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
提高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状进 行 了深入探 究 , 并且提 出几 点有利 于提 高高 中语 文教 学效率 的措 施 。 希 望可 以 为读者提 供更 多有价 值的 参考 。
关键 词 : 新 课 标 高 中语 文 课 堂教 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 G 6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l 3 ) 0 6 ( c ) 一0 0 4 9 -0 1
自从 我 国 实 施 新 课 程 改 革 以 来 , 高 中 问 题 、 分 析 问 题 以 及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予 以 语 文课堂教学 面貌便得 以焕然一新 , 各 种 综 合 考 查 。 事 实上 , 在语文试卷 中, 承 担 着 各样 的 新 型 教 学 方 法 、 教学 思 路 以 及 教 学 多 个评 价 任 务 , 因此 , 可 以 想象 命 制 过 程 是 理念像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然而 , 在新 多 么艰 难 。 所以 , 现 阶 段 的 高 中语 文 评 价 体 课程标 准下 的语文教学 中我们发现 , 大 多 系 科 学 性 有 待 提 高 , 避 免学 生语 文 成 绩 波 数 高 中 语 文 教 师 对 课 堂 教 学 认 识 十 分 模 动 较 大 现 象 出现 , 以 便 快 速 提 高 语 文 教 学 糊, 不 能 把 新 课标 下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创 新 效 果 。 教学 和新教学理 念紧密相结 合 , 而 只是 重 1 . 3 教 学手段 相对 落后 视外 在形式的结 合, 然 而 完 全忽 略 高 中语 现阶段 , 在高 中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 语 文 文教学 实效性 , 从而 难 以 提 高 高 中语 文 课 教 师应 用 的 各 种 教 学 手 段 难 以 满 足 学 生 实 堂教学 质量与教学效率 。 际需 求 。 尽 管 大 多 数 教 师都 是 借 助 多媒 体 教学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然而 , 在 应 用 此 技 1 当前 对新课标 下高 中语文课堂教学 术 方 面 却 存 在 着 大 量 的 问 题 , 其 问 题 主 要 现 状 探 究 包含 : ( 1 ) 教 学 设 备 使用 率 偏 低 。 对 于 这 个 问 1 . 1 教师 和学 生配 合不 够协 调 题, 许 多 语 文 教 师 担 心 无 法 按 时 的 将 教 学 现 如今 , 在新 课 标 要 求 下 , 语 文 教 师 所 任 务 完 成 , 一 般 讲课 速 度非 常 的 快 , 忽 略 了 需 充 当 怎 样 的 角 色呢 ? 针 对 高 中 语 文 中诗 学 生 的 感 受 和 学 生 的 接 受 能 力 , 并 且 教 师 词鉴赏 与阅读教学来 说 , 既 要 充 当 和 学 生 在 使 用 多媒 体 教 学 设 备 之 前 往往 都 需 要对 进行平 等交流的对话 者 , 又 要 做 好 学 生 阅 大 量 的 资 料进 行 搜 集 , 不仅 备 课 量 非 常 大 , 读 促 进者 , 同时 , 还 要 做 好 阅 读 教 学 的组 织 而 且 准 备 起来 也 非 常麻 烦 。 在上公开课时, 者。 一 般来 说 , 语 文 教 师 只 是 扮演 着促 进 者 使 用 多 媒 体 太 过 于 麻 烦 , 而 不使 用 多 媒 体 与组 织者 的 角 色 , 但是 , 没 有 真正 做 到 和 学 又 体 现 不 出 新 课 程 改 革 后 的 课 程 创 新 之 生进行平 等交流工作 , 他 们 难 以 做 好 此 角 处 。 ( 2 ) 滥 用 多媒 体 教 学设 备 。 多媒 体 教 学 工 色 的 扮演 。 但是 , 若 从 知 识 权 威性 以及 师 道 具 能 够 将 教 师 口头 难 以 讲 解 的 问题 加 以解 尊严双 方面进行考虑 , 教 师 始 终 难 以 放 下 决 , 比 如 复 杂结 构 思 路 的 分 析 、 生 动形 象 文 教师的架子; 而 若 由教 学 责 任 心 方 面 考虑 , 学形象 的赏析 、 文 学 作 品人 物 复 杂 关 系的 每 个 知识 点教 学都 不 能 放 过 。 所以 , 存在 着 展 示 等 等 。 然而 , 教 师 却 没 有 更好 的把 握 好 大量 不 良现 象 , 如, 伪讨 论 、 假启发等, 这 些 多 媒 体 教 学 技 术 的 尺 度 , 不 管讲 解 何 种 问 都 会应用多媒体技 术 , 这样一来 , 难 以 都会导致 高中语文课 堂变得 不伦不类 。 但 题 , 是, 站在学 生角度分析 , 因长时问以来 , 学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 甚 至 有 可 能 降低 高 中 语 文 生 早 已经 习惯 传 统 的 “ 灌输 式” 教学方式 , 的教学 效率 。 因此 , 对于此种新式教学方法来说 , 却很 难 适应 。 这 不 仅 不 会 大 幅 度 提 高 高 中 语 文 教 学质量 与效率 , 甚 至 还 会 影 响 到 正 常 的 课 堂教学秩 序 。 1. 2 教学 评价 的 科学性 相 对缺 乏 通 过 大 量 高 中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分 析 得出: 学生成绩的不确定性十分显著, 而且 这始 终 是高 中语 文教 学未 解 决的主 要 问 题。 通常来 说 , 学 生 在 考试 之 后 , 其 语 文成 绩都是 时好时坏现 象 , 和 数 理 化 相 对 稳 定 的成绩 有着本 质的区别 。 其 根本原因是 由 于: 造 成学 生 语 文 成 绩 不 够 稳 定 的 根 本 原 因是 由于语文考试评 价科学性 较差 。 而 语 文试 卷 是 评价 学 生语 文 技 能 与 素 养 的主 要 手段 与工具 , 所以, 整 个 命 制 过 程 相 对 较 难。 所 以, 教 师 既要 对 学 生 语 言 知 识和 实 际 运用能 力进行全面考 查 , 又 要 对 学 生 发 现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一 32 —
(下转 27页 )
【教师观点 】
浅谈语 文教育 的重要性
谢 云 河北省辛集市王 口学 区中心校 河北 辛集市 052300
摘要 :语文是 一门基础 学科 ,是重要 的语 言交际工具。是学 习其他 学科和提 高理 解、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知识。 语文教 育要定位 于学生人格 的完善、精神世界 的拓展 、语文素养 的提 高。在教 学上 ,要从“知识为本”的教 学观念转 变为 “以人 为 本 ”的 教 学观 念 。
模 式 的 矛盾 。
·
关键词 :新课程 教 学实践 课 业负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学语 文教学 》上 曾辟 专栏 讨论 “语 文 到底 姓什 么”的问题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这 已是个 普遍性 的问 题 ,反 映出转型期 的语文教学的困惑 。体现新 大纲精神 的语文新教材较之此前的语文教材确有很大的改进 ,这 是语文教改的重要一环。课程改革牵动着课 堂教学 ,文 学教育 的侧重 ,对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冲击 , 而课堂教学首当其 冲。 目前 ,语 文课堂教学还有许多矛 盾没有解决 ,表现出转型期语文教学 的特点 ,这也可能 是人们产生 困惑的原 因。这套教材在江苏 推行已五年 多 ,根据几年来 的实践 ,我认 为语文教学存在下列 几对 矛盾 。
一 、 工具 性与 人 文 性 的 矛盾 新大纲是二者并重的 ,似乎不存在矛盾 ,但是在“工 具论”的影 响下 的“双基”并重 ,以及后来强调能力训练 , 使得语文课 日趋枯燥 ,美文受到肢解 ,成 了鸡零狗碎。人 文性 在人们呼唤中走进教材 ,走进课 堂。文学作品成了 课堂教学 的大餐。一时间 ,课型纷呈 ,调查课 、表演课 、影 视欣 赏课 、阅读汇报课等等 ,令人眼花缭乱 。正如有的老 师说的 :如果你是 电脑高手 ,语文课上就 会有很多 的动 画展示 ;如果你是影迷 ,语文课 就可能欣赏经典电影 ;如 果你长于表演 ,你 的学生就会经常改编课本剧 。语文课 上成什么样都可 以,所有 的创新都会被认 为正 当,所有 的指责都会被“人 文”一词轻轻挡回。 二 、教师观念、素养与教学实践 的矛盾 教师观念滞后 的 ,与新 教材 不大合拍 ,面对新 教材 有 时不 知从何 下手 ;思想上能接受新教材 的 ,课 堂往往 具有开放性 ,可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 ,时 间长 了,老师便会产生“水之积也不厚 ”的空虚。教惯 了 一 种教材 ,忽 而使用另一 种教材 ,除 了适应 ,知识结构 中 的弱项还得弥补 。文学素养提高 了,老师驾驭新教材的 能力才会相应增强 。课堂教 学中新 教材的特点体现不 够与教师 的观念 、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有 时是不愿体现 。 有时是力不从心 。 三 、文 化 熏 陶 与 急功 近 利 的 矛 盾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 文言文和大量 的文学作品 ,老师 注意挖掘选 文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 趣 ,但学 生不 大领情 ,较多的文言文背诵任务使其 头痛 ,而背诵 又不能让他们直 接在考试 中提高得分 率 ,于是他们 开始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
2 . 注重 活跃 课 堂 氛 围 .忽视 课本 知 识 的讲 解 。为 了
有 效 适 应 新 的课 程 标 准 .许 多 高 中语 文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刻
真 正 成 为 课 堂 教 学 的 学 习 主 体 ,这 个 变 化 几 乎 预 示 着 新 的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的 来 临 。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应 该 注 重 对 学 生 文 学 素 养 的 培 养 ,使 学 生 通 过 语 文 教 学 获 得 较 强 的 语 文 学 习 能 力 、 良好 的语 言 感 觉 以
1 2 7<<N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e s e a r c h
新课裎标: 隹下 的 高 中 话 文 教 学 改 革
◇ 内蒙古 自治 区 赤峰 市 元 宝 山 区第 二 中学 温 艳
摘 要 :随 着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出 台 , 高 中语 文 的 教 学改 革 也 拉 开 了序 幕 。新 的课 程 改 革 方 向 主 要 是 以发 挥 学 生 的能 动 性 为主 .加 强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能 力 。可 以说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的 高 中语 文 教 学改 革 是 一 种 探 索式 的 、开 放 式 的 、互 动 式 的 符 合 现 代 化 高 中语 文发 展 方 向 的新 的教 学模 式 改 革 文章 主 要 阐 述 了新 课 程 标 准下 的 高 中语 文教 学 改 革措 施 等 方 面的 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解 就是 使用 新 的教材 ,但 还是 沿 用 旧的教 学方 法 ,这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1. 引言1.1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文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情感素养和情商。
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之美。
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亟需转型。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教材过于学生化,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二是部分教师重视单一知识点训练,忽视多元发展;三是教学过于上纲上线,缺乏实际性与生活性;四是缺乏新媒体辅助教学。
此外,语文学科教学中面对的挑战与问题还有:学生兴趣不高,语文学习举步维艰,高考命题趋于机械和单一等。
面对这一现实,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准教材,循序渐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语文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语文素养的最主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的选择要服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既要有完整的体系,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此,教师要严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有机融合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创新教学形式,打破教材局限,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选择地培养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每堂课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起来,选择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材料。
例如:通过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新闻时评和历史典故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构建语境,提升实际与生活性高中语文教育需要加强语言教学的实际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应该将学科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构建语境,丰富学生对各种情景的认识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实际的新闻报道、商业广告、文化传媒作品等,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与生活接触,提高语文学科的实际性。
利用新媒体,推动多元化教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探索更适合新时代发展和新生代认知风格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作者:袁丹丹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3期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我们河南各级学校也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能更有价值。
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新课程标准不仅把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
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流传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是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以及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高中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把一个学习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将单元中的文章进行共同讲解,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系统。
教师通过分析和组织学习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等要素来进行教学。
大单元教学方法点明了语文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系统性,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散思维。
下面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
这一步骤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方向,明确了教学评价的依据。
语文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方向基本可以设置为:(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情感表达、文学技巧、主题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出问题、评估观点和证据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
(3)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素养。
(4)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口头表达和艺术创作,培养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议题和伦理问题,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在每个语文大单元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突出,以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
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几篇文章,教学目标可设为:(1)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包括演讲、新闻等,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应及时通过教学观念的革新,及时将更多符合当下语文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中,在良好课堂教学环境创建下,让学生拥有更加饱满的语文学习情绪,在师生有效地配合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新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标,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解读,才可以对课程教学的方向进行精准把握,进而在与时俱进且有深度的语文教学中,更好满足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率,往往会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而没有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十分局限,未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教学拓展与延伸,这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时枯燥性、乏味性更强。
第二,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局限在了应试视角,而没有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这让语文课堂教学被如何掌握知识、如何提高解题能力所占据,学生在机械化语文课堂学习中,难以感受到一丝一毫的乐趣,很容易滋生厌学这类不良情绪,也很容易将语文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
第三,部分语文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时间较长,对“语言讲解+ 板书”结合授课方式的运用十分熟练,在教学中还是习惯运用此种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甚至不少教师缺乏对其研究,更无法达到对其熟练应用,这导致新旧教学手段无法有效结合,无法为学生营造十分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创新的可行性(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方式运用下,教师坚持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正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存在,导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此种本末倒置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会让语文教学走向低效,当然最关键的是它与当下教育改革的趋势不一致。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自《平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公布以来,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究竟应是一个怎样的模式,众说纷纭,或许,这就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不应有统一的模式。
本人只能就自己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踊跃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自《平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实现自己最大价值。
马斯洛曾精辟地指出:“教育假如能协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
〔摘自《马斯洛教育观》〕语文课程新标准是一种全新地理念,是对传统教育地一次洗礼,使老师、学生都从书海中“释放”出来,找回了自我,是一种欢乐学习。
1.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不仅在备课、上课、评价时都要全面关注学生。
尤其是“待进生”,教师地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鼓起他〔她〕学习的志气。
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教师要找到他们地闪光点,多加鼓舞,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敬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老师的期望。
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环的起先;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您的关注中安康、开心地成长。
2.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被动的承受者而应当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识和开展,是教师所无法代替的,是主动踊跃的,所以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坚信学生的实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老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我校的局部教师也在做这样的探究,他们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充当“小教师”,教师充当“大学生”,对要授课的重点,以质疑的方式提出。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课标》,高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全书的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持续关注和阅读一本书籍,并且全面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个人或小组任务、组织阅读比赛、展示阅读成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所读书籍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三、重视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通过全面、深入地阅读一本书籍,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人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性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书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节推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四、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一本书籍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跨学科的综合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书中的历史、地理、政治、文艺、宗教、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和文化修养。
总之,高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是一门全面、综合的课程,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注重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教学。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发, 并针对此问题 , 探讨新课 程标准下高 中语 文教 学改革应 采取 的对策 。
1新 课程标 准 下高 中语 文教学 中存 在 的问题
1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理念 的真正 内涵 。新课程标 准 ) 要求 教师指导学 生进行 自主 、 合作 、 究式 的学习 , 探 强调 发 展学生的个性 , 促使学生 积极 主动地进行学习。但 由于传统 教学观念 的影响 , 一些教师还停 留在原 地 , 继续进行满 堂灌
用 旧的教学 目标 , 对新教 材的研读 不够深入 , 没有建立 以新
教 材 来推 动新 课 程 实 施 的 目标 。
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 基础 上的拓展 与提高……学
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 力创造 条件 , 努 建设
满足社会 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 这是要求教 师进
于 , 堂教学 中能够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 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
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高 中语文教学 中存 在的问题 出
中起主导作 用 , 师生之 间是 平等 的, 和谐 、 在 轻松 的课 堂氛 围中进行互 动 ,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 占据课 堂时间 , 则不能体
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另外 , 中语文中有的课 文采用多媒体 高 辅助教学则能增加教学 的趣味性 , 高教学 效果 , 提 但是有的 课文则不适合使用多媒体 , 如果强加使用 , 会产生相 反的效
体 开展教学 , 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 用多媒体 , 没有多媒体辅
助教学 , 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 。多媒体 只是辅助教学 的一种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 ,高中语文在教学 实践 与教学理论方面 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是在教学改 革的过程 中还存在
一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素材整理]“温柔敦厚,诗教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我先说音乐的融合。
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
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
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
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
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重点分析
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重点分析一、前言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旨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的了解。
5.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写作与交流写作与交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练,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各类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部分主要包括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式和语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4.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部分主要涉及汉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了解词汇的构成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
5. 文化素养高中语文课程还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的了解。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提高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评价体系2024标准版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研究过程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课程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要想保障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就要高度重视其应有的质量和效率。
语文教师必须在课程的准备阶段,科学制定和完善合理的教学目标,为高中学生营造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构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课堂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高。
当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也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真正做到高中语文教学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考,进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平等、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
一、阻碍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看重综合素质教育,也因此教育部门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将人文素养和语文文化知识积极融合,但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以下几点阻碍教学改革进程的因素:第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难以把握必须的教学重点,无法平衡好语文知识教学与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
因此,这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好地做好“两手抓”教学,才能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思想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束缚;第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能深层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只有积极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才能更好地提升新课程改革自主、符合以及综合开发教育理念的实践,但现实是部分教师无法为学生营造与新课程改革相统一的氛围;第三,缺少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关注。
当前部分高中开设的高中语文教学选修课还存在走形式和走过场的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奠定和补充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下积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改革策略(一)积极打造综合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新课标教学改革下,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必须配备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一、作文教学的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表达、批判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作文教学的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作文教学的内容:1.生活与情感类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感认知。
2.议论与说理类作文: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论证和分析能力。
3.叙事与描写类作文:引导学生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作文教学: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作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
2.写作实践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机会和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批评与指导法:通过作文批改和写作指导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的培养。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共同努力,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写作思维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些师生的切身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20世纪末开始,从考试、课程、教材到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索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可以一展才华,而且为人类发展和时代所需要多方面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发布后,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取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交流经验、不断学习,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评价的功利性弱化了其自身的发展功能。
多数地方把基础教育办成了升学教育,这样的应试图景与我们教育教学评价不无关系,现在的教学评价简单地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代替全面和发展性的评价,教育效益的滞后性与长效性和教育评价的功利性之间出现了矛盾。
(2)教师对课程变革缺乏深入的理解。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中介作用,所以教师在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课程的开发及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影响着其教学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仍未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因而抱残守缺。
(3)语文选修受到限制。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选修课,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区广泛实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势下其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领域便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从开始的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发布后,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让给学生,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答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经验,也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新课程改革表面化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并已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
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改革停留在了表面。
这种方式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课程设计不明确,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改革,没有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茫然,降低了学习效率。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然后进行记忆,不断的重复和练习,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
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1009-1122(2019)03-0105-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
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
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
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
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
”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阅读 是 语 文 学 习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人 们 在 阅 读 中 学
和组织 者 ,教 师 只能 带领 学生走 向作 品 ,而不是带 着作 品走 向学生 。教师在 教学 过程 中 。应 当面 向全体学 生多
角 度 地 调 动 其 参 与 课 堂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要 让 学 生 充 当 主 角 , 成 为 课 堂 的 主 人 ,形 成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主 动 思 考 、 主 动 提 高 的生 动 活 泼 的 语 文 阅 读 课 堂 教 学 。让 学 生 从 内 心 本 能感 受 到 知 识 的 美 ,从 而 激 发 起 阅 读 的 积 极 性 。 二 、 当 前 阅 读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更是 历史科学 不断发 展的有力 体现 。回到历史教学 课堂 . 评 价 历 史 人 物 时 , 可 以也 应 该 把 他 们 放 到 今 天 所 处 的 时
真正主人 。
代背 景和用今 天的价值 观来衡 量。通过 “ 远为近 ” 化 ,拉
近 历 史 人 物 与 学 生 的 时 空 距 离 ,为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习 创 造
习语 言 ,吸取 知 识 ,开阔视 野 ,活跃 思维 ,同时 ,人 们
还 通 过 阅 读 吸 取 语 言 素 材 和 学 习 思 维 方 式 ,以 提 高 表 达 能 力 和 思 维 能 力 。所 以 ,高 中语 文 一 定 要 重 视 阅 读 教 学 , 要 变 深 入 分 析 为 悟 性 培 养 , 以 充 分 发 挥 阅 读 对 语 文 素 养 提 高 的作 用 。
些 问题 :阅读教学 往往贪 多求全 ,这 是语 文阅读 教学 中常常 被忽略 的一个 问题 ,也是 目标定 位问题 。在 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目标的贯彻下,语文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生活化,在教材的整合利用和多媒体的使用上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极为有利。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动发展;语文教材;语文生活;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7年,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索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感触颇多。
一.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它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面向大众指向集体的学习方式。
“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一堂好语文课,学生应当是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与教师、文本构成的学习交流平台,而不是被迫、消极地接受。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习主动性归还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不要教得太多,敢于放手,只需做适当的讲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探究式课堂不再是呆板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开放的学习氛围。
现在的教学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对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新课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所以,自由探究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可以充分感知语文的魅力,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探究式课堂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来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而不是只依靠课本上的文字。
在开放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思维和灵感比较活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感情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使用“教材”走出“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有开发课程和创新运用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使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复述教材,而要创造性地使用并且走出教材,超越教材。
成功的教学应该是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敢于尝试新的拓展,从而使教学更富有激情和创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教材时,应着眼于课程目标,有所取舍,有所增删,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承载的并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只能是一个或几个方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对文本起码的阅读,一味将一些课外的知识硬塞给学生。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在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隐形信息资源。
一定意义上说,隐形资源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如培养健康的心理,科学的思维,学会求知与审美、生存与发展等。
教师要明确挖掘教材隐含信息资源的意义,并通过由浅入深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进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画蛇添足”就是一种发掘信息资源的好方法。
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知识、思想上新的收获,谈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够提高学生思辩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教材学完了,师生就教材中的某个问题做一番探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见仁见智,不受教材局限。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必定日见丰富。
对教材选取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顾此失彼”,对于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并且能引起共鸣的文章要精讲深讲。
在讲授古典诗词时,我就对其中篇目重新进行整合,如“咏史怀古”诗中《蜀相》《石头城》等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诗词就重点鉴赏;闺怨爱情等的诗词就以诵读为主。
通过这些重整组合,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生活拉入课堂,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活动是运用语言的实践,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也为语文学习开拓更为广阔的“材”路。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
他具体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
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
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外延即是整个生活,整个世界。
只有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把语文拉入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才能扩大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之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教给学生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少有教师能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行为,所以导致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而“治学则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在感受美好春景的时候,应联系我们当地的自然风光,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抒写对自然的感受;《散步》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写出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尊老爱幼,要懂得人间真情。
这样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个不然爱、不感悟生活的人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此,我们要让生活的观念统领教学,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教师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多彩的生活。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智能终端支持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得课堂不再抽象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记忆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努力促进语文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形、动画、文字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等变成生动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重难点,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操作、交流和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过去的被动听讲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和操作者,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
并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教《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象成一组画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抽象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然后教师开始为学生播放课前准备好的镜头,让学生把真实的画面和想象的画面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两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效果会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从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在课堂中教师也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效果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在很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比如在课堂的角色转换上教师的确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但是在教师的主导方面没有得到重视,认为只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再者,在对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就过度地运用多媒体。
上述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每次我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新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满足走出课堂。
在这里充满了生命的关爱和引领,充满了尊重和鼓励,充满想象和创造。
因为我坚信,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怎样学比学多少更重要。
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当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者:马泽林单位:山东省即墨区萃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