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研究内容
美术欣赏教学现状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了解当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探讨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 如何选择合适的欣赏素材、如何设计教学活 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美术欣赏教学资源开发 研究
美术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针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需要,开发适合小 学生的欣赏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 络资源等。
期刊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与 实践》 作者:王文娟 发表于《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与 方法》 作者:张莉丽 发表于《
教育导刊》2019 年第5期
《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与探索》 作者:陈瑶 发表于《
教师教育》2018 年第7期
其他类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各省市教育部门制定的《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大纲》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美术欣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01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
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改进
02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
03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应涵盖各类美术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
、雕塑、建筑等,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2 3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美术欣赏 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但由于样本数量和范围的 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四年级上册美术研究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美术研究报告单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四年级上册美术研究的报告单。
在本学期内,我们研究了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包括绘画、雕塑和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绘画技巧在这学期的美术课上,我们研究了不同的绘画技巧。
我们学会了使用铅笔、彩色铅笔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通过练,我们提高了我们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学会了描绘不同主题的图画。
3. 雕塑艺术除了绘画技巧外,我们还研究了雕塑艺术。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粘土和纸板,创作了各种形状和结构的雕塑作品。
通过雕塑活动,我们培养了创造力和空间感,并学会了通过雕塑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手工艺手工艺是美术课上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研究了制作不同的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和串珠等。
通过手工艺制作,我们锻炼了我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并享受了制作美丽艺术品的过程。
5. 艺术欣赏在美术课上,我们也进行了艺术欣赏活动。
我们观看了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如著名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们学会了欣赏艺术之美,并从中获取灵感。
6. 结论通过四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研究,我们掌握了各种绘画技巧,了解了雕塑艺术和手工艺制作,并通过艺术欣赏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平。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美术研究报告单的内容总结。
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记录我们在美术课上的成长和收获。
注:本文档是根据要求独立撰写的,所引内容皆为本人理解并未直接引用任何资源。
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美术课例研究报告《美术课例研究报告》一、引言美术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一堂美术课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优化美术教育提供参考。
二、课程概述本次研究报告选取了一堂六年级美术课作为课例。
本节课的主题是“我的童年”,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为目标。
课堂以讲授知识为主,辅以小组讨论和绘画实践。
三、教学设计1.知识导入:教师先与学生互动讨论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童年的名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中的场景和细节,并引导学生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2.知识讲解: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童年的绘画基础知识,包括线条、色彩和造型等。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要素。
3.实践操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绘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创作想法,并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4.评价与总结: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以肯定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作,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四、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反响良好。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表达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有一些学生的作品呈现了较高的水平。
五、问题与改进尽管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本节课的时间较短,无法满足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
其次,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每个小组的人数较多,导致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不够。
再次,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缺乏具体的标准,导致评价内容比较主观。
六、结论本次美术课例研究报告展示了一堂六年级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开展,学生的绘画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美术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例,分析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五年级美术课程《多彩的世界》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世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1. 优点(1)教学内容丰富: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不足(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本案例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师讲解和示范时间较多,学生实践时间较少。
(2)评价方式单一:本案例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3)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纪律松散,影响教学效果。
四、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绘画创作。
2. 丰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
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了解小学二年级美术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育。
二、研究方法:1.观察:对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学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使用情况。
2.访谈:采访美术教师,了解他们对于美术教育的看法和教学经验。
3.问卷调查:给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于美术课程和作品的评价。
三、研究内容及结果分析:1.美术教学内容:在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主要以素描和彩色画为主,教育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美术课本、绘画工具和图片等教学资源,但资源的丰富程度有待提高。
4.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绘画技巧不够熟练的问题。
四、问题及建议:1.资源不足:建议学校增加美术教学资源的配置,如提供更多的绘画工具、图片资料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2.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实物观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画技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绘画技巧的培训班,让学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4.家校合作:建议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五、结论: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并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家校合作也是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_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小学美术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创新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4.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美术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讲解美术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美术教学策略、美术教学评价等。
2. 课堂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摩,观摩结束后进行集体研讨。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师们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 教学案例分享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 互动教学研讨开展互动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教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策略。
5. 美术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得到丰富教师们在活动中学习到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3. 学生审美素养得到提高通过美术教学,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培养,创作能力得到提升,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4. 教学资源得到拓展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但部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小学美术课程开发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程开发研究报告1. 引言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以提升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2. 现状分析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2.1 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学校的美术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内容缺乏深度和挑战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程度较低,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
2.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美术教学更注重技巧和功利性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2.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教师培养和教育资源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3. 目标设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和研究一套全新的小学美术课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推动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 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步骤进行:4.1 研究前期调研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开展前期调研,了解当前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情况,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案例分析。
4.2 设计课程框架根据研究目标和调研结果,设计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小学美术课程框架,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3 开发教材与资源根据课程框架,选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材与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包括绘画、手工、雕塑等。
4.4 实施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框架和教材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5 课程评估与改进建立课程评估体系,收集教学反馈和学生作品,进行课程效果评估与改进。
5. 期望与影响通过本研究的开发与研究,期望能够实现以下期望与影响:5.1 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提升优质的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评析报告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评析报告自古以来,美术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展示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美术创作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次报告将评析两个小学美术创作案例,探讨其艺术特点、表现力以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案例一:彩色泡泡画这幅作品由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完成。
她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以及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一幅充满生动感和梦幻感的作品。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使用了多种颜色的泡泡,并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粗细的刷子,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
这幅作品展现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她选择了明亮、鲜艳的颜色来描绘泡泡,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此外,她运用了丰富的纹理效果,比如线条和点状的装饰,使作品更具艺术感。
这幅画作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描绘泡泡的方式,她成功地传达了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向往和渴望。
此外,通过运用不同粗细的刷子,她在画面中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使观者感受到泡泡的真实存在感。
这幅作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学生在审美和艺术表达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能力将在她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二:折纸动物这幅作品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创作的折纸动物。
他通过利用一张纸巧妙地折叠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这幅作品展现了学生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动物形态的观察和理解。
这幅作品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通过巧妙地折叠纸张和运用不同的角度,创作者成功地呈现了小狗的形态。
他精确地把握了每一个折叠的位置和角度,使得折纸动物看起来栩栩如生。
这幅作品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观察小狗的形态外貌,还要理解折纸的原理和技巧。
通过将这两者结合,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折纸作品。
这幅作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折纸创作,学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同时,通过观察和理解动物形态,他们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探究报告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探究报告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案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探究具体的美术创作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小学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案例一:插画创作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插画创作是一种常见的创作任务。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在融入个人想象力的基础上,掌握插图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自然风景的插画。
学生可以先观察自然风景的照片或实地考察,然后用素描工具勾勒出整体构图,再运用水彩、彩铅等颜料进行着色。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技巧。
案例二:造型创作造型创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软土或者纸雕创作,以动物为主题。
学生可以观察动物的特征,然后通过搭建骨架和雕塑造型来创作动物的形象。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手工工具,熟练掌握合适的造型比例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培养造型的灵活性和观察力,同时加强他们的手工技能。
案例三:绘画创作绘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静物绘画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静物作为对象,例如花朵、水果等,通过观察静物的形状、纹理等特点,在纸上进行绘画。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将静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培养对绘画媒介的运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案例四:拼贴创作拼贴创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种创新手段。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发挥创造力,将多种材料进行拼贴,创作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如纸片、布料、羽毛等,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拼贴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具体的主题,例如季节、交通工具等,通过将不同的材料拼贴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美术课堂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研究报告小学美术课堂研究报告一、课堂概况本次研究报告对某小学美术课堂进行观察和分析,课堂时间为一个小时,学生人数为30人,年级为三年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静物的素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幅有关静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题。
2. 学习示范:老师现场进行素描画示范,重点讲述绘画时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3. 学生练习:老师发放绘画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静物并进行绘画。
4. 合作互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流给旁边的同学,互相鼓励和提出改进意见。
5.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班级公示板上,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特点1. 观察与想象相结合:通过观察真实的静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自主选择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自由选择静物并进行绘画,同时在合作互动环节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个体差异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学生在练习环节中,每个人的作品都具有个体差异,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风格,同时整体上也能看到学生们绘画水平的发展。
六、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观察和评价,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们的绘画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素描中的细节表现也更加准确。
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发挥,作品中呈现出丰富的个性和想象力。
同时,学生们在合作互动环节中表现出团队合作和交流的积极性,互相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部分学生作品的表现力不够:建议老师在下一堂课上增加一些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加强对静物的观察和理解,提高其绘画表现力。
2. 作品展示与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建议老师在展示评价环节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八、总结通过对该小学美术课堂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绘画技巧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锻炼。
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
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小学二年级美术研究报告1. 引言美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本报告将对小学二年级美术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绘画在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绘画是主要技能之一。
学生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例如画线、填充和着色。
同时,他们将接触到不同的绘画材料,如水彩、蜡笔和彩铅。
2.2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活动。
在二年级美术课上,学生们将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和彩纸,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例如折纸、剪纸和纸板雕塑。
2.3 素描素描是另一项重要的美术技能,在二年级时开始引入。
学生们将学习使用铅笔进行素描练习,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逐渐过渡到绘制简单的物体和景物。
2.4 色彩学习在二年级美术课上,学生们将通过色彩学习了解不同颜色的特性和搭配原则。
他们将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如原色、二次色和冷暖色彩,并参与一些简单的色彩实践活动。
3.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教授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程,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3.1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例如画画比赛、拼图制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示范教学是指教师亲自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通过示范,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如何正确地使用绘画材料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
3.3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一些与美术相关的合作活动。
例如,让学生们一起制作一幅大型拼贴画或合作绘制一幅巨幅壁画,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4.1 作品评比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美术作品评比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评委的评选,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估。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
“美术教学中‘适形设计,物以致用’理念的渗透”一、问题提出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课标实验稿”为基础,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以及注重创新精神。
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乃是2011年版“课标”理念中最为突出和重点强调的一条。
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表明,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国民文化教育,而非专业的技术教育。
因此,这对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和教学方式应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出了独特要求。
此外,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强调了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而非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制作”。
强调多种“媒材”而非“材料”。
从“媒介”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如图形表现、视频处理、多种材料的复合与转换等)。
这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视觉传达与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描绘”与“塑造”的过程。
二、研究理论依据依据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近几年计划按照美术学科的四大学习领域,逐个领域进行研究突破,深入细化。
其中“设计·应用”领域内容宽泛,强调了“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富有创意。
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融入“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创意”。
根据“课标”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提出的要求,以及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考,提出“美术教学中‘适形设计,物以致用’理念的渗透”这一课题设想,有以下几点思考:“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强化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差异;“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功能角度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这是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具体执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介”,强调学生在进行设计行为之前的构想、预见和选择过程。
小学美术调查研究报告怎么写
小学美术调查研究报告怎么写小学美术调查研究报告怎么写一、引言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我们进行了小学美术调查研究,旨在为美术课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小学美术课程在教学实施方面的情况,探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供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市A小学为研究对象,抽取该校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000份问卷。
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水平评价2.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评价3. 学生自身的美术创作经验和水平评价4. 家庭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支持情况评价四、研究结果及分析1.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水平评价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有71%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然而,仍有29%的学生对美术不太感兴趣或缺乏兴趣,这可能与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关。
2.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评价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上。
约有60%的学生认为美术课程的内容有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课程内容过于枯燥。
此外,约有4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美术课上缺乏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希望老师能够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3. 学生自身的美术创作经验和水平评价在美术创作经验和水平方面,约有4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家经常进行美术创作,且有较高的水平。
然而,也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美术水平较低,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锻炼。
4. 家庭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支持情况评价大部分学生(约80%)表示家庭对其美术兴趣的支持较好,如购买绘画用品、带孩子参观美术展览等,这对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对其美术兴趣的支持不够到位。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这一课题。
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三、研究目标(一)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二)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三)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青田县山口镇中心小学一到六年级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美术课堂教学及美术兴趣活动课为载体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1.前期尝试阶段:2017.3至2007.4(1)组建课题成员(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5)尝试研究2.具体实施阶段:2017.5至2017.7(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3.总结成果阶段:2017.8至2017.9(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三)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观赏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
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
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
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
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有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有效果。
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
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
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
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一)提高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研究不同美术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和方法。
通过对多个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案例一:以艺术家为榜样
这个案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并模仿艺术家的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案例二:以生活为素材
这个案例的核心是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作为绘画和创作的素材。
通过观察和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以合作为基础
这个案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共同创作的项目,如墙面壁画或展览,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分享。
这种合作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结论
美术教学案例的研究表明,创造性、生活化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表达能力。
我们建议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参考这些案例,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此外,继续开展更多美术教学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注:本报告所提及的案例资料均来自相关文献和教育实践,但具体效果可能因学校环境和学生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创作案例分析报告1. 案例背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篇报告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美术创作案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2. 案例描述这个案例是关于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美术创作,他以“我的梦幻世界”为主题进行表达。
在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创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心中的梦幻世界。
学生可以运用各种绘画技法和媒材,自由发挥创造力。
3. 学生的创作过程学生首先进行了构思和规划,他们通过思维导图和简单的草图来表达他们内心中的梦幻世界。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尝试使用各种颜色和图形来形象地表达他们的梦幻世界。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绘画媒材,如水彩、油画棒等,从而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4. 学生的创作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梦幻世界。
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想象力和个性。
有的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来表达,有的学生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或神话故事来展示他们的梦幻世界。
5. 创作对学生的影响美术创作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通过创作,学生得到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自主性的创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美术创作还提供了锻炼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机会,学生需要观察和思考如何将心中的梦幻世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 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反馈作用。
老师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难题和困惑。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供具体的建议来改进他们的创作技巧和表现能力。
7. 结论通过分析这个小学美术创作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美术创作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美术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珍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辟与否。
据网上报导,人类对想象力的开辟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哺育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哺育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哺育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进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咱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可是,咱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着不少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愈来愈缺乏天真烂缦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摹仿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采。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惟独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份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切想象创作。
哺育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知咱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尚未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者心得体味,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哺育学生的想象力》 (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 (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者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者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忙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哺育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咱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办法,以增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福建小学美术教案分析报告
福建小学美术教案分析报告标题:福建小学美术教案分析报告引言: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本报告旨在对福建小学美术教案进行分析,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教案目标与要求分析:1.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1.2 教学要求:结合福建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例如培养学生对福建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2.1 美术知识与技能:分析教案中涉及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例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2.2 美术素材与题材:分析教案中使用的美术素材和题材,例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2.3 美术表现形式:分析教案中涉及的美术表现形式,例如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3.1 教学方法:分析教案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等。
3.2 教学手段:分析教案中使用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分析:4.1 教学步骤:分析教案中的教学步骤,例如导入、讲解、实践等。
4.2 教学时间分配:分析教案中对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进度合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方式:分析教案中的教学评价方式,例如作品评价、学生自评等。
5.2 教学反思与改进:对教案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通过对福建小学美术教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案设计中,可以借鉴优点并改进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
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
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
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
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有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有效果。
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
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
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
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一)提高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
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
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
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
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聚焦了课堂教学,关注了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使课题研究贴近了教师的需要,贴近了问题研究、贴近了课堂教学,更是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研究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行为一般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环节,判断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衡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依据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学情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方面因素预设的。
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目标预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大而化之的思路、空洞的文字预设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流水似的淌到哪儿就教到哪儿,教学目标的不明和无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
(1)教学目标预设的可行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向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与方法,而教学目标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美术课程的理念预设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具有可行性。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往往将三维目标分解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环节是解决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是一节课必须的教学环节;技能目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通过活动、作业或者语言表达,必须把握的技术与能力的要求;情感目标是融会在整节课中,其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提升是重点,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活动。
因此,教学目标的预设一定要有可行性,过高过低均不符合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操作的可控性。
教学目标是相对静态的,也是有指向明确的,但是,美术教学是面对一个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生,这种预设只是相对稳定和大体指向的,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教学生存中的变化。
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要考虑教师的可控性,也就是教师在预设时思考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者可能会发生哪些课堂变化,发生的这些问题与变化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可控性是教学目标预设的重要要素。
(3)教学目标实施的可能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产生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
无论效果如何,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师教学手段实现的,学生实际效果体现的。
因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面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分析实现可能性的基础与条件,比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有效课堂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2.、教学环境创设的问题研究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经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审美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美术和艺术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学环境的创设是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1)视觉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美术课程的教育环境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在这一朝一夕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也直接影响到美术的课堂教学。
教学环境的创设已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大美术教师所认同。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视觉艺术材料,创设一定的视觉艺术空间,让学生在视觉艺术的环境中感悟美,体验美。
在从审美的角度,视觉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情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有效条件,学生在一定的视觉艺术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造,为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奠定基础环境。
(2)物质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
美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和视觉、情感的综合条件,是根据教育规律创设的物质属性的教学环境。
但是,我们的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关系不大,忽视了美术环境对学生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物质环境的创设重视不够。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特殊要求,教师的智慧教学是将教学设计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大到教学设施,小到材料准备,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物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将美术学习置身于一定物质环境氛围中。
我们知道,美术是物质艺术、视觉艺术,主要靠物质表现出视觉效果,因而,创设一定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资源怎样创设教学环境。
在重视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程改革今天,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资源的联系的紧密度增强了,当地的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丰富了美术课程环境,为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与保证。
如何利用这些美术资源,是美术课程建设中新的课题。
我们知道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区美术资源的差异性也体现了资源的多元性,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环境,发挥学科的优势,凸显环境资源的优势来设计美术课程的教学环境。
在研究中,不少学校根据学校和教师的优势,主动开发具有地方或校园特色的美术环境,3.、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以学科的自身优势,展示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效,在研究的形式上,聚焦课堂,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操作技术,提高研究效益,使课题研究成为我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
精彩教学片段备课研究是在美术课程改革以来集体备课形式上的创新,由于实施了新版教材,其观念、内容、形式、活动、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解决美术教师在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研究、资源有效利用、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教师备课中的困难,每学期由各区县申报,由一个区县组织骨干教师精心备课主讲,以浓缩课堂教学的方式,一边介绍教学设计,一边演示教学课件,使美术集体备课呈现了新的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