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广东海洋大学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5.货币的本质是: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7.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是: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二、多选题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实现的值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4.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5.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三、名词解释1.商品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3.价值4.具体劳动5.抽象劳动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简单劳动8.复杂劳动四、分析判断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大题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正确。(1分)之所以不在流通中产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2分)之所以离不开流通,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为前提,而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2分)
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这种二重性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分)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旧价值)转移亲保存在新商品中,使之成为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2分)
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错误。(1分)股票是一种投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票面额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2分)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与利息率两个基本因素。(2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一、辨析题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就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因此,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3、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的变化的表现。
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8、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9、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2、利润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它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但利润常常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1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排除了超额利润的存在。
15、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6、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17、垄断导致竞争的消除。
18、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从而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20、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孕育和产生着置自身于死地的物质因素21、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22、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23、由于利润平均化,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资本家都能得到平均利润。
24、商业资本参与对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降低了产业资本利润率,对社会生产没有积极作用。
答案:1、“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因为: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是针对商品来说的,对于商品之外的物品,尽管它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但并没有“价值”可言。
②“价值”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反映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如果不存在劳动的交换,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不“价值”的问题。
作业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商品必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分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他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种劳动;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前提,在交换中卖者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卖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两者相分离。
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商品才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等,直接表现在私人劳动,但是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这种间接途径而实现。
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条件是商品交换,而交换则是依据具体劳动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为前提,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表现出价值。
可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缘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都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劳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要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必须互通有无,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交换,以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要,也就是说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
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即首先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1.7)--第四章全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无产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D 5B 6B 7B 8B 9A 10 A11 D 12D 13C 14C 15C 16D 17 C 18B 19C 20D21 D 22C 23C 24C 25D 26D 27C 28D 29D 30A31D 32A 33B 34D 35D 36C 37B 38B 39B 40C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ABCD 4BD 5BC 6AC 7ACD 8ABCD 9ABC 10BD11BD 12ABD 13AB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CD 18CD 19ABCD 20 ABCD三.名词解释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超额剩余价值4、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5、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四.辨析题: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答:错。
因为商品价值只有一个源泉,即生产商品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错,因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答:错。
利用价值规律,不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为在价值规律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的情况下,生产者仅仅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估计,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供求可能会失衡,造成资源浪费和需求得不到满足。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简答题1.试述⽣产与分配的关系⽣产决定分配。
第⼀,被分配的产品只是⽣产的成果,因⽽⽣产的发展⽔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第⼆,⽣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
分配对⽣产具有反作⽤。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动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劳动效率,也有利于商品的价值实现。
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则对⽣产要素起到负⾯的激励作⽤,引导资源误配置。
2.试述⽣产与消费的关系⽣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第⼀,⽣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且决定消费的⽅式和消费的性质。
第⼆,⽣产最终是为了消费,企业的竞争⼒取决于其能否⽣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满⾜⼈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产也具有反作⽤。
第⼀,消费使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保证了⽣产过程的连续性;第⼆,消费为⽣产提供了⽬的和动⼒;第三,消费本⾝是劳动⼒在⽣产的过程,它为再⽣产准备了要素条件;第四,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消费会带动⽣产规模的扩⼤。
3.简要回答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主要分歧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研究资源配置,⽽是在于:(1)要不要研究⽣产⽅式;(2)要不要研究和⽣产⽅式相适应的⽣产关系;(3)要不要区分抽象的⼀般的资源配置和⼀定历史条件决定的特定⽣产⽅式的资源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此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产⼒”科学技术可以影响⽣产⼒中的三个实体性因素,尤其在科学技术⾰命条件下,它成为⽣产⼒⽔平提⾼的重要源泉。
⾸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了劳动者素质。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进⽣产⼯具的质量和效能。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对象质量的提⾼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5.提⾼劳动⽣产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先,对于⼀个企业来说,率先提⾼劳动⽣产率意味着企业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提⾼企业的竞争⼒,在同类产品中获得竞争优势。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劳动⽣产率的提⾼不仅可以更好地满⾜社会的消费需求,⽽且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最后,对于劳动者来说,单位时间内⽣产了更多的使⽤价值,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劳动者的报酬会相应提⾼,有利于提⾼劳动者的实际⼯资⽔平;劳动者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以满⾜个⼈全⾯发展的要求。
马经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修改版)
马经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修改版)马经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by马奕涵备注:红色题目为复习PPT课后习题第一章名词解释: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经济: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一个历史范畴。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属于自然范畴。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总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即撇开了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或能力。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货币重量单位,是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的,通常由国家法律规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哲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哲学考试一.简答题1.马克思在1859年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些内容?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8.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辨析题1.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三.论述题1.在哪些方面需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论述并分析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因而也就能够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
这种观点表明: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们要高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和额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错。
我们要高举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就是真理。
错。
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的作用同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错。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垄断产生后,资本主义竞争的程度大大减弱了。
错。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所以垄断使竞争变的更加复杂和剧烈。
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对。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6.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对。
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
但作为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产生出剩余价值。
7.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错。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其价值量越小。
所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错。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只供自己消费或赠予他人,那就不是商品。
只有那些用来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而且是通过交换才能到别人手中的,才是商品。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5分1、指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3分2、但是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如果使用价值不是为别人的、为社会生产的,那么,物品也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
3分3、此外,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不仅要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应该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同时,还必须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即具有交换的属性。
7分4、总之,作为商品,不仅应该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应该具有价值,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能成为商品。
2分二、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25分1、指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5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指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和社会性质。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者自己的事情,生产多少,生产什么都由个人决定,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同时,商品生产者又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生产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它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属于社会劳动。
2、指出这个矛盾是小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其它矛盾都是在这个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并由它来决定的。
(详细分析)10分3、指出这个矛盾决定着小生产者的命运。
(分析)5分4、指出这个矛盾贯穿于小商品经济的始终,并最终使小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而这一矛盾也就同时被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代替。
5分三、为什么说劳动两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5分1、指出劳动两重性的基本内容。
4分2、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并加以适当分析。
8分3、指出劳动两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说明没有这个理论,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
8分4、指出这个学说也是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积累、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的前提,并适当地加以提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和论述题
问答题:1.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答: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
社会存在中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依据这一原理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进而将它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一原理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政党也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经济基础服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四、问答题:1、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对生产力起阻碍、破坏作用。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答:(1)生产力具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
(2)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所以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生产力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
3、说明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
答:(1)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也称狭义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狭义的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交换关系是指人们在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产品交换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是指人们在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产品分配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关系是指人们在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产品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四环节的关系一样,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决定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而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反作用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4、说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因为: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作用,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人们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经济规律只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承认经济规律客观性,不意味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导论1.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世纪中叶产生。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第一,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第二,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辩证关系如何?(1)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生产、消费有重要影响;(3)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诸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6.经济规律客观性表现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7.经济规律的特点:(1)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自然规律无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直接或间接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
8.经济规律的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还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经常采用归纳和演绎法、中介方法等。
10.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意义:(1)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2)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3)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2章 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2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选题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A.它们都有价值B.它们都有效用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A.抽象劳动B.交换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5.货币的本质是: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流通手段1旗开得胜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二、多选题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2旗开得胜三、名词解释1.商品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3.价值4.具体劳动5.抽象劳动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简单劳动8.复杂劳动四、分析判断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3.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4.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
本矛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对此有这样的论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含着一系列矛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这一系列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呢?
【理论分析】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简单商品生产。
所谓简单商品生产,就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这跟雇佣劳动者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社会化大生产有一定的区别。
这就说明简单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而要把握这对基本矛盾,关键在于“交换”。
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前提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但同时这种简单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换,交换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得不牵扯到所交换对象的需要,因而私
人劳动也就具有了社会劳动的性质。
因此连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桥梁就是交换,也就是商品流通。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而具体劳动产生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商品就包含了这一系列的矛盾。
而商品的生产是由私人劳动来完成的,但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私人劳动才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商品不能够发生交换,私人劳动就不肯被社会承认而转化为社会劳动。
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存在于商品的拥有者中,只有通过交换,它的使用价值才能够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够转化为抽象劳动,因此,要解决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必须先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问题。
【举例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矛盾,现将中西两种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对比。
在中国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同样是私人劳动,他们所进行的生产同样跟简单商品生产一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传统的这种家庭手工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不是用来交换的,它不进入流通领域,因而跟社会需要没有任何关系,也就不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简单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交换,没有交换,商品生产就无法进行。
比如说某个家庭的收入来源是织布。
因此为了维持家庭的运转,它就必须尽一切变法生产更多的布匹,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技术的更新,以及家庭成员的分工。
而这些工作都是在以单个家庭为基础进行的,集中了家庭各个成员具体劳动的布匹,在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之前,这个家庭通过付出具体劳动获得了布匹的使用价值,但要维持家庭正常的生计,这些布匹必须跟其他的商品进行交换,将具体劳动转换成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从而让渡它的价值。
有了价值,该家庭才能够采购原料、更新工具,进行下一轮的生产。
因此,家庭保持正常运转的关键就在于交换,即将布匹的使用价值交换成价值,其实质就是将单个家庭进行生产的布匹这一私人劳动产品转化成由社会提供的原料、工具等社会劳动产品,也就是将私人劳动转化成社会劳动,如果交换不出去,家庭将面临破产的命运,一旦破产,就无所谓简单商品生产,因而也就没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如果没有这个矛盾,其他的矛盾就自然不存在了。
因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