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
《杠杆》上课实录(校园里,学生围圈站好。
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羊角锤、大石头、小垫石、撬棍。
)师:先问一下班中谁力气最大?全班推举本班大力士:王梦祥师:请问大力士同学,能否帮我个忙?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生:努力拔钉子,拔不出来师: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
那么能否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生1:用羊角锤生2:用钳子。
师: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大力士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生:轻松拔出了钉子。
师: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谁能说一说?生:杠杆的作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说不出来。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杠杆并不是真正了解,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简单机械——杠杆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杠杆。
你们看这是什么?一根棍子,当一根棍子用它来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要用棍子翘起石头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要垫着师:对,就是要再有一个小石头在下面垫着。
师:请一个同学下来试试,看是直接拎起石头费劲还是用棍子翘费劲?生:好重。
(使劲拎几乎拎不动)生:轻松就翘起来了。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了,用棍子翘很省劲是吧,那我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你再试试看怎么样?(改变支点的位置)生:这次太费劲了。
师:这又是怎么回事了呢?我们现在回到教室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全体师生回到教室,师打开多媒体课件。
师:一根棍子,当用它来翘物体时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课题:杠杆)。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图,思考:他在撬石头时都有哪些地方在起作用?能不能给这些地方起个名字?师课件出示,讲解: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用力的那点叫力点,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支点,撬动重物的那点叫重点。
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看清这三点的位置。
师:现在的问题是刚才我们在用杠杆翘石头时,并不是一律都省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也就是说杠杆省力还是费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屏幕出示: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师:我们是否可以从刚才翘石头时的过程找到答案?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改变支点的位置,比如后移,我们同学看什么发生了变化?生:这样就费劲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
《杠杆》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导新课:师:老师遇到了点小困难,想请咱们同学帮忙解决一下。
(出示铁皮饼干箱)谁能打开?生:用尺子撬一下就能打开了。
(学生到台前演示)师:这位同学利用身边的工具——一把尺子就解决了问题。
师:假如你在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把石头挪开吗?生:找一根长木棍,伸到大石头底下就能撬动石头了。
生:我认为这样不行,还应该在木棍下面垫一块稍小的石头。
师:这种方法可行吗?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
(学生利用尺子撬动铅笔盒、字典等重物。
)师:这种方法可行吗?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做的?生:(边演示边介绍方法)我把一把长尺伸到铅笔盒下面,再在尺子下面垫了几块橡皮,用手压尺子一端,就轻松地把铅笔盒撬起来了。
师:一把尺子、一根棍子,当像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就叫杠杆。
(揭示课题,板书:杠杆)二、师生互动学新课:1.认识杠杆师:要研究杠杆。
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课件:杠杆撬棍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那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那点叫做重点。
(师生一起再一次指认重点、力点、支点的位置。
)师:(出示刚才撬盖子图片)你们能找找这个杠杆中三个位置分别在哪里吗?生:手向下压的一端是力点,靠在罐子边缘的地方是支点,插入盖子底下的部分是重点。
2.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师: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盖子,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生:不一定,可能有时不省力,还费力。
生:也有可能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在板贴的表格上记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师: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重物,杠杆尺怎样了?(演示)生:倾斜了。
师:怎样能提起重物,使杠杆尺平衡呢?生:可以把手放在杠杆尺的右边用力。
师:(演示)这个方法可行,能再想个办法,把我的手解放出来吗?生:可以在杠杆尺右边第四格挂一个重物。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片段实录精品版
《杠杆》教学片段实录一、导入阶段的教学实录: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个视频内容气氛浓厚,学生很快投入到上课的状态并能提出更有效的问题)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国外大赛的超强技能表演,请大家仔细欣赏。
(师播放平衡大师的表演视频)师:看到后你对这么大师的表演有什么感受或疑问?生:她是怎样做到的?生:为什么这些杆子那么听话?生:为什么轻轻的一根羽毛竟有这么大的作用?生: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入手,研究生活中常见的此类现象吧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和刚才看到的视频中的杆子都是用来撬动物体的,我们将用来撬动物体的棍子就称为:杠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20、杠杆二、讲授阶段的教学实录:认识杠杆的组成(图片展示支点、重点与力点的位置学生认识的更深刻、形象。
)师:出示课件——杠杆图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讲授阶段的教学实录:认识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及评价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杠杆实录
时间:20160717地点:四川罗江县新盛镇小学校教材:教科版六上《科学》执教:杨龙泰一、认识杠杆尺师:大家看桌子上,这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谁知道这是什么?生:我认为是杠杆尺。
因为上面有数字,还有小洞,左右还会摇晃的。
师:我们观察一下,它本身有没有特点?再看看小孔与小孔之间有上有什么特点?生:两边长短相同生:数字之间是相同的师: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生:这是杠杆尺的特点,是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杠杆的研究”(板书课题)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杠杆有三个点,谁能说说是哪三个点?生:支点、重点还有力点师:(出示课件,指每个点让学生认)生:(齐)支点、重点、力点师:接下来我们来看杠杆尺,谁能指出杠杆尺上的支点在哪?生(上讲台指)师:这是支点。
我在杠杆尺的左边挂钩码,它是重物,那这个点就是生:重点师:那我再在杠杆尺的右边挂钩码,那它是什么点?生:力点二、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一些特点师: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杠杆尺拿出来,先看老师这里。
我现在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小孔挂3个钩码,那这边就是生:重点师:如果我手一放就会怎么样生:向左边倒师:不平衡了对吧?生:对师:那要使它平衡,在右边挂钩码,怎么挂?生:我认为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也是第二个孔挂钩码。
师:还有其他挂法吗?这是有很多种挂法的。
生:我觉得应该在右边第4、5、6孔分别挂钩码去尝试一下,直到平衡师:那你准备具体怎么挂呢?生:我觉得要在第4孔挂2个钩码,第5孔挂1个钩码生:我觉得应该在第6孔挂2个钩码就可以了生:我觉得在右边第6孔上挂1个钩码就够了师:刚才同学们有很多意见,那等会你们小组做做看,究竟应怎么挂才会平衡。
师:这里有张实验记录单,做好实验后要记录师:看记录单,我们要在右边第几孔下挂几个钩码,就在它下面写个数字就可以了。
比如在第1孔下挂2个钩码,你就在第1孔下写个“2”字就行了。
师: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到10分钟看看哪组挂的方法最多。
好了大家动手做。
《杠杆》课堂实录
《杠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课前准备】课件名称:自制《杠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设备: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学生分组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随着力学的学习我们发现物理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用了(切换投影)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些我们常用的工具,老师想用它们来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一瓶汽水,请一名同学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瓶盖打开。
哪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选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教师:(拿出一个装画像的密封的布袋)这个布袋子里装的是某位同学的画像,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学生:想。
教师:请一名同学也从这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工具把这个布袋打开。
学生:学生选择剪刀把布袋剪开(布袋中的画像就是剪布袋的同学)。
教师:为检验同学们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来做个夹花生游戏,这是两盒花生,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的位置,在一定时间内谁夹得多谁就是胜利者。
请两名同学到前边来。
学生:学生游戏。
二、进行新课教师:刚才看到同学们都熟练而轻松的完成了每项工作,这一方面说明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确实很高,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机械很简单。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DIV.MyFav_1201960054362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1960054362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1960054362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1960054362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1960054362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1960054362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196005436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生1:我使用过铁锨、镊子、钳子、锤子。
《 杠杆 》教学实录及反思
《杠杆》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通过观看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熟悉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依据肯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试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探究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爱好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熟悉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过程。
教学预备1、试验器材预备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够让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2、课件预备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想古代埃及人民建筑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画(供同学提出探究问题)、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像)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师: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筑多年来始终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多吨的石块呢?(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
)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学问对它的建筑进行了科学的猜想:聪慧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
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猜想行不行?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试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克重的钩码)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信任吗?生:信任(但也有个别同学微微摇头表示不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杠杆》教案教科书说明: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20、杠杆二、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课件——杠杆图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力点支点重点力重物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20、杠杆力重物(二)、初步研究杠杆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小学六年级科学第十一册 杠杆教学实录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各小组将家中带来的各种工具,一一放在桌上,并简单介绍工具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师:现在我有一件事,想请同学们帮着做一做,请大家把各组桌上那块木板中的钉子拔出来,比一比哪一组最快?生:行!生:能不能用工具?师:可以!生:老师,我们把钉拔出来了!师:好,最快,第一名。
你们是怎样拔的?生:我们用的是起钉锤。
师:你们是怎样使用起钉锤的?生:老师,我们也拨出来了。
师:好的!第二名。
生:老师,我们也拨出来了。
师:好的!第三名。
生:老师,我们也成功了。
师:好的!第四,第五……师:(走到还拨不出钉子的小组中启发)请你们再动脑筋,互相配合,再试试。
师:好!差不多我们各组都将钉从木板中拔出来了,最容易、最省力的拔钉方法是什么?生:(齐)用起钉锤。
师:用起钉锤拔钉和其他方法有什么不同?说说起打锤拔钉时,力是怎样传递的。
生:起钉锤靠锤嘴钳住钉帽,锤身抵住木板,我们用力扳锤柄,钉子便很轻松地被拔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真切(利用多媒体播放拔钉分解慢动作)。
师:起钉锤是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么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准,跃跃欲说。
)师: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撬棒。
(多媒体播放)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力点。
师:杠杆有什么作用呢?生:人们能用杠杆来撬重物。
师:好处是什么?生:能省力?师:是吗?一定省力?那么会不会反过来不省力呢?生:可能有的?师:好的,今天这一课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杠杆在怎样的情况下省力?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反而费力?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多媒体播放)师:同学们,课文第40页和41页有两个关于研究杠杆的实验方案:(l)假如给你一根结实的棒和一个可以移动的支点,你能通过"角力比赛"自己来发现杠杆的秘密吗?(2)运用二年级曾学过的《平衡架》一课,借助平衡架通过"挂钩码"来发现杠杆的秘密。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精品版
《杠杆》教学实录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大石头图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想把它移到路边,可是怎么也搬不动。
你能帮老师从下面的工具中选择一种来移开大石头吗?(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使用杠杆的经验,故从工具的选择入手)……(生:用棍子来撬)怎么撬?你能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吗?还要在棍子下面放个小石头?放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支撑棍子,棍子在上面才能转动)老师介绍:这就是一个支点。
请同学们用沙包当作石头,用直尺作撬棍,用橡皮作支点,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体验撬石头)二、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课件——杠杆图师结合课件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 杠杆 》教学实录
《杠杆》教学实录东凤中学李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本章其它机械的物理规律的理论依据,应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当力臂不等于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出力臂,因此,力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和学法结合几种杠杆受力平衡的图示和实例讲述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内涵,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能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显然,教上述概念时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
教杠杆原理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因此,把发现法做为一种学法进行渗透是不行的。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自制杆秤2、课件准备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摆弄自制杆秤。
师:同学们,请这是什么?生:杆秤。
师:哪里见过呢?生:市场买菜;药店称药。
师:我们看看它工作时在转动,可是有一点不动,是哪个点呀?生:提纽的那一点。
师: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抽水机手柄、瓶盖起子、羊角锤、跷跷板工作的情境?(多媒体演示)师:通过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一:都有一个固定点。
生二:都可以转动。
生三:杠杆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生四:杠杆的杆的组成材料都很硬。
师:谁知道我们在物理上如何来称呼这类装置?生:杠杆。
科学教学实录杠杆的科学
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在平衡的前提下怎样可以省力,怎样不能省力。
教学难点:以比较的目光体会科学意义上的省力,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课初即有)、记录单一张。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压水井的动画场景、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羊角锤拔钉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井里有一桶水,一位老奶奶正在吃力地往上提。
每一位路过的小朋友都会真心去帮助她拎起来,你准备用多大的劲?用尽可能小的劲,只要能提起就可以了。
老师身材高不高?任意指一位学生,他的身材矮不矮?明确要比较而言。
一、认识杠杆1.面前有一块重100千克的巨石,你搬得动它吗?你会利用什么工具去移动它?看谁想得办法最多,最好?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机出示撬棍,仅凭这根棍子就能将巨石撬起了吗?像这样,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与直接搬动相比,用撬棍撬动有什么好处?体验省力。
(板书:省力)2. 让我们再来实际感受一下吧!用你的钢尺撬起钩码盒,与直接拎起它相比,用的力有什么变化?找出三个点,说明杠杆的组成及杠杆能省力。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板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在撬棍撬巨石中标示出来.简笔画:一阻力二杠杆三支点四用力.4.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也是杠杆,它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课件展示两幅图片,尝试寻找让他们动起来!进一步观察并确定,认识三个点.撬钉子的羊角锤也是杠杆吗?二、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撬棍轻松地撬起了一块巨石,说明像我们刚才那样使用撬棍撬起巨石帮助我们省力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
<<杠杆>>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1、教师举起一根棍子,学生猜测棍子的用途。
2、教师:“别小看一根棍子,它可具有神奇的力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
”3、学生演示撬石头。
其余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杠杆。
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解开杠杆撬动石头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1、认识杠杆上的三点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重物)(1)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装置。
(2)学生利用字典、、橡皮、直尺等材料制作一个杠杆。
(3)学生先用小拇指抬起重物,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重物。
(4)教师提问: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学生可能回答用手压的地方,下面垫橡皮的地方,压着字典的地方在起作用。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并板书三点:力点、支点、重点。
在小组中每人指出杠杆上的三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1)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分组实验2(用直尺撬重物)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杠杆尺左2格处挂2个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2)分组实验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3)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计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计量。
(4)讨论: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汇报)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②三组实验的结果: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费力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省力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小组讨论后,交流。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实录杠杆[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那位同学勇敢的到前边来试一试?老师给他找一个对手,现在大家猜想一下谁会赢呢?(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赖依生存的美丽星球,它的名字叫什么?有一位老人却这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把整个地球给撬起来。
”从科学的角度,你对这位老人的这一句话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吹牛,他有那么大的力气吗?生:他是怎么撬的呢?生:为什么要用足够长的杆子?)师:那这节课你最关注,最想探究的是哪个问题?(他是怎么撬的?)(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1、模拟实验(1)让我们体验一下,怎样来撬动物体呢? 请同学们利用自备筷子,文具盒,橡皮,试试如何撬动物体?(2)汇报实验结果你是怎样撬动物体的,说说你的发现?2、科学知识。
(课件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1)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课题杠杆)当用杠杆撬动物体时,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位置叫做重点。
(2)师: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刚才我们撬物体时这三点的位置,尝试改变橡皮的位置,撬动时感觉都一样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把你们的体验结果记录在<表格1>内。
学生汇报小结:咱们的体验是否准确呢,我们今天就借助另一种工具来进一步研究----(3)出示杠杆尺,每个小组组装杠杆尺,并调节平衡。
看那个小组行动最快。
3、探究性实验:(1)小组合作制定方案;方案:师: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老人使用工具是杠杆。
为了便于研究老人撬动地球的奥秘,我们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的钩码代表被撬动的地球,而这个位置是什么?谁能指出杠杆尺的支点在哪儿?力点呢?为了准确表示老人用力的大小,我们把右边挂上的钩码代表撬动时老人用的力。
《杠杆》课堂教学实录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认识杠杆的有关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能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三、教具:投影片辅助教学四、教学方法:先学后讲,自主探究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长城、金字塔的风光片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针对长城、金字塔提出有关问题,以上过程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发展阶段。
2、新课教学学习新知:根据投影片上的思考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思考题设计意图:为解决力臂的学习难度,我让学生思考几何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理解力的作用线的含义。
通过学生先自学教学内容教师再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之所以选择上述方法,因为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个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对探究教学来说,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达到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课堂练习的设置,通过练习作力臂的作法,归纳总结作力臂的一般步骤,从而降低学生作力臂的难度。
在总结练习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从而导出杠杆平衡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不挂物体和挂物体两种情况),当所挂物体的一端变化而另一端没有变化,杠杆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引入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教科书说明: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杠杆二、活动过程(一)初步认识杠杆师:出示杠杆图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
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所需仪器: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师边说边组装注意事项:1.杠杆尺有标记一端钩码做重物,一个钩码重=0.5牛,另一端为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4.我们看课件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几个格表示,在第一个洞,距离是1个格,在第二个洞,距离是2个格;5.请根据表格做好记录次数物体重量(有标记) 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实验要求:请研究杠杆,根据数据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研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师:请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师:谁来汇报你们的数据和发现。
生1.我们的数据是:次数物体重量(有标记) 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一次 2牛 0.5牛 4 1我们发现杠杆是省力的。
师引导:请看后面数据杠杆当怎样时,省力?(师板书: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生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师板书:大于省力)师:说的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2:我们的数据是:次数物体重量(有标记) 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二次 0.5牛 1牛 1 2我们的发现是:杠杆是费力的。
师提示:请说完整。
生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
(师板书:小于费力)师:真棒!还有不同的吗?生3:我们的数据是:次数物体重量(有标记) 人的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三次 1牛 1牛 4 4我们的发现是: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板书:等于不省力不费力)师:同学们真棒!关于杠杆的发现谁能完整的说说?生4: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出示简图: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杠杆原理。
(四)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师:(出示剪刀——费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生:是费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出示剪刀——省力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为什么?生:是省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剪刀是较复杂的杠杆,还有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介绍省力杠杆——钳子、起钉锤、起子、推车。
师出示课件:介绍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人体杠杆等师用镊子夹物:镊子的三点在哪里?它是什么杠杆?生:夹物的地方是重点,手的地方是力点,一个头的地方是支点,镊子是费力的杠杆。
师:很好!镊子和前面的杠杆不一样,它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
师:人钓鱼时,也是费力杠杆,请看图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距离。
师介绍人体杠杆。
师出示课件:天平是什么杠杆?使用它有什么好处?生:天平是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
使用天平方便称物体重量。
师: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动脑筋:师:老师有个难题考考你们,看谁聪明。
一个人用担子挑重物时,肩膀挑担子的哪个位置最轻松?生1:挑中间位置。
师:假如一头重,一头轻呢?生2:挑支点位置。
师:很好!你真棒!人只有挑支点位置时,担子是平衡的,人最轻松。
拓展活动: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合适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直臂杠杆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1.找一根80×3×1厘米3的均匀木杆作为杠杆。
在杠杆的中点钻一光滑的小孔,作为支点孔。
2.在杠杆中点的两侧每隔5厘米打一孔,用以悬挂钩码,如下图所示。
3.在杠杆两端的端面上各安装一个带螺母的螺丝,用于调节杠杆的平衡。
4.用细钢丝制两个钩码夹,用于吊起钩码或重物,如图7.1-1右上角所示。
【使用方法】1.将杠杆轴固定在木支架的竖杆上,再把杠杆的中心孔套在轴上,调节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呈水平状态。
2.在杠杆两臂分别挂上钩码或重物,使杠杆仍保持平衡。
若将杆左侧的钩码当作动力,支点到左侧钩码的距离就是动力臂;右侧的钩码就是阻力,右侧钩码到支点的距离就是阻力臂。
实验表明: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就是等臂杠杆。
使用等臂杠杆不省力。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才省力。
3.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一侧,弹簧秤挂在钩码与支点之间的上方,这时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向下,弹簧秤对杠杆的拉力向上,杠杆仍能保持在水平位置。
把钩码重当作阻力,把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使杠杆平衡,即可研究这种情况时力和力臂的关系。
实验设计: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杠杆及支架,钩码5-6个,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步骤(1)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14-10所示,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左边2个,右边一个),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等于钩码受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下表。
(3)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2个钩码,位置不变,移动右方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下表。
(4)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测得的力和力臂记在表中。
(5)如图14-11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秤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把弹簧秤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表中。
(6)算出四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比较计算结果,归纳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
想想议议如图14-10所示,杠杆平衡后:(1)如果在两侧的钩码不同时增挂相同数的钩码,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2)如果同时把两侧钩码向外侧(或向支点)移过相同的距离,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用实验验证你的答案。
知识链接:杠杆的应用1、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必须明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违反力学原理的,是不存在的。
可以设想,如果能给阿基米德“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很大的弧,一辈子都走不到头。
2、各类杠杆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是按人力允许的条件,从有利于生产出发。
例如:钓鱼竿使用时,要求能迅速将鱼提离水面,因此钓鱼竿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汽水瓶扳手使用时,遇到阻力较大,必需使用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天平就是利用等臂杠杆两边力大小相等的原理,由砝码数直接得出物体质量数。
可见,选择何种杠杆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的,千万不要误认为使用机械都是为了省力。
知识链接:杠杆平衡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起地球吗?他用的是什么工具呢?怎样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答:关于力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从几何学来看,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是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力臂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2)作用在同一个点上的几个力,若它们的方向不同,那么力臂一般不同(与杠杆对称的两个力的力臂长短是相同的,画一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