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计60分)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
4.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C.王阳*想主观激进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道德为核心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6.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
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B.代议制民主C.直接民主D.贵族政治
7.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8.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9.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10.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达尔文
11.“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12.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13.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为重点内容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5.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16.1927年,*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1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
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
是()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