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并用线段表示,进一步感知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线段。
但他们对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应具备基本的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线段的特点,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难点: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并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感知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绳子、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套画图工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实例,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都有共同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的。
并用课件展示线段的表示方法,如箭头、小圆点等。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线段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线段画图实践活动。
每组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一条线段,并测量线段的长度。
在画图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线段的特点,如端点、长度等。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线段》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线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一)、感受线段的“直”1、(课件出示鸟巢图)师:看,这是什么?生齐答:鸟巢。
师:是啊,这是鸟巢,第29届奥运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2、(课件出示跑道图)师:看!这是100米跑道,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跑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左边的跑到线是直的,右边的是弯的。
师:(边指边说)是啊,这几条是直的。
(屏幕出示)师:像这样直直的线,有两个端点,我们就把它叫做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认识线段)(二)感受线段的特点,认识线段的示意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根毛线,看看这根毛线放在桌子上是怎样的呢?(投影出示毛线)师: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根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生:用手捏住线的两头一拉,线就变直了。
师拉。
(生投影展示)师: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的?生边摸边说:从这边到这边。
师:我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呢?生1:两头。
生2:两边。
生3:两端。
师:对,是这条线两端的一个点,表示线的端点。
有几个端点呢?生齐说:两个。
师:再看看老师两手之间的这条线是怎样的?生:直直的。
(相应板书)师: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师:线段应该怎样画出来呢?仔细看了。
端点用一个小小的竖线表示,接着画一条直直的线,最后再画另外一个端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认识线段》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线段的存在,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线段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见过各种各样的线段,对于线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线段模型等教具。
2.准备线段测量游戏道具。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图片,如电线、尺子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线段。
然后进行线段测量实践活动,教师示范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讲解测量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线段测量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个线段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方法不当的地方。
4. 巩固(5分钟)教师线段测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线段的测量方法。
比赛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收获?线段测量时要注意什么?”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有哪些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直线、曲线等。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等,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知道线段的特征。
2.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用直尺准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引出线段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绳子、彩纸、画笔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纸。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图片,如尺子、电线、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概念。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P5~6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学生尺。
教学方法: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一下:“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生: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与本领。
(评析: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课件出示毛线图)师:那你们看,这条毛线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指名演示)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课件出示拉线图)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了。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齐读线段。
师: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
通过“把弯变直”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课件出示线段)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
齐读。
师: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生: 2个端点。
师:谁能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同学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3)、认识线段的示意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线段图)指端点提问:你知道这是线段的什么吗?生:端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对线段的定义及特点可能还不太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含义,认识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认知。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测量线段长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几根不同长度的绳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激发学生对线段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揭示线段的定义,讲解线段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绳子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几组长度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线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线段拼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巩固线段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线段的用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docx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学案分析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 页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让学生读学生指名回答:毛:今天老就着大家从毛中去学一些数学的知和本。
二、手操作,初步段曲直:在拿出你准好的毛,放在桌上,察你的毛,形状是怎么的?学生察:毛是什么形状的?学:像毛毛虫⋯⋯学:毛是弯弯曲曲的。
提:大家都的非常棒,你的毛有各种形状,但的来都是——弯的。
怎才能把毛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老!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一位学生: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展示:如果条毛呢,它是直的?学:不是。
:所以,子直可以像位同学,将拉!第二位同学分享你是怎做到毛直的。
将第二位学生的毛到黑板上,用两个吸石粘住端点。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捏紧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就是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感知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请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线段是直的。
师: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数学中将这两端的点叫做端点,想一想,线段有几个端点?学:两个。
师:观察地真仔细。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给予正面回应:回答地非常棒!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学:直的、两个端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放置在桌面上弯曲的线和捏着两端拉直的线,通过拉直的线的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沿直尺边画线段的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以及按指定要求画线段,强化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时,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师:孩子们还想拉吗?老师这儿还有一根毛线,(长毛线)你能用它也拉出一条线段吗?生:这根毛线太长了,胳膊不够长,拉不过来。
师:胳膊不够长,我们不一定要把整条毛线都拉成线段呀!可以
怎样拉呢?
生:可以拉其中的一段。
师:是的,请你来拉一拉(一生拉)。现在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2.注重动手操作体验。
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活动中,着力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线段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找身边物体的边线,画线段等有效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感悟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灵智,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熟习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充满亲切感。本节课在认识线段这一抽象概念时,选取了“毛线”这一实物作为学生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反复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段特征的产生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1.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感知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PPT课件、棉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材分析: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
因此,在“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一、欣赏导入,感知线段的曲与直1.线无处不在……(播放课件)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线可以怎么分?2.(出示毛线)这根线是直的还是弯的?你能把它变直吗?(板书:化曲为直)二、认识线段,感知线段的两个特征1.师演示拉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一指】【竖着】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斜着呢?移动手,变化端点,这样呢?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请你也学着同桌一人拉,一人指,再交换。
2.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两只手表示线段的两头就用两条小竖线表示,这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中间是直直的线。
【用纸质的画】竖着呢?斜着呢?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3.判断: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线段,比如:直尺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师示范摸一摸)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什么这些都是线段?(先指名,再同桌活动)5.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也能找到线段。
每个图形各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先指名点,再独立完成,校对:()形有()条线段围成的。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线段-苏教版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直观比较,初步感知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弯的黑线,一根是直直的红线,你们觉得那根线比较长呢?生1:黑线长,生2:红线长,生3:一样长。
师:小朋友的意见这么多,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比较这两根线的长短呢?生:只要把黑线拉直。
师:他的意见我觉得不错,那老师就把这根弯弯的黑线给拉直了。
现在这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那哪条线更长呢?生:不能比较。
师:怎样做就能够一眼看出他们的长短?生:把线的一头对齐。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真是个好办法。
(表扬)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们告诉老师哪根线比较长?生:红色的线比较长。
师:对呀,黑色的线是从这里开始(作标记:点一点),到这里结束(点一点),红色的线也是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与黑线齐)结束没有(点一点),要到这里才结束(点一点),所以红色的线比较长。
2、认识端点表示开始的这个点和表示结束的这个点数学上我们把它成为端点(齐读)3、揭示概念师: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我们把它称作线段。
(板书)3、变式判断线段(出示较长的绿色毛线)师: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小朋友书本上也有这样的一根毛线,那怎样做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呢?生:只要把它拉直(生演示)4、举例说生活中的线段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的这条边,(示范)从这点(用手指点一下书的一角)开始直直的(用手指划过书上的边)到这点(用手指点一下书的另一角)结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指一指、说一说吗?(生指说,师引导把话说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和画法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知道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尺规工具画线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尺规、白板、课件等教学工具。
2.准备一些线段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图片,如尺子、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如尺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用白板演示线段的画法,讲解线段的含义,如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等。
同时,让学生拿出直尺和尺规,试着画出一条线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直尺和尺规画出不同的线段,并互相展示、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线段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同时,让学生用直尺和尺规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有哪些特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线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和尺规画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并拍照上传到班级群,与同学们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线段_苏教版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起点,组织开展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安排小朋友通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课堂教学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体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知线段的表象,再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
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线段的特征。
2、能从生活当中找到线段,会数一些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定长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助工具画出线段。
教学准备:教具:一把直尺,一根细线,一张长方形纸。
学具:一把直尺,一根细线,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比一比谁的线长),揭示主题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细线长的小朋友举两个手指,细线短的小朋友举一个手指)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1(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
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线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关于《认识线段》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实录及评析。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的详细记录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录2.1 教学目标•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能够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2.2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教具:尺子、彩色线段模型、黑板、粉笔等2.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对线段的概念进行初步认识。
2.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桌子、椅子等物品的线段长度,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知识讲解:通过黑板演示、彩色线段模型展示等方式,详细讲解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理解,如用尺子测量给定线段长度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巩固教学内容。
三、评析3.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和观察,学生对线段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提前达到了教学目标。
3.2 亮点和不足•亮点:引入环节生动有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可以更多样化,增加互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3.3 改进建议•增加实践环节,通过更多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对线段有更直观的认识。
•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学软件、互动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可以看到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市级公开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市级公开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发展学生的测量意识。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能够用小棒、直尺等工具来比较物体的长度。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直观的操作和生动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测量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含义和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测量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3.语言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小棒、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和三角板,一些小棒和绳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跳绳、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量尺和三角板画出不同的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量尺和三角板在画线段和测量长度方面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并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区优质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区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线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特征和画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线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线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画线段?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让学生观察直尺和三角板,讲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长度。
然后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线段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给定的线段,并测量线段的长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全市一等奖)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全市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和曲线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后面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直线和曲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线段的特征和量线段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2.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线段的特征。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尺子、线段模型等教具。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曲线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线段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直尺和尺子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特征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线段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线段的性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线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若干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此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线段,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体验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交流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模型、直尺、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线段的概念,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长度和方向。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线段有长短、方向之分。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测量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定一个线段模型,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放置在桌面上弯曲的线和捏着两端拉直的线,通过拉直的线的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
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沿直尺边画线段的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以及按指定要求画线段,强化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段特征的产生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描述线段的基本特征,比较熟练地画出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直尺、长方形纸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孩子们,平时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呀?
生:跑步、跳远、跳绳……
师:看来二(1)班的孩子们都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是啊,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呢!
这儿有一群孩子,瞧,他们在参加什么活动呢?(电脑呈现)
生:跳绳、跳橡皮筋、拔河、玩悠悠球。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活动都用到了什么?
生:线。
师:孩子们,如果要给这些线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生:直的一类,弯的一类。
师:非常棒。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的绳子或者是线都有这两种情况。
瞧,这是什么?(一根短毛线)
生:毛线。
师:是的,它是从织过的毛衣中拆下来的一段毛线,现在它是什么
样子的?
生:弯弯的。
师:能把它变直吗?谁来试一试?
师:孩子们瞧,这位小朋友一只手捏住毛线的这一头,另一只手捏
住毛线的另一头,现在毛线变直了吗?
生:没有。
师:要想变直怎么办?
生:用力拉,就变直了。
师:是的,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这
时,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师:孩子们还想拉吗?老师这儿还有一根毛线,(长毛线)你能用它也拉出一条线段吗?生:这根毛线太长了,胳膊不够长,拉不过来。
师:胳膊不够长,我们不一定要把整条毛线都拉成线段呀!可以
怎样拉呢?
生:可以拉其中的一段。
师:是的,请你来拉一拉(一生拉)。
现在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生:两手间的一段。
师:两手之外多余的部分是线段吗?
生:不是,因为它不直。
师:看来线段一定要是什么样的?
生:直直的。
师:孩子们,两手捏住的这两头也有个名字,它叫端点(板书后齐读)。
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两个。
师:对了,线段的这儿和这儿就是端点,表示从这儿开始到这儿结束(用手示意)。
【评析:通过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情境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课始趣生之效。
从学生熟悉的毛线入手,让学生反复感受毛线的由曲到直的变化,意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步领悟线段的基本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认线段
师:还想再拉吗?袁老师就给二(1)班每位小朋友一次机会。
拿出学具袋里的毛线,用这一根毛线拉出一条线段。
变换位置问:这样还是线段吗?
师:孩子们,现在把小眼睛闭上,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用一根毛线拉出一条线段的。
用手比划比划。
师:现在你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吗?
生: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板书)
2.画线段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都知道线段是什么样的了,想把线段画下来吗?
学生自主画线段,集体反馈。
师:到底该怎样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师:孩子们,刚才你画线段时借助什么来画的?
生:直尺。
师:除了可以利用直尺来画线段,还可以利用什么来画?
生:书。
师:书的哪儿?
生:书边。
师:为什么可以用书边画呢?
生:因为书边是直的。
3.找线段
师:看来在生活中只要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就可以用它来画线段。
你能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边吗?
生1:黑板的上边。
生2;课桌的边。
……
4.折线段
师:孩子们,这张长方形纸上有线段吗?你能看到几条?
生:4条
师:你们能看到4条,可袁老师现在能在这张纸上再变出1条。
想知道在哪吗?
师:看仔细喽,变!在哪呢?知道这第5条线段是怎样变出来的吗?
生:折的。
师:真聪明!你能折出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长的线段吗?
学生自主折线段,并加以反馈。
师:看来线段有的短,有的长。
【评析:通过认线段、画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等多种有效数学活动,逐步丰富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深化对线段的理解。
】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线段的样子你记住了吗?如果老师给你一些图形你能一眼认出线段吗?
师:老师觉得二(1)班的孩子们今天表现的真棒,袁老师很开心,有一个礼物要送给全班小朋友,瞧,这个礼物是不是很特别,它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呢?
师:看来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
3.师:孩子们的表现太棒了,都吸引来了小狗和它的好朋友小猫。
瞧,小狗到小猫家有几条路?
生:三条。
师:哪一条路可以看作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线段呢?小狗和小猫的家可以看作这条线段的什么?(两个端点)
师:两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如果再增加一个点,每两点相连,
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呢?
4.师:那四个点呢?
【评析:设置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通过连线段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初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5.欣赏。
师:孩子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线段,瞧大屏幕。
【评析:通过欣赏含有线段的建筑,回归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品味线段的图形美,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
】
四、总结评价升华新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请完成这张《自我评价单》。
【总评】
1.注重创设有效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跳绳、拔河、玩悠悠球等体育活动情境,巧妙地引入“线”,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练习中,又将习题融于动物之家、拼图礼物的情境之中,增强了趣味性;课末设置了欣赏生活中线段应用的情境,更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注重动手操作体验。
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活动中,着力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线段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找身边物体的边线,画线段等有效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感悟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灵智,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从学生熟习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充满亲切感。
本节课在认识线段这一抽象概念时,选取了“毛线”这一实物作为学生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反复体验
和理解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比较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导入时,通过让学生对“线”的形状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曲直的对比,从而认识了曲和直两种不同的形态,为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作了铺垫;在巩固练习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连接线段,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