事实。
这一部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网络问卷巩固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