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常规抗生素和其他抗菌治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能够抵抗多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从而导致感染治疗的困难性增加。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或滥用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人们错误地使用抗生素,如未完全按照医生指示完成抗生素疗程,或者非处方药随意使用抗生素,细菌可能对抗生素产生适应性,进而产生耐药性。
2. 医院环境中的感染: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比在其他地方更常见。
医院内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高,细菌易于传播,且病人往往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容易感染。
在医院中,多重耐药菌常通过手术、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其他医疗器械与病人接触而进入体内。
3. 饲养业中抗生素滥用:农业中广泛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其中存在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
这些抗生素通过动物产品的消费进入人体,使得人体系统接触到抗生素,从而诱发多重耐药菌的形成。
4. 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研发:抗菌药物研发的过程非常漫长且昂贵。
由于细菌迅速适应新的抗菌药物并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对抗多重耐药菌。
然而,由于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目前市场上的新型抗生素非常有限,这导致人们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选择有限,也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5. 医疗设备的不洁和手卫生不当:卫生条件差、医疗设备清洁度低、手卫生不当等因素会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当医疗工作者不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时,细菌可以通过人际接触迅速传播。
6. 病人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个体更容易感染多重耐药菌。
包括长期抗生素使用、化疗、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削弱,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其中包括多重耐药菌。
7. 多重耐药基因的传播:多重耐药基因的传播也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的预防
具体措施: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 k、医疗废物应密闭直接送处置室,不 得暂存于治疗车、治疗室或其他场所。
• 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 未培养出MDRO,方可解除隔离解除耐 药菌隔离措施 。
常见MDRO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
其他多重耐药菌
MDRO预防控制措施
• d.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 测;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 菌的检测能力。
• e.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报告。
MDRO预防控制措施
• 2、预防和控制传播: 定植菌患者的处理:采取有效清除
(鼻腔卫生、口腔卫生、手卫生等)加 隔离措施,有条件采用单间隔离,无条 件可进行床旁隔离并挂“接触隔离”标 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取目标性 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加接触隔离。
•具1体)加措强施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
•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
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
经验用药。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
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 •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
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
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 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ultiple-Resistant Organism,MO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浸入性操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 液擦拭。
房间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30 min,2次/d。
病人的衣物、床单被套每日更换。
病人衣物先消毒后清洗,医用被服用双 层防渗垃圾袋包裹,并送洗衣房先消毒 后清洗单独处理。
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隔离治疗护理,在 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遵照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 疗药物首选万古霉素,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 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 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 施操作时,实施手卫生。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 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 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 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 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 行MRSA检测。
多重耐药菌的特点(MDRO)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 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 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危险因素: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 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 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常见多重耐药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
常见多重耐药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常见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同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往往是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基因突变和编码抗性基因的质粒的水平转移而产生耐药性。
MDR菌株在临床中对治疗产生挑战,因为它们常常能够通过不同的耐药机制来抵抗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从而限制了可用的治疗选择。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肺炎克雷伯菌(KP)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超级细菌的耐药结肠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甲氧西林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
这些菌株通常由医疗机构的感染传播引起,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通常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耐万古霉素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对所有胺甲苯青霉素的衍生物和多种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链霉素、利奈唑胺和甲苯磺酸)具有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
这些菌株通常由医疗机构的感染传播引起,严重影响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超级细菌的耐药结肠杆菌,也称为新生儿敏感麻醉中的耐药细菌(SONETRI),是一种在婴儿产科和儿科单元中广泛存在的耐药菌株。
这些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类别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
对于判定菌株是否为常见多重耐药菌,目前常用的判定标准包括鉴定菌株中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和使用双联或多联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
耐药性的定义是菌株对至少一种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表现出抗菌浓度较高的耐药性。
在临床中,对于多重耐药菌的判定标准会根据当地和不同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指导方针而有所不同。
对于MDR菌株的治疗,通常需要选择具有广泛效果和适应具体菌株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控制该类菌株的传播以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
细菌的耐药性是一个持续变化的问题,因此对MDR菌株的判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多重耐药菌的判定与抗菌药物的选择
多重耐药菌的判定与抗菌药物的选择《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一、常见多重耐药菌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二、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在2010年美国、瑞典、以色列、希腊、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multidrugresistant)、XDR(extensivelydrugresistant)、PDR(pandrugresistant)术语国际标准化建议(草案)的基上,Magiorakos等专家正式发表了MDR(多重耐药)、XDR(泛耐药)、PDR(全耐药)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
1.葡萄球菌属MDR、XDR、PDR定义标准定义MDR、XDR、PDR葡萄球菌属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见表1。
1.1 MDR(1)只要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就可以定义为MDR;(2)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1.2 XDR对表1中17类抗菌药物中的15类或15类以上(每类中的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1.3 PDR对表1中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2.肠球菌属MDR、XDR、PDR定义的标准定义MDR、XDR、PDR肠球菌属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见表2。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手部卫生
遵循“手卫生管理制度”来自严格遵循“手卫生管理制度 ”遵循“手卫生管理制度”
眼、口鼻防护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仪器设备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物体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标本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
无特殊处理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
措施项目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VRSA/VRE、CRE)
其他多重耐药菌
(ESBLs、PDR-AB、PDR-PA等)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单间隔离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无特殊处理
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
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1)、正确患者安置: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合理用药
国内推荐的治疗总原则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
替考拉宁 400mg q12h+ 庆大霉素 1-1.5 mg/kg q8h ,疗程4~6周 Ⅱ-2 利奈唑胺 600mg q12h,疗程原则上小于4周 Ⅱ-1 达托霉素 6mg/kg/d Ⅱ-2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7.5mg/kg ,经中心静脉导管 Ⅱ-2
磷霉素
对80%的CRE有抗菌活性,其中包括对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 6 。 研究表明,磷霉素静脉制剂与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CRE所致的各种感染,总体有效率>80%。
CRE新型治疗药物
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维巴坦 ,与多种β-内酰胺酶长效可逆结合,使酶失活。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已获批准上市,用于成人复杂性腹腔感染及复杂性尿路感染,但对于CRE感染治疗的临床数据有限。
三 骨、关节MRSA感染
建议静脉应用糖肽类单独治疗或联合经静脉应用利福平或夫西地酸钠。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MRSA
建议应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治疗MRSA菌血症,疗程不少于14d。 Ⅱ 类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具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者应延长疗程至6W。 Ⅱ 类 利奈唑胺疗程一般不超过4W,如需延长疗程需注意其不良反应。达托霉素可作为万古霉素的替代选择。 Ⅱ 类
对万古霉素耐药,对替考拉宁敏感或部分敏感
大剂量氨苄西林 8~12g/d,q4h~q6h Ⅱ-3 氨苄西林舒巴坦 3g/次,q6h +链霉素 0.5~1g/次,q12h Ⅱ-2 利奈唑胺 600mg qd或q12h Ⅱ-1 替加环素 首剂100mg,之后50mg q12 Ⅱ-2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
3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要求。
3.1临床科室3.1.1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若发现本病区有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且耐药谱相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1.2特别要加大对 ICU、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 ICU 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监测及病原学送检工作。
3.1.3临床科室内部报告及与其他科室之间报告要求。
3.1.3.1科室人员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电话报告后,接电话者应立即反馈到管床医师,医师应下“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并在《多重耐药监测登记本》进行登记,同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本组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
3.1.3.1科主任、护士长应在早会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1.3.2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对家属及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宣教。
3.1.3.3护士长通知并指导病区保洁员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及终末消毒。
3.1.3.4患者换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师或护士,做好接触隔离及终末消毒。
3.2检验科3.2.1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出多重耐药菌后,第一时间先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接电话者、报告时间;并通过网络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2.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
Dr.ShangJie
临床特点
• 多重耐药菌的致病力与敏感细菌没有差别; • 主要引起医院感染;也有社区感染; • 感染危险因素:
– 危重患者,入住ICU; – 长期住院患者; –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 插管等侵袭性操作; – 免疫抑制; – 呼吸机应用; – ……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NDM1与KPC检测
• 采用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及相应抑制剂复合纸片进行药 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 ≥5mm;即可判定产金属酶/KPC。
• 采用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PCR
•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菌株送有条件参考实 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 指标: 30ug万古霉素≤14mm(R)。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产酶耐药菌实验室检测
3、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ESBLs(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即超广谱β内酰 胺酶;
• 产ESBLs的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钝化酶
IV主动外排
ABAB
PBP
I 抗菌药物灭活
g
g
g PBP
II 抗菌靶位变异
PBP
plasmid
III通透性降低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
Dr.ShangJie
BJM分类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理措施一、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等。
二、处理指引及隔离措施: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及时上报院感办。
2.单间病室隔离病人(若无条件应当进行床边隔离),床旁、病历和一览表放接触隔离标识.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帽子、口罩、薄膜围裙等.4.治疗护理:(1)诊疗用具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1000mg/L有效氯消毒。
(2)治疗、护理用物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送医疗垃圾站处理(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3)复用医疗器械→用后不作预清洗,装入双层防渗漏黄色垃圾袋贴警示标识→送供应室.5.衣物、被服:(1)用后装入双层防漏医用垃圾袋→贴警示标识→送洗衣房2、病人用具(枕头、棉被、床垫)→抽真空床单位臭氧消毒30-60分钟.6.物表、地面: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抹洗,有明显污染物先用2000mg/L作用30分钟后擦拭.7.卫生用具(便盆、尿壶):单独使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8.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多重耐药菌及接触性隔离的概念,控制探视人数,探视时必须更换探视服探视鞋、带好帽子口罩,监督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需认真正确的执行手卫生.9.病人若转科或外出做检查,应提前告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
10.解除隔离:病人连续三次(间隔时间24小时以上)微生物学检查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仅供参考)多重耐药菌管理
22
特殊耐药性检测方法(不包含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八)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以纸片扩散法检测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时,
若抑菌圈直径在中介或耐药范围,需使用MIC方法进行确 认,IPM/MEM/DRM折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4µg/ml;厄
他培南≥2µg/ml为耐药。
确认试验阳性,需要进行MHT表型确证试验。
16
特殊耐药性检测方法(不包含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六)β-内酰胺酶检测 1、葡萄球菌属 (1)青霉素MIC≤0.12µg/ml或抑菌圈直径≥29mm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 待测菌按照纸片扩散法操作步骤,10µg青霉素纸片
33~37℃孵育16~18h,如纸片边缘清晰(cliff现象)为β 内酰胺酶阳性,否则为阴性。
12
(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检测
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表型特征
万古霉素 表型 耐药
替考拉宁 耐药
VanA 高水平(MIC≥ 耐药(MIC
64μ g/ml)
≥ 16 μ
g/ml)
VanB 不 定( MIC16 ~
248μ g/ml)
敏感
VanC 低水平(MIC8~
16μ g/ml)
敏感
可诱导性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
主要内容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2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
3
药敏选择与结果使用
4
耐药菌感染管理办法介绍
2
一、定 义
多重耐药菌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 以上(而非同一类中的三种)抗菌 药物同时呈现不敏感的细菌。
泛耐药(PDR)
对所有临床上可获得的抗生 素均耐药的细菌。
定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2 】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技巧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如果指对临床应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沾染呈现庞杂性.难治性等特色,重要沾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沾染.外科手术部位沾染.病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干血流沾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病院沾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增强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指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很多多少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下降产生病院沾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病院沾染治理方法》及有关划定,特制订本技巧指南.一.增强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治理(一)看重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治理.医疗机构应该高度看重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联合本机构现实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沾染治理的规章轨制和防控措施.(二)增强重点环节治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用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病院沾染.特殊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收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后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类管道以及归并慢性基本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治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增强对医务人员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常识的教导和培训.进步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熟悉,强化多重耐药菌沾染安全身分.风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常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控制准确.有用的多重耐药菌沾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厉履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该供给有用.便捷的手卫生举措措施,特殊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重点部门,应该配备充足的洗手举措措施和速干手消毒剂,进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巧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应用的物品或处理其渗出物.渗出物后,必须洗手或应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厉实行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该对所有患者实行标准预防措施,对肯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该在标准预防的基本上,实行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距离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统一房间.隔离房间应该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沾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类管道.有凋谢伤口或者免疫功效低下的患者安置在统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沾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该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响应隔离措施.没有前提实行单距离离时,应该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干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实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应用后擦拭消毒.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该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落后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渗出物.渗出物时,应该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实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三)遵照无菌技巧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该严厉遵照无菌技巧操作规程,特殊是在实行各类侵入性操作时,应该严厉履行无菌技巧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用预防多重耐药菌沾染.(四)增强干净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增强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情形的干净.消毒工作,特殊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干净.消毒.要应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干净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仍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盘算机键盘和鼠标.德律风机.患者床雕栏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该立刻消毒.消失多重耐药菌沾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该增长干净.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进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料,应该按照医疗废料有关划定进行处置和治理.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医疗机构应该卖力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有关划定,严厉履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根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治理,准确.合理地实行个别化抗菌药物给药计划,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成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厉履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干划定,避免因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二)医疗机构要树立和完美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轨制,按期向临床医师供给最新的抗菌药物迟钝性总结报告和趋向剖析,准确指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步抗菌药物处方程度.四.树立和完美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增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该看重病院沾染治理部门的扶植,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实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自动筛查,以实时发明.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进步临床微生物试验室的检测才能.医疗机构应该增强临床微生物试验室的才能扶植,进步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迟钝性.耐药模式的监测程度.临床微生物试验室发明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该实时反馈病院沾染治理部门以及相干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用的治疗和沾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时代要按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沾染情形,直至临床沾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三)临床微生物试验室应该至少每半年向全院颁布一次临床常见分别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形,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形和沾染趋向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科室: 日期:
多重耐药菌
定义: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 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A-PA); 多重耐药艰难梭菌。
口诀:“金黄铜绿肠球菌,大肠鲍曼内酰胺,多艰难”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交班、交接、告知
晨会交班,相关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情况; 患者转科、出科检查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 告知患者及家属隔离要求,限制患者随意走动。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二、消毒与隔离
在长期医嘱中开具隔离医嘱,同部位连两个标本 (间隔大于24h)培养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五、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感染患者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实行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 悬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病历本、一览表、床头); 病人周围物品、环境每日清洁消毒,有记录;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等
)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及物品每次使用要后擦拭消毒。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三、标准预防与无菌操作
诊疗或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执行标准防护(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 作。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生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 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 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
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
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
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
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
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