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四大变化
新版旅游法与旧版旅游法的区别
新版旅游法跟旧版旅游法的区别2013年10月1日起,《旅游法》将正式实施。
记者浏览各旅行社已上线的国庆黄金周产品,发现其合同内容出现了四大变化,例如取消了指定购物行程及自费项目,将小费包含在团费中等。
业内人士认为,《旅游法》的实施,将有效抑制零负团费,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但由于许多费用都包含进团费,国庆节后整体出游价格或将进一步抬升。
变化一:以自由活动代替购物完全取消了进店购物项目,行程表里仅有每日旅行线路、景点、交通、住宿。
此外,旅行社在行程中都会留出半天或者一天自由活动时间,方便游客购物。
变化二:小费包含在团费中团费中包含境外小费、导游、领队服务费、境外交通服务费,并标注了每日价格,以及共交付几天的小费。
变化三:自费项目全部取消自费项目不包含在行程的游览景点中,或者干脆取消。
变化四:不可抗力损失双方买单《旅游法》规定:导游和领队禁止向旅游者索取小费,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等。
《旅游法》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游客滞留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置措施。
因此增加的食宿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增加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旧版旅游合同:并没有单独列出因不可抗力因素应该如何分担责任。
新版旅游合同:作为合同“补充说明”,把相关内容按《旅游法》规定列出,要求合同双方共同执行。
1.景区门票随意涨价——涨价应举行听證会征求相关意见,景区提价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
2.景区超载接待——景区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未向当地政府报告、疏导分流,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6个月。
3.零负团费、安排购物——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诱导、欺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4.导游吃回扣、服务费不清——旅行社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导游服务费用,导游不得索取小费,被吊销导游證后叁年内不得申请。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者。 o 3、社会因素 o 它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产业革命加速城市
化的进程,导致居民产生返回大自然去的需要。商业利益的 驱动,旅游业迅速发展,拉动人们去旅游。
o 4、价值因素 o 价值观念是人们旅游需要的产生和旅游动机的确立
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希腊和罗马 等这些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中兴起。 o 1、古罗马时代(前30年至前476年)是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 时期 o 原因: o (1)疆域辽阔。以罗马为中心,最大时北到欧洲中部莱茵 河、多瑙河一带,西到大西洋不列颠、西班牙,南据北部非 洲,东达西亚两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 国的内湖;商旅繁荣,驿站棋布,“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其真实 写照。 o (2)资源吸引力大。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 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 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 引力。
o 2、中世纪时期 o 13世纪,城市开始复兴,外交、贸易旅行发展起
来,中产阶级迅速成长,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为经商来到中国,是第
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
o 3、15世纪西方产业革命兴起 o 引起了对外扩张和对黄金的需求。《马可·波罗游
记》盛赞东方的富庶,驱使欧洲的商人、航海家、 封建主从事海洋远航。这一时期的航海旅行,兼有 探险、考察旅行的性质。如哥伦布、麦哲伦、达尔 文。 o 4、大旅游时代 o 18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自觉地、 有特定目的的自然观光旅游。一些大文豪、画家、 音乐家酷爱大自然,用文学作品、画卷和音乐鼓励 人们到大自然中去,为自己的创作寻觅源泉。
旅游概论-第二章-1世界旅游简史
Pellentesque habitant morbi
tristique senectus et netus et
tristique senectus et netus et
malesuada fames ac turpis
malesuada fames ac turpis
egestas.
egestas.
一、古代旅行游览的发展
(5)公元7--8世纪,在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兴起。 宗教、经商和考察旅行盛行。 旅行家:苏拉曼
一、古代旅行游览的发展
(6)公元10--11世纪,在西欧城市兴起。如威尼斯、热那亚, 客栈、旅馆也随之兴起。 旅行家:马可-波罗
知识拓展: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意大利)为经商来到中国, 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 由他口述经人记录完成的《马可-波罗游 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 了亚洲和中国。记录了中亚、西亚、东 南亚等地区。
)年。 B.1855
C.1864
D.1872
12、近代欧洲成立了许多类似旅行社的组织者属于英国成立的有( C D )。
A.运通公司
B.观光俱乐部
C.帐篷俱乐部
D.登山俱乐部
13、产业革命对世界近代旅游构成的刺激因素包括( A B C )。
A.技术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D.价值因素
随堂练习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 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 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 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随堂练习 1、世界古代旅行游览的时间是 1841 年 以 前 。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 有些人通过对来访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德观念受到冲击
● 崇洋媚外思想泛滥 2.干扰目的地居民生活
消极 影响
旅游地区居民与旅游者关系变化分析
阶段 一 二 三
状态 接待规模尚未或初步形成
交往趋向商业化 新设施档次显现贫富矛盾
四
力图减少损失
2021/4/7
1
一、旅游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 改善社会环境 2.增加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3.增强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6亿 人次到外国旅游,是现在的3倍;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 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届时将有 1.37亿人次来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中国也将有1亿人到 世界各地区旅游,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
接待者心态 欣喜 淡漠 不满
敌意
待客表现 围观与欢迎
习以为常 计较利益
防范与排斥
2021/4/7
6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物质生活变得十分丰富.然而,物质的丰富变得让人满足后,不少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最能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旅游,变得越来越流行。
许多城市也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下面,我将分析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的提高。
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游客需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工夫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
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
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
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
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有关部门必然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
如果管理得当,就能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保障。
这些资源的持续利用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能长期为政府增加税收.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
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有些地方是以林业和煤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如黑龙江。
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在失去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的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内游客数量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为改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资金保证,促进了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火山和人文景观的维护、保护和恢复。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现代旅游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伴生物。
1980年,10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马尼拉旅游宣言》指出:“旅游已成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积极休息,能够强烈而深刻地表达人的本性。
”旅游正是由于这种积极意义,以及它的“无烟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创汇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旅游活动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19世纪中叶,旅行社相继在英国、美国和欧洲兴起,将旅游活动中的需求与供给推上了完全商品交换的新阶段,即旅游经济的产生。
以后处于缓慢的发展过程中。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经济才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新世纪更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空,现代旅游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普及性,亦称大众性旅游活动的初始阶段只是王公贵族、达官富贾消闲寻乐的行为,后来又有一些文人骚客出于某种目的也加入到外出旅游的行列,但这些都表现为极少数人的个人行为。
现代旅游经济最明显的特点是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全世界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数,2002年已近7.95亿人次。
旅游已不再是少数富人权贵们的专利,而成为普通大众人人都可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2002年国内旅游的人数高达8.7782亿人次,参加者多是普通劳动群众。
现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它是人们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
人们通过旅游满足了求新、求异、求奇、求知等多种心理需求,实现了自主、自乐、自娱、自教为基本内涵的体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完美。
现代旅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还因为它是实现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独特方式。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在有限的时空中不受特定的政治信仰、宗教派别、社团宗旨的制约,接触不同种族、国家、阶层的人们,在自主、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沟通思想、交换认识,享受社交的乐趣。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2、近代旅游
一、近代世界旅游
旅游业之父
托马斯.库克,生于1808年,英国旅行商,禁酒传 教士,“近代旅游业之父”。
他组织了旅游的全过程——运输、住宿、活动; 他创造了一种基本服务——包价旅游或散客旅游; 他改变并创造了一种新的观念——休闲度假。
一、近代世界旅游
旅游业之父
1、1841年7月5日,组织570人参加禁酒大会。 2、1845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3、1845年8月4日,第一次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即莱斯特至
这一时期具有科学意义的旅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 影响。
一、近代世界旅游
(一)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程。
一、近代世界旅游
(一)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
一、近代世界旅游
(一)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
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问世,主要得益于产业革命的成果。它构 成了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背景
技术因素 它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恐惧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四大刺激因素
经济因素 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决定条件之一。 社会因素 它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推”“拉”因素。
价值因素 价值观念是人们旅游需要的产生和旅游动机的确立的核心因素。
一、近代世界旅游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 产业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 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度增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5、导游书籍的出版 1839年,德国人卡尔;贝德克尔编印了《旅游指南》,介绍荷兰、比利时的 有关情况。1848年,托马斯;库克编印了《利物浦之行手册》。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征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旅游资源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4、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
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世界旅游历史可以分为3个时期:1、古代:1840年以前2、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3、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1、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等这些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中兴起。
2、一般人为,早在公元前3千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腓尼基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其旅行目的在于贸易。
3、据可靠文字记载,古代奥林匹克—古希腊竞技会(公元前776年)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真实写照。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编著了《历史》,被称为旅行方面的文学作品之父。
5、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经商和考察旅行十分活跃,出现了不少著名旅行家。
公元851年由无名氏编写的《苏拉曼游记》一书,不但记录了苏拉曼东游情况,还谈到中国人的饮茶习惯。
6、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西欧城市陆续出现,如威尼斯、热那亚已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吸引过往商人,因而,客栈、旅馆也随之兴起。
7、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年)为经商来到中国,是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
他先后在中国17年,有他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8、中世纪后期,以探险、淘金为主要目标的旅行,使世界走向大航海时代,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如哥伦布、麦哲伦、达尔文等,他们是远航时代的杰出代表,获得了奇迹般的成果。
9、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的特征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并呈现出分散、无组织的状态,社会并未出现专业的旅游服务)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
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第二章 旅游发展简史
东部亚洲、大洋洲旅游大区——大洋洲旅游地区
大洋洲旅游地区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广布于太平洋上的美拉 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玻利尼西亚三大群岛组成,岛屿 最多且分布零散,人口密度小。 大洋洲旅游地区是联系各大洲的海空航线和海底电缆的经 过之地,在旅游交通与通讯上具有重要意义。 大洋洲多火山岛和珊瑚岛,以热带、亚热带海岛风光和 “活化石博物馆”而著称于世。 大洋洲旅游地区属西方文化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居民 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通用英语,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居民以当地人为主体,属巴布亚语和马来——波利尼 西亚语系,全洲约有80%人口信仰基督教。
第二章 旅游发展简史
3.东部亚洲、大洋洲旅游大区
东部亚洲、大洋洲旅游大区是一 个地跨南北两半球,沿经线延伸 的旅游区域。
本大区最突出的特点:这里是世 界上旅游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 大区,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 亚澳(澳大利亚)陆间海(包括 我国沿海)将成为继地中海、加 勒比海之后,新崛起的世界著名 海滨旅游地。
三、世界现代旅游
(一)世界现代旅游兴起的原因 (二)世界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三)世界现代区域旅游分析
第二章 旅游发展简史
(一)世界现代旅游兴起的原因
1.战后经济的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 4.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6.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 出来,为人们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7.城市化进程加快 8.生活观念的变化是旅游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旅游发展简史
2.美洲旅游大区
包括北美旅游地区、中美旅游地区、南美旅游地区。 本大区是世界沿经线方向延伸距离最长的旅游大区。地形 上可分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单元,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 北,东部由高原、山地和大洋中的弧形群岛所组成,中部 则是大平原和陆间海。气候类型齐全,自然景观多种多样。 本大区属西方文化区,民族构成复杂,既有原住居民—— 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又有后来移入的白种人,操日耳曼 语和拉丁语,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美洲是仅次于欧洲的世界旅游业发达区,既有资本主义大 国现代科技文化,又有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这里是 世界著名的古玛雅文化、印加文化的发源地。加勒比海沿 岸是世界上继地中海之后新兴的海滨旅游地。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
旅游概论习题答案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科学概念一、填空题。
1. 迁徙自然自由2. 孕育脱胎生存需要享受性3. 暂时性业余性休闲消遣娱乐性二、选择题。
1. c2. b三、是非题。
1-4:××√√四、简答题。
1.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2.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移”功能与动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的行进过程。
“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游和游览相结合。
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旅游,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游行为前提的游览也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3. 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铺,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游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
但是,为了与纯消遣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以表明旅游的不同类别。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一、填空题1、不自由和被局限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人类旅游需要产生2、自由感解放感满足感3、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审美性异地性流动性二、选择题。
1、b2、c3、a三、是非题。
1、√ 2、×四、简答题。
1. 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在满足生存条件以外感到缺少什么东西,又期望通过旅游获得这些东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类的不自由和种种被局限的客观存在,是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前提(即有不足之感),而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是个人旅游需要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即有追求满足之感)。
2. 暂时回避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模式,从而能在旅游王国里悠闲自得地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地寻找异地生活的乐趣,超越血缘、地缘、种族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界限去广结人缘,以及进行有具体自觉目的的诸如学术考察、科技交流乃至猎奇性等各种活动,不论是物质的、精神的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相对污染工业而言>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二>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
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
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
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
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及延长生命周期的对策【优质】
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及延长生命周期的对策(一)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六个阶段:1、探索阶段: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地区处于这一阶段。
2、参与阶段:当地投资于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旅游地进行广告宣传;旅游客源地形成;公共部门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
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较小的、次发达的岛屿正处于这一阶段。
3、发展阶段:明确的客源市场地,大量的广告宣传;外来投资并占据控制地位;人造景观出现并取代自然的或文化的吸引物。
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属于这一阶段。
4、巩固阶段:增长速度减缓;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克服季节性和开发新市场,本地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
大部分加勒比海和北地中海地区属于这一阶段。
5、停滞阶段:游客人数达到顶点,达到容量限制;旅游地形象与环境相脱离,旅游地不再时兴;严重依赖回头客;所有权经常变换;向外围地区发展。
6、衰落和复兴阶段。
前者客源市场在时间和数量上减少;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始撤出,当地投资可能取代撤走的外来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破旧,并可能代之以其它用途。
后者:或者以全新的吸引物取代了原有的吸引物,或者开发了新的自然资源。
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属于此类。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五种情况:①尝试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再增加和市场扩大。
②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
③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④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⑤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使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自该理论出世以来,受到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应用、验证和讨论的文章层出不穷,尽管有不少批评,但接受这个理论的趋势更强。
旅游概论练习题
《旅游概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是具有现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古代旅游活动。
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_________和_______成熟的结果。
4.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5.__________旅行它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6.我国古代最早把“旅”和“游”连城“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_________一词中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有人”。
7.在诸多学者对旅游的定义中,最具权威性的首推_________定义。
8.在旅游的定义表述中,_________性的有旅行和游览表明了旅游与游览的区别;为寻求__________上的愉快感受表明了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9.旅游是以_________为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体的综合社会活动。
包括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0.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11.旅游者是具有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变革能力的人,说明旅游具有_________属性。
12.旅游的文化属性表现在_________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___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________和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13.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_________消费形式,这种消费形式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
14.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_________身体力行的_________性。
它_________参与和_________参与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旅游小康则是指,人们对旅游消费本身是有层次之分的,以前那种“花钱买罪受”的旅游方式显然只能产生“温饱型”旅游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去旅游不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服务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花钱买享受”的时候,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康型”旅游者,旅游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
随着人们旅游阅历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追求在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他们希望能够主动地走进旅游目的地,希望能够在旅游目的地更从容地停下来,能够参与融入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中去,有些人甚至希望能够在旅游目的地更长久地停留居住下来。因此,深度体验的出游诉求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能够从“可看、好看”上升到“耐看、再看”,能够挖掘出目的地的丰富文化底蕴,展现目的地与众不同的韵味,使游客觉得“真不虚此行”,而且让游客有一种想反复到这个地方来旅行的冲动。基于这种旅游诉求而形成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强调的是旅游的综合性带动功能和广泛的融合性作用,强调的是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包括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等多种效应在内的综合效应。
因此,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围绕传统的旅游景区展开,而且需要研究、挖掘更广泛的旅游吸引物构成,需要研究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提供更加多样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产品;需要围绕需求转型的本质寻求新兴旅游供给的突破,围绕着休闲的本质和主流目标市场寻求规划建设的方向性突破,比如主题化目的地产品的规划建设、面向新兴年轻人这一日渐凸显的主流消费人群开发有针对性的目的地产品,逐步形成主题餐饮、主题住宿、主题交通、主题街区等系列化主题供给,创新性发展城市徒步、背包旅行、夜间消费、自驾线路、特色休闲等系列化消费形态,协调处理好吸引点的建设与吸引场的打造、产业点的建设与产业群的培育、形象的外观和丰富的内涵等之间的关系。
四、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
任何利益都是存在于网络化的关系之中的,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也是如此。在便捷的交通网络没有形成的时候,每个旅游目的地尚有可能以孤岛的形式存在,尤其是某些具有独特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可以以增长极的方式在特定区域内存在。但随着交通的便捷化发展,极化效应很难持续,扩散效应相应形成。每个旅游目的地想要继续封闭式的独立发展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是需要考虑在一个结构性的成差异发展、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旅游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到旅游景点观光的游客,而是已经进一步泛化涵盖了旅游者、休闲度假者、商务旅行者等各类消费群体;旅游活动也不再局限于观光游览,而是进一步泛化涵盖了景点游览、城市旅行、文化体验、度假休闲、特种专项等多元复合的各类消费形态。也就是说,需要深刻把握从单一观光产品到复合型休闲产品的转型趋势。
三、旅游消费的转型
旅游消费的转型实际上就是指游客将从之前的平面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转变,这种转变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游客自身的成熟,更取决于目的地在发展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引导。
在平面消费阶段,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景区,形成“一张票、一瓶水、一泡尿”的畸形旅游消费模式,并没有通过旅游景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形成衍生消费,旅游目的地的配套供给因为没有充足的需求做后盾,升级换代进程缓慢。衍生消费越是不足,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就越是依赖门票收入,从而形成旅游消费深化和目的地深入发展方面的恶性循环:“过度依赖门票——配套供给受限——强化对门票的依赖”。
正是基于这种相互交织的格局,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资源整合、产品开发、项目推进等工作,同时更要抓好形象定位、概念塑造等工作。通过准确把握目的地赋存资源的特质,形成目的地形象的科学定位,打造形成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概念,构建具有强大客源吸附能力的旅游场,从而推动目的地的竞争性发展。
过度依赖门票的发展模式显然不是旅游目的地所希望的,尤其不是对于那些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能力比较强的旅游目的地希望看到的。这种状况的突破出现在2002年的杭州。当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对西湖南线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免门票不仅没有给杭州市财政带来负担,反而增加了游客在杭州的消费,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有人形象地将西湖免费政策概括为“241”模式,即让游客在杭州多停留24小时,杭州市的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加100亿元。
不过,杭州“门票新政”带来的思考绝不仅仅在是不是收取门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而是提醒各个旅游目的地,应该走出原来那种封闭式发展旅游的模式,走向更广阔的开放性空间;并不只是在围墙内的资源才是资源,那些敞开式空间的生活方式、文化遗存同样可以成为独特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消费绝不仅是景区门票的收入,而应该是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产生的综合消费。
当然,这种转型变化就要求旅游目的地改变旅游供给时秉持的理念和态度,尤其是要摒弃那种希望借着旅游者处于信息不对称中的劣势一方而欺骗旅游者、侵犯旅游者权利的机会主义行为,要真正地让旅游者能够体会到尊贵客人的感觉,能够不断地通过产品创新、环境创新来改善旅游者的福利剩余。
二、旅游产品的转型
旅游的四大变化
一、旅游需求的转型
1.旅游体验诉求的转型。客观上讲,在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出游诉求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经历”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旅游者追求的是“到此一游”的效果,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是“可看、好看”。基于这种旅游诉求而形成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就是传统的“门票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