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课件
合集下载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ppt71252PPT精品文档64页
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喂,你怎么了!
2、救助
救命 啊!
3、体位
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 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A(airway)打开气道
只有保证呼吸道通畅,再向肺内进行有节奏的吹气,才能 重建呼吸。
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因为舌后坠,所以要使呼吸道 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阻塞。
1、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2、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3、双下颌上提法(有颈椎损伤者)
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一只手置于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 一只手的手指置于下颌骨的颏部,向上抬颏,将下颌抬举起来 。
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抬举下颌法 (有颈椎损伤者)
双手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向上或向后方提起下颌, 头 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左右扭动。
心肺脑复苏为一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合作,但临场应变能力 和抢救举措即基础生命支持决定一切。
生存链
• 是近几年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 保证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的生命链概念.
BLS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 D(defibrillation) 电除颤
你不可不知——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停止4~6分鐘,即可能发生脑损伤 超过6分钟则不可避免 超过10分钟将造成脑死亡 超过12分钟没有接受急救,則存活率仅…
4-6-10-12
黄金抢救时间
4分钟内,6分钟是极限。 呼吸心跳停止,脑循环中断 ▲ 仅10秒—可发生意识障碍,进入昏迷,脑氧储备耗尽 ▲ 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 ▲ 60秒—瞳孔可散大固定 ▲ 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N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喂,你怎么了!
2、救助
救命 啊!
3、体位
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 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A(airway)打开气道
只有保证呼吸道通畅,再向肺内进行有节奏的吹气,才能 重建呼吸。
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因为舌后坠,所以要使呼吸道 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阻塞。
1、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2、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3、双下颌上提法(有颈椎损伤者)
仰头举颏法(颈椎无损伤者)
一只手置于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 一只手的手指置于下颌骨的颏部,向上抬颏,将下颌抬举起来 。
仰头抬颈法(颈椎无损伤者)
抬举下颌法 (有颈椎损伤者)
双手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向上或向后方提起下颌, 头 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左右扭动。
心肺脑复苏为一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合作,但临场应变能力 和抢救举措即基础生命支持决定一切。
生存链
• 是近几年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 保证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的生命链概念.
BLS的基本步骤和措施
※ A(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 D(defibrillation) 电除颤
你不可不知——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停止4~6分鐘,即可能发生脑损伤 超过6分钟则不可避免 超过10分钟将造成脑死亡 超过12分钟没有接受急救,則存活率仅…
4-6-10-12
黄金抢救时间
4分钟内,6分钟是极限。 呼吸心跳停止,脑循环中断 ▲ 仅10秒—可发生意识障碍,进入昏迷,脑氧储备耗尽 ▲ 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 ▲ 60秒—瞳孔可散大固定 ▲ 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N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2010心肺复苏指南 PPT课件
2010年指儿南的童主要包变化括婴儿使用 AED的问题
2010(新):如果尝试使用AED为1至8儿童除颤, 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有)。如 果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 通 AED。对于婴儿(1 岁以下),建议使用手动 除颤器。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需要儿科型剂量 衰减 AED。如果二者都没有,可以使用普通 AED。
解读:
- 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
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 能妨碍通气。
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
层次
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
电击治疗
•院内使用AED的问题
• 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 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 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 (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 3 分钟内 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 节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 器的区域。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
功能非常重要。
- 实际外按压次数由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
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
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
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
- 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
非专业施救者成人2心010年肺指复南的苏主要变化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
解读: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 胸外按压可C以-A为-B心脏代和替大A脑-提B-供C 重要血流,对院外成
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按压, 比较不进行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ppt(新)
婴幼儿人工吹气方法(口对口鼻)
压额抬颏 包紧口鼻吹气
人工通气方法选择
(1)口对口人工呼吸—徒手抢救时首选方法 (2)口咽通气管/口咽吹气管 (3)袋面罩呼吸囊正压通气 (4)气管插管
注:小儿吹气时脖子不能使劲后仰,成人可以后 仰90度, 8岁以下50度,1岁以下30度。
缺点
• 氧浓度太低 (1)(2)有
基本生命支持(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延续生命支持(PLS)
三个阶段——核心技术
·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
(基础生命支持,BLS) 公众普及
C心脏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D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专业人员普及
A 气管插管
B 正压通气
C 心律血压药物
征) • 20-30秒后呼吸停止 • 45秒后瞳孔散大 • 1-2分钟瞳孔固定 • 4-6分钟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
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 2、心脏停搏 3、心电机械分离
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概括为:
6H
6T
6-H
•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 缺氧----hypoxia • 酸中毒----hydrogenion-acidosis • 低/高血钾----hypo/hyperkalemia • 低体温----hypo/ hypothermia • 低/高血糖----hypo/hyperglycemia
基本气道处理(开放气道)
• 方法
• 仰面举颏法—压额抬颚(Head tilt)法 • 托下颌法—下颚突出法(Jaw thrust)(疑颈椎受伤时
使用)
△对疑有颈椎损伤者,牙关紧闭者使用螺旋开口器 △对尚有呼吸心跳的昏迷者可采用复苏体位 △环甲膜穿刺套针适用:会厌肿胀、颌面创伤 气管堵塞、 喉头痉挛
心肺复苏2010-PPT文档
下 颚 推 前 法 用 于 颈 椎 骨 折 病 人
口对口人工呼吸-B
简易呼吸器使用-EC手法
电除颤
注意:进行除颤前确保周围人群没有与患者接触
复苏后姿势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原因: ❖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 ❖ 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 ❖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而定位头部和进行
★2010(新): ❖ 胸外按压≥100次/分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原因: ❖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
比。 ❖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
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
❖ 196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正 式成立CPR委员会
❖ 1966年: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 人员全面接受CPR训练
❖ 1973年: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CPR 推广至一般民众
❖ 1992,2000,2005,2010年修订CPR原则
最主要变化:成人生命链变化
200 早期识别, 早期CPR
❖ 由于波形配置存在不同,从业人员应使用制造 商为其相对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120-200J)
电极位置
2010(已修改原有建议值): ❖ 前-侧电极位置是适合的默认电极片位置 ❖ 三个代替电极片的位置(前-后、前-左肩胛、
前-右肩胛) ❖ 将AED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个
电极片位置中的一个都可以进行除颤。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
口对口人工呼吸-B
简易呼吸器使用-EC手法
电除颤
注意:进行除颤前确保周围人群没有与患者接触
复苏后姿势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原因: ❖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 ❖ 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 ❖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而定位头部和进行
★2010(新): ❖ 胸外按压≥100次/分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原因: ❖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
比。 ❖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
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
❖ 196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正 式成立CPR委员会
❖ 1966年: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 人员全面接受CPR训练
❖ 1973年: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CPR 推广至一般民众
❖ 1992,2000,2005,2010年修订CPR原则
最主要变化:成人生命链变化
200 早期识别, 早期CPR
❖ 由于波形配置存在不同,从业人员应使用制造 商为其相对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120-200J)
电极位置
2010(已修改原有建议值): ❖ 前-侧电极位置是适合的默认电极片位置 ❖ 三个代替电极片的位置(前-后、前-左肩胛、
前-右肩胛) ❖ 将AED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个
电极片位置中的一个都可以进行除颤。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PPT课件
• (1) 尽管在实施《2005 》后心肺复苏质量 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 量仍然需要提高;
• (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 存活率相差较大;
• (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 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 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 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 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 活率。
非 专 业 施 救 者 成 人 CPR
启动急救系统—EMS(立即或后启动)
20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 两点信息:
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 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 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 找到 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 AED
• 2005(旧):成人心 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 道开始,检查是否可 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 再进行 2 次呼吸。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 2010(新):已取 消程序中在开放气 道后“看、听和感 觉呼吸” 以评估呼
2005
•早期识别急症呼叫EMS或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 911(国内为120”)。 •早期目击者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SCA成功复苏 机会提高2到3倍。 •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作CPR及除颤,其 存活率可达45%-75%。 •早期ACLS是HCP进行复苏后支持。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 (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 存活率相差较大;
• (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 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 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 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 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 活率。
非 专 业 施 救 者 成 人 CPR
启动急救系统—EMS(立即或后启动)
20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 两点信息:
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 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 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 找到 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 AED
• 2005(旧):成人心 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 道开始,检查是否可 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 再进行 2 次呼吸。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 2010(新):已取 消程序中在开放气 道后“看、听和感 觉呼吸” 以评估呼
2005
•早期识别急症呼叫EMS或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 911(国内为120”)。 •早期目击者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SCA成功复苏 机会提高2到3倍。 •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作CPR及除颤,其 存活率可达45%-75%。 •早期ACLS是HCP进行复苏后支持。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讲稿)ppt
两手手指交叉并使 手指脱离胸壁。
心肺复苏—BLS(CAB)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 的重力进行按压。
按压姿势
抢救者双臂绷直。
双肩中点在按压点 的正上方。 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时利用上半身体 重和肩、臂部肌肉的 力量
胸外按压
定位法1:
双侧乳头连线中点
胸外按压定位
年老女性(乳房松弛下垂)、腹部肥胖者、孕 妇等不合适
定位法2
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 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 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 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 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 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 住,交叉抬起。
心肺复苏—BLS(CAB)
即 判断有无意识,呼救
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 名字或其他称呼。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 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同时立即高声 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 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判断意识
呼唤:“喂!您怎么啦? ” 轻拍肩部。
要点:轻拍重唤。
现场呼救
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 呼唤及拍打病人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 无需判断呼吸、脉搏,立即做胸外按压
心跳骤停判断(专业)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
判断有无呼吸
• 检查颈动脉脉搏无循
环体征——立即胸外
按压
心肺复苏—BLS (CAB) 判断循环:
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 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 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 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 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 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 处。
心肺复苏指南2010课件
➢ 利多卡因:无胺碘酮可选用。
➢ 硫酸镁:用于尖端扭转室速。
➢ 阿托品不再常规用于心电静止/无脉性电活动。
➢ 碳酸氢钠:对存活无益处,有许多不良反应。
➢ 溶栓:对心梗及肺栓塞有益;2项大样本研究,常规使用无益处。
➢ IV输液:缺乏对照组研究;2项动物试验,使冠脉压下降。
5.心脏骤停后治疗
• 自主循环恢复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能增加伴有良 好生存质量的存活率。
• 在ACLS中也更强调高质量的CPR。 • 考虑建立高级气道,但不应拖延早期CPR及除颤。 • 如果放置高级气管要中断胸外按压,复苏者需要考虑将
气管插管延迟到患者对早期CPR和除颤无反应或出现自 主心律后再做。 • 建议持续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和监测气管 插管位置。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 评估胸外按压质量(PETCO2<10mmHg,需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判断自主循环恢复(PETCO2突然持续增加通常≥40mmHg)
3.早期除颤、电治疗
• 经皮、经静脉或经心肌起搏,不能提高自主心律恢复概 率及存活率。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不建议将起搏作 为常规处理。
• 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应准备好为对药 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
• 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 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 每3-5分钟1mg。
➢ 血管升压素静脉/骨内注射剂量: 40个单位即可替代首剂或第二剂量的肾上腺素。
➢ 胺碘酮静脉/骨内注射剂量:
给内:同等有效。 - 气管内给药:不首 选
首剂量300mg,第二剂量:150mg。
心肺复苏2010指南ppt课件
与2005主要变化-生存链 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 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 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与2005主要变化-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 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 人工呼吸的作用,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 压、气道和呼吸 保证每次按压后的回弹,避免过度通气
BLS中“ABC” 为“CAB”的理由
• (3)施救者的意愿和可操作性—据统计不足50%的心 脏骤停者能得到在场目击者所施CPR。其原因很多, 但其中之一是ABC的顺序,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救 援者来说最为困难。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脏骤 停者得到CPR,特别对不能或不愿予人工通气者南未对除颤、电复律和起搏进行很大的修 改,强调在给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同时早期除颤是提 高心肺复苏存活率的关键。
电除颤
• 对一个室颤患者来说,能否成功地被给予电除颤,使 其存活,决定于从室颤发生到进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 时间。 • 应尽早除颤,5分钟之内开始。除颤延迟1分钟,存活 率降低7—10%,超过10分钟再除,存活率仅为2—5%。
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
• 胸外按压率应不少于100次/分钟,因为按压频率较低会减少向前 流动的血流量。由于每次按压中断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建立 足够的主动脉和冠脉灌注压,应尽量避免按压过程中断。例如, 检查脉搏不应多于10秒。动物实验和人类研究均已证明,在CPR 的最初数分钟,不间断的单纯胸部按压是常规CPR的替代方法, 其优势在于促使不愿做口对口通气的非医务人员参与其中。 • 在电击前后即刻进行不间断的胸部按压非常重要。除颤前胸部按 压1.5~3分钟,有助于将血液注入心脏内,从而增加除颤恢复自 主循环的可能。除颤后即刻胸部按压1~2分钟,有助于预防除颤 电击后常见的低血压和心搏停止。
讲稿----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ppt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 • • •
晕厥 昏迷 心搏骤停 猝死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晕 厥
• 共同点:意识消失 • 不同点
– 一过性 – 不需要干预自动恢复
昏迷
• 共同点:意识消失 • 不同点
– 时间更长 – 往往需要干预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心脏骤停
arrest, 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 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 CAB 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 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94%94%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新指南的新主张
• 更强调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 更强调尽早的 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 不少于100 100次 有力和快速 不少于100次/分 胸骨下压至少5cm 胸骨下压至少5cm 胸廓回弹 压/放时间相等 减少中断时间 • 步骤由 A B C 变为 C A B(非专业人士) 非专业人士) • 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 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
2010 CPR 指南讨论的主会场
2010年 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 AHA(美国心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AHA(美国心 31日 2 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 2010心肺复苏指南 脏协会)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 暨心血管急救(ECC) (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孩抢救1个多小时心跳才恢复。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启动急救系统
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 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2005(旧): 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 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 有无呼吸或者呼吸是否正常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同时还应获得两 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者呼吸 是否正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几个数字的变化
•速率 •幅度 •程序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速率
2010(新):胸外按压的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10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
理由:
30次=18秒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 定因素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 要作用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达到 50%. • 强调了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 有50%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 10%能救活。时间就是生命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高质量心肺复苏 (CPR)
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 压,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 行口对口或者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工程则需要一定时间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特殊情况下
• 如:溺水.气道梗阻,窒息,新生儿,心肺复 • 苏仍需要A—B—C.特别强调这类病人抢救时间一定要长。一溺水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2005(旧):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能够正常呼吸、然后 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理由: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 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 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为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 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 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启动急救网络(EMSS)
•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启动EMSS,如有可能取得AED(自动体 外除颤仪)。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立即胸外按压
•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相当于两乳头连 线中 点)。
• 2)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 3)快速确定按压部位,将掌根重叠放上,使手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回弹 各占50%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心肺脑复苏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 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本相似。经过五 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一、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 环: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 在进行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 2005(旧): “看、听和感觉呼吸”过于用于在开 放气道后评估呼吸 理由: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 查呼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压至少5厘米,按压时能触到大动脉 搏动为有效,或看监护仪波形。比赛按要求做,但临床工作要因 人而已,例如:抢救恶液质病人按压时造成肋骨骨折 ;抢救游泳 馆一溺水患者按压太浅不起作用…..;儿童按压幅度应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 4厘米;儿童: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将儿童胸部按 下大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或一半 理由:
指脱离胸壁。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 一手的掌根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 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 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 壁。反复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 按压:呼吸=30:2 • 但要强调的是:如是两人抢救:按压者要持续按压,
呼吸8-12次/分,潮气量500-600毫升,不需要同步, 各不干涉。2分钟交换一次,时间不超过5秒。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脑复苏操作步骤
• 检查患者反应 轻拍打患者肩部,
大声询问:喂!您怎么了?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概念
• 指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的紧急处理措 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快速除颤)使 其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得以完全或部分恢 复。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脑复苏的意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分钟内 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 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为止。
通过按压,能够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的血流以及氧气和能量
如果给出按压幅度的多个推荐值,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 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
儿童胸部X线研究表明,可能无法按下胸部前后径的一半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 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A、B、D 的顺序进行。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 工呼吸; D—电除颤
判断心跳、呼吸是否停止
1)触摸颈动脉搏动: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 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轻轻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 2)同时观察呼吸:胸廓有无起伏。 • 3)注意点: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 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注意避免 触摸感觉错误(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 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皮肤粘膜发绀、双侧瞳孔 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启动急救系统
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 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
2005(旧): 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 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 有无呼吸或者呼吸是否正常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同时还应获得两 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者呼吸 是否正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几个数字的变化
•速率 •幅度 •程序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速率
2010(新):胸外按压的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10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
理由:
30次=18秒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 定因素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重 要作用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达到 50%. • 强调了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 有50%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 10%能救活。时间就是生命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高质量心肺复苏 (CPR)
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 压,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 行口对口或者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工程则需要一定时间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特殊情况下
• 如:溺水.气道梗阻,窒息,新生儿,心肺复 • 苏仍需要A—B—C.特别强调这类病人抢救时间一定要长。一溺水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2005(旧):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能够正常呼吸、然后 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理由: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 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 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为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 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 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启动急救网络(EMSS)
•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启动EMSS,如有可能取得AED(自动体 外除颤仪)。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立即胸外按压
•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相当于两乳头连 线中 点)。
• 2)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 3)快速确定按压部位,将掌根重叠放上,使手
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回弹 各占50%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心肺脑复苏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 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本相似。经过五 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一、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 环: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 在进行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 2005(旧): “看、听和感觉呼吸”过于用于在开 放气道后评估呼吸 理由: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 查呼吸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压至少5厘米,按压时能触到大动脉 搏动为有效,或看监护仪波形。比赛按要求做,但临床工作要因 人而已,例如:抢救恶液质病人按压时造成肋骨骨折 ;抢救游泳 馆一溺水患者按压太浅不起作用…..;儿童按压幅度应至少为胸部 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 4厘米;儿童: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 ,将儿童胸部按 下大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或一半 理由:
指脱离胸壁。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 一手的掌根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 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 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 壁。反复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 按压:呼吸=30:2 • 但要强调的是:如是两人抢救:按压者要持续按压,
呼吸8-12次/分,潮气量500-600毫升,不需要同步, 各不干涉。2分钟交换一次,时间不超过5秒。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脑复苏操作步骤
• 检查患者反应 轻拍打患者肩部,
大声询问:喂!您怎么了?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概念
• 指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的紧急处理措 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快速除颤)使 其循环、呼吸和大脑功能得以完全或部分恢 复。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脑复苏的意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分钟内 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 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为止。
通过按压,能够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的血流以及氧气和能量
如果给出按压幅度的多个推荐值,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 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
儿童胸部X线研究表明,可能无法按下胸部前后径的一半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 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A、B、D 的顺序进行。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 工呼吸; D—电除颤
判断心跳、呼吸是否停止
1)触摸颈动脉搏动: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 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 轻轻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 2)同时观察呼吸:胸廓有无起伏。 • 3)注意点: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 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注意避免 触摸感觉错误(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 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皮肤粘膜发绀、双侧瞳孔 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