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常识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

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

慢性型



病猪体重下降 间歇热 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发生坏死、溃疡 、关节炎 呼吸道症状 耐过猪可长时间带毒,抗体与非洲猪瘟病毒 可同时存在于感染猪血液,大约持续6个月 ,有时病毒可存在数年
疾病的严重程度因ASFV的毒力而异
毒株类型
高毒力
临床特征
1. 引起最急性型(感染后1~4天死 亡)和急性型(感染后3~8天死亡) 2. 以发热和网状内皮组织出血 3. 妊娠母猪流产
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
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 2019-01-08
内容提要

非洲猪瘟的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的传染源
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

一、非洲猪瘟的基础知识

高度接触性、出血性、病毒性传染病 所有日龄的猪均易感 临床特征: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 高病死率(可达100%) 潜伏期长:自然感染4-19天,实验感染2-5天 自然传播速度慢 感染后平均死亡时间2-10 天 临床症状与猪瘟、猪丹毒相似
力;在血清中,5 ℃下病毒的感染性可保持6年

在猪的尸体、组织中以及在低温的条件下病毒 可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

腌制的、熏制的猪肉产品中可携带病毒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含病毒的血液经60℃ 30分
钟(56 ℃ 70分钟)可灭活病毒;70℃ 30分钟 可将猪肉中的病毒灭活

一般的消毒剂均可以杀灭ASFV,去污剂、次氯 酸盐、碱类及戊二醛是最有效的消毒剂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发病猪体温达41~42℃ 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 皮肤充血变红或变紫色 呕吐、鼻腔出血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的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疾病传播。

一、猪瘟的常见症状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病猪体液或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猪瘟的常见症状:1. 发热:病猪会出现高热,通常可达40℃以上。

2. 消化系统症状:患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呼吸系统症状: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常常表现为不正常的呼吸音、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体表会出现瘀点、瘀斑、红斑、紫癜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可能表现为抽搐、共济失调、颈椎折叠等神经系统异常。

二、预防措施为了遏制猪瘟的传播和保护猪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隔离病猪、控制人员、车辆和设备的进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强化疫苗接种:目前已经存在猪瘟的疫苗,及时给猪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3. 严格监控疫情: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4. 限制动物交通:尽量减少猪群之间的接触,控制野猪和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5. 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加强对病猪症状的认识,教育员工遵守卫生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6. 合理处理猪尸体:正确处理猪尸体和排泄物是预防猪瘟传播的重要一环,确保安全的处理方式,例如焚烧、埋葬或高温消毒等。

三、结语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感染性猪类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对于及时发现患病猪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接种疫苗、严格监测疫情、限制动物交通、提高员工防控意识以及合理处理猪尸体等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猪瘟知识挂图

非洲猪瘟知识挂图

危 害
1.引起猪发病死亡。一旦发病,发病率和 病死率可达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 影响。
2.非洲猪瘟不感染人。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
家猪和野猪对非洲猪瘟均易感。各年龄段猪均可感染。 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
◆ 传播方式
可经卵垂直传播
蜱叮咬 直接接触
雌雄经交配传播
图片来源:provided by Dr Linda Dixon of IAH
可能传入我国的
游行客废李带及弃中的污的的猪染食带制的物毒品衣、蜱,物泔,等水
非法交易、走私 带毒猪及其产品
途径
港口、 集装箱 引入带毒蜱
引 胚胎、进精带液毒等猪及
胚胎
精液
非洲猪瘟可能传入我国的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兽医局 编绘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临床症状
潜伏期5~19天。严重病例一般在感染后2~10天死亡。
依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
型和慢性型。
超急性型:无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
肤有出血点、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
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步态僵直,呼吸
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
防控措施
目前没有可预防该病的疫苗。
头国废际弃机食场物、等码 边境交汇点
码集头装、箱港等口、
严格检疫
进口猪、野猪 猪肉及其制品
受猪精精卵液等、胚胎、
严禁进口
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严禁夹带动物及其制品入境
严禁从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猪 进口猪及其产品的入境运输工具的监督、检查、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目录1. 非洲猪瘟概述 (2)1.1 疾病特点 (2)1.2 对养猪业的影响 (3)2. 防控措施 (4)2.1 生物安全措施 (5)2.1.1 严格出入管理 (7)2.1.2 隔离与消毒 (8)2.1.3 疫苗接种 (9)2.2 环境控制措施 (10)2.2.1 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 (11)2.2.2 加强通风与排风 (12)2.2.3 防止蚊虫滋生 (13)2.3 监测与报告制度 (14)2.3.1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 (15)2.3.2 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16)2.4 紧急应对措施 (17)2.4.1 疫点封锁与扑杀 (18)2.4.2 疫情处置与消毒 (18)3. 其他相关技术 (19)3.1 饲料营养与添加剂 (20)3.2 种猪选育与管理 (21)3.3 疫病防治药物研究与应用 (23)4.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分享 (24)4.1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概况 (25)4.2 中国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与措施 (26)5. 国际合作与交流 (27)1. 非洲猪瘟概述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科动物,特别是非洲猪种。

自1970年代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风险。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疫苗研发、生物安全措施、疫情监测等。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养猪业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1 疾病特点病原体: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猪病毒科,是一种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血细胞寄生病毒。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环境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存活。

传播方式: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和间接接触如饲料、水源、人员、交通工具等传播。

昆虫媒介如软蜱等也可能传播病毒。

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因感染猪的年龄、品种和毒株而异。

典型症状包括高烧、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咳嗽、呕吐等。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本文内容涉及非洲猪瘟的危害与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策略,供体系同行们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体现在:(1)非洲猪瘟病毒对家猪呈现高致死性,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养猪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

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

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会相继受到影响;(3)非洲猪瘟病毒在组织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强,且目前尚无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

扑杀发病猪、感染猪以及与其接触的猪群,并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控制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

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尼亚报道,随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广泛流行和持续存在。

非洲的野猪和钝缘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贮藏宿主。

20世纪中叶开始,非洲猪瘟相继传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发生于比利时、荷兰、海地和巴西的有限疫情也成功得到根除。

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并快速蔓延。

随后相继扩散到与之交界和接壤的多个地区和国家,造成大量家猪和野猪发病死亡,并因疫情扑杀大批猪只,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非洲猪瘟防控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非洲猪瘟防控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非洲猪瘟防控科普知识
原标题: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定义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危害
■引起猪发病死亡。

一旦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非洲猪瘟不感染人。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家猪和野猪对非洲猪瘟均易感。

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

■传播方式:猪-野猪-蜱-猪间传播。

防控措施
因目前没有可预防该病的疫苗,防控非洲猪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严禁夹带动物及其制品入境。

2.严禁从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猪及其产品。

3.进口猪其产品的入境运输工具的监督、检验、登记和消毒,防止运输工具机械传播。

4.对途经我国或在我国停留的国际航班、火车、航行船舶的废弃物和泔水等严格进行无家化处理。

5.加强养猪场(户)防疫监管,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6.防止猪接触受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饲料、肉制品、器械等
7.远离野猪,防止被蜱等吸血昆虫叮咬。

8.加强疫情监测,早期识别传染源。

9.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

10.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采取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徐娜整理)
感谢您的阅读!。

非洲猪瘟常识

非洲猪瘟常识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动物疫情防控 工作,提供疫情线索,协助政府 和相关机构开展防控工作。
06
总结和建议
对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总结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蜱、蚊、蝇等吸血 昆虫和软蜱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 染动物的血液、粪便、尿液、唾液等 而传播。
非洲猪瘟的症状
非洲猪瘟病猪呈现发热、精神不振、 厌食、顽固性呕吐、口腔及眼、鼻有 粘性分泌物、粘稠样的粪便,以及出 现腹泻时带血、严重脱水和贫血等。
预防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免 疫力。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消毒卫生工作,控 制人员进出,避免野猪与家猪接触等措施。如发现疑 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 ,防止疫情扩散。
04
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和影响
全球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
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传 播,特别是欧洲、美洲和 亚洲等地区。
传播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硬蜱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病猪 和带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和危害
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高度变异性。病毒可在 病猪的呕吐物、粪尿、唾液和鼻和眼分泌物中大量存在,甚至在病猪康复后数年 仍可排出病毒。
危害
疫情暴发频率增加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快 速发展,非洲猪瘟疫情暴 发频率增加。
传播途径多样化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猪 肉及其制品、泔水、猪饲 料等多种途径传播。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和危害
大量生猪死亡
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生猪出现急 性发热、贫血、呼吸困难和出 血等症状,导致大量生猪死亡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毒在非洲大陆广泛分布,近年来也在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区爆发,给全球猪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以下是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其中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一、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1. 病毒的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在野生猪群中广泛存在,它们是病毒的主要传播源。

野猪或被感染猪只的血液、尿液、粪便、肉类等,均能携带病毒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2. 自然传播:病毒可通过野猪与养殖猪接触、高致病株的暴露、饲料、病猪运输等途径,导致病毒传播。

3. 人为因素:人员、设备、车辆等在感染猪场和野生猪群之间传播病毒。

粗放的养殖管理、管理不善的流产、丢弃的猪体和产品等也可以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1. 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的非洲猪瘟防控机制,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牢固树立疫情防控的思想。

2. 高度警惕:疫情出现或疫情发生国家的猪及畜禽产品禁止输入或加强检疫,确保疫情不被输入。

3. 严密监控:加强对养殖场、市场、交通运输工具等疫情监测,并开展疫情的筛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4. 排除传染源:对于疫情暴发的养殖场,要第一时间进行封锁和隔离,尽快清除病死猪只,避免病毒的传播。

5. 加强养殖管理:养殖场要严格落实猪只的检疫和防疫措施,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确保无疫情。

6. 强化动物检疫:对进口的猪肉、猪产品、饲料等进行严格的检疫,不合格产品要及时销毁,不得流入市场。

7.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养殖户要定期洗消养殖场,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

8.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防备非洲猪瘟,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以上就是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通过加强猪类的防疫工作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并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培训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培训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培训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是一种高度病原性病毒引起
的猪类传染病,已经成为猪肉业的重大威胁。

以下为非洲猪瘟的防控
知识培训:
一、了解非洲猪瘟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1. 症状:体温突然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出现呼吸困难、腹泻等。

患病猪体表出现紫黑色斑点、充血和出血等症状,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达90%以上。

2. 传播途径: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病猪
体液、排泄物、病死猪体、饲料、器具、人员等。

非规范性马路屠宰
和无序喂食餐厨垃圾等也可能是传播途径。

二、保持生物安全
1. 预防为主:要加强生物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猪场卫生习惯,及时检查发现病情。

2. 隔离防控:患病猪应该迅速隔离并进行淘汰。

同时,对发热
的猪要及时鉴别病情,确认后予以淘汰和补偿,避免病毒扩散。

3. 防疫措施:猪场内放置消毒液、防护鞋、衣服,严格按照规
定的程序消毒器械和场所。

合理使用疫苗并加强病毒监测,有病即查,确诊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三、保持环境卫生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清理场地、房间、设备,避免淤
积消毒场所,并保持场地通风透气。

2. 生物安全跟水源安全是密切相关的。

禁止猪粪流入水源或地
面水中,保持周边水环境的干净卫生,严禁在水源和地下水域以及水
质较差的河流中施用化肥和农药。

以上就是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培训,希望广大猪肉业人员加强自
身防疫意识,共同保护猪群生命安全。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非洲猪瘟,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到一阵紧张。

它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专门对猪来说有致命的威胁。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非洲猪瘟的传染性极强,猪群中一旦爆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扩散开来。

第一,非洲猪瘟的来源。

其实,这种病毒最早在非洲被发现,但随着贸易和运输的增加,逐渐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如今,很多国家都受到影响,特别是那些养猪业发达的地方。

想想看,许多地方的养猪场都像是一个个“温床”,只要有一头猪感染,其他的也难逃一劫。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种病是怎么传播的。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传播。

比如,一头感染的猪如果和健康的猪近距离接触,那健康的猪就有可能被感染。

此外,病毒还能通过饲料、器具、运输工具等间接传播。

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也是一大隐患。

想象一下,有人不小心带着感染源的物品进入养殖场,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挖坑。

然后,我们来聊聊非洲猪瘟的症状。

感染的猪会出现高烧、食欲不振、呕吐等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而且,这种病没有特效药。

也就是说,一旦感染,损失就不可避免,养殖户们的心血瞬间付诸东流。

为了防范非洲猪瘟,养殖户们可得绷紧神经。

首先,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做好消毒工作。

其次,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还有,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降低感染风险。

做到这些,才能让猪儿们健康成长。

最后,公众意识也不能忽视。

大家都知道,猪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洲猪瘟的流行可能导致猪肉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我们的餐桌。

因此,了解非洲猪瘟,关注猪群健康,都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总结一下,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威胁。

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防控措施,确保猪群的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猪肉供应稳定,餐桌上的美味才能继续。

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抵御这个“敌人”。

猪的疾病 非洲猪瘟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非洲猪瘟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非洲猪瘟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与猪瘟很. 难区分,从超急性到隐性,以高热、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改变、肺水肿和淋巴组织的广泛坏死为主要特征。

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

本病于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发现,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流行,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OIE将其列人必须通报的疫病之一,在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

该病于2018年8月传于我国。

二、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具有20面体结构、带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172〜220 纳米,似六角形。

基因组全长170〜190kb,编码200多种蛋白。

该病毒至少有8 个血清型。

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结构蛋白P150、P14和 P12上。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吸附猪红细胞的特性,但细胞传代培养可使病毒失去这种特性,抗血清也可阻断此吸附特性。

根据猪红细胞吸附特性,非洲猪瘟病毒可分为红细胞吸附性病毒和非红细胞吸附性病毒。

无论是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该病毒均不产生典型的中和抗体,参与保护性免疫的机制有待探讨。

但除某些超强毒株外,感染康复猪能抵抗同源毒株的攻击或再感染。

非洲猪瘟病毒能在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

体外培养时,可在猪的单核细胞、骨髓细胞和白细胞中复制,还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也可适应猪肾细胞、BHK-2 1 和 Vero细胞。

非洲猪瘟病毒对温度和酸的抵抗力很强,室温干燥或冰冻数年不死。

对高热敏感,在 60°C 经 3 0 分钟即死亡,对乙醚、氯仿等许多脂溶剂和常用消毒剂敏感。

三、流行病学: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非洲猪瘟病毒。

病猪体液、各组织器官、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均含多量病毒,带毒猪、猪肉及猪肉制品等都是重要的传染源。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工(器)具、圈舍、相•水、牧场及污染空气等均能成为传染源,经口和上呼吸道途径传播。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手册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手册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手册1.什么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猪,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该病毒在猪体内会引起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变黑、腹泻、呕吐等症状,最终导致猪死亡。

2.非洲猪瘟如何传播?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有:-直接接触感染:健康猪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或者与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的猪接触。

-食品和饲料传播:喂食和饮用携带病毒的物质,比如污染的饲料、食品残渣、染病的猪肉等。

-昆虫传播:一些昆虫可以吸食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血液,然后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猪。

3.如何防控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猪场管理:加强猪场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及时清理饮水器和饲喂器,定期消毒工具和安全装备。

-检疫措施:在猪场和附近地区加强检疫,禁止未经检疫的猪只进入。

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隔离病猪,杀灭病毒。

-化学药品: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疫苗上市,因此可以依靠化学药品来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但使用时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杜绝“三滥”现象。

-野猪控制:疫情受控后应该加强野猪监测和控制,避免野猪传播非洲猪瘟。

4.如何处置病死和病毒携带的猪?对于病死猪和病毒携带的猪,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以避免病毒传播。

以下是正确的处置步骤:-及时向当地政府官方报告。

-用密封塑料袋将猪尸体封存。

-将猪尸体运送到指定处置场进行处理,同时注意对雇佣工人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处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确保病毒不再继续传播。

5.总结。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病,为保护畜牧业,需要加强相关的防控措施。

在猪场管理和检疫方面注重细节和规范,及时隔离病猪,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同时建立多种手段的防控体系,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案,保证防控的效力。

科普:“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要点文档

科普:“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要点文档

科普:“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要点
一、非洲猪瘟是什么?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

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对生猪致病率高,致死率100%。

二、非洲猪瘟是否会感染人
不会,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是猪, 除家猪和野猪外, 不传染马、牛、羊等动物,也不传染人!
三、猪肉是否还能吃
非洲猪瘟感染后死亡率100%,属一类动物疫病,一经发现全群扑杀并无害化、用密闭容器运送尸体到专门处理厂,湿法化制或焚毁,不可能流入肉品市场。

并且,非洲猪瘟对热抵抗力不强:病毒存在于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

虽然,病毒的感染性在污染的环境中可保持3天,粪便中持续数周,腌制或高温烟熏的火腿中存活3-6个月,4℃冷藏带骨肉中存活5个月,死亡野猪尸体中存活1年,冷冻肉中存活数年;但是,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到5
6℃70分钟或60℃20分钟病毒就被破坏;脂溶剂和消毒剂也可轻易破坏。

只要到正规市场或商场里去买猪肉,回家煮熟煮透,该咋吃就咋吃,放心享受美食吧!羊肉、牛肉、鸡肉、鱼肉……都跟非洲猪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四、防控措施
“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

“四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非洲猪瘟常识

非洲猪瘟常识
,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改变生产方式
为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农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生 物安全措施,如加强消毒、封 闭管理等,对生产方式产生了
重大改变。
提高生产成本
为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养殖户需要增加疫苗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投入,
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对食品供应和安全的影响
食品供应减少
非洲猪瘟导致生猪数量减少,直接影响到猪肉的 供应,可能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和短缺。
食品安全风险增加
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猪肉和猪产品中存活,增加了 食品安全风险,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改变食品消费结构
非洲猪瘟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其他肉类和替代食品 的需求增加,改变了食品消费结构。
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减少出口创汇
非洲猪瘟导致生猪数量减少,出口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的出口创 汇。
增加经济负担
非洲猪瘟的爆发和治疗费用高昂,给政府和养殖户带来沉重的经 济负担。
影响相关行业发展
非洲猪瘟对饲料、兽药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到这些行业的 发展和就业机会。
05
非洲猪瘟的未来趋势和挑 战
科研进展和新技术应用
科研进展
在非洲猪瘟领域,科研机构和学者们正在 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例如,他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基因编辑 技术来改变猪的基因,使其对非洲猪瘟具 有抵抗力。此外,一些新的疫苗和药物也 正在研发中。
ASF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者猪与野猪之间的接触。此外,病毒也可以通过蜱虫 等媒介生物传播。在某些情况下,病毒甚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流行趋势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呈蔓延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养殖密度较高的地区,如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部 分地区。虽然在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但病毒仍然在不断传播。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猪。

自从20世纪初首次在非洲被发现以来,非洲猪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围绕非洲猪瘟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其对养猪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非洲猪瘟的基本概念与病因1.1 病毒特性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大型的双链DNA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能够在不同的宿主之间传播。

ASFV对外界环境非常耐受,可以在饲料、土壤、设备及动物尸体中存活较长时间。

这使得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更加复杂。

1.2 临床症状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只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皮肤出血、流产等。

在急性病例中,猪只可能在几天内死亡。

慢性病例则可能表现为持续的低热和其他不典型症状,这使得一些病例容易被忽视。

二、传播途径与流行病学2.1 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以及食物传播。

感染猪只的分泌物、排泄物、甚至是血液都可能成为传播源。

此外,野猪作为病毒的自然宿主,其活动区域的猪只也容易受到感染。

2.2 地理分布与流行趋势非洲猪瘟在非洲最初被发现,随后传播到欧洲、亚洲等地区。

2018年,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影响了国内养猪业。

随着疫情的发展,非洲猪瘟的传播区域不断扩大,给全球猪肉供应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3 风险因素非洲猪瘟的流行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养猪场的管理水平、动物密度、饲养方式、运输途径以及气候条件等都可能影响病毒的传播。

此外,野猪的栖息地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也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三、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3.1 生物安全措施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生物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养猪场应严格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包括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定期对设施和设备进行消毒、以及保持良好的猪只健康监测。

此外,猪只饲养环境应尽量减少与野猪的接触,避免疾病的传播。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主要特点,并详细阐述针对非洲猪瘟的几种主要防控措施。

一、了解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如下:1. 高度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能够通过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不同疫区之间的猪只也可通过人工传播而感染病毒。

2. 高致死率:非洲猪瘟的致死率非常高,感染猪只多数会在数天内死亡,因此疫情一旦爆发,损失极为严重。

3. 没有特效药物:目前对非洲猪瘟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只能通过限制传播以及加强猪群免疫力来防控疫情。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基础。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和进出口猪肉等环节的监测,及时了解疫情的动态,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报告。

同时,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三、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养殖场作为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场所,其生物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加强场所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场地、设备、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2. 严格管理进出场畜禽:加强对猪只进出场的监管,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猪只进行严格检疫,并合理安排隔离期,确保无疫情的猪只进入养殖场。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饲养环境的卫生水平,合理安排饲喂,增加猪只的抵抗力。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和报告。

四、严控非法运输和交易非法运输和交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猪肉运输和交易环节的监管,对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检疫和调查。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非法运输和交易行为。

五、加强科学防疫和免疫措施科学防疫和免疫措施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

非洲猪瘟宣传知识

非洲猪瘟宣传知识

非洲猪瘟宣传知识(藁城中医院)一、非洲猪瘟是有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防控非洲猪瘟,具体可归结为“五要四不要”。

“五要”即,1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2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3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4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5要按规定申报检疫。

“四不要”即,1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2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3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4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

非洲猪瘟虽对猪有致命危险,对人却没有危害,属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

市场上流通的生猪和猪肉都在部门严格监管下,市民大可放心食用。

二、如何识别正规渠道的猪肉1.看猪肉的检疫章人有人的身份证,猪肉有猪肉的“身份证”,那就是印在猪肉上的检疫章。

猪肉有了检疫章,就是代表着食用安全。

目前,检疫章的形状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动涂色滚动式肉检验讫”。

这种设备会在猪的身上(从头到尾)进行盖章,也就是一个长条的形状。

能确保猪的身长无论哪部分都能看见检疫章。

通过检疫章上的号码就能知道猪肉是在哪个屠宰场宰杀的。

还有一种圆形的章,可以叫作品质章,是一种商业行为,是公司对猪肉品质的一种区分。

2.到正规市场购买猪肉一般注水肉等劣质肉,更可能会出现在社区内的早市或者晚市,正规市场或超市出现的几率很小,所以消费者还是到正规的市场或超市中购买较为保险。

3.观察猪肉的外观好的猪肉颜色呈淡红或者鲜红,不安全的猪肉颜色往往是深红色或者紫红色。

猪脂肪层厚度适宜且是洁白色,没有黄膘色。

猪肉表面微干或稍湿,但不粘手,弹性好,指压凹陷立即复原,具有猪肉固有的鲜、香气味。

正常冻肉呈坚实感,解冻后肌肉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均正常无异味。

变质猪肉无论是表面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屎臊味、腐败味及异香味。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

非洲猪瘟科普知识(二)引言概述: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的猪传染病。

其病原病毒对猪具有极强的侵染性和毒力,导致猪群急性出血性病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介绍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症状特点、预防控制方法以及全球现状等方面。

一、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尸体等传播病毒。

2. 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饲料、水源、仪器设备、车辆等介质传播。

3. 空气传播:病猪喷嚏、咳嗽等呼吸活动释放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猪只。

4. 虫媒传播:部分昆虫如蜱、蚊等能够通过咬、叮咬猪只传播病毒。

二、非洲猪瘟的症状特点1. 临床表现:发病急,患猪体温急剧升高,出现昏沉、不食、精神不振等症状,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此后出现皮肤发绀、结膜充血、排尿次数增多等症状。

2.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严重出血,内脏器官肿胀、发绀,并可在肺、腹膜上有出血点状,肝脏肾上腺萎缩等病变。

三、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方法1. 养殖管理措施:建立规范化、封闭化的养殖场,加强对病猪流入的控制,实施防疫隔离措施,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日常清洁消毒。

2. 强化疫苗接种:使用经国家批准并有效的疫苗进行全面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风险。

3.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避免疫情扩散。

4. 加强交通运输控制:严格检疫进出口猪及猪产品,加强交通运输工具的卫生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场主、养殖从业人员和农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四、全球非洲猪瘟现状1. 亚洲地区:自2018年以来,亚洲地区多个国家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等。

疫情对当地养猪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