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2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品质》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的解析。
文本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和运用。
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文本。
使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和视频等,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支持。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
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论坛,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引入阶段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和摘要,预测文章内容和大意。
3.2 阅读与理解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教师提供必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3 深入解析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总结和点评。
3.4 批判性思维阶段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理解能力。
4.2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复习和巩固。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回答相关问题,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4.4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典型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五章: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巩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作品,加深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6.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和运用。
6.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同进步。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7.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7.3 改进措施:教师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课堂管理8.2 情感关怀: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品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并欣赏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1.2 教学内容小说《品质》的基本情节介绍。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阅读引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说,解读文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2.2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小说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或讨论稿。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作者、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小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小说的重要细节和情节发展。
深入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心理描写和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总结教学内容。
3.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报告或讨论稿的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性文章的写作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小说原著:《品质》的小说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质》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作品的氛围。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关于“品质”的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感和氛围。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关于“品质”的思考和探索。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检查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品质”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反思。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准备课文解析的PPT或黑板,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准备课后作业的评价标准,确保作业质量的公正和客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探讨不同作家对“品质”主题的呈现方式。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品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品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品质》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从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品质》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7. 作业布置:(2)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现状。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等方面。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如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品质》教案
《品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格斯拉先生的人物形象。
2. 学习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坚守道德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格斯拉先生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工匠精神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品质》。
2. 新课讲授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3)学生齐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深入研读
(1)分析格斯拉先生的人物形象。
(2)找出文中描写格斯拉先生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品质”的含义。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品质》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品质》的作者、发表时间、作品背景等。
1.2.2 主要情节:概述《品质》的主要情节,重点介绍主人公的经历和性格特点。
1.2.3 作品主题:阐述《品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品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1.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1.3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品质》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1.1 写一篇关于《品质》的读后感,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1.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尊重和保护传统手工艺。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品质》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能够欣赏小说中的优秀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坚持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欣赏小说中的优秀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3)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人物形象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优秀语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优秀语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语言美。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小说主题思想。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对主人公品质的认识。
2. 请分析小说中的一个象征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3. 请选取小说中的一句优秀语句,进行分析鉴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品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将品质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品质的定义与内涵2. 品质的重要性3. 品质素养的培养与提升4. 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5. 品质与人际关系的关联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质的定义、内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质的作用和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提升品质,以及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品质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实践演练情景剧。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品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品质的定义、内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质的作用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和提升品质,以及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品质的力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提升品质的计划,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演练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品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 作业提交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品质提升计划,评估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品质》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品质》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品质》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品质》的内涵;(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认识到品质对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负责的社会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品质的内涵与重要性(1)导入:讲解品质的定义和内涵;(2)讲解品质的重要性;(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品质优秀的个人和企业;(4)小组讨论:讨论品质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
2. 第二课时:品质的培养与提升(1)讲解品质培养的方法;(2)讲解品质提升的途径;(3)案例分析:分析品质提升的成功案例;(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提升个人和企业品质。
3. 第三课时:品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1)讲解品质管理的定义和原理;(2)讲解品质管理的方法;(3)案例分析:分析品质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品质管理方法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
4. 第四课时:品质保证与质量认证(1)讲解品质保证的意义和作用;(2)讲解质量认证的原理和流程;(3)案例分析:分析质量认证在企业中的应用;(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通过质量认证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5. 第五课时:品质改进与创新(1)讲解品质改进的意义和目的;(2)讲解品质创新的方法和途径;(3)案例分析:分析品质改进和创新的成功案例;(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进行品质改进和创新。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品质》相关教材或资料;2. 案例库:收集各类品质优秀和个人企业的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品质教案思路完整版
品质教案思路完整版教案是教师为备课、组织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案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为了确保教案品质的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案的第一部分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师应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将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并确定具体的要求和达成标准。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案的第二部分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组织和安排。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增加一些拓展性内容和实践性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案的第三部分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运用的策略和操作方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游戏法等,灵活运用,确保教学过程生动、活跃、有效。
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教案的第四部分应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等。
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活动的次序、持续时间、教学步骤等进行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五、合理评价教学效果教案的第五部分应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完善教案的品质,应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品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背景知识,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品质》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1920年。
作品以我国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人吃人的现象。
2.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人公阿Q,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底层人物。
他自卑而又自尊,懦弱而又狡猾,代表了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3. 情节安排分析:小说以阿Q的生平事迹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阿Q悲惨的一生。
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4. 写作技巧探讨:小说运用了讽刺、对比、象征等手法,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品质》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作者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为后续讨论作准备。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
4. 成果展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如何改变类似阿Q这样的底层人民的命运。
五、课后作业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3. 推荐一篇关于社会现实的作文,与同学交流、探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品质课教案
初中品质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培养良好品质,做合格公民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良好品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负责任等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有品质的公民。
教学内容:1. 品质的定义和重要性2. 良好品质的培养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的品质?”引起学生对品质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品质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品质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品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品质的重要性。
三、学习良好品质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负责任等良好品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这些良好品质。
3.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品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品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对良好品质的践行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品质的定义、重要性、培养方法等内容。
2. 实例材料:用于讲解品质重要性的实例。
3. 小组讨论: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良好品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品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品质。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的寓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家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同理心。
(2)认识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人性的认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2)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3)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基本情节。
(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梳理故事脉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象征手法解读:(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2)分析象征手法的寓意及作用。
5. 比较阅读:(1)选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2)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挣扎。
(3)理解小说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2. 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初中道德与品质教案模板
初中道德与品质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道德与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与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道德与品质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准备:案例材料、讨论问题、角色扮演剧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其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道德与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新课讲授1. 教师简要介绍道德与品质的定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道德与品质的具体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道德与品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新课讲授1. 教师介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如自律、他律、榜样示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短文。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道德与品质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13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13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利用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教学难点: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利用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继续传授学习小说的方法,让学生继续把握三要素,并能深入学会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追求。
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位鞋匠,看看这位鞋匠有着什么样的尊严与追求。
板书:品质简介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几家公司。
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
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
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
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
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
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
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
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品质》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
(2)领悟诚信、敬业等品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作者乔治·艾略特及作品背景。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汤姆、贝西等,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3. 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雨、雾等自然现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乔治·艾略特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诚信、敬业等品质的理解。
2. 选取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思考。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体现出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同理心和正确价值观的认同。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品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品质、追求卓越的品质观念;(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品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3. 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品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词语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品质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品质》,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合作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3.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通过例子进行练习。
4. 写作技巧训练: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5.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阅读理解能力、修辞手法分析能力、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品质》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3.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4. 写作技巧指导资料;5. 口语表达活动指导资料。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品质》文本打印;2. 相关背景资料整理;3. 修辞手法参考资料整理;4. 写作技巧指导资料整理;5. 口语表达活动指导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及交流关于作家及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
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1897年)发表处女作,19XX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
他的作品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
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
《有产者》(1906)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书中所描写的福尔赛世家正处于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
福尔赛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经纪人、拥有房地产或者股票的资产阶级,他们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对衣食住行、家庭关系,对殖民地、不列颠帝国等都形成了本质上相同的看法,这就是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有产者》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称为“福尔赛军队的先锋”。
他把一切东西都当作商品、当作资本,每看见一幅名画、一件古玩,总要想到这在拍卖行里能拍卖上多少钱;他买地造屋,首先考虑的是地价会不会上涨,房子将来能不能卖上高价。
在对待妻子伊琳的态度上,更加明显地暴露了这种观念。
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占为己有,便用金钱收买了伊琳的后母,达到了目的。
但他并没有把伊琳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画一样占有她,自己则由于"在全伦敦人面前感到是这个尤物的占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觉身价百倍”。
婚后,他象保护自已的财产一样紧盯着她,不让她与别人接触。
当他发现伊琳不爱他、甚至恨他时,他认为这简直是违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规定--财产法,便想在乡下造一所别墅把她禁锢起来。
当伊琳爱上建筑师波辛尼以后,他坚决不同意离婚,而用蛮横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权力”,还卑鄙地利用建筑别墅的财务纠纷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无路、神志恍惚、被马车撞死的悲剧。
小说对于福尔赛一家表面上一团和气、你来我往,骨子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幸灾乐祸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细致的揭露。
《品质》写于19XX年。
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
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课堂教学步骤1.导入:同学们,之前通过预习和交流,我们简单了解了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我们还大致地了解了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有产者》。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位大作家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品质》。
2.整体感知小说这种文体,同学们应该相当熟悉,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
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3.文本品析(1)这又是一个悲剧故事,鞋匠格斯拉的死以及死因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告诉读者的。
我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演绎一下一番对话,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格斯拉的死?对于格斯拉的死,当时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看待的?简述:格斯拉的饿死是由于他不会经营,没有了顾客,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
当时的人们觉得格斯拉是个“怪人”,他的死“真是怪事”。
(2)格斯拉先生的确是奇怪的,除了这个年轻人讲的,在小说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充分领略到这个鞋匠的“怪”,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请找出文章里写出格斯拉的“怪”的一些细节,并说说你怎么看待他的“怪”,试着根据你的理解用更具体一些的词语来概括他与众不同的特征。
第5小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格斯拉先生长得也是奇怪的,像“皮革制成”,有点僵硬和迟钝,但眼睛里却闪着“迷恋理想”的光芒。
(僵硬迟钝朴实严肃迷恋理想)8-11小节: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来了顾客,格斯拉先生才慢慢从二楼下来,“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
“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一丝不苟)12-21小节“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讲究诚信追求完美)25、26小节:“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
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过后你会明白的。
”(对不顾体面不诚信的大公司无比蔑视和憎恨。
)注意:格斯拉先生是一个鞋匠,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手艺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顶好的靴子,这是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他做的靴子,用文章中的话来讲就是“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小说的开始作者就向我们描述了陈列在格斯拉先生橱窗里的几双近乎艺术品的靴子,请齐读第二小节中的这五行文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手艺高超的格斯拉先生的杰作。
(3)这几双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艺的美丽靴子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还有两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前后对比来读,你有怎样的体会?明确:28小节,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对比第一次,感觉有些凄凉,也让人对格斯拉先生的命运隐隐地担心。
54小节,格斯拉先生已经死了,店铺过户给了别人,“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这个能做出顶好靴子的鞋匠凄凉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制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杰作成了别人的样品,大概是已经没有人可以做出比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令人有无限哀叹的感觉。
4.主题探讨:(1)这样一个手艺高超、朴实严肃、踏实诚信的鞋匠最后饿死了,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还是一个必然的悲剧?结合大家课前对作品背景资料的查阅了解,来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明确: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反而将靴子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2)作家讲述这样一个悲剧,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为格斯拉先生洒一把辛酸泪么?格斯拉先生经常断炊,后来饿死,因为最后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
人们不再去定做格斯拉先生的靴子了,因为“顾客可不愿意等待呀”,这是那个年轻人所讲述的原因。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么?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原先人们对格斯拉先生以及他的靴子是怎样的态度?找出原文依据,把它大声读出来。
后来人们不去定做格斯拉的靴子了,你认为其中还有着怎样的原因?这些人在格斯拉的悲剧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明确:除了不愿意等待,人们对靴子的质量也不是那么看重了,“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在大公司的广告诱惑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适应了也进一步地去推动了这个社会的发展,人们再也无法理解格斯拉先生这个固执和怪异的老头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们遗弃了格斯拉,积极顺应了这个物质社会发展的人们在一种无意识里把这个“像皮革一样”“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里。
从我们今天的阅读来看,高尔斯华绥创作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总结: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
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5讨论:目前,我们的社会也正处在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为了物质利益,有些人丢弃了人性中的真、善和美,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们,或者,我们该如何自处呢?6.总结:手艺是鞋匠的生命,对手艺的执著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
即便面临生存危机,本分的鞋匠格斯拉仍执着于自己的“靴子理想”,“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他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靴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