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临床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5
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临床症状
张莉晨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721305)
摘要:本文针对猪瘟病毒的特性和其发病后的临床症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旨在为广大养猪场提供一些诊断上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特性;临床症状
作者简介:张莉晨(1985.12-),女,陕西省宝鸡市人,大专,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业发展。
非洲猪瘟于20世纪20年代在非洲地区首次被发现,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家猪生产造成巨大影响[1]。
后来传播到西欧和拉丁美洲。
2018年我国沈阳市发生首例非洲猪瘟感染病例,随后,全国各地均开始发现有非洲猪瘟的病例。
1病原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病羊病毒科,也是这个科的唯一病毒。
有囊膜,病毒颗粒直径为175~215nm,呈20面体对称[2]。
本病毒为DNA 病毒,DNA 呈现出双股线状,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90kb 左右。
具有100多种蛋白,但在临床上可以应用而且具有一定诊断意义的蛋白为P72、p54和p32三种蛋白[3]。
这3种蛋白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为非洲猪瘟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基础。
根据p72的基因对其进行分型,可以将其分为23个基因型,这23个基因型在非洲均可发现,但在非洲以外的地方,通常只有非洲猪瘟的Ⅰ型和Ⅱ型。
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常能在环境中长期生存。
在血液中可以存活一年半以上,在泔水也可以长期存活。
在肉制品中可以存活半年。
但其对热较为敏感,通常在60℃的水中仅能存活30min。
使用常规消毒剂也能很快将其杀死。
尤其是使用氯制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2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通常是环境或者是空气和饮食等受到病原体的污染。
传染源为发病猪、感染排毒猪及被病毒所污染的器具,肉制品,饮水等,还可以是发病猪排出的粪便、尿液等污染物。
在潜伏期的猪最具有传染性,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可以不断地向体外排毒。
病猪康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但猪体内的病毒并未完全消灭,常会在30d 左右的时间内向体外环境中不断排出病毒。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蜱虫等节肢动物进行传播,尤其是钝缘蜱属的软蜱。
甚至是整个钝缘蜱属的蜱虫均可以传播本病。
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一种重要的中间载体。
由于这种寄生虫的存在,所以很难能消灭非洲猪瘟病毒,尤其是在蜱虫盛行的季节。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都可以感染本病,感染后表现出来的症状极为相似。
3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通常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3种,即最急性性、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3.1最急性型
本型的非洲猪瘟通常在发病后没有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就出现死亡,而且死亡率较高,通常达100%。
而且这个型对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具有相同的易感性。
普通的猪瘟病毒通常对仔猪的易感性更高。
3.2急性型
急性型非洲猪瘟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型,猪在发病后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具体为病猪出现体温升高,常达42℃左右。
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精神不佳,嗜睡,常常卧地不起,不愿站立行走,在皮肤上有肉眼可见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块,甚至还有些地方表现出发绀症状。
病程稍长的猪在眼睛和鼻腔内有黏脓性分泌物。
常会流出鼻液和眼泪。
病猪呼吸不畅,严重的病猪出现呼吸困难。
妊娠期母猪出现流产症状,流产可以出现在母猪妊娠期的任何一个阶段。
病程长的病猪还表现出神经症状。
病猪还可以表现出腹泻和腹痛等症状,有的病猪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病猪在感染后的一周左右即会出现死亡,没有死亡的病猪逐渐转化为亚急性型,表现出亚急性型症状。
通常在初发猪场的发病猪容易由急性型转化为亚急性型。
3.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的病猪主要是由中等毒力的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还可以是由急性病例通过病程较长而转化来的。
这个型的病猪仔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成年猪的死亡率比较低。
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局部皮肤有出血点,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情况。
本类型的病猪常会在3~4周内发生死亡或者是逐渐康复。
3.4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有间歇性的体温升高。
体质变差,渐进性消瘦,有的病猪发育迟缓,体质衰弱。
还可以表现为关节肿胀,体表皮肤有局部出现坏死或溃疡等。
病程常可以维持数月。
但在发病期间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常因继发感染而加快死亡速度。
4诊断和防治4.1诊断
目前非洲猪瘟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技术,目前有3种技术用于诊断,分别是PCR 技术、ELISA 技术和血吸附技术,这3种技术的准确率均很高。
4.2防控
本病由于没有合适的疫苗可以使用,所以防控还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主要通过加强猪场清扫和消毒,避免使用不清洁的饮水和饲料。
消灭环境中的蜱虫,制定出合理的防控计划等。
参考文献:
[1]贾良梁,夏俊花,Vienna R.Brown,等.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临床症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38(12):1-3.
[2]黄水交,谢侃.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6,38(1):19-21.
[3]王志亮.非洲猪瘟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6):70-74.
畜业技术|疫病防治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