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 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

- 作用:三公九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 郡县制。

- 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 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汉朝。

- 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出现了“七国之乱”。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负责监察地方。

- 唐朝。

- 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别负责各项政务。

-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

- 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宋朝。

- 中央:-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一、古代史1. 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2.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3. 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4.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5. 美洲原住民文明的发展二、中世纪史1. 中世纪的西方世界2. 中国的唐宋时代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4.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5. 西欧贵族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 近代欧洲的革命与战争3.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4. 二战与新世界秩序的建立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四、现代史1. 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崛起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3. 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交流4. 新世纪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5. 新型大国关系和全球治理的转型以上是高中必修一历史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总结,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与当代的社会问题,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接下来,将为您具体解析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

一、古代史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从人类的起源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等阶段。

人类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史中,我们还可以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欧洲古代文明和美洲原住民文明的发展。

二、中世纪史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欧洲文化史上最为黑暗、压抑和封闭的时期。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唐宋时代这一繁荣时期,而伊斯兰教在中世纪时期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近代史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是从欧洲中世纪到二战之间的时期。

近代史的主题包括社会变革、革命、战争、布尔什维克革命、新新中国的建立等,这里面有太多让我们学习的内容。

其中,二战对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发了新世界秩序的建立。

四、现代史现代史是指从二战后至今的时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知识体系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体系。

1. 历史的定义和特点
- 历史的定义:过去发生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 历史的特点:客观性、发展性、相对性、独特性
2. 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手段
- 史料研究:借助各种史料对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
- 考古学研究:通过发掘和研究遗迹、文物等来还原历史
- 学科交叉研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深入理解历史
3. 历史的分期和年代划分
- 历史的分期:根据一定标志将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等
- 年代划分:依据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来对历史进行划分,如公元前、公元等
4. 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 传统文化:反映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俗等非物质遗产文化
5.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 鉴史明理:通过研究历史教训,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问题和做出合理选择
- 历史的启迪作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对当代社会和个人产生启迪
以上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体系,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分期和年代划分等重要概念,以及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框架我们都知道,利用框架来理解和记忆必修一的历史知识是比较快捷有效的,那么你准备好第五单元的知识框架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一、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主要举措:参照课堂笔记(政治、经济、文教)3、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4、经验教训:(1)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

(2)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的领导。

(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经过:(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4)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特点:(1) 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国家组织和社会治理》专题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提纲】

高中历史《国家组织和社会治理》专题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提纲】

高中历史《国家组织和社会治理》专题知识体系归纳整理【提纲】
一. 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 国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 国家的组成和构成要素
- 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 国家的权力分立和制度设计
二. 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职能
- 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 立法权的行使和立法机关的作用
- 行政权的行使和行政机关的作用
- 司法权的行使和司法机关的作用
三. 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
- 社会治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 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 社会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功能
四. 国家的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的概念和范围
- 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责任
- 公共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 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 国家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 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法治建设
- 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关系和互动
以上是对高中历史《国家组织和社会治理》专题知识的简要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备考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梳理

备考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梳理

备考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梳理在备考高中历史时,学生面临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就像是探险家面对茫茫大海。

这个历史的海洋,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宝藏和丰富的故事,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和有条不紊的步伐去探索和理解。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历史并非孤立存在的事物,而是由许许多多相互关联的事件、人物和文化组成的复杂网络。

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建筑,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就是理清这些历史事件的脉络,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其次,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时代和文明。

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和评估这些信息,从中提炼出关键的观点和主题。

这就好比是一名历史学者在档案馆中翻阅古籍,努力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同时,备考高中历史也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并非单一的真理,而是由不同的史学家和学者根据证据和假设进行解读和再现的产物。

我们需要学会从多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和研究拓展自己的视野。

像是一名探险家在未知的土地上行走,每一次的发现和探索都会丰富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备考高中历史需要我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坚定的信念。

历史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提升的过程。

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扎根深处,才能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备考高中历史就像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探险之旅。

只有通过扎实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在这片历史的海洋中畅游,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收获属于自己的智慧和成长。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三疑三探”讲学稿讲学稿()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 课程标『 学习目标: 导学科:历史 主备人:杨臣 时间:2016年10月23日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 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 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1) 形成的历史条件古 希 腊 的 民 主 制 度 古 代 罗马 的 法 律 (2) (3)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广①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厂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恢复公民大会 新设“四百人会议” 设立陪审法庭 i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一一雅典民主的确立「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B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①习惯法到成文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r 标志 特点 评价 -成文法诞生&广公民法I 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 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 积极意义:b③ 影响后世:④ 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权至上c 男女不平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②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③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① 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f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i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2)罗马法的评价 过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君主立制形成与 发展(2)确立过程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4. 春秋战国时期5. 秦朝统一中国6. 西汉、东汉时期7. 三国时期8. 隋朝、唐朝时期9. 五代十国时期10. 北宋、南宋时期11. 辽、金、元时期12. 明朝时期13. 清朝时期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2. 波斯帝国3. 希腊城邦时期4. 古罗马帝国5. 犹太人的历史6. 印度古代历史7. 帝国时代(阿肯色、犹太、阿拉伯)8. 古埃及文明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沿革和组织结构3.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二次世界大战3.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战争4.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5. 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历史五、中国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2. 中国近代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 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六、世界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特点2.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西方现代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七、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点1. 世界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1. 历史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 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和步骤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 古代文明的起源2.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与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秦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辟3. 古代世界-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传播4. 封建社会- 欧洲的封建制度及其影响- 日本的封建社会与武士道精神-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二、中世纪历史1.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理念-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 地理大发现- 15至17世纪的海上探险活动- 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起源与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文明对中世纪世界的影响4. 东亚与东南亚- 中国的宋、元、明三朝的政治与文化 - 日本的室町时代与战国时代- 东南亚各国的封建王朝与对外交流三、近现代历史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影响2. 现代国家体系-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统一运动与国家间的合作- 亚洲、非洲国家的独立与现代化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4. 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四、当代历史1.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特点-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2.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 20世纪的科技革命与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影响3. 社会运动与文化变迁- 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环境保护运动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多元化与全球文化交流4.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结语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纲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农业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2.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的贡献,汉谟拉比法典。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4.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代,甲骨文,青铜器的铸造。

5.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城邦制度。

6.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法律体系,建筑艺术。

二、中世纪时期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领主与农奴关系,封建等级制度。

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教皇与教会的权力,十字军东征。

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4. 中世纪晚期的城市与商业革命:城市自治,行会制度,贸易的兴起。

5.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艺术与科学的复兴,代表性人物与作品。

三、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哲学思想的变革,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起因,过程,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4. 民族主义与民主思想的兴起:民族国家的建立,议会制度的发展。

5. 帝国主义与殖民扩张:列强的殖民竞争,对被殖民地的影响。

6. 一战与巴黎和会: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7.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革命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新经济政策。

8. 二战与联合国的成立: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四、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冷战的起源与两大阵营的形成:美苏对峙,意识形态的冲突。

2.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

3.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核威慑,部分核试验禁止条约。

4. 非殖民化运动: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浪潮,冷战中的代理人战争。

5. 冷战的结束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崩溃。

五、全球化与当代世界1.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组织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兴起。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必修二经济(物质文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

古代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

小农经济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技艺世界领先。

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商业及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压抑,发展缓慢.【知识结构】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演进②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③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一、农业经济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3、古代土地制度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4、古代赋役制度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三种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古①纺织业:类型、发展概况代二、手工业经济 2、主要成就②冶炼业:类型、发展概况中③陶瓷业:发展概况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经济 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在三、商业经济 2、历代“市”的发展:基 3、商业都会的崛起:本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结构①含义:与 1、重农抑商政策②产生标志:特③产生原因:点四、经济政策④特点(表现):⑤评价①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②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2、工商业的管理 A含义③“海禁”政策 B产生原因:C影响①产生概况:3、资本主义萌芽②特征:雇佣关系③发展状况及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重点把握民族工业发展历程:①产生: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一批军事工业企业。

②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短暂春天:一战期间;④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⑤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注意: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几个基本要素: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

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六大古都指: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1、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来强盛国家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2、意义:(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学派1,道家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

庄子 :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

道家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法家(战国,秦朝是最受重视的学派)李悝 : 在魏国变法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

法家的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的学派)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墨家“兼爱”:爱无差等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儒家“仁爱”:爱有差等三:儒家思想(一)春秋:形成(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助力加油站!历史老师手把手教你!微信公众号:gaozhonglishi100(高中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