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要点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3、建工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二、全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1、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2、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职工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3、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遵循诊疗常规.4、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5、完善各类会诊制度,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6、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
三、医疗技术管理1、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的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医院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并持续改进。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经验,探讨。
一、医疗质量管理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质量考核标准,对医疗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督、检查、考核医疗质量,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4.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1.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
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对医疗安全实行全面管理。
2.医疗安全制度:制定医疗安全相关制度,包括患者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感染控制等方面。
3.医疗安全培训: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督、检查、考核医疗安全,对医疗事故、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三、持续改进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制定持续改进方案,明确改进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
2.质控数据分析:定期收集、分析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跨部门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
4.追踪评价: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四、强化医疗技术和药品管理1.严格把握医疗技术应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技术应用规范,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加强药品管理: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三篇)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医疗质量改进内容按照二级等级医院的标准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医疗制度与技术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1. 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
2. 加强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与监督。
3. 提升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通过教育与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 强化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确保人人达标。
5. 完善技术准入制度,为新技术应用做好审核与申请工作。
(二)病历书写责任人:各科科主任1. 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并领会《___市病历书写规范》及___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2. 确保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字迹清晰性。
3. 提高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确保上级医生查房记录的规范性。
4. 强化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等。
5. 规范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确保患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6. 评估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菌素的使用与管理。
7. 确保医保病人治疗与审批符合医院规定,转院手续按程序执行。
8. 及时归档病历,确保项目完整,同时加强医技科室的检查时效与报告准确性。
三、改进措施1. 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与监督。
2. 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的控制。
3.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机制。
4. 定期组织“三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
5. 加强《病历书写规范》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与领会,明确科室医疗质量责任人与病历质控员职责。
功能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推荐]
功能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推荐]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质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为了提高我院功能科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功能科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 提升功能科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需求。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4.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措施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医疗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2.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1)建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2)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规范医疗文书管理,提高病历质量。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梳理医疗服务流程,消除不合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预约诊疗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
(3)强化医疗服务环节的衔接,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1)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3)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医疗技术创新。
5. 提高患者满意度(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2)优化就诊环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3)加强患者关爱,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实施与监督1.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表。
2. 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我院功能科医疗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一、背景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保障国民健康,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质量现状,研究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二、医疗质量现状分析1. 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压力逐渐加大。
2. 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医疗机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3. 部分医疗机构只重视医疗收入,忽视医疗质量。
4. 医疗服务环节多,流程繁琐,易产生错误。
5. 医疗技术不断更新,要求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三、质量管理方案医疗机构要想达到优质服务的目标,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和流程,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做好内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2. 持续改进活动的开展开展内部持续改进活动,定期制定改进计划,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3. 压缩医疗安全事故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压缩医疗安全事故。
4. 增强技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5. 加强患者安全保护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安全问题。
建立患者安全保护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缺陷,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四、持续改进活动开展1. 定期开展质量自评和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主动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3. 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4. 建立患者安全报告制度,保证患者隐私和安全。
5. 实行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加强员工工作认识,提高工作质量。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患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要求,通过不断完善流程、提高医疗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设立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医疗过程和结果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可以制定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年度评估和比较,以此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落实需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支持。
因此,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第四,要加强患者参与和满意度调查。
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他们的满意度和意见反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可以加强患者的参与,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收集患者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第五,要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医疗事故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问题,一旦发生事故,需要及时报告和处理,避免其扩大影响。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和登记,启动事故调查和处理流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最后,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持续改进机制。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应该将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纳入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提高大家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形成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共同责任感。
总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监测与评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患者参与,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巴中市巴州康达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为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科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科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科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
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改进要求。
(5)制订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技术管理的持续改进记录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中,记录和追踪医疗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和结果的文件或记录。
这些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改进目标和目的,记录改进的目标和目的,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2. 改进计划和策略,记录制定的改进计划和策略,包括改进的具体步骤、时间表和责任人。
3. 数据收集和分析,记录收集的相关数据,如设备故障率、维修时间、用户满意度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4. 问题识别和分析,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障碍,并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 改进措施和实施,记录制定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情况,包括改进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
6. 效果评估和反馈,记录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结果,包括改进的成果、效果和影响,以及用户的反馈和满意度。
7. 持续改进计划,记录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的持续改进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记录的建立和维护,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改进医疗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024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2024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摘要: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____年至2024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出____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外科手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一、综述本文以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____年至2024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学习,提出____年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外科手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2. 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3. 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4.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三、改进方案1. 完善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与指标体系、质量管理职责体系、质量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评估机制。
通过制定规范和标准,明确医疗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推动医务人员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外科手术是一项高技术含量和风险较高的操作,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对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是提高外科医疗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演示手术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3. 引进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外科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如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远程手术监控系统等。
引进这些技术,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辅助和支持,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手术全过程的记录和监控,为后续的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4. 建立危急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外科手术中,可能面临一些危急事件,如突发意外、手术失误等。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记录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从医疗机构的管理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都需要通过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来不断提升。
本文将记录一段时间内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记录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着力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和指导,我们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和程序,并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文件。
同时,我们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 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和审查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我们每季度都会组织质量评估和审查工作。
通过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系统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和改进。
此外,我们还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收集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 加强医院内部沟通与协作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
为此,我们加强了医院内部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交流经验,分享成功案例,并针对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断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持续改进工作记录1. 临床路径管理的引入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引入了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对常见病种和诊疗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我们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并提升了医疗质量。
此举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
2. 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为了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积极引入了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
例如,在放射科增加了高清CT机和核磁共振设备,在手术室更新了微创手术系统等。
这些新技术和设备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3. 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改进措施为了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我们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些患者不满意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改进方案。
急诊科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
急诊科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科的医疗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
同时,急诊科也是医院内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医疗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急诊科医疗技术的持续改进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医疗技术的持续改进1.加强急诊科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急诊科医生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发展动态,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救治能力。
2.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是提高急诊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院可以根据急诊科的实际需求,引进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急诊抢救设备、心血管介入技术、急诊影像学检查等,以提高急诊科的救治能力。
3.优化急诊流程和救治方案急诊流程和救治方案的优化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救治效率和质量。
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对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和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4.加强急诊科护理团队的建设急诊科护理团队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院可以加强急诊科护理团队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和照顾。
二、急诊科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医院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急诊科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包括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处理流程等,以确保急诊科的安全运行。
2.加强急诊科医生的法律意识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遵守医疗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医院可以组织法律培训,提高医生的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提高急诊科的信息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急诊科的救治效果和风险管理。
医院可以加强急诊科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为急诊科的救治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年度总结(精选7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精选7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精选7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良年度总结1一、加强领导,进步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效劳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效劳态度,优化效劳环境,简化效劳流程,进步效劳质量,满足群众根本医疗需求,实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开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效劳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惹事业开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总量缺乏和构造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宏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为了实在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效劳工作的满意度,我县从20xx年起,把医疗质量管理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我院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详细负责全乡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督导,定期检查、考核和调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我院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详细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活动顺利施行。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今年以来,我院以党和国家的方针、道路、政策为指针,保证医疗平安、强化内涵建立、杜绝医疗过失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着各科室抓质量,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化,努力塑造医护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进步的医疗效劳和质量平安要求。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才能和程度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程度才能得到更新和进步,医疗机构的效劳才能才能不断增强。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范文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质量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本院决定开展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
本次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各科室主任担任委员。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计划,监督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处理医疗质量问题,以及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估和考核。
三、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质量考核制度等,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制定医疗风险应急预案,降低医疗风险对患者的影响。
3.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对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和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医疗安全。
4.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5.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院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医疗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总结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是本院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本院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已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永恒的追求。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建议。
二、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2. 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技术创新。
5.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内容(一)组织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规划及监督实施。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日常工作。
(3)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医疗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
2.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3)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确保患者权益。
(二)医疗服务流程管理1.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简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防止过度医疗。
(三)医疗安全管理1.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
(2)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 降低医疗风险(1)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
(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合理使用。
(四)医疗技术管理1.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1)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____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目标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三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与策略1.目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社会对医疗的期望。
- 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 构建协作和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策略:-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意识,全面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
- 推动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优化,提高医疗效果和效率。
-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 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强化质量信息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意识:- 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岗位和责任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要求。
2.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 推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加快纠纷解决进程,保护患者权益。
3.优化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 建立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评估与改进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
- 推行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和药物使用。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
- 加强对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医务人员的技术更新。
5.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 完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 加强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实施与监督1.实施阶段:-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具体内容。
- 配置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汇总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 组织实施医疗质量评估,量化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概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技术准入与评估管理制度:对拟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医疗风险。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与标准化流程管理制度: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权限分级与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对其临床应用权限进行分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监测与反馈机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培训与教育计划: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6.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文化与团队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团队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1.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制度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
3. 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院声誉。
本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二、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
2.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三、实施方案内容(一)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协调和监督。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科,具体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3)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网络,涵盖临床、医技、护理、行政等各部门。
2. 完善制度体系(1)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行为规范化。
(3)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二)医疗质量管理1. 医疗技术管理(1)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
(2)开展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3)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对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
(1)开展医疗质量监控,对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督。
(2)建立医疗质量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整改。
(3)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3.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2)制定医疗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三)护理质量管理1. 护理技术管理(1)加强护理技术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行为规范化。
(3)建立护理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对护理技术进行持续改进。
(1)开展护理质量监控,对护理行为进行实时监督。
(2)建立护理质量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整改。
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
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二、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2. 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3.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4. 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中医科医疗质量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三、中医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内容1. 组织管理(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成立中医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质量改进活动、监督质量改进效果。
(2)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各级医护人员明确质量管理职责,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3)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根据中医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改进措施和时间节点。
2. 医疗质量管理(1)诊疗质量①制定中医诊疗规范:结合中医理论,制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提高诊疗质量。
②推广适宜技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科医疗服务水平。
③加强病例讨论:定期组织病例讨论,提高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2)服务质量①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②加强医患沟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③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就医体验。
3. 护理质量管理(1)护理操作规范:制定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技能培训: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3)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 医疗安全管理(1)患者安全管理: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授权管理的档案资料可证实,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质量安全再评价、再授权的工作制度已经得到履行。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其中:C级标准:共条能完成条比例:%
不能完成条原因:1.我科条件有限2.与我科专业无关。
B级标准:共条能完成条比例:%
不能完成条原因:需医院职能部门协助完成
A级标准:共8条能完成条比例:%
5.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
×
原因: 没有相关报告上报
6.有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清单明示。
×
原因:没有相关清单
【B】符合“C”,并
1.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
原因:无相关目录
2.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
×
原因: :无科研项目及学习
【A】符合“B”,并
有全程追踪、阶段总结和结题的效果评价,用以改进管理工作,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
原因:有医院职能部门执行完成
4.3.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
C
B
A
4.3.5.1
【C】
1.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
2.落实一、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
原因:超出我科技术水平
3.一类技术经过医院审核批准,二类技术经医院审核后报送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原因: 超出我科技术水平
4.开展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
×
原因: 缺少相关文件
×
原因:无相关管理实施
3.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
×
原因:无相关管理资料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
原因:无监管结果评价回馈
4.3.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3.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医学伦理审批。
×
原因:无科研项目及审批记录
4.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
原因:无科研项目、无法完成
【B】符合“C”,并
1.医疗技术职能部门监管职责明确,履行监管职能。
×
原因:有医院职能部门执行
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开展的临床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的管理要求。
C
B
A
4.3.4.1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C】
1.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
原因:无科研项目开展
2.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证、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
×
原因:无科研项目开展
4.3.1.2
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可选,经省卫生厅批准特许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医院,则本项为“必选”)
【C】
1.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或医师资格管理组织、或其他适宜的可履行职能的组织)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审核。
×
原因:与我科关系不大
不能完成条原因:需医院领导完成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4.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B】符合“C”,并
1.随机抽查住院病历及手术登记文件与实际授技名单符合率≥95%。
×
原因: 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2.随机抽查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记录,评价监管授权情况。
×
原因: 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2.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
×
原因:与我科关系不大
3.伦理委员会讨论“结论”记载入相关病历。
×
原因:与我科关系不大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和伦理委员会对医疗技术实施,履行全程监管。
×
原因:与我科关系不大
【A】符合“B”,并
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例。
×
√
【A】符合“B”,并
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
4.3.3.2
有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
【C】
1.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
√
2.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
√
【B】符合“C”,并
1.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
原因:与我科关系不大
4.3.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C
B
A
4.3.2.1
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
C
B
A
4.3.3.1
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C】
1.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
2.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
√
【B】符合“C”,并
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
√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2.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
原因: 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3.抽查中无一例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
原因: 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
医疗技术管理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3.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C
B
A
4.3.1.1
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任务相适应。
【C】
1.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符合医院执业许可证中诊疗科目范围要求,并与功能任务相适应。
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C】
1.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
原因: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
原因: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B】符合“C”,并
×
原因:缺少相关实施管理评价
2.职能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
×
原因:需由医院职能部门完善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
×
原因:需由医院职能部门完善
4.3.4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
2.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
3.有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制度与程序。
√
【B】符合“C”,并
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
【A】符合“B”,并
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的记录。
×
原因:需要完善相关管理资料
×
原因: 超出我科可施行的技术范围
4.3.5.2
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
【C】
1.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2.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
×
原因:需由职能部门考核并完成
3.申请资格许可授权,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职能部门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