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术语辨析

合集下载

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编印《机构编制工作用语释义》

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编印《机构编制工作用语释义》
位 ,镇 区领 导交叉任 职 ,桃 村镇 党委 书记 同时兼任
台湾农 民创 业 园党工委 书记 。
( 栖 霞 市 编 办 丁 文 玉供 稿 )
则,结合镇 区实际情况,探 索建立 “ 镇区一体”管
理模 式 ,桃村 镇 与 台湾 农 民创 业 园管理委 员会 合署 办公 . 实行 一套班 子 、 内部机 构合 并设 置 ,整合 了 管理 资 源。桃 村 镇和 台湾农 民创 业 园管理委 员会 设
批 ;因工作需要确 需新设 的 ,严格按规定程序进
报告 ,连 同 《 市级议 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年 审
表 》一并报送 市编委。
( 重庆 市编建立 “ 镇 区一体 ’ ’ 模式
山 东 省 栖 霞 市按 照 精 简 、 统 一 、 效 能 的 原
置6 个党政工作机构 ,综合设置6 个财政拨款事业单

强化市级议事协调机构 和临时机构管理
重庆市通过 “ 两个严格 ”强化 市级议 事协调
行报批 。二是 严格 年 审清理 。建 立机 构年 审制
度 ,要 求市级各部 门于每年 1 2 月底 前 ,对本部 门
机构 和临时机构管理 。一是严格前置审批 。凡党
中央、 国务 院未设置且 未明确要求地方设 置的 ,
条 目本 身的表达力求规 范 简洁 ,在相应 的文件 中
经 常使 用 ,便 于 阅读 理 解 。 五是 注 意保 密 ,对 有
些条 目释 义 的 内容 涉及 保 密 或较 为敏 感 的 , 只进
行 原 则 阐述 。 ( 中央 编 办 政 策 法 规 司供 稿 )
时 ,主 要 把 握 以下 原 则 :一是 要 有依 据 ,主要 是
承担 日常工作的议 事机构和 临时机 构运行 情况进

机构编制名词

机构编制名词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一)一、机构:编制管理中的机构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若干因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及其内部组织。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二是有一定的人员,具有社会性;三是必要的条件,是一个社会实体;四是人为的组织;五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二、编制: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

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

狭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是:⑴集中程度高。

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其高效和廉价,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⑵综合性强。

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较宽,涉及到各个机关和单位,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管理过程须与组织人事工作、财政工作等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⑶是一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

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

在与人事管理方面,编制管理中关于人员数量的确定,要考虑人员来源和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而人事管理中的计划录用、聘用和调配工作,要以人员编制数量为依据,以人员编制数额及结构来制定录用、聘用计划、调配人员,在与财政管理方面,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考虑到经费来源及财政支付能力;而财政管理中行政和事业经费的开支要以机构的设立为前提,以编制数额为依据。

机构编制核查中指标解释

机构编制核查中指标解释

机构编制核查中指标解释事业机构:(以石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例)(一)事业单位基本信息1.单位全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全称,必须与事业单位公章上的名称一致。

例如:石首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其他全称: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其他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单位全称。

3.主管部门:指举办该事业单位的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

例如:中共石首市委编办4.批准文号:指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文件号,并在文件号前注明行政区划和发文机关。

如果没有该文件,则以最近一次批准事业单位设立的文件号或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的文件号为准;如上述文件都没有,则此项填“无”,并在特殊情况说明表中解释。

例如:中共石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石机编[1992]42号5.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颁发的法定代码。

6.通讯地址:指单位的通讯地址。

7.邮政编码:指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8.固定电话:指机构所在地的区号和机构的联系电话。

9.域名:指单位的中文域名。

如中文域名和英文域名均没有的,则填写“无”。

例如:XX编办.政务10.法定代表人:指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

例如:汤齐勇11.法人证书号: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的号码。

如没有,则填“无”。

例如:142102200219。

12.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选择型指标,指事业单位是否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包括:(1)是、(2)否。

注:我市的参公事业单位以人社部门公务员管理局登记的为准。

系统类别:选择型指标,包括:(1)党委、(2)人大、(3)政府、(4)政协、(5)法院、(6)检察院、(7)民主党派、(8)群众团体、(9)经济实体、(10)其他。

14.事业单位类别:选择型指标,包括:(1)承担行政职能类、(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3)从事公益服务类(分为①公益一类、②公益二类)、(4)未分类。

机构编制管理常用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常用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常用名词解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所指的机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等若干要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机关、团体,或者它们的内部组织。

【机构级别】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

【机构规格】机构规格在一定情况下和机构规格可以通用。

目前,我们用规格这个词来表示事业单位机构的等级大小,以区别行政机构的级别。

【办事机构】在政论机构系统中,办事机构通常指协助政府首长办理专门事项的机构。

办事机构属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负责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职权,名称上一般冠以所属政府的名称,通常称为办公室(厅)。

它直接对所属政府及政府首长负责。

【派出机构】指被机构派驻到某区域或地方,代表派出机关行政某些方面职权的机构,有时也称为代表机关。

如市公安局、税务局等在市辖区设立的分局。

【合署办公机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由于工作性质相近或联系密切,在同一处所办公。

合署办公机构多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机构,它们仍保留各自的名称,但只有一个领导班子,只算作—1 —一个机构。

如纪检会与监察局。

【两块牌子机构】指同一个机构,同时具有两个名称,对外表现为两种身份的机构。

【垂直领导机构】指机构的组织体系上所采用的由上级领导机关直接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的机构。

【双重领导机构】指同时具有两个直接上级并接受这两个上级领导的机构。

双重领导机构必须明确以一方领导为主,以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

【代管机构】指与领导和管理它的机构之间的关系属于代管关系的机构。

如国务院将一些“国家局”委托给一些部委代管。

【靠挂机构】指规模较小或规格较低,人员较少的机构,将某些行政关系挂在别一个单位内,这个机构对于被靠挂的单位来说,就属于靠挂机构。

【一级机构】指在同一层次机构中级别或规格最高的一类机构。

【二级机构】指级别或规格比一级机构低一级(格)或半级(格)的机构。

中国机构编制网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机构编制网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机构编制网名词解释汇总
1、机构
机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工作单位。

2、机构名称
机构的名称是机构基本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特殊性的综合反映。

一个完整的机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该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属关系、工作性质、规格级别以及管理范围等。

机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它们分别说明和规定着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就是区域名,机构编制就是矢名,委员会办公室就是级别规格名。

行政机构的格级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办、署、司、厅、局、处、科等。

事业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中心、馆、所、站、台、社、院、校、队、团、园等。

3、机构级别
机构级别是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

机构的级别能明确指挥和被指挥关系,能明确行政决策的效力关系,能明确行政隶属关系。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七)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七)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七)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七)九十一、行政机构的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行政机构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

行政机构的编制都应是行政编制。

九十二、核定编制三原则:是指核定行政机构的编制应当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二是根据财政供养能力,三是要精简。

九十三、机构编制管理所指的职责管理:职责管理就是要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进行科学的责任定位和职能划分。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分别承担什么责任,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界定和划分各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

九十四、机构编制管理所指的机构管理:主要是指对机构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具体包括对机构设置的数量、规格、名称等内容的管理。

机构是职责的载体,职责是机构的内核,一定的职责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承担。

机构管理就是要根据职责定机构,根据职责的变化适时调整机构,使机构设置更好地适应职责履行的需要。

九十五、机构编制管理所指的编制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核定并下达各级行政编制总额,二是核定行政机构的具体编制数额,三是核定领导职数,对某一机构配备领导人员的数额作出规定。

九十六、机构编制管理所指的监督检查:是指机构编制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全程管理,机构编制方针政策的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三定”规定的落实,都需要来加以监督检查保证。

九十七、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这是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一贯要求。

所谓精简原则,不能简单理解为数量上的减少,主要是指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能;所谓统一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高度统一,二是政府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所谓效能原则是指机构编制工作应当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改善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整体效能的提高。

几种易混淆人大常用语辨析(供宣传报道参考)

几种易混淆人大常用语辨析(供宣传报道参考)

几种易混淆人大常用语辨析(供宣传报道参考)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常宣传中,时常出现人大用语错误、不规范的问题。

现根据人大工作实践,将易混淆、易差错的人大用语厘出,并予辨析,以求进一步规范人大宣传用语之目的。

一、易混淆的机构用语(1)把“人大”与“人大常委会”混为一谈。

《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组织法》第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2)把“人大常委会机关”错称为“人大机关”、“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错称为“人大办公室”。

“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

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召集。

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由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地方组织法》第11条、第12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经过五分之一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会议集体职权,不设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其没有机关,也没有办公室。

因此,人大常委会机关或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正式对外称谓时,不能把“机关”、“办公室”前面的“常委会”三个字漏掉。

二、易混淆的会议用语(1)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错称为“人大主任会议”。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简称“主任会议”。

它是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内设机构,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内设机构。

根据《地方组织法》第48条规定,主任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常委会的主任会议由主任、副主任组成。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五)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五)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十五)八十一、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其业务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可以在其权限内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全国遵循的规范性文件。

八十二、国务院办事机构:是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直接向总理负责的机构。

八十三、政府行政会议:又叫“行政首长办公会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行政首长为处理日常工作,召集本级政府有关成员出席,并邀请有其他人士列席的会议。

八十四、政府扩大会议:是地方政府为了便于传达政策,贯彻上级有关指示,联系政府内外的干部群众,推动工作起见而召开的会议。

八十五、“九定”:确定机构名称、隶属关系、机构规格、职责任务、内设机构、编制员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经费形式。

最初提出“九定”这一名词的是黑龙江省2004年的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由于其规定详尽,很快被各地所借鉴。

下述九条系摘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所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

1、定机构名称。

名称要体现事业单位自身特点,要与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单位名称有所区别。

事业单位名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机构地域位置或隶属关系;二是基本工作内容或工作性质;三是机构组织方式中心词。

中心词一般称院、校、馆、所、台、站、社、团、队、园、中心。

2、定隶属关系。

属于主管部门设立的,明确由哪个主管部门管理;属于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设立或双重领导的,明确主管、协管部门和各自管理范围;属于委托管理的,明确委托管理关系和管理范围。

结合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对为行业服务所设置的机构,按行业分类明确其隶属关系;其它事业单位按照政府职能调整渠道和专业职能相关联确定隶属关系。

3、定职责任务。

要实事求是,准确具体,条理清晰,反映专业性特点。

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原则上要交归行政机关。

对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既有公益性、又具有技术性服务等职责的混合型事业单位,政事分开确有实际困难而不能一步到位的,要按照行政审批权限,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或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可通过委托方式交由其承担相关职能。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一、机构:编制管理中的机构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若干因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及其内部组织。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二是有一定的人员,具有社会性;三是必要的条件,是一个社会实体;四是人为的组织;五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二、编制: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

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

狭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是:⑴集中程度高。

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其高效和廉价,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⑵综合性强。

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较宽,涉及到各个机关和单位,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管理过程须与组织人事工作、财政工作等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⑶是一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

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

在与人事管理方面,编制管理中关于人员数量的确定,要考虑人员来源和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而人事管理中的计划录用、聘用和调配工作,要以人员编制数量为依据,以人员编制数额及结构来制定录用、聘用计划、调配人员,在与财政管理方面,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考虑到经费来源及财政支付能力;而财政管理中行政和事业经费的开支要以机构的设立为前提,以编制数额为依据。

机构编制业务讲解

机构编制业务讲解

某市教育局机构改革案例
改革背景
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某市教育局需要进 行机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改革措施
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设立新的部门和岗位,明 确职责和权限,优化工作流程。
改革效果
提高了教育局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对全市教育工 作的管理和指导,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某省公安厅编制调整案例
机构编制工作的原则
依法依规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自治条例和规章的规定, 确保机构的设置、职能配置、人 员编制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精简高效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注重提高效率 ,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层次和中 间环节,确保机构设置科学、职 能配置合理、人员编制精干。
动态调整
机构编制工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的设 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确保 机构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机构
指按任务性质、上下层次和业务分工的不同,所设置的各级机关及其分支机构。
编制
指一定社会组织的人员规模、领导职数和人员配置的统一规定。
机构编制工作的意义
01
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机构编制工作是保障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确保国家机关能够履行其职责。
部门管理权限
各级政府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机构编制 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机构设 置、编制核定和调整等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流程
申请与受理
各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向同级机构编制 管理部门提出机构编制事项的申请,管理
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和初审。
审核与报批
经过审查和论证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将 申请报送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最终审
改革措施
将全县事业单位按照功能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类型,针 对不同类型的单位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文件编号:修改次数:发行版本:页码:1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公司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职责、原则、管理程序、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单位。

2 术语及定义本办法采用下列定义。

2.1 机构编制是指机构(含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与合并,机构名称、机构规格、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岗位设置等事项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检查。

2.2 主要专业队种是指公司直接从事生产工作的主体专业队伍。

主要包括:井下作业队(含射孔作业队、试油队、修井队)、酸化压裂队、油建施工队、管道施工队、炼化施工队、电气施工队、采油(气)站、输油(气)站、联合站、天然气处理站、测试队、路桥施工队、供电线路运行队。

3 职责3.1 公司人事为公司机构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具体工作。

3.2 人事部门为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具体工作,并统一上报需公司审批的机构编制事宜。

4 管理工作流程图5 管理内容5.1 机构编制原则5.1.1 目标一致、实事求是。

机构设置和编制实施必须保证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既要有利于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科学性,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业务流程、技术工艺、地域分布等因素,与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相适应。

5.1.2 职责清晰、精干高效。

机构设置和编制确定应有利于建立层次简单、机构精干、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运转顺畅、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5.1.3 统一归口、分级管理。

公司对机构编制实行公司和单位两级管理,并归口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5.1.4 规范程序、严格审批。

依据管理权限和程序确定机构设置和编制。

机构设立、撤并和编制调整应充分论证、慎重研究、严格控制、避免随意性,杜绝因人设机构增编制,防止机构和人员膨胀。

5.2 机构管理5.2.1 机构分类5.2.1.1 公司所属机构按产权归属和业务性质,分别列入公司和股份公司序列。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

机构编制管理名词解释(一)一、机构:编制管理中的机构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若干因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及其内部组织。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某种目标或担负某种职能;二是有一定的人员,具有社会性;三是必要的条件,是一个社会实体;四是人为的组织;五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二、编制: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

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管理。

狭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组织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区别于一般行政管理的特点是:⑴集中程度高。

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了保障其高效和廉价,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⑵综合性强。

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较宽,涉及到各个机关和单位,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管理过程须与组织人事工作、财政工作等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⑶是一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

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存在,机构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职能、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

机构编制管理与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

在与人事管理方面,编制管理中关于人员数量的确定,要考虑人员来源和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而人事管理中的计划录用、聘用和调配工作,要以人员编制数量为依据,以人员编制数额及结构来制定录用、聘用计划、调配人员,在与财政管理方面,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考虑到经费来源及财政支付能力;而财政管理中行政和事业经费的开支要以机构的设立为前提,以编制数额为依据。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的区别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的区别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的区别卷、编、章、节、条、款、项、目在文章中如何应用?作为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主要包括了:卷、编、章、节、条、款、项、目,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其中,卷、编、章、节是标题结构单位,条、款、项、目是条文结构单位。

从另一角度而言,卷、编、单、条是独立的结构单位,它们不以其他结构单位(主要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节、款、项、目则是附属的结构单位,它们必须以其他结构单位(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

一般而言,卷作为最高层次的结构单位,只适用于一些巨型的、结构层次繁复的法典性规范文件,如外国的民法典、综合性法典等,在我国尚无以卷为单位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此从略。

至于仅次于卷的编,在我国立法实践中也仅仅在刑法、刑诉法、民诉法等较为大型、条文众多的法典中才适用,对于我们规范化建设而言,所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规范,需要运用编作为结构单位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在以后当我们将所有规范进行汇编时,或许会有适用的可能。

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暂且忽略不提。

以下我们主要探讨一下有章、节、条、款、项、目等结构单位的应用。

(一)章的应用章是规范性文件中常见的结构单位,其格式为“第X章” 在章的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是:1、必须规范性文件内容较多,并且有划分层次的需要。

内容繁多,才有应用章的可能性,而层次复杂,才有应用章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规范中如果要应用章的,应当具备足以划分三到四章以上的条件。

总则(一般性规定)、分则(具体性规定)和附则(补充性规定)是最基本的结构,此外,在具体性规定中还应当能进一步划分出一定的章才视为是有设章的需要。

2、在内容上,各章之间应当既相对独立,也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

没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没有设章的必要。

但在另一方面,各章还应当根据其所规范的内容于相互间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从而产生协调一致的整体性。

3、各章的篇幅应当适当。

应当尽可能保持规范整体体系上的均衡性,避免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

体制内术语总结

体制内术语总结

体制内术语总结体制内术语解析:解读政府机构常用术语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涌现出了大量的术语,其中一些术语对于外界人士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本文将对一些体制内常用术语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和决策的相关内容。

一、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指我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

这些规划通常以五年为周期,目的是为了指导各级政府的工作,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年规划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目标和措施,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等。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改革思路和举措。

这种改革主要包括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思路。

这种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创新体制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四、深化国企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这些改革主要包括优化国企的经营机制,推动国企的市场化、法人化和现代化改革,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可以激发国企的活力,促进国企的转型发展。

五、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的一种扶贫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准确的摸底调查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确保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精准扶贫,可以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六、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

这种建设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核心数据指标解释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核心数据指标解释

广东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核心数据指标解释一、行政机构编制指标(一)部门1、机构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

2、其他名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

3、规范简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

4、习惯简称: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

5、批准文号: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最新文件的编号。

6、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其他和不定级。

7、机构类别: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

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组织协调跨政府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行政机构;(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8)驻外地办事处:指省级和市级政府派驻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行政机构;(9)其他机构。

8、批准内设机构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

9、实有内设机构数: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

10、行政编制数: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

11、工勤编制数: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合署办公机构:合署办公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由于工作性质相近或联系密切,在同一处所办公。

合署办公机构现系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的联合机构。

“合署”不是合并。

合署单位可分别配备行政领导班子(也可兼职),分别刻制印章和挂牌子。

十二、“挂牌子”机构:系指同一机构,同时具有多个名称,对外表现为多种身份的机构。

这多种身份,在性质上有的相同,也有的不同。

挂多块牌子的机构往往是以其中的一块牌子为主,同时由于承担某种职能或职责,又需要挂另一块牌子。

“挂牌子”机构是一个实体单位用多个名称、多个印章。

领导班子只按一套配备,有关成员可以兼“挂牌子”单位的职务。

多块牌子机构会造成机构职责权限不清以及机构管理上的混乱。

十三、挂靠机构:“挂靠于他部门的机构”的简称。

有其单独的机构名称、印章、职责任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只是办公场所设在另一部门内或某些行政关系附属于另一部门,且某些行政性工作由另一部门代为管理的机构。

挂靠机构一般适用于工作人员较少的单位,可节约办公设施和经费,减少行政后勤人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精干机构。

挂靠机构的名称、职责等都独立,与被挂靠的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