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考试重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1.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有哪些显著特征?(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 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
(每条2.5分)2, 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5分)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3.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它发行货币,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4分)(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她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3分) 判断货币均衡的标志是什么?(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实现具有相对性。
(2分)(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货币均衡表现为待交易的商品与劳务能够迅速转化为货币, 货币也能迅速实现商品与劳务的价值。
(4分)(3)货币均衡的实现有两个基本标志; 即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4分)2.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
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3.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简称”三性”原则。
(4分)(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 又有一定矛盾。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只能的货币。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汇率的稳定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布雷顿森林体系①核心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2)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规定官价用美元向美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逐渐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②体系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货币银行学原理考试重点
货币银行学原理考试重点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2.货币形态的演变——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可兑换的纸币——不能兑换的纸币——无形货币3.理想的货币币材具有的特征:①容易标准化②容易分割,便于“找零”③便于携带④性质稳定,不容易变质So,“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4.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表现并衡量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此时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实际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当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实现商品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货币。
(三)贮藏手段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就发挥价值或财富贮藏手段。
价值贮藏可以将货币的购买力从获得收入之日起储蓄到支出之日。
(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的产生源于商业信用。
货币这一职能的重要性体现在①扩大商品生产和流通。
②节约流通中的现金,因为债权、债务可以抵冲。
这一职能同时也会加深商品经济的矛盾,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三角债。
(五)世界货币当货币超出国界发挥职能时,这个货币就有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能够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
总结:货币的上述各职能相互联系,但最根本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职能,所以马克思说:“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5.货币的定义(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①从本质定义:货币是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从职能角度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将货币定义为:在产品和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理解货币的含义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货币不仅仅是指现金②货币与财富不同③货币与收入不同6.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7.主币的含义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金融考试重点1币材总体上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样的历史顺序发展而演变。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它包括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3货币的职能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个。
按照另外的观点可以为两大类,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
其中,交换媒介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
而货币的资产职能就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4流动性是指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在所有资产形式中,货币的流动性最高,持有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用货币购买所需的商品。
或转换成其他资产形式。
5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6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存款。
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7货币制度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简称币制。
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
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分成三类: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
8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情况下,大额批发交易用黄金,小额零星交易用白银。
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9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所排斥,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整个市场。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2)双本位制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 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 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 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 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 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 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 一般来说, 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 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信用产生的原因➢首先, 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 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 换言之, 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 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节约流通费用, 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 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 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定义: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 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8 共506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3、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1、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3、重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了解:汇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2、掌握:外汇的概念与内容;汇率的标价方法;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重点掌握: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者的斗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等等。
2、掌握: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分类;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社会征信系统。
第五章信用形式1、了解: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政府信用的历史发展;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
2、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重点把握。
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消费信用的形式、作用及其约束条件。
3、重点掌握: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国际信用的形式。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五、重要理论1、掌握本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2、树立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意识。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货币执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商品价值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所以,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是角和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负债观?负债消费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债消费的方式包括信用卡透支、贷款消费、借支等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以土地为例。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
但土地可以有收益。
土地收益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使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大的变化。
货币银行学知识重点整理
大面额存单以及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5、简要分析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答: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业务所积聚的货币资金加以应用,以获取收益的业务。
①、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又可以按贷款期限、贷款保障条件、贷款用途、贷款偿还方式、贷款的质量、银行发放贷款的自由程度做具体分类。
②、贴现业务。
贴现业务是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未到期的票据,并为此支付利息。
贴现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始发展是最重要的资产业务,现仍占很大的比重。
③、证券投资。
商业银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既可以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也可以进行合理的避税。
6、何谓中间业务?主要的中间业务有哪些?答:我国对中间业务的定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将其划分为适用于审批制的中间业务和适用备案制的中间业务。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汇兑业务,是指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首款人的一种业务。
②、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也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③、代收业务。
代收业务是银行根据各种凭证以客户的名义代替客户收取款项的业务。
④、代客户买卖业务。
代客户买卖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
代替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贵金属和外汇业务。
⑤、承兑业务。
这回事银行为客户开出的汇票或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一种业务。
⑥、信托业务。
信托业务即信用委托的意思,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的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
⑦、代理融通业务。
这是由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理顾客收取应收账款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
⑧、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业务是由银行发行、提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工具的总称。
7、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答: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有:①:分散风险,银行贷款利率较高,但贷款风险大,没有合适的机会时,银行将资金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可以获取稳定的收益,可在风险分散的前提下提高利润。
②、保持流动性。
为保持流动性持有过多的现金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机会成本,可销性强的短期证券即可随时变现又能获取一定的收入。
货币银行学重点考试重点总结
关联名词解释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
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
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
“商业票据”的对称。
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是一种交换经济。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
3.物物交换的弊端①需求的双重巧合;②时间的双重巧合;③地域的限制;④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⑤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⑥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4.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①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②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特殊商品。
5.金属货币退出的根本原因:金属的开采量跟不上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6.价值尺度(基本职能)①含义:当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特点:它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④价格和价格标准的区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7.流通手段(基本职能)①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一定是十足价值的货币;③计算: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④职能作用: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实现了商品交换买和卖的分离,便于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⑤局限性:隐藏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存在是一般非均衡和非自愿失业的根源。
8.贮藏手段①含义: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②现代的货币贮藏方式:货币沉淀、银行存款、利用金融资产贮藏价值。
特点为不足值货币。
9.支付手段①含义: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③意义:克服了流通手段的局限性,加速了货币周转,节约了流通费用;④局限性: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学期末复习重点《货币银⾏》期末复习重点第⼀章思考1、关键词:价格标准: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派⽣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货币购买⼒:L= 1/p 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属货币制度+信⽤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以⽩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本位制(含⾦币本位-⾦块本位–⾦汇兑本位):以黄⾦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币本位制度⾦块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券规定含⾦量,但不能⾃由兑换,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块,黄⾦集中于政府保管,作为银⾏券流通的保证。
⾦汇兑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中央银⾏将黄⾦和外汇存⼊另⼀实⾏⾦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例,银⾏券规定有含⾦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通过固定⽐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格雷欣法规(劣币驱良币):实⾏⾦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银有⼀定的兑换⽐率。
当⾦银的市场⽐价与法定⽐价不⼀致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信⽤货币(纸币):是以信⽤作为保证,通过信⽤程序发⾏和创造的货币。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中央银⾏代表国家发⾏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货币,由政府赋予⽆限偿还能⼒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为中⼼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
即美元与黄⾦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3、实⾏多渠道的国际收⽀调节。
4、成⽴国际货币基⾦组织。
⽛买加体系:1、黄⾦⾮货币化2、国际储备多元化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特⾥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汇总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反映货币本质的概念。
货币的职能和及其特点:1.价值尺度。
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相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支付手段。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
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职能。
实际上,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就是金块、银块。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要形式。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银行的职能与作用:1.信用中介。
这是银行的基本职能。
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
这是银行的特殊职能。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投资公司,金融公司等。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名词解释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
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
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
“商业票据”的对称。
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是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
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区别在于计息日起点不同,即期利率的起点在当前时刻,而远期利率的起点在未来某一时刻。
例如,当前时刻为2005年9月5日,这一天债券市场上不同剩余期限的几个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就是即期利率。
在当前时刻,市场之所以会出现2年到期与1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认为第2年的收益率相对于第1年会发生变化。
8.市场利率与利率市场化。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
而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9.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10.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是发行人经过证券承销商在证券市场上无限定地向众多投资者销售证券的方式。
非公开发行只针对特定少数人进行股票发售,而不采取公开的劝募行为,因此也被称为“私募”、“定向募集”等等;11.注册制与审核制。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审核制指的是上面分配股票发行的指标和额度,由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企业发行股票的一种发行制度。
12.正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
逆回购,指资金融出方将资金融给资金融入方,收取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并在未来收回本息,并解除有价证券抵押的交易行为。
13.证券公司与证券交易所。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14.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一级市场,也称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是资本需求者将证券首次出售给公众时形成的市场。
它是新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的买卖市场。
该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投资银行、经纪人和证券自营商。
流通市场是发行的股票按各时点的价格,从卖者手里转入买者手中,使之流通的市场。
15.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16.期货与期权。
期货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
期权,是指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17.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在将来某一天或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卖出某种有价证券的权利。
18.贴现与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
转贴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贴进的未到期票据,再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19.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20.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用实际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的对称,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余额,即用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21.预防动机与投资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现金。
投资动机是指投资主体进行投资的目的。
22.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或中央银行签发支票所形成的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3.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指保险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令规定必须提存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2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货币简答1.掌握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是主要金融范畴的基础理论课程。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已经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大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可以找到科学认识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把握金融动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树立信用流动性风险意识。
1)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商”。
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才能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2)高消费都是盲目攀比,跟风,虚荣心的结果。
拒绝盲目消费,理性看待自身。
3)树立信用,树立同学之间信用,树立师生之间信用,多参加校园活动,多与人交际,提升自我。
(这对于步入社会起到很好的帮助)4)加强自我学习,在学校期间多看书籍多学习知识,充实自我,提高自身修养。
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其他资产转化成现金的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手段。
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保留足够的流动性以免陷入经营的困境。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中:等价对应于价值尺度,即用一般等价物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同时等价物一产生就具有携带方便等特性,便于流通。
这也是对应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1元分为10角,1角分为10分。
2、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它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黄金外汇储备主要是作为国际收支的准备金。
3、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严禁伪造、变造和破坏国家货币。
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唯一合法的发行机构并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5、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每日公布,一切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都据此执行。
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资产利润大于资产成本,要量力而为,正确的估量未来预期收入,避免透支消费信用。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 商业信用贷出的是商品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银行信用贷出的是货币资本。
2 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而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为货币资本家,人是职能资本家。
3 在产业资本循环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而银行信用则是不一致的。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以土地为例。
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
但土地可以有收益。
土地收益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使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大的变化。
9.为什么说糟糕的信用,往往是诱人的投资因为利息率与信用成反比,信用高,则贷款风险小,利息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