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9e34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4.png)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354e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6.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0d67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8.png)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33755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c.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力学】1.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力的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为零。
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6.杠杆原理:力矩的概念,杠杆的条件和应用。
7.斜面上的物体:斜面力的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计算。
8.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计算。
9.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和竖直初速度,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计算。
10.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和单位,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热平衡与热量传递:热平衡的条件和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3.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相变时的吸热和放热。
4.气体定律:博意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应用于气体的状态计算。
5.热量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热量传递的应用。
【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公式,测量物体和像的实际与虚像的判断。
3.光的色散:白光在三棱镜中的分解,光的三原色和补色以及调和色的概念。
4.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5.光的透射:透射的条件、全反射和光导纤维在通讯中的应用。
【电学】1.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算,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2.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3.电能与电功: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的概念和计算。
4.电路中的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电阻器、电灯等元件的特点和应用。
5.静电与电场:静电的产生和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6.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电磁感应定律,弗莱明左手法则。
7.电磁感应应用: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ee570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c.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c7f82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9.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等核心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2. 功与能:理解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3. 动量:理解动量的基本概念,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热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了解热平衡状态。
2. 内能与热量转化: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热量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光的性质:理解光的波长、频率、速度等性质,了解光谱的概念。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电磁等概念。
1. 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电阻与欧姆定律: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功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的电功和功率。
4. 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电磁现象。
五、声学知识点声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感知等知识的理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物理注重学生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af7d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5.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一、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1.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温度、光强等。
2. 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强度-安培(A)、温度-开尔文(K)、光强-坎德拉(cd)。
二、力学1. 动力学方程:F=ma。
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分类:分解力、合力。
4. 惯性力:离心力、向心力。
5. 动能和动能定理:K=½mv²。
6.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7. 动量守恒定律。
三、运动学1. 直线运动:v=at。
2. 曲线运动:加速度、圆周运动。
3. 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加速直线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四、压强1.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2. 压强公式:P=F/A。
3. 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气体压强。
五、浮力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六、力和功1. 功的定义和公式:W=Fs。
2. 功的分类:正功、负功、零功。
3. 功的计算: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做功的关系。
七、机械能1. 势能和动能的关系。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八、简单机械1. 辅助物理量:力臂和力矩。
2. 杠杆定律:F₁d₁=F₂d₂。
九、能源和能量1.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热能。
十、振动和波动1. 振动:周期、频率、角频率、幅度等。
2. 波动:波的分类、波长、频率、波速等。
3. 共振和声音。
十一、光学1.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成像。
2.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
3. 光的衍射和干涉。
4. 光的色散和偏振。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c08e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d.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9ca34b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7.png)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a99634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d.png)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说话的声音。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bb46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e.png)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概述1. 物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二、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运动定律3. 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质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7. 力的做功和功的计算8. 动能和动能定理9. 动能的转化三、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3. 抛体的运动规律4. 物体做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5. 一维匀变速直线运动6. 二维直线运动7. 圆周运动8. 相对运动4. 力学运动1. 力学系统2. 弹簧系统的振动规律3. 波的传播特点4. 时间和频率的关系5. 波长和波速的关系6. 光的反射和折射7. 离心力和向心力8. 地球引力和天体运动五、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传导4. 物体的热膨胀5. 热量和机械功的关系6.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7. 气体的分子动理论8. 水的比热和汽化热9. 冷热的快速交换六、电磁学1. 电荷的基本概念2. 电流和电流的大小3.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4. 串联和并联电路5. 电功和电热6.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7. 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8. 电磁感应现象9. 电磁波的特性10. 电磁现象的应用七、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2. 光的直线传播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人眼的调节和成像原理6.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7. 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原理8. 光的干涉和衍射9. 光的偏振八、原子物理学1.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2.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3. 辐射的吸收和发射4. X射线的产生和应用5. 核裂变和核聚变6. 放射性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245675c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3.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db5f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b.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1. 力和运动-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可以表示为速度=位移/时间。
-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可以表示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可以表示为重力=质量*加速度。
-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动能=1/2*质量*速度^2。
-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可以表示为动量=质量*速度。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光学- 光线:光线是光的传播方向。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按照折射定律。
- 确定物体位置: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是实像,凹透镜成像是虚像。
3. 电学-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电流,可以表示为电流=电荷/时间。
- 电压: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电压=功/电荷。
- 电阻:电阻是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
- 安培定律:安培定律是描述导线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压相同;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压。
4. 热学-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热能的形式,可以表示为热量=质量*热容量*温度变化。
-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的流动会导致它们达到热平衡。
5. 声学- 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需要媒质(空气、水等)传递。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遇到物体时会反射和折射,遵循与光的规律类似的原理。
以上是中考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30fe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d.png)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阻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5.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能量与功1. 能量: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2.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所做的工作,公式为\( W = F \times d \)。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公式为 \( P = \frac{W}{t} \)。
三、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热状态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为伏特(V)。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为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 I =\frac{V}{R} \)。
五、电磁学基础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3.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六、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方向返回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七、声学基础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
3.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2b1a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c.png)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中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存在。
- 元素的概念: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方法。
二、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速度和加速度: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和能量传播的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规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 光的成像:通过平面镜和球面镜,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和实像。
四、电与磁- 电流和电路:电是带有电荷的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
- 电阻和电功率:引入了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 磁的产生和磁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铁和带电粒子有吸引和斥力作用。
-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引起感应电流。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提供帮助。
详细的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解。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1704a9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3.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实验和观测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以下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4.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5.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产生变形。
2.力的计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3.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成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压强:由于所受力作用面积不同而引起的压力大小差异。
3.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4.选择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中的条件是物体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
四、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的平衡原理和杠杆的计算问题。
2.轮轴系统:轮轴系统的平衡条件和重力势能和位力的关系。
3.原理应用:简单机械的组合和使用。
五、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能够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的物理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总和。
4.功:力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产生位移的能力。
5.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各种相互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六、光的性质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2.光的反射:光线撞击物体表面,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3.光的色散: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4.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实像或虚像。
七、电学1.电流:电荷的流动。
2.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力。
3.电压: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差。
4.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76cf7bea26925c52dc5bf93.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7.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d4da68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b.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与重量- 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 弹力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4. 力的平衡与杠杆原理- 力的平衡- 杠杆原理- 力矩5.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平衡2. 物质的相变- 熔化与凝固- 蒸发与凝结- 沸腾与凝固3.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 折射现象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凹面镜和凸面镜3. 光的折射- 透镜的成像规律 - 透镜的应用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与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与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 欧姆定律- 电功率的计算 - 电能的计算4. 磁场- 磁场的概念- 磁极与磁力线 - 电磁感应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声波的传播- 声速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波的应用- 声波的能量- 声波的利用六、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放射性现象2.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质能等价3. 量子物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七、实验探究1. 基本实验操作- 测量工具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2. 典型实验-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测量电阻和电功率- 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响度3.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fff4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f.png)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的概念和公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F表示。
力的公式: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作用才会改变其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ma,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
公式:Ep=mgh,其中Ep为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二、热学1.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Q表示。
热能的传递方式包括导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
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物质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mΔT,其中C为热容,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热机包括蒸汽机、内燃机等。
热机效率公式:η=W/Q1=1-Q2/Q1,其中η为热机效率,W为输出功,Q1为输入热量,Q2为排出热量。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1)电荷:物体上的电子和质子所具有的性质,通常用q表示。
(2)电场:电荷在空间周围产生的力场,通常用E表示。
2. 电路(1)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唯一,电压分压;并联电路中电压唯一,电流分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考点(必记)中考试题内容比例:声、光、热:约28%运动、力和功:约32%电和磁:约20%物质、能量和能源:约20%第一部分声、光、热(占28%)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投影仪。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像距(v)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物距(u)u>2f 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能成像u<f v>u正立放大虚像14、光路图: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1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的景物,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的物体,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19.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0.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1.近视或远视程度越严重,所需配戴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的镜片,的本领越大。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为单位)的。
焦距为0.4m透镜的度数为度。
22.用眼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
3、热学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5.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9.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凝固℃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2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2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26.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8.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2Q放=cm(t0-t)=cm△t降2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3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2.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3.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34.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35.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6.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7、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J)。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8、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3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0、热机效率:41、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与社会发展:(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化学能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4次,曲轴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
(3)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大于、小于)知识版块说明:声现象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3、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