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设计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理解分子的大小和质量的数量级。
(3)掌握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油膜法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对宏观物体和微观分子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大小的认识,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建立。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2、教学难点(1)对分子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2)油膜法实验中如何形成单分子油膜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油酸酒精溶液、浅盘、痱子粉、注射器、坐标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图片,如地球、苹果、细胞、原子等,引导学生思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新课讲授1、分子的概念简单介绍分子的概念,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组成,如水分子、氧气分子等。
2、分子的大小(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介绍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分子的大小,如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等。
给出常见分子的大小数量级,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¹⁰m。
3、分子的质量同样通过数据展示常见分子的质量,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²⁶kg,让学生感受分子质量的微小。
4、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通过计算一滴水中所含的分子数量,让学生深刻体会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例如,假设一滴水的体积为 005ml,已知水的密度为 1g/cm³,则这滴水的质量为 005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²⁶kg,由此可计算出这滴水中所含的分子数量约为 17×10²¹个。
教科版选修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选修3《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在选修3《物质结构探究》的教学中,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了分子、离子和原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物质中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和实验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分子、离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常用物质的特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内容1. 分子、离子和原子的概念及组成1.分子的定义和组成2.原子的结构3.离子的概念和组成2.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特性2.物质分子的形态和排列方式3.物体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常用物质的特性1.物质的三态变化2.常用物质的特性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先导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概念和思路。
2.展示法:通过实验展示相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结构。
3.比较法:通过列举不同物质的性质比较,让学生发现物质结构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4.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1.知识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2.讲授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组成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讲解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组成,并梳理它们在物质中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3.实验展示:漂移瓶实验展示漂移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分子的运动和物质的结构。
4.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根据学习内容,介绍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比较,让学生发现物质的结构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5.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知道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子概念的介绍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3. 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4. 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5. 课堂讨论与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概念的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子概念、分子动理论和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实验法: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验证分子动理论。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2. 讲解分子概念: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讲解分子动理论:阐述分子运动的规律,如布朗运动、分子碰撞等。
4. 讲解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说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现象。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和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7.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分子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子概念、分子动理论和物体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如气体动力学、凝聚态物理等。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分子模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器材。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学生作业。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物质的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
2. 讲解: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理解。
7.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相关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概念,如原子、离子等。
2. 探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生物学等。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2.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提出。
2.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证据。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2. 教师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原子等。
3. 展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证据,如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
作业: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二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 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原子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拉伸弹簧、摩擦等。
作业: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
2. 学生思考并回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哪些表现形式?第三章:物体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物体的热运动现象。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物体的热运动现象,如热胀冷缩、蒸发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如加热物质、冷却物质等。
作业: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物体的热运动现象及其应用。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第四章:物体的扩散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扩散现象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扩散现象的原理。
2. 扩散现象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扩散现象的原理,如分子间的碰撞、分子的自由运动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等。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物体微观结构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二章:分子的运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
2.2 教学内容分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包括速度分布、碰撞和扩散等。
分子运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包括布朗运动、分子扩散等。
2.3 教学方法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章:分子的相互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其作用方式。
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能够通过模型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和来源。
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进行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分子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物体的宏观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宏观性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微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宏观物体的性质相联系。
4.2 教学内容物体的宏观性质,包括温度、压力、体积等。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这些宏观性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体宏观性质的影响。
利用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能够将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性质相联系。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概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分子动理论进行评价和思考。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2. 物体的微观结构。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物体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2. 采用实验法,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
3. 采用讨论法,探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2.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讲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让学生观察微小颗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4. 探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性质的。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物体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作业批改: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与延伸1. 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介绍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学、材料科学等。
2. 分子间的其他相互作用:探讨分子间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相互作用。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供学生深入学习。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十、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共计45分钟。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爱岗敬业人物演讲稿范文(精选4篇)爱岗敬业人物演讲稿范文(精选4篇)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岗敬业人物演讲稿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岗敬业人物演讲稿1大家好!非常感谢机场给我们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与优秀团体,优秀员工们共同分享为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品质所做的不懈努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机场爱岗位》。
首先要说的是质量就是旅客的生命。
众所周知,安全检查是民航空防地面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民航行业形象,更关乎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的安危。
质量就是企业的信仰。
我们始终牢记安全质量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没有安全就没有了一切,安全质量成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安全意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时刻不能放松的弦,安全观念成为我们每个民航人共同追求的信仰。
质量就是员工的责任。
“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就是专业的追求质量就是运行的准则。
安全质量就是科技的创新。
质量永无止境,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岗一分钟,就要安全六十秒。
我们选择了安检,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我们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个安检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任务,积极网主动地服务旅客,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和饱满的热情解决旅客提出的每个问题和要求。
也许目前我们的工资水平与国内同行之间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我们都相信这只是暂时现象。
机场在发展,客流在增加,业绩越做越大,机场的收入增加了,员工的收入水平自然也会提高,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吧。
国家的安全是国泰,民众的安全是民安,为了国泰民安,为了千万个家庭团圆,为了亿万旅客的平安,我们必须信守承诺,以把握安全检查质量为关键环节,将每一个危险因素拦截在地面,将每一个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放飞每一个航班,为祖国守护一片祥和安宁的蓝天!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长城,在各自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平安度过每一天!让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为我们安全纪录的一再刷新,加油!爱岗敬业人物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来自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责任是什么》。
教学设计1:第1课时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1课时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大小的数量级.3.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记住它的数值和单位,会用这个常数进行有关的计算和估算.二、教学重难点: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有关计算或估算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古代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以老子为代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万物的都是由“道”组成。
西方古代的自然观,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
世界万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
2.现代认识化学中讲的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实际上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原子(如金属)或是离子(盐类)或是分子(如有机物)。
在热学中,由于原子、离子、分子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通常统称为分子。
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尺寸的数量级为10-10m 。
3.分子的大小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很小的,不但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它们,就是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它们,只有利用能放大几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片表面原子的图像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
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 ,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 。
4.分子模型(1)球体模型:固体、液体中分子间距较小,可认为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的球体,分子体积V 0和直径d 的关系为V 0=16πd 3.(2)立方体模型:气体中分子间距很大,一般建立立方体模型.如图所示,将每个气体分子看成一个质点,气体分子位于立方体中心,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V 0和分子间距d 的关系为V 0=d 3.例1: 将1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 该油酸酒精溶液50滴的体积为1cm 3,现取1滴溶液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油膜面积为0.2m 2,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的大小,知道数量级的概念,记住分子大小的数量级.(3)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住它的数值和单位.(4)会一些简单微观量的计算,如分子大小、直径等(5)知道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简单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要注意这里的分子与化学中提到的分子的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这里把构成物体的分子、原子、离子等统称为分子.分析二: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它巧妙地将微观的、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宏观的、可直接测量的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将解本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分析三:阿弗加德罗常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重要桥梁,已知物质的体积和摩尔体积,就可以求出物质的分子数,;已知物质的质量和摩尔体积,就可以求出物质的分子数,;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就可以求出该物质的单个分子体积;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就可以求出该物质的单个分子质量.教法建议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已有相当好的基础,因此可以结合复习初中知识来讲解本节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入相关化学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建议二: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以加深学生的分子大小的直观感觉.建议三: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教师可以举几个例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几个相关题目.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分子大小的计算教学难点:微观量与宏观量之间的联系一、物质有大量分子构成结合化学提出不同物体不同的分子组成,并且物理中此时提到的分子有别于化学中的分子,它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展示几个漂亮的分子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分子的大小1、分子大小的测量方法(1)显微镜观测(2)实验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原理:将体积为的油滴到水面上,使其均匀地、尽可能地散开成很薄的一层,此时可以认为油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成一单层油膜,油膜的厚度就是单个分子的直径,因此只需测出油膜的面积,就知道该油分子的近似直径实验过程所用的酒精油酸溶液溶于水时,酒精溶于水,油酸形成单分子油膜.例题: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一滴滴到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油酸形成一单分子层,其面积为0.2 m2. 由此可知油酸分子大约为多少?解: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油酸体积油酸分子直径约为:三、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一个重要桥梁,其大小为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或12g炭12含有的炭原子数),即6.02。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 让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教学难点1.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分子的性质。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分子模型道具。
2. 实验器材:气球、弹簧测力计等。
3.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发学生对分子的思考。
2. 探究分子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物质组成知识,总结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气球膨胀、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等现象,探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 分子动理论: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子概念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分子是构成________的粒子,它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间引力的是________。
3. 简答题:请简述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原因。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分子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如实验演示、问题探究等。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激发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物体的宏观性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使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运动。
1.4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动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解释分子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特性。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二章:分子动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
使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运动。
2.4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运动的规律。
解释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如碰撞和碰撞频率。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如扩散和布朗运动。
第三章:物体的宏观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宏观性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热胀冷缩、扩散等现象的微观解释。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体的宏观性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扩散等现象的微观解释。
难点: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分析。
使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的宏观性质。
3.4 教学内容解释物体的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等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解释,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化。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如分子的自由运动和碰撞。
7.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7.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目标:(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重点、难点分析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主要教学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的研究物质的组成1、2500年前,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2、我国古代学者认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从本章开始学习热学,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事物,研究热现象的规律,从宏观的内能和微观的分子运动论两个方面讨论热现象,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人们对热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初中讲过的分子运动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大小、质量、动能???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根据什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怎样变化???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热学中,原子、离子、分子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热学内容简介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新课教学过程一.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介绍并定性地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如图1所示。
粗测:(单层、球形、空隙 1+1≠2根据估算sv d 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第一章:分子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理解分子在物体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分子特征:解释分子的基本特征,如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分子在物体中的作用:强调分子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分子的组合和排列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来介绍分子的定义和特征。
利用实物或模型展示分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分子作用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中分子的作用,如通过溶解实验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子运动原理:介绍分子运动的原理,如热运动和碰撞。
分子运动特点:解释分子运动的特点,如无规则性和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相互作用:介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如吸引力、排斥力和范德华力。
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讨论分子相互作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溶解度、熔点和沸点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演示实验或动画演示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原理。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特征。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原理和相互作用的掌握。
设计小实验或问题解决任务,评估学生对分子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物体的三态变化与分子相互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三态变化及其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解释不同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2 教学内容:物体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宏观现象。
2. 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分子。
3.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是什么?它们存在于物体的哪里?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
2. 通过实例解释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如氢气分子的结合形成氢气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分子运动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何不同?三、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微观结构。
2.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宏观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3. 引导学生实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表面的微观结构,感受分子的存在。
四、分子动理论的应用(10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润滑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如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在不断运动。
2. 提问:你认为分子动理论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3. 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学生理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分子的组成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规律。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器材:分子模型、分子运动演示仪、显微镜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物体分子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探究物体分子的组成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物体分子的组成和性质。
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演示仪”实验,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规律。
4. 分子运动规律的分析与应用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分子运动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子运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学反应工程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科版选修3-3教案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科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微观结构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掌握分子是什么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通过案例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物体微观结构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是什么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1.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了解物体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2. 通过实验,展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0分钟)通过饱和食盐水结晶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思考,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食盐加入少量开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2.加冷水使溶液冷却;3.将一个玻璃棒浸入溶液中,慢慢取出;4.结晶。
3. 设计案例,引出分子的概念(20分钟)案例:王先生每天都要吃一包64克体重减轻饼干,希望借此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是他发现,每天吃掉一包饼干后,体重并没有真正减轻。
请问,为什么会这样?通过王先生减肥的案例,画龙点睛地引出了分子的概念。
4. 发挥,学生自行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0分钟)让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报告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估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是否理解物体的微观结构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是否掌握分子是什么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深入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课后作业1.小组内自行设计分子模型实验,展示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分子现象;2.查阅材料,了解蒸发冷却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适用学科高中物理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域全国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60知识点分子的大小,油膜法测分子大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与分子个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教学重点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一、复习预习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物质组成的秘密。
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谟克得特说过,万物都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这种古代的原子学说虽然没有实验根据,却包含着原子理论的萌芽。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原子的存在早已不是猜想,而被实验所证实。
从本章开始学习热学,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事物,研究热现象的规律,从宏观的内能和微观的分子运动论两个方面讨论热现象,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人们对热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初中讲过的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热学中,原子、离子、分子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热学内容简介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二、知识讲解考点1: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一、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将一滴体积已知的小油滴, 滴在水面上, 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 此时油膜可看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所以只要再测定出这层油膜的面积, 就可求出油分子直径的大小.[介绍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如图1所示。
当然,这个实验要做些简化处理:1、把分子看成一个个小球;2、油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整齐排列;3、认为油膜厚度等于分子直径.[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学生回答]d=V/S[FLASH课件模拟演示]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介绍数量级这个数学名词,一些数据太大,或很小,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0的乘方数,如3×10-10m。
我们把10的乘方数叫做数量级,那么1×10-10m和9×10-10m,数量级都是10-10m。
②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三、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注意:(1)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
(2)指出认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考点2 阿伏伽德罗常数提问: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数值是多少?明确1mol 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
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 A表示此常数, N 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 A=6×1023个/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确的数值。
)再问学生,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如,1mol 水的质量是0.018kg ,体积是1.8×10-5m 3。
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它的体积是(4×10-10)m 3=3×10-29m 3。
如果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提问:如何算出1mol 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考点3摩尔质量与分子个数的关系――微观物理量的估算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
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1、分子的质量 = 摩尔质量 / 阿伏加德罗常数2 分子的体积 = 摩尔体积 / 阿伏加德罗常数 3、几个常用的等式 (1)mM v V N A ==即: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分子体积摩尔体积阿佛加德罗常数=(2)分子的个数 = 摩尔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将1摩尔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毫升的溶液。
已知1毫升的溶液有50滴,取1滴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0.2平方米的油膜,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答案】5×10-10米【解析】1 cm 3的溶液中,酒精溶于水后,油酸的体积V 0 =1/200 cm 3=1/200×10-6m 31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 =V o /50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 v / s =5×10-10米 注:酒精的作用 (1)、提高扩散速度 (2)、油膜面积不致于很大,易于测量【例题2】【题干】估算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和水分子的间距 【答案】【解析】1、气体分子间距mv r v 93233103.31002.6104.22--距体,其边长就是分子间把这个体积看成小立方=⨯==⨯⨯=1、同理,水的摩尔体积v =18×10-3,103233101.31002.61018--=⨯⨯⨯=r 注:(1)比较间距的大小(2)边长=间距2、还可以看成球形模型v =4 π r 3/ 3【例题3】【题干】水的质量为m ,密度为ρ,变成蒸气后体积为V ,求:?21=v v 水分子所占空间蒸气分子所占空间【答案】mV v v ρ=21 【解析】mVv v N V v N mv A Aρρ==蒸气分子空间=水分子空间2121 ⇒mVv v ρ=21 四、课堂运用【基础】1. 用“油膜法”测算分子的直径时,必须假设的前提是( )A .将油分子看成球形分子B .认为油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C .把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D .考虑相邻油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答案】ABC【解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时不须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而且认为分子是紧密排列的,且把分子看成小球,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2. 最近发现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知1nm(纳米)=10-9m ,边长为1nm 的立方体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m)的个数最接近下面的哪一个数值( )A .102B .103C .106D .109【答案】B【解析】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 =10-9m ,即1nm =10×10-10m ,所以排列的分子个数接近于10个,可容纳103个,B 项正确。
3.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rr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答案】B【解析】对四个选项的条件逐一分析,看根据每个选项的条件能求出何种物理量,由该物理量求出分子间的距离d 。
如:A 选项的条件只能求出分子的总个数,而不能继续求得分子的体积V 0,故A 选项不正确。
同理对选项C ,D 进行分析判断,C 只能求出该气体的密度,D 能求出该气体的质量和摩尔数。
故正确答案为B 。
4. 用筷子滴一滴水,体积约为0.1cm 3,这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mol -1,水的摩尔体积为V mol =18cm 3/mol)( )A .6×1023个 B .3×1021个 C .6×1019个D .3×1017个【答案】B【解析】n =VN A V mol =0.1×6×102318个≈3×1021个。
5.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是M /NB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是ρN /MC .分子的体积一定是M /(ρN )D .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是M /(ρN )【答案】C【解析】:M /(ρN )是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并不一定是一个分子的体积,C 选项错。
【巩固】1. 体积为V 的油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扩展成面积为S 的单分子油膜,则该油滴的分子直径约为________。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油的摩尔质量为M ,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V SMN A【解析】根据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原理及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得出结果2.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0km ,如果把铁的分子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筑成从地球通往月球的“分子大道”,试问这条大道需要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铁分子的直径为3.0×10-10m ,铁的摩尔质量为5.60×10-2kg/mol)【答案】1.281×1018个 1.19×10-7kg 【解析】这条大道需要的分子个数为n =s d =3.844×1083.0×10-10个≈1.281×1018个, 铁分子的质量m =M A N A =5.60×10-26.02×1023kg≈9.3×10-26kg , m 总=mn =9.3×10-26×1.281×1018kg =1.19×10-7kg3. 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应严禁污染水源。
在某一水库中,一艘年久失修的快艇在水面上违规快速行驶,速度为8m/s ,导致油箱突然破裂,柴油迅速流入水中,从漏油开始到船员堵住漏油处共用1.5分钟。
测量时,漏出的油已在水面上形成宽约为 a =100m 的长方形厚油层。
已知快艇匀速运动,漏出油的体积V =1.44×10-3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