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0T09:29:03.640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上供稿作者:张洪臣

[导读] 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应该充分发挥金融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积极的支持。

张洪臣(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信用社024200)

[摘要]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中国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都非常巨大,而金融体系作为企业维持必要资金流动的重要支撑,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就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支持发展现状和不足作出分析,并对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体系融资风险防范金融机构合作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企业FDI增长幅度相当巨大。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应该充分发挥金融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积极的支持。

一、金融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1.对企业国际化的资金支持。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走出去”项目以及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资本金由国家财政拨给;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办理出口信贷(包括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办理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贷款;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提供对外担保等业务。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融资渠道。

2.对企业国际化提供信息支持。对国外市场、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惯例等各方面的不熟悉不了解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桎梏。及时掌握信息是企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所必须注重的方面。国内的金融机构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也就成了金融机构必须涉及的一项业务。

(1)目标市场情况的信息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凭借其海外分支机构的信息优势能为企业解决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难题,使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了解情况,规避损失。另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针对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投资和金融运作经验的现状,利用风险管理专业机构的优势和资源,向投资企业提供境外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合作伙伴资质等信息咨询服务。

(2)风险防范方面的信息支持:国内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保险公司在内,凭借自身的行业优势为企业提供防范风险的支持。比如证券公司在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时充当财务顾问,更加合理的评估目标企业的现有价值,帮助国内企业顺利地完成杠杆收购。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支持我国外经贸发展的惟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就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全面支持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使企业在损失发生时及时获得经济补偿,大大降低损失的影响,化解海外经营的风险。

3.与企业国际化相关的金融机构。目前,各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对企业走出国门的金融支持中来,而中银国际这样带有外资背景的机构也加入到这一体系中来。商业银行通过贸易融资支持企业出口,通过直接的贷款或者对外提供担保支持企业的境外收购或者投资建设,开具投资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支持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企业。中国的商业银行与中国企业的联系非常广泛,双方均对对方有所了解,而且资金实力强大。例如工商银行就曾为亚洲网通牵头组织银行贷款,成功收购了亚洲环球电讯的主要海底光缆资产。

二、金融支持体系的不足

1.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政策少且操作性不佳。当前国家政策在指导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方面相当少,具体操作起来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拿对外优惠贷款来说,这种贷款目前主要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转贷,但部分申请到该贷款的境外企业反映,目前国内执行的援外优惠贷款利率都偏高;还有企业反映,目前国家政策性银行信贷主要是扶持机电产品出口和成套设备类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而很多以土建为主的国内大型建筑工程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另外,在此类政策性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都需要经过较复杂的手续,时间也很长。企业往往不得不另筹资金导致风险加大甚至错失投资良机。

2.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运用不够合理。商业银行对于赢利的侧重往往导致其对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面临的高风险加以回避,但不可避免地将对此类企业贷款的工作全部交由政策性银行特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来完成。作为国内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拥有比政策性银行大的多的资产规模和金融实力,但对企业走出国门的金融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除带有外资背景的中金、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等参与之外,纯内资背景的证券公司极少有参与企业海外经营过程的机会,保险机构的情况就更是如此,除了政策性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国内其它的保险公司如中国财险、平安保险等都很少介入海外业务;更不用说其它的金融机构如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等。

4.各种金融机构合作不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项目风险。单靠一个金融机构当然无法化解如此多种多样的风险。而我国的各种金融机构之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各自为政,独占信息,使得各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同一项目的情况和资料重复搜集和分析,无法通过合作达到协同作用。

5.金融机构自身海外发展缓慢。我国企业FDI大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而中资的海外金融机构大部分只有在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在发展中国家实力不强,无法解决我国企业在海外的融资困境,也无法给予相关的信息咨询,帮助规避风险。其在海外业务的开展又非常滞后,无法跟上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满足中资企业的需求。

三、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的合理化改进建议

1.国家的政策性导向要正确且可行。在我国,国家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首先要完善已经制定的相关行政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操作的可行性。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安全有效的支持中资企业发展。

因此,有选择的针对产业发展状况来制定政策,对对外经营可行性强的产业采取大力支持的态度,简化其融资程序,针对具体企业来保证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是必要的政策导向。

2.银行充分利用其实力加强对海外经营的中资企业的支持。银行要加强对国内外各产业的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使其在保持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

3.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关业务。当前,内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和配套市场不够完善,在国内的业务发展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