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命运的转折

合集下载

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浅析

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浅析

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浅析金道林【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31)1【摘要】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交,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具体策划的,这一事件符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整体战略,所以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天皇的默认与支持.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只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内部纷争不断,以致应对日本侵略时软弱无力.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事变之前对日军毫无戒备,事变之后又低估日本的侵略野心而未予有力抵抗.张学良寄希望于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又寄希望于"国联外交",最终使中国失去了东北.但是,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最终把日本带上了走向毁灭的战争之路.【总页数】4页(P77-80)【作者】金道林【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64.2【相关文献】1."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军民的抗日斗争——写于"九·一八"事变70周年之际 [J], 安德喜2.在九·一八事变研究史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评介日本关于九·一八事变史研究 [J], 良邑3.浅析"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国内的舆论动员--以《满州事变写真贴》为例的考察[J], 高艳萍;刘连城4.“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策略调整 [J], 张炳勇5.在日本是怎样讲授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的——“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国民 [J], 茨木智志;林鼎钦;张佳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些转折点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以及它们对中国命运的影响。

第一个历史转折点是秦朝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这个统一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统一而强大的中央政权的基础。

秦朝的统一不仅加强了中国的防御力量,还促进了贸易和交流,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历史转折点是唐朝的开放与繁荣。

公元618年至907年,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和商人来到中国,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唐朝还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个历史转折点是明清时期的封闭与衰落。

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的封闭时期。

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限制了商业和外国交流。

这种封闭政策导致了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滞后。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崛起,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和掠夺。

这些转折点的连续发生标志着中国的衰落,使中国错失了与时俱进的机会,导致了中国命运的逆转。

第四个历史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的革命与改革。

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政治与社会革命,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历史转折点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革。

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转折点常常成为中国命运改变的标志,它们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统一中国,唐朝的繁荣,明清时期的封闭与衰落,以及20世纪的革命与改革,都塑造了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大转折

中国历史大转折

中国历史大转折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29日):古田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四军中的领袖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

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4.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25日):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

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共产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摘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抉择,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并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同时也为中国开辟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抉择,将继续引领中国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政策、经济、社会、国际地位、历史意义、转折点、未来。

1. 引言1.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开展深刻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正确处理国内外关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产物。

改革开放的初衷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最初的试点城市到全面推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开放的大门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打开,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还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其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转折点,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它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将继续引领中国朝着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发展。

2. 正文2.1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当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两次转折

两次转折
第四,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二)两次转折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 重束缚,成为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
第一次:1935~194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 纠正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1931~1935)左倾错误, 从而 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取得伟大 胜利。
第二次:1978~1997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纠正社会主义长达20多年(1957~1978)的左倾错 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改革开放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三,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第一,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充分肯 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体系
第二,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停止以“ 阶级斗争为纲”,实 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
(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需要一个坚强的、 成熟的领导集体,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 利的根本保证
(四)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开展党内斗争, 妥善解决党内矛盾,是党兴旺发达的标志
(三)两次转折形成了两代成熟的 领导集体,诞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二、异同
(一)相同点
1、指导思想的相同--都是在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召开的
2、反对的错误倾向相同--都是纠正违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左倾错误
3、组织处理的方式相同--都对人的处理 采取慎重的态度
(二)不同点
两次伟大转折比较研究
一、历史地位
(一)两次转折决定了中国革命与 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1、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转危为安

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许多重要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

本文将就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进行论述。

一、秦朝统一中国的转折点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消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并修筑了长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标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

秦朝统一中国不仅奠定了中国的统一基础,也为后来的汉朝、唐朝等朝代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困。

这一时期,黄巾起义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黄巾起义是由农民起义领袖张角发动的反抗统治阶级的运动,起义军由贫苦农民组成,他们要求平均地分配土地和财富,反对腐败的朝廷。

虽然起义不成功,但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反抗意识,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唐朝的开创与盛世唐朝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的开创与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唐太宗制定了严明的法制,推行科举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开发了良田万顷,并修建了运河和大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

在唐朝的盛世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杜甫、李白等,唐朝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清朝日益衰落的背景下,中国的革命愈发迫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新纪元,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转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最新版)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最新版)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接受采访时说,网友提出来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们中国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30年来的改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

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七大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这个提法,我觉得提得很好。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七大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

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

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

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

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

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想一想:“我”什么时候 后来, 把 我的钥匙丢了。 “钥匙”给丢了? …… …… 为什么会丢了?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980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注定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第二代领导集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第 三 幕
探究三:用钥匙打开社会主义建设之锁!
拨 乱 反 正
思想上: 政治上:
解放思想 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经济上: 改革开放
一切被了解了, 并不意味着一切被谅解了!
件各பைடு நூலகம்平界 反群 众 集 会 拥 护 为 天 安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右”, 门 事 反“左” 也要反“左”,但主要的是要反“左”。
“前进”的原因又是什么?
组织:邓小平恢复工作; 经济:党与政府的整顿; 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问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目的、内容各是什么?
材料解读: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 的讨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 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 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 同志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 的东西。 ————1978 党的政治工作会议 性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从此可看出讨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核心:实事求是 3、这场讨论有何意义?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八章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执教: 乐清中学 刘 柱
第 一 幕
探究一:中国丢了什么,需要找回什么?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1976—1978年的徘 徊?

中国近代史重要转折点(全)

中国近代史重要转折点(全)

中国近代史重要转折点(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关键转折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这场战争由于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剥夺中国的贸易自主权等不公平行为引发。

中国的战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割让香港、开放数个港口等,这标志着中国开始面临列强侵略的时代。

中法战争(1884-1885年)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争是由于法国对中国的越南进行侵略引发的。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割让琼州和台湾,使得中国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这场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标志着中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浪潮。

这次运动是由于中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中对中国利益的不公平待遇而爆发的。

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国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中国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总结中国近代史中的这些重要转折点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标志着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经历了挫折与奋起。

这些转折点的发生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不断追求独立、自主、稳定和繁荣的道路,铸就了中国近代史的丰碑。

三个甲午年

三个甲午年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120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

1954年也是甲午年,2014年是中国新的甲午年,把这三个甲午年连起来看,能把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轨迹看得更清楚些。

(1)第一个甲午年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战败原因:①清政府制度腐朽,军备松弛,指挥不当。

②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成为亚洲强国。

影响: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②激发了中国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

(2)第二甲午年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③制定了1954年宪法④确立了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⑤开始进行一五计划⑥进行三大改造
(3)第三个甲午年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国际形势发展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
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防力量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健全,中不断融入世界,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

国际形势: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挑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疾病问题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霸权主义等
(4)一些日本政客认为第三个甲午年中日会重蹈第一个甲午年的覆辙,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中日矛盾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不同意。

原因:①中国现在综合国力、国防力量不断增强,不再是近代的清王朝。

②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③政治多极化④经济全球化。

焦点问题:日本反思二战问题
(5)中国的三个甲午年,中国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由富到强
(6)综合上述问题,你有哪些认识?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作者:孟祥青来源:《月读》2014年第06期1894、1954、2014,三个甲午年,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大转折,不能不让我们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肇始。

作为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之心早已有之。

早在16世纪,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产生了“天皇居北京,秀吉留宁波府,占领天竺”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但囿于国力的原因,三次侵朝均无功而返。

但此后,开疆拓土必先自吞并中国始,成为日本的信条。

在甲午海战前的1886年,日本即派遣间谍对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民情、人口分布、军营位置、山川地理作了详尽的侦查。

在军事部署上,制定了以夺取制海权为主的海军战略,组建了进攻性的联合舰队,并组织了多次海军大规模对抗演习和陆海军联合大演习,为其对外侵略扩张作了充分的准备。

反观清政府,不但在政府高层存在着“海防”和“塞防”之争,制约了海军的建设发展,而且在海军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上均存在较大误差,基于畛域、地域观念的海军力量设置,极大削弱了海军的整体作战力量。

在对海军舰队的运用上,也将海军的作用局限于“拱卫京畿”,严重束缚了海军进攻力量的发挥。

同时,朝野上下弥漫的贪腐之风,也严重打击了士气和作战能力。

仅从双方战前的各项准备来说,可以说大战未至,胜负已分。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日本“赌博式”的侵华计划得以奏效,沉重的割地、赔款条约成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也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此为节点的60年,“驱逐日寇、抵抗侵略”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

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侵略者后,其对中国的奴役和压迫,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和残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1954年再逢甲午:走向复兴的开端1954年甲午年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走向复兴的真正开端。

这个甲午年之所以具有节点性质的意义,皆源于两件事情:其一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的结束,其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以改革开放为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的成功,为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关键之一。

改革开放是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在1978年,中国面临着实行计划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通过开放经济、引进外资、加强对外贸易,中国成功地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举措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带动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非常有限,经济上几乎是封闭的,对外贸易规模很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打开了和世界的大门,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随之增强。

改革开放让中国站上了世界舞台,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的关键一步。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较慢,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但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大力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发展。

特别在科技领域,中国跨越式地发展,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中国的高铁、互联网、移动支付等领域都独具特色,引领着全球潮流。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命运转折,也彰显了他的文学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展示了命运的曲折和一代人的追求,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们心灵的起伏。

《家》揭示了一个家族的起起落落。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小人物的命运被大时代所左右,他们的心灵在历经苦难之后依然坚定不移。

书中的杨万里家族,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的命运。

父亲的地主身份被剥夺,子女们被迫背负起家族的希望和压力,虽然命运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

他们在家庭的纽带和坚韧的精神支撑下,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转折。

《春》则展现了一个个体的奋斗和追求。

这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角色,他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地在异乡闯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书中的罗登慧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年轻人,他逃离了家庭的束缚,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过描写罗的奋斗历程,巴金向读者展示了勇于追求梦想和坚持不懈的力量。

他以深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罗的内心世界和他所经历的外部困境,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在社会大潮中的自我发现和成长。

而《秋》则使用自传体式的叙述方式,以巴金自己为主人公,诉说了他的人生经历。

巴金的命运转折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他经历了政治风暴、个人的苦难和心灵的变化。

通过写作,他宣泄了他内心的不平与不满,也在书中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秋》展示了巴金成为一位作家之路的艰辛以及他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仰,展现出巴金在动荡年代中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和探索者的过程。

激流三部曲的魅力在于巴金以平淡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对于命运的追问。

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个体命运的探寻,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

这些作品透过故事和情节,生动地描绘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命运的执着和追寻。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命运的转折和时间的流转。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

论近代中国命运之转折--观《建党伟业》有感杨丹丹党的90岁生日之际,《建党伟业》上映。

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党”这一神圣的存在,我踏进了电影院。

观后对近代中国命运之转折有了一定的体会。

那一段时期,中国时局是动荡的、波涛汹涌的。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清朝政府腐朽的统治,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精英的革命。

这场革命高举起了民主和共和的大旗,却没有紧紧的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即没有得到所谓庶民的拥护。

因而革命成功之后不久,革命果实便被袁世凯所窃取。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政府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民主义宗旨是相悖的。

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与北洋政府进行抗争,结果都是失败的。

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精英的革命,要么就是依靠精英阶层的一厢情愿,要么就是依靠一个军阀去攻打另外一个军阀。

结果就是一方面由于力量不够而被镇压下来,另一方面成为了军阀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和利益的工具。

这样的革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精英革命不会取得成功,首先是先天不足: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薄弱。

影片中辜鸿铭先生说:“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

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虽然,清帝退位,民国建立。

可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在中国根深蒂固。

所以会出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闹剧。

再者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背后或多或少有着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影子,没有独立性,一旦西方列强在资产阶级革命党和北洋政府之间搞平衡,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就会体现出来。

基于以上两点,资产阶级就不可能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的革命。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影片中李大钊先生所说:“布尔什维克就是多数的意思,什么是多数?是农民,是工人,是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面临着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等严重问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同时,国际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改革开放成为了人心所向,也是必然的选择。

改革开放的可行性得到了外部条件的支持。

在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潮流,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

这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XXX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都飞跃上升至世界第二。

人均收入也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进入了小康社会,教育普及至高等教育入学率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生机蓬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形势,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可以快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1976:中国命运大转折

1976:中国命运大转折

【197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 部联合发表纪念“五一六通知”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党内最 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就是这次大刮右倾翻案风,直至 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挂帅人物。”图为1976年5月上海某 党校声讨邓小平的情景。
【1976年7月6日】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朱德以90岁高龄辞世。文 革期间,很多老帅被打倒了,但毛泽东提出“朱德还是要保”。尽 管如此,江青一伙仍把朱德上纲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 朱德1969年被“疏散”到广东从化,1970年8月回京,从此再未住 进中南海。
1976:中国命运大转折
40年前的1976年,既具悲情色彩又具转折意义。这一年,吉林降 下陨石雨,唐山发生大地震,缔造新中国的三位元勋周恩来、朱德、 毛泽东先后去世。10月,中共中央当机立断,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 “四人帮”,十年文革终于走到尽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这位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尽 管在文革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仍为保护大批干部做了不懈努力。 全国人民沉浸在悲恸之中,1月11日,首都百万人在十里长街伫立, 送周总理最后一程。图为文革期间的周恩来。
【1976年9月18日】毛泽东逝世后,哀乐声覆盖中国大地,那是大 多数中国人最为哀伤绝望的时刻,仿佛天塌下来了,没了主心骨, 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连几岁的小孩子都要戴黑纱吊唁毛主席。 图为9月18日,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追悼大会。
【1976年10月6日】这一天,“四人帮”被粉碎了。王洪文、张春 桥和姚文元在怀仁堂被隔离审查,江青在中南海春藕斋被带走。粉 碎“四人帮”是华国锋、叶剑英和李先念等人做出的决策,王震、 耿飚、汪东兴等人都有贡献。图为10月30日,人们在天安门前庆祝 粉碎“四人帮”胜利。

九一八事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主题班会

九一八事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主题班会

九一八事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主题班会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主题班会,一起回顾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的夜晚,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 2 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它打破了中国原本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在经济方面,东北是中国当时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工业体系。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东北的资源,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

大量的工厂、矿山被霸占,无数的财富被搜刮一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原本繁荣的东北地区经济陷入了停滞和衰退,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社会方面,九一八事变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无数的东北民众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他们在逃亡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苦难。

社会秩序混乱,治安恶化,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心理上,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曾经的家园被侵略者践踏,同胞被杀害,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深深的耻辱和悲愤。

然而,正是这种悲愤,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才能保卫自己的家园,捍卫民族的尊严。

在国际地位上,九一八事变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落千丈。

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这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也正是这次事变,让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和独立是多么重要。

然而,九一八事变并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

相反,它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怒潮。

各地民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

历史转折改变中国命运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历史转折点,这些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也塑造了中国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转折点出发,探讨这些事件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命运。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大一统帝国。

秦始皇的统一,不仅在政治上结束了战乱时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制度。

这一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同时标志着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五代十国与北宋统一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处于割据混乱的局面,直到北宋建立,统一了大部分中国领土。

北宋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打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还推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北宋时期,政治稳定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家经济也迅速发展。

北宋统一的成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后来的南宋帝国奠定了基础。

三、明朝的建立与明清交替1368年,明朝在反抗蒙古帝国的元朝统治后建立。

明朝的兴起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一页,也为中国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明朝期间,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航探险,如郑和下西洋。

然而,明朝后期腐败加剧,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了明清交替。

明清交替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四、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从此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时代。

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行业和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中华民国面临着种种困难,如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崛起的土壤。

五、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

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

改变中国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85年来干的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中国的近代史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封建制度的积弊日益显现,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大肆掠夺,中国迅速衰败,沦为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近代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呼号、而奔走、而流血牺牲,但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处在分崩离析的危险境地、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救亡图存的正确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彻底结束了封建统治,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本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历史性起点。

中国共产党85年来干的第二件大事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限性: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未能普及群众,
并且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 肯定具有片面性。限性: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 未能普及群众,并且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 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在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下,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服软, 派官员前去道歉,不过学生不买单。 总务处长向学生作揖恳求:“各位先生已经成名,赶 快上车吧。”在如此待遇下,学生们才选择昂然回到 学校,享受英雄归来的荣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刘仁 静和张国焘这二位先生,军警鞠躬哈腰,央求半天才 使得他们回学校。
性质: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命运的转折
曹泽新
陈舒瑜 刘嘉程
卢坚江
新文化运动背景
根本原因
1.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民族资本主义阶级队伍壮大。 2.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专制 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 3.思想文化:⑴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 由,博爱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深 入人心。 ⑵袁世凯在文化领域内掀起 “尊孔复古”的逆流。
发生过程:
1919年5月5号,北京全市学生罢课,表示强烈抗议,并通电 全国。第三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呼吁全 国人民起来斗争,北京大学生校长蔡元培在反动政府的压力 下宣布辞职。李大钊等代表教职员,积极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要求挽留蔡校长,与反动政府当局进行了斗争。7日,天津学 生举行了游行示威。同日,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也举行了 游行示威。26日,上海学生也举行罢课。一时间,北京学生 点燃起的爱国火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国各大、中城市。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 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⑴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⑵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⑶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 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⑷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
产生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的区别:
五四前: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 动; 五四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 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新文化
运动后期引进的社会主义启发了中国的先 进分子,唤醒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 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五四运动背景
⑴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以及壮大;
⑵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源自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 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 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 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烧掉赵家楼的学生 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抗议逮捕学生, 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文化的 复古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 社会经济上: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
教育方面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动主义”“自律辅导主义” 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动下,令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 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 岭南大学开始招收女生。

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
政治: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
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 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进步性:(1)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推动了
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 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 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 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二阶段:1919~1923年,推动五四运动的开展,
提倡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批判中国文化,传播马克思思想。
具体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
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② 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 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作:<<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反对者:辜鸿铭 林纾(即林琴南)杜亚泉
新文化运动的分裂: 鉴于当时多数人空谈舶来
主义,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 转向自由主义,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 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文化:打破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 思想: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使自由主义和
直接原因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蔡元
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同等一些受过 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 “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 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阶段:1915~1917年,为与复古尊孔的潮流
反抗,由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反封建运 动,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 始,后改名为《新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