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学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属于苏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的《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是英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篇小说。本篇小说讲述鞋匠格斯拉把做靴子当成自己一生的理想,为了做出完美的靴子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最终在工业化大潮的冲击下贫困而死的故事。小说赞颂了主人公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以及在做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信誉。小说主题清晰,语言通俗,易于把握。从课文隶属的板块来看,本篇小说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探讨底层人民身上映射出的不一般的光辉形象,也就需对小说人物的形象作必要的分析并理解作者所要表达出的主题思想。同时,这又是一篇典型的小说,那么,小说中的一些描写方法的介绍也就成为一个必需的环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小说主人公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考
教学难点
1.学会联系作家及其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2.了解小说的基本描写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岛国的法利赛人》(1904)问世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者》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钥匙》(1926)、《天鹅之歌》(1928)和《尾声》三部曲:《女侍》(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其中前两个三部曲各有两个短篇插曲。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
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字音
沁(qìn)人心脾靴(xuē)子鬈(quán)曲
趿(tā)拉蹙(cù)眉褶(zhě)皱(zhòu)
脚趾(zhǐ) 断炊(chuī)
二、导入
提问:当我们提到“鞋匠”这一职业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注意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到对人性的思考这一方面)
三、文本分析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提示:他是一个鞋匠,人们认为她的手艺怎么样?如此的手艺他的生意又如何?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明确:格斯拉是一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最终饿死了。
2.格斯拉有那么好的手艺,应该有着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那必然是那个社会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竟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请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者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第26段:他们把一切都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第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
(同行的激烈竞争)
第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
总结: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出示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小说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确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挤压扫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
3.分析格斯拉的形象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找出能够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和内容
①第5段,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外貌的描写
这段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着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起来,赞扬了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②第13段~第21段,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的描写
表现了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
③第25、26段,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
反映出他不愿粗制滥造的职业道德
④第8段~第11段,“我”去做靴子时他的表情和动作
对制作靴子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
(2)用一句话概括格斯拉的形象
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意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依然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4.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从文中探索其原因。
①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
②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的普及,社会风气日趋低下的社会背景
四、课堂总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的存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质”为题,他难道仅仅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靴匠制作出来的靴子的高品质吗?毫无疑问,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这里,高尔斯华绥更多的是在倡导,社会需要格斯拉一般的高品质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