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段线
中国地图上的南海“九段线”
中国地图上的南海"九段线"在我国南海,九段断续线圈定了一片辽阔的海疆,总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拥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
但这条断续线的"身份"长期以来一直为大家关注和讨论,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国界线?领海线?还是传统海疆线?在它所包围的海域里,我国到底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要画九段线?在中国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有一条明显的断续国界线像围栏一样包着我国的南海。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画这样一条线?而且为什么只有南海才有,黄海、东海的外围却没有呢?这是因为在制作地图时,必须将海域内所有岛礁的名字都逐一标注清楚,以明确岛礁的主权归属。
可是在南海,岛礁实在太多,而且有些面积非常小,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标注所有岛礁名字的难度相当大。
于是,为了明确中国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我们的先人便画出这样一条断续国界线,表示线内所有岛礁及其附近海域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受我国的管辖和控制。
九段线的产生是缘于南海岛礁的特殊性,而黄海和东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画出这样的断续线。
¤模糊才是正确的,一旦清晰就错了对于九段线从未公布其精确坐标,有些人不理解--如果测绘部门不给出具体的坐标值,那其他国家的船只或飞行器怎么知道在航行过程中是否已经进入了我国九段线内呢?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担心,因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中国只对我国岛礁之内的海域,按国际海洋法行使12海里领海及24海里毗连区内的航海航空交通管制权。
在南海,各国船只和飞行器都可以通航,不存在"误入"的问题。
九段线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对该海域最早发现、最早开发、最早并持续进行行政管辖权的确认。
它是我国对传统海疆的主张线,而不是海洋边界。
同时,我国也保留与相关国家就争议性问题进行谈判的空间。
因此,"模糊"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一旦清晰标注成为确定的边界线就错了。
南海九段线说法分析
Part 03
各说法比较
各说法比较
对中国有利程度:历史性水域线说>国界线说>历史性权利线说>岛屿归属 线说
综合现状及法理论证难度来看,历史性权利线说更为可行。
Part 02
各说法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各说法分析
1.国界线说 此说法认为九段线与陆上的领土边界线无异,在九段线内海域等同中国的 领土,九段线外为外国领土或公海。 此种说法,可是我国的利益得到很大保障,但法律论证难度较大。
2.岛屿归属线说 此种说法认为九段线内所有的岛、礁、滩、沙均为中国领土,享有相应权 利。其余水域为公海。
南海九段线各说法分析
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目录
CONTENTS
01 背景与概述
02 各说法分析
03 各说法比较
04 结尾与致谢
Part 01
背景与概述
背景与概述
南海(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 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 公里,其中九段线内210万平方公里,一般称为“中国南 海”。
南海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然资源丰富。随着中美两 国关系逐渐进入以对抗和竞争为主,中美两国在南海的 角力也在不断升温。美国借口“航海资源”经常在南海 地区派军舰耀武扬威。同时菲律宾、越南等国与中国存 在着领土及资源纠纷。领土与资源纠纷及航行自由两个 方面的问题构成了“南海问题”。
背景与概述
这两个问题从法律上看,实际是南海对于中国法律地位问题。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领海基线算起,12km内为领海,12-24km 为毗连区,24-120km为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内部为内水1。
南海地图上的“九段线”
南海地图上的“九段线”作者:李开盛来源:《百科知识》2011年第19期在中国出版的世界或中国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南海区域上面有一条由九条短线组成的U 形断续线,俗称“U形线”或“九段线”。
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类似的线不但在中国的黄海、东海并不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极少看到。
那么,为什么在南海会有这样一条九段线?它意味着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一个世纪以前说起。
历史由来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但进入近代,西方列强不仅屡屡入侵中国,还霸占越南等周边各国,进而觊觎地处边陲的中国海岛。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竖黄龙国旗,以示该岛为中国领土。
占领越南的法国当时并未抗议,多年后却又宣称中国对西沙的主张“从未得到正式的承认”,公开显露其窥伺之意。
除西沙群岛外,法国还企图染指南沙群岛。
1933年4月,法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德罗拉勃”号侵入南沙群岛“考察”,以示“占领”。
同年12月,交趾支那(在越南南部)总督克劳泰默签署法令,把南沙群岛的这些小岛合并到安南的巴地省。
面对法国的侵略,当时的民国政府感到有必要固我主权。
1934年12月21日,在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举行的第25次会议上,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的中英文地名。
1935年1月,该委员会编印了第一期会刊,上面较详细地罗列了南海的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
同年4月,该委员会又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度,曾母暗沙被标在疆域线之内。
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日本侵略中国后,强行占领了南沙群岛,并将其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当时台湾为日本殖民地)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
中国南海疆界“九段线”的由来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呈公鸡形状的中国领土版图下面,划出一个“U”字形的以九段虚线连成的海疆国界线。
这条线,通常也被人们称为“九段线”。
它是对中国南海疆界的标绘。
70年前,这条海疆国界线在中国地图上正式标出。
此前,虽然中国历代从宋朝起就已经将南海诸岛纳入了行政管辖的范围内,但一直没有对南海疆界有统一的标示界线,直到1933年,法国人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九小岛”,当时的民国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出版中国南海疆域的确切地图已经迫在眉睫。
“九段线”:外国侵占逼出的主权意识中国最早开始对南海诸岛进行行政管理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到宋代时,对南海诸岛的行政划分已经明确。
此后的明、清,南海不但被列入中国版图,而且进一步确认它属于琼州府的管辖范围。
进入20世纪,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1909年,由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一支清朝舰队赴西沙进行了一次高调巡视,宣示主权。
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带领120名工人及各种器具材料登上了东沙岛(东沙群岛主岛)。
他们驱赶岛上的中国居民,拆毁中国寺庙,甚至将岛上百余座中国人的坟墓捣毁,将全岛占领,易名为“西泽岛”。
此后,西泽开始将岛上的磷质鸟粪等资源源源不断运回日本。
事件报到清朝廷,1909年,中国政府派两广总督张人骏照会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浅之进,交涉此事。
日方的回应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无主荒岛。
在中国政府拿出一系列包括中国、英国出版的图志等证明东沙岛一直是中国领土以后,日本方面又说,西泽如果要撤出东沙,必多损失,中国方面应该予以赔偿。
此后中日双方反复谈判,到了八月才达成一致:中国收买西泽在东沙岛上的物业,定为付广东银毫16万元;西泽缴纳赔偿款和税款3万元。
也就是说,这场纠纷最终以中国方面付款13万元宣告收回主权。
东沙岛的接收仪式,是在1909年的11月19日进行的。
而李准率领海军的西沙巡视之行,则是在当年的5月29日出发。
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感觉到,受到侵略威胁的,不仅仅是东沙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已经出现危机的苗头。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来历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来历中国南海断续线是在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二战后法国继续占领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企图把南沙群岛并入其国防范围内的背景下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其目的是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
在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为之后的南海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
中国南海断续线,指的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标明的一条U形断续线,亦称“U形线”或“九段线”。
该线于1947年公布,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提出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这等同于默认。
之后,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以此标绘,并注明归属中国。
然而,自1993年中国台湾“立法院”通过《南海政策纲领》,将断续线内的水域称为“历史性水域”后,这条断续线开始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甚至对断续线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提出质疑。
为了弄清这条断续线的历史面貌,本文拟就其产生的背景、效力与作用作一回顾。
从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九小岛谈起法国政府自1885年将越南占为殖民地之后,一直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怀有侵占之心。
他们除了伪造“历史事实”,编造所谓“19世纪初期,安南(今越南——编者注)嘉隆王与明命王时,均曾出征西沙,现安南既归法国所有,则西沙群岛亦当归法国所有”的谎言外,还对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属中国领土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1930年3月,驻河内法国印支总督致法国殖民部的信中写道:广东省决定由华南当局出面声称他们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1909年发生的巡视西沙群岛的重大行动,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倡议举行的一次正式的占领仪式,现在广东省政府的声称似乎是基于这个仪式。
这种占领对于法国来说,仅是武力的表现,从未得到正式的承认,如果要在法律上生效,只能假设西沙群岛在当时是无主地。
林遵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
林遵收复南海诸岛与“九段线”的由来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
作为联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咽喉要地,南海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除了拥有重要的战略航运线之外,南海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水产和渔业资源。
1947至1948年间,国民政府出兵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划定了南海岛屿国界,出版了南海地图,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们今天南海“九段线”疆界。
位于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乘坐3艘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
清朝以至中华民国,在西沙、南沙各个大岛上都有一些中国人住在那里。
此外,中国渔民在出海打鱼的过程中也去那几个大岛歇脚。
1933年4月,越南的宗主国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强占了包括南沙主岛在内的西沙、南沙两个群岛的6个岛,后又扩大为9个岛礁。
此即轰动一时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开始引起了主权争端。
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
当时还有一幅《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示。
1935年4月,法国派遣军舰载运30名越南人长年移居南沙主岛。
当年在中国周边甚至境内,日本军队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成为心腹之患,中国国内又内战频仍,国民政府应接不暇,只能坐视不理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从1939年3月起,日军从法军手中夺占西沙群岛,3月底又攻占南沙主岛。
4月9日,日军为了杜绝后患,驱赶了占领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军和越南渔民。
不久,日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进驻西沙永兴岛和南沙主岛(日军命名为长岛)。
南海九段线
南海九段线
在南海,我们的渔区推到了越南本土门口,资源争议地区也推到了越南门口,靠近我们本土一边的根本没有争议,因为人家根本顾不上,在那里现在每抓一条鱼,以后每采一桶油,都是赚的。
而且看新闻从来都是我们被抓没有我们抓别人,后来才知道我们不但抓,而且狠命罚,连带鱼也没收走,只不过人还是会放走的,欢迎他下次再来送钱嘛,所以基本不见报。
曾母暗沙——中国最南段
曾母暗沙终年在水下20多米,把那里当作我国领土最南端,是需要很强大的想象力的,还要以次为据点再往南划12海里领海,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
曾母暗沙离马来西亚本土不到80公里,离海南三亚800多公里。
民国当年划地以后还没能力去逛,80年代中国舰队去宣誓主权了,90年代海调船经常去逛,前两年168编队又去了一次,估计当时大马海军脸都绿了。
大家想象一下美帝海军在上海以外80公里升旗宣布一块海底礁石是美国的。
要往外划基线就得靠岛,孤零零的礁石没用,得靠岛屿的依托才能在邻近的礁石上设基点。
至于岛的定义,海洋公约吵得乱七八糟,所以后来中国干脆出了一个规定,500平方米以上一律算岛,以下的算礁(这是对内的,对外灵活掌握,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中国南海九段线
中国南海九段线【九段线依据】中国南海9段线最早是11段线,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勘定,并绘制成图,得到了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合法政府的承认,各国地图上都已明确表明南海11段线内为中国所有。
在上世纪的众多国际公约和条约中都明确指出和体现。
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声称9段线内的众多岛礁是无人岛礁,但无人不等于无主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的西方列强掀起了争夺岛屿的斗争,占领了许多远离本土的岛屿(英国有马岛等,法国的海外岛屿更是遍布全球),如果南海诸岛,包括西沙、南沙、东沙、中沙、曾母暗沙曾是无人岛无主权岛屿,那还等得到19世纪末的东南亚等国来发现并占领。
而事实上,西方列强在扩张的过程中确实有侵占南海诸岛,但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抗议并申称中国对诸岛拥有主权,西方国家在岛上确实发现了中国渔民活动的痕迹。
在二战时期,日本一度占领南海,但二战结束后,依照《波茨坦公告》将南海并台湾等诸多侵占的中国领土交还中国,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对南海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而南海周边国家最早到上世纪70年代因为南海发现大量资源才纷纷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这在法理上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本着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为了越南政府能有效的抗击帝国主义,允许越南在中国南海领土上建设雷达站等军事设施,将11段线改为了9段线,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海九段线。
九段线是南海海域的“传统界线”。
早在1947年,九段线就被当时的中国政府画在地图上,向全世界公布,并得到了广泛承认。
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2年才签署公布。
因此“九段线”不在《公约》的管辖之内,它是一个例外。
也因此,中国不必用《公约》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海洋,应主张“九段线”内的南海是“历史性水域”,“九段线”的意义就在此。
《公约》在处理与它相冲突的案例时,引入了“历史性水域”的概念。
“历史性水域”是这样解释的:“沿岸国清楚、有效、继续不停地,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水域行使主权权利而受到国际社会各成员的默认。
九段线 海洋法公约
九段线海洋法公约
九段线是指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领土主张,其得名于中国地图中将南海划分为九个连续的虚拟线条。
这一划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中国政府认为这是基于历史上的传统行政区划和领土主权的依据。
海洋法公约是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它是1982年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的法律文件,也是目前国际社会最广泛接受的有关海洋事务的法律准则。
公约涵盖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国际海底区域等方面的规定。
尽管中国是UNCLOS公约的缔约方,但它在南海的九段线主
张与UNCLOS公约有所冲突。
根据UNCLOS公约,中国在南海只有领土主权的基本线,无法主张整个九段线区域的主权。
因此,九段线主张引发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和海上争端,特别是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争议。
中国对于九段线的解释
中国对于九段线的解释
九段线,即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画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在南中国海里有9条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通常称为九段线,[1] 线内区域为中国南海。
因此,九段线区分了南中国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南海(面积210万平方公里)。
根源:历史上东南亚落后、人少而分散,中国人的南向活动发达,例如郑和下西洋时就任命吕宋岛华商许柴佬为总督并长期管理,明末张杰绪在纳土纳群岛建立延续数百年的王国(后被荷兰抢占)。
元爪战争时期元朝海军出行很远。
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用南沙和下南洋都是大风气,长期利用经营和管辖形成了对南沙群岛等的历史性主权,例如2015年10月28日公布的英美海军航海旧记录,以第三方立场证明:清代和民国只有中国渔民遍布南海各岛礁,并在有的岛上常年生活。
[2]
线史:1947年中国政府编绘出版《南海诸岛位置图》,以未定国界线符号标绘了十一段线。
这是继承历史主权区,长期统治东南亚的欧洲列强长期尊重线内区域的中国主权,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是国际认可的,因此断续线地图广被国际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地图继承了这条线,只是将11段改为9段,1953年取消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两段。
九段线位置
九段线顺时针位置
1、巴士海峡;
2、北吕宋海槽;
3、马尼拉海沟;
4、南沙与菲律宾之间;
5、南沙海槽,原名巴拉望海槽;
6、南沙与马来西亚之间,曾母暗沙南面,是最南的一段;
7、南沙与印尼纳土纳岛之间,最西的一段;
8、南沙与越南之间;
9、西沙与越南之间。
9段线法理
9段线法理
九段线学名叫做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因为这个范围线共有九条,因此俗称“九段线”。
九段线区分了南中国海(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南海(面积210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地理概念。
该线范围内就是中国南海,其法理依据如下:
- 历史渊源:中国自秦朝起就开始对南海海域进行管理,汉朝有了详尽的关于南海的文献记载,汉武帝在海南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对南海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此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对南海进行了管理。
到了盛唐,大批中国人开始活跃在南沙诸岛,南海众多岛屿被纳入中国版图,正式确立主权。
近代以来,由于晚清国力孱弱,南海逐渐被侵占。
为应对此种局面,国民政府开始组织人力审核确立中国的海陆版图,并将北纬4度确立为南海边界,随后发行的地图上,标明了一个“U”型的南海疆域线。
二战后,在《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没有任何质疑,中国于1946年对南海进行详尽勘测,并确定南海172个岛屿的名称,以此为依据,将原来的“U”型边界线,改成了11段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新绘制地图边界线,将11段线改为九段线,这就是九段线的来历。
- 国际法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九段线内的岛屿和海域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对此拥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九段线
九段线:中国的岛屿归属线南海断续线,又称“九段线”、U形线,是确定我国南海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线。
但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问世,南海周边各国根据自己对公约的理解或曲解“跑马圈地”,漠视我国“九段线”。
最近有些专家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宜就“九段线”作出正式官方解释,向国际社会声明其国家地位和法律依据,赋予其法律意义,用“岛屿归属线”说加强我国对南海诸岛主权的认证。
本版刊载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南海断续线,指的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标明的一条U形断续线,亦称“U形线”,或“九段线”。
该线自1947年公布之后,当时的国际社会未曾提出过任何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这等同于默认。
许多国外出版的地图也以此标绘,并注明归属中国。
然而,近年来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升级,周边某些东南亚国家对南海断续线的存在提出质疑,要求把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解释清楚。
南海断续线的由来1933年,当时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非法占领我国南沙群岛的九小岛。
此事件对当时的民国政府触动很大,因为他们不了解被占各岛的名称及地理位置,无法及时提出外交抗议。
于是,民国政府感到有必要出版中国南海疆域的详细地图,对疆域内各岛礁的中英文地名统一进行审定,并因此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
1935年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
这幅地图1936年被收入由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
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的规定,于1945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后,则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九段线来历
中国南海九段线来历。
在中国官方地图的南海海域,画有九根断续线。
这九根断续线,中文媒体一般笼统地称为“九段线”。
中国一向主张自己拥有南海。
主权国对领土领海的主张,依据往往有历史证据、行政管理、实际控制及邻国承认等等。
中国在南海不乏历史证据,实际上在太平洋范围都可以找到有中国古代文物的沉船什么的。
行政管理,中国也有许许多多的古籍可翻,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画了六十年的九段线。
中国这次在南海大举驱逐美国海军船只,是一种实际控制:为什么不是别的国家做这件事?你主张,你行动啊。
基本沿着海岸线画的“九段线”,是什么含义?又是怎么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国海军宿将,民族豪杰林则徐后人林遵,以战胜国海军武官身份,率巨舰巡视南海接受敌产光复神州故地,今天南沙主岛太平岛,得名就来自于他的座舰太平舰。
这从一个侧面显示,至少在当时,该岛还没有官方命名。
林遵出海,随行的当然有中华民国的地质、方域、绘图等专业的长才。
大家各尽其职的结果,是1947年出版了一本由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编绘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图中用一些断续线,圈出了中国主张的领海范围。
这个图中的断续线,就是今天传统九段线的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全继承了这张地图。
有一种不确定的说法,这些断续线最早是十一条,后来改成九条。
这里多说一句,此事又见出一个国家稳定强大统一的重要。
如果这个图晚画两年,或者内战早结束两年,国民党下台覆巢之下无完卵,共产党上台百废待兴要重建。
等到新中国的测绘、制图和海洋管理队伍建设起来,国际形式可能完全不同,这条九段线能不能有都要两说。
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对九段线做过法律地位和涵义的正式说明。
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主张,有历史证据,有实际行政行为。
但南海的最大问题,是邻国没有承认,各方面没有签定划界条约。
中国做为大国,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中国没有说九段线是领海基线,也没有说是领海线。
国际上对于海洋主权的主张,是主权国强调自己的领海范围。
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分析
南海九段线法律地位分析南海九段线的产生源于我国维护南海主权的需要。
1947年,___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宣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断续线由十一条改为九条,称为南海“九段线”。
九段线范围内的南海主权归属中国,世界各国也承认其合法性。
然而,周边国家不顾事实,否认九段线存在,侵犯我国南海主权,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
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界定模糊,导致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临诸多挑战,但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
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
周边国家企图将属于我国的南海岛屿划归入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南海主权。
只有准确的界定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对南海所享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有些学者主张将九段线视为国界线,认为中国对九段线内的岛屿、礁石、沙滩及海域享有主权,而九段线外则属于其他国家或公海。
然而,九段线和国界线或疆域线有很大的区别。
国界线是清晰明确的,具有显著的标志,而九段线是以九条虚线的形式标注的,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外观上很难将其界定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国界线。
国界线的目的是划分两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国界线内属于一国的领土范围,界线外则属于他国领土范围,但九段线的公布并没有因此否定南海海域内存在“公海”的事实。
因此,将九段线作为划分我国与周围国家领土主权的国界线不妥。
台湾方面最早提出历史性水域的主张,1993年通过《南海政策纲领》,声明南海的一些群岛及海域为其固有领土,拥有一切权益。
然而,历史性水域必须具备有效管辖、长期管辖和其他国家的承认三个要件,这些在短期内难以做到,也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同时,将历史性水域简单地界定为内水在法律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开始收复台湾,随后则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1947年12月1日,中国民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进行公告。
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
同时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在南海标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岛,并采用四群岛的最外缘岛礁与邻国海岸线之间的中线在其周边标绘了11条断续线,线的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
这就是在中国南海地图上正式标出的U形断续线。
[1]1948年2月,中国民国政府将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公开发行。
因该线的形状像英文字母“U”,故称其为“U 形线”。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至此,就中国立场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了。
[1-2]被“架空”的九段线在1947年民国政府最初的11条断续线公布之时,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对此提出任何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
许多国家包括南海周边国家以及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出版的地图上也画上了11条断续线,并注明归属中国。
但在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美、英应法国的要求,把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处理包括在条约之中,并同意法国将其盟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都带到会议上,而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却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
2022年高中地理参考资料 南海九段线
2022高考地理南海九段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下方,在南海海疆以断续的界线符号划出一条界线,把中国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及其四周海疆包括在内。
这条线的南海部分几经演化,最终定为九段,所以通常被人们称为“九段线”。
九段线是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在地图上的表现形式和称呼,是中国政府在版图上对南海疆界的标绘。
南海传统海疆线九段线,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30~40年月勘定,并绘制成图,由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1947年在其编绘的《中国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中发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心政府有关部门屡次审定了九段线在地图上的画法。
六十多年来,我国全部正式出版的地图,都在南海同一位置上标绘了九段线。
地图上的南海传统海疆线九段线格外重要,是中国在南海主权管辖权的根本,是维护国家主权管辖权的一条底线。
九段线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南海九段线是二战结束后我国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及其海疆的产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组织相关部门南下收复西沙与南沙诸岛,恢复在南海的主权。
1947年底,绘有断续线的南海诸岛地图确审公布。
1948年2月由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九段线内海疆的“历史性水域”长期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用“九段线”来表示中国在南海的历史疆域,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充分依据。
九段线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九段线的诞生早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几十年,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
九段线之内岛屿沙礁及其四周海疆,为我国固有领土已成公认事实。
应当指出,新的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不能否定一个国家既有的权利。
有些国家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赐予沿海国主见和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权利,否定我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四周海疆的主权,是不能成立、更不能得逞的。
九段线是我国历史性权利的证明。
国际法认为领土主权的取得有五种普遍承认的方式,即先占、时效、转让、合并和添附。
九段线矢量数据
九段线矢量数据摘要:1.介绍九段线的概念和背景2.九段线的起源和发展3.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和争议4.九段线在我国地图绘制中的应用5.九段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表示方法6.九段线矢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7.九段线矢量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价值8.九段线矢量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9.总结九段线矢量数据的重要性和意义正文:九段线矢量数据是一组描述我国南海海域范围的矢量数据,由九个连续的线段组成,因此得名九段线。
九段线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我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争端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以表达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要求。
九段线的起源和发展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密切相关。
在历史上,南海诸岛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和栖息地。
20 世纪40 年代,我国政府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提出了以九段线表示南海海域范围的主张。
自那时以来,九段线已经成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重要法律依据。
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和争议主要源于它所表示的南海海域范围与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分歧。
一些国家认为九段线过于模糊,无法明确划分海域范围,因此对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提出了质疑。
然而,我国始终坚持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合法主张。
在我国地图绘制中,九段线被广泛应用,用以表示南海海域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也常使用九段线矢量数据来展示南海地区的地理信息。
九段线矢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矢量化,可以得到九段线矢量数据。
九段线矢量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九段线矢量数据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争端提供了有力的地理依据;其次,九段线矢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南海海域的管理效率;最后,九段线矢量数据为科研和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展望未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九段线矢量数据将更加精确和完善。
同时,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将有助于提高九段线矢量数据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
作为联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咽喉要地,南海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除了拥有重要的战略航运线之外,南海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水产和渔业资源。
1947至1948年间,国民政府出兵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划定了南海岛屿国界,出版了南海地图,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们今天南海“九段线”疆界。
位于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乘坐3艘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视,每到一岛即勒石命名,构建木屋,竖起桅杆,挂黄龙国旗,以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
清朝以至中华民国,在西沙、南沙各个大岛上都有一些中国人住在那里。
此外,中国渔民在出海打鱼的过程中也去那几个大岛歇脚。
1933年4月,越南的宗主国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强占了包括南沙主岛在内的西沙、南沙两个群岛的6个岛,后又扩大为9个岛礁。
此即轰动一时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开始引起了主权争端。
事件发生以后,国民政府迅速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
当时还有一幅《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示。
1935年4月,法国派遣军舰载运30名越南人长年移居南沙主岛。
当年在中国周边甚至境内,日本军队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成为心腹之患,中国国内又内战频仍,国民政府应接不暇,只能坐视不理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从1939年3月起,日军从法军手中夺占西沙群岛,3月底又攻占南沙主岛。
4月9日,日军为了杜绝后患,驱赶了占领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军和越南渔民。
不久,日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进驻西沙永兴岛和南沙主岛(日军命名为长岛)。
林遵收复西沙、南沙,成为近代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关键环节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共内战愈演愈烈,驻越南的中国军队全部被召回国。
法军进入越南全境以后,也占领了西沙永兴岛、南沙主岛和西沙、南沙的部分岛屿。
1946年10月5日,一艘法国军舰占领了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在岛上建立了石碑。
国民政府对法舰行为提出了抗议,并决定于当月及1947年1月4日与法方谈判。
不过,因为越南战事紧张,法国人自动放弃谈判。
当月,国民政府派出“太平”号、“永兴”号、“中业”号和“中建”号4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南下,前往西沙、南沙执行进驻接收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24日,国民党海军舰队从上海黄浦江口出海南航。
根据出行计划,舰队的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第二目的地为海南岛,最终目的地为南沙群岛。
10月26日,舰队到达广州,舰队总指挥林遵等拜会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行辕主任罗卓英。
29日晚,广东省政府在舰上举办了一次盛大酒会,罗卓英及广州市党政军代表及各界人士数百人登舰参加。
在酒会上,罗卓英勉励全体官兵要不畏艰险,完成使命。
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致表示将不惜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场面极为感人。
1946年12月9日,林遵率舰队出海远行。
林遵决定由李敦谦舰长率“中业”舰为舰队先导,林遵坐镇“太平”舰随后,目标直抵南沙群岛的主岛长岛。
12月9日早晨8时,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舰队渐渐驶离榆林港。
“永兴”、“中建”两舰在副总指挥姚汝钰率领下出港后直抵西沙群岛主岛林岛,去执行收复西沙群岛任务。
收复后,将林岛改名为“永兴岛”,以纪念接收舰“永兴”号,并立“固我南疆”石碑于该岛码头处。
此后,“太平”、“中业”两舰向南继续航行。
12月10日,两舰登上南沙群岛太平岛后,林遵、李敦谦等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
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
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钢筋水泥石碑,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个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
次日,林遵率舰队官兵和政府代表,踏上归程。
南沙群岛的收复与进驻任务,至此顺利完成。
一度为日本和法国殖民者侵占的南沙群岛,再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两支舰队的此次航程,成为近代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重要环节。
郑资约等绘制南海地图194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方域司,著名地理学家傅角今任司长。
方域司面对的划界问题困难重重,因为中国当时还完全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疆域图,边界地区存在大量模糊地带,甚至是没有人真正涉足的地带。
而相比陆上疆域巨大待填补的空白,在当时毫无海权意识的中国人看来,南海主权无足轻重。
在此次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工作中,国民政府特派遣有关部门的代表随同舰队前往视察和勘探。
内政部方域司具体负责国界线的确定,并聘用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为内政部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
1946年底,郑资约在随中国舰队从南沙群岛勘测完毕返回之后,开始与刚成立的内政部方域司地质、方域、绘图等方面的专才着手整理资料。
由于内政部等各部门人员完成了考察勘测工作,为此后国民政府的制图、划界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资约随后与内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实测资料,绘制中国南海地图,并向行政院呈请核准颁布一系列的地图。
在呈请的文件中,有“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石岛图及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数月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资约编著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书中详述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的历史背景,南海诸岛的地理环境及国疆石碑的照片。
新编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也在该书的附录中,首次对外发表,奠定了我国南海岛屿统一名称的基础。
1947年4月14日,内政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西沙、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确定与公布案。
这次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一、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暗沙;二、西沙、南沙群岛主权之公布,由内政部命名后,附具图说,呈请国民政府备案,仍由内政部通告全国周知。
在公布前,由海军总司令部将各群岛所属各岛,尽可能予以进驻。
会后,为了使确定的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
作为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该图具备以下要点:1.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2.在南海海域中完整地标明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位置和岛屿名称;3.最关键的是,该图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
这条线又被称为传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也被称为“U”形线。
至此,南海领土范围在中国地图上明确化了。
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标明了这条断续线。
这条断续线既经中国政府审定,标绘在中国官方地图上,应被视为中国政府对外主张的一种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至此,就中国立场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了。
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定祖国版图的界限。
通过出书、绘图等各种方式来确认主权。
除了上述地图,方域司还出版了一套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傅角今主编的《内政部方域丛书》。
其中,傅角今撰写的是1948年11月出版的《重划中国省区论》,郑资约则编著了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记载了南海诸岛地质地形、各群岛地体构造、地形特征,气象气候、风向、台风、海流、岛屿滩险志要、动植物、水产、鸟粪、地位价值、历史回顾、作者本人的考察经历等。
并有大量地体构造、气象气候等分布图。
更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台湾当局和日本缔结的“中日和约”,明确西沙、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1947年3月,国民政府将东沙、西沙及南沙群岛的管辖权从广东省政府转交海军部,并在1949年4月正式改隶为海南岛特别行政区。
1949年,美国军机在南中国海失事。
美国军方与菲律宾人员搭乘CAPF-504舰艇,于1月28日驶入太平岛水域,要求在太平岛周域搜索飞机残骸证物。
驻太平岛的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出面接洽,要求美方通过官方程序,取得中国政府许可,才得搜索。
翌日,双方在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后,美军上岛搜索。
在没有结果的状况下,美军在1月29日下午4时搭船离去。
其后,法国趁国共内战正酣之际,再次占领西沙、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并于1950年将所占岛屿的管辖和保护权移交给南越政权。
可是,无论法军还是南越军队再也没有涉足南沙主岛太平岛,即使日后台北弃守太平岛,法军、南越军队再也没有登上太平岛。
在国民党军队大溃退的1949年6月6日,国民政府还不忘公布《海南特别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
其第一条规定:“海南特别区包括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岛。
大小礁、滩、沙洲、暗礁,均改属海南特别区,仍由海军代管。
”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海南岛。
国民党部队在撤离海南的同时,驻守南沙及西沙的国民党军一齐撤离,包括驻太平岛的部队也乘“中胜”舰撤回台湾军港。
此后5年间,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呈无政府管辖状态。
1951年9月8日,二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日本在美国签署《旧金山和约》。
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在美苏两势力的阻挠下,海峡两岸均未能参会。
当时向日本提出领土和金钱赔偿的国家有48国,涉及的项目繁多,无法一一列入《旧金山和约》之中。
因此和约会议决定,各个盟国与日本再另外制订双边和约,解决个别国家与日本之间的赔偿事项。
有关中国领土的事项,决定由台湾当局与日本双方签订。
值得注意的是,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领土的事项,是由台湾当局与日本双方签订,而与前来参加《旧金山和约》会议的法国或越南没有牵涉。
1952年4月28日,日本代表川田勇与台湾当局“外交部长”叶公超,根据“旧金山和约”的约定,在台北友谊会馆签署《中日和约》。
《中日和约》条文重申“旧金山和约”的条文规定,即日本放弃台湾、澎湖列岛的主权。
另在《中日和约》条文中,日本明确表示放弃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主权。
日本向台湾当局承诺放弃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台湾当局接受日本承诺放弃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