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课件教科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六年级下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科版实用PPT (共22张PPT)
这是人类 研究 微小世界的最新成 果——克隆羊。克 隆是人们生产具有 所需性状生物的先 进技术。克隆技术 的成功,使人们培 养人体器官,用以 替换病人的器官使 之康复成为可能.
领 域:生物
主 题:基因工程的应用
资料来源:网络
资料题目:转基因鲑鱼
内 容:为了让鲑鱼快速成长。将一种大鳞马哈鱼的鱼卵基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
大色学校
回顾和总结
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想 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 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 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放大镜和显微 镜没有发明以前, 人们只能用眼、耳、 鼻、舌、手五种感 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能观察 到的最小动物,就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需 要运用到放大镜和显微镜。
杂交水稻是在水稻花的 花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花很 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 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 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科技人员找病虫害用放大镜。
农林业方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其它科技方面
还有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克隆、污水和垃圾处 理,微电子技术等都运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
(板书:微小世界)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六年级 下册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利用酵母菌发面 原理:使酵母菌分解 面粉里面的糖类,排 出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在加热时体积积聚 膨胀,从而使馒头、 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 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应用 于奶制品、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农业方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等都需要运用到放大镜和显 微镜。杂交水稻是在水稻花 的花蕊上进行的,水稻开的 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 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 作都必须利用到放大镜和显 微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工业及生活废弃物处理方面
利与 弊
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等)
弊
使人生病(感冒病毒、冠状病毒……)
训练检测
(一)判断题: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 的( √ ) 3.池塘中的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无法用显微镜观 察它( × ) 4.微生物不仅会让新鲜的食物变质发霉,还是引起伤 寒、鼠疫的元凶,所以我们要清除所有的微生物( × )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成 功提取了胰岛素并发现其 对糖尿病症状的神奇疗效。 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工合成 胰岛素最早的国家。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免 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医药方面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食品方面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 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 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 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业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微小世界知识点归纳(精品)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凸透镜)组成。
具有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如加满水的烧杯、水滴),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微之处)。
4、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6、最早使用的透镜使用(透明水晶)磨制而成。
7、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由(色彩点)构成,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和他(脚的构造)有关,爪垫上有毛和粘液。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种类繁多,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5)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本课作为单元教学的小结,即回顾单元的观察活动、学习探究过程,也回顾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深入过程,从中深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这个回顾与总结,因为学生有着亲身的观察经历与感受,因此交流小结活动的开展还是较为顺利的。
教师应该在小结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加深,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使学生在思维深处产生共鸣。
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相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进行交流,效果不大。
只有极个别学生会按照要求课前搜集准备,更多的学生当了听众。
考虑到学生这方面的实际情况,这部分的教学,应该采用另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在电脑教室上课,利用互联网络,让学生当场寻找部分成果资料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这样效果比较好。
二是教师事先搜集部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在学生汇报交流后进行补充,弥补学生资料搜集准备不充分的不足。
总之,这部分教学,重在通过多方面的、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件
放大镜的特点
玻璃杯 广口瓶 烧瓶 烧杯
水滴
共同点:透明、凸起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保鲜袋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 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 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 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 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
昆虫的触角
棒状
羽 毛 状
丝 状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 角,昆虫的触角像“电 视机上的天线”,可左 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 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 味。能感触物体,还能 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 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蝗虫的触角呈丝状;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 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鞭状 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课件目录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
设计者:滨城区实验小学
张春华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草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因为液体干得比较慢。 (特别是糖溶液) 2、只是观察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结晶体,学生并没 有感受到晶体的世界有什么神奇,很难引发他们 的惊叹和好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点建议:
在观察活动后播放一些晶体放大后的图 片,介绍一些人类对晶体开发利用的成果。 一则,可以使学生领略晶体世界的奇妙,二 则,学生在遗憾自己无法亲自观察到这么美 丽的晶体时,同时产生的是对更先进的观察 工具的渴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的目标定位:
拓展观察范围,激发观察兴趣, 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 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有 无穷的奥秘,惊叹人类的研究成果。 尝试借助显微镜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他们有较多的发现。
难点:
1、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指导和学 生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导致教学 时间的不足,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和 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2.如果学生制作占有了过多的时 间,P11的教学活动怎么处理?删掉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命世界 1.7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不要求学生做得很好,但要知道 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尽量按照要求去 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研究成果的交流
交流汇报的方式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合适 的形式。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 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 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 观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 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 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 的记录、描述。正是希望我们的学生 也能做这样的描述和记录。
微小世界和我们
填空
1、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妙 的微生物世界后,使人类看
回顾和总结
直到17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 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 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 以实现。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 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 具。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肉眼
放大镜
1/10毫 米 小昆虫等
几倍到几十 倍晶体、较小
器官和组织
电子显微镜
到 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利。 弊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 又有 。
馒头当中的酵母菌
3、馒的头作用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
微生物
4、土壤中的
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
变成 植物需要的根营瘤养素。
5、豆类植物根部的
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
物作为 肥料细菌。
6、人们胰利岛用素
能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
放量大镜 显微镜, 用于治疗糖尿病。
7、
和
的发明,让我们看微清生了物微生物和细胞。
8、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
,如果没有它们,
地球就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眼 耳 鼻舌 手
9、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靠 、 、 、 、 五种 感觉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选择
1、鼻子能感觉物体的( D )。 A、颜色 B、形状 C、透明度 D、气味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复习课:微小世界PPT课件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
(
)三种颜干草色组成。
红、绿、蓝
25
( 放大镜)和( 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观察微 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 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它可以
精选ppt课件
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能观察到苍蝇的蟋蟀的耳朵在凸透镜放大物体图像更多的细节放大镜放大细微之处信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放大移动放大镜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镜片的直径大小镜片的凸度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透明水晶培根眼镜脚的构造肉眼细节放大镜复眼足的内侧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9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11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 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 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 这和它( 脚的构造 )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 )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 过( 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 足的内侧 )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6). 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 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 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 清标本;
(7).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 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步骤: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1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PPT课件_21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0.000001毫米
放大3亿倍。 分辨本领为 百分之几纳 米,直接操 纵分子和原
子.
三、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医药方面--- 巴氏消毒法和 青霉素
2、食品方面--- 酵母菌
3.农业方面---杂交水稻
4.生物工程方面--- 克隆技术
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 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 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力清除所有微生物。
(X)
(5)、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呼吸、消化、
排泄、繁殖等生命活动。
(√ )
3、选择题。
(1)、既能观察到细菌,又能观察到病毒的
仪器是 ( A )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放大镜
(2)、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里
面揉入了( C )
A、糖
B、二氧化碳 C、酵母菌
(3)下面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发现细胞 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杂交水稻之父 巴氏消毒法 青霉素
2、判断。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2)、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
微生物引起的。
(√)
(3)、池塘中的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无法用
显微镜观察它们。
(×)
(4)、微生物不仅让新鲜的食物发霉,还是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伤寒、鼠疫和霍乱等的原凶,所以我们要努
1、回顾
2.总结观察工具的发展
肉眼
放大镜
光学 显微镜
电子 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小昆虫 等。
放大几倍 到几十倍, 观察到一 些物质的 晶体,生 物较小的 一些器官 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