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2019)要点

合集下载

《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概述左心室肥厚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成因复杂,既可见于一些常见疾病或情形,还可见于某些遗传相关心肌病或罕见病等,还有些左心室肥厚者常伴有心脏外系统异常表现。

此外还存在炎症所致的“一过性”左心室肥厚。

而且左心室肥厚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延误诊治。

左室肥厚的诊断与筛查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为左心室任何部位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增加,男性>12 mm,女性>11 mm。

共识指出,少数患者若存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困难或结果模棱两可时,建议行 CMR 检查以评估心肌厚度。

共识建议,存在以下情况者,建议行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室肥厚:(1)存在任何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相关的可疑症状或体征者。

左心室肥厚者在临床上常伴随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相关临床症状,因此对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黑矇、晕厥、心悸、浮肿等症状者建议尽快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于存在其他可疑症状,包括头晕、疲劳、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等,体检发现颈静脉怒张、心界异常、心律不规则、心脏杂音、异常心音、下肢浮肿、肝脾肿大、浆膜腔积液、周围血管征阳性等体征者,均建议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

(2)心电图显示异常、X 线胸片提示心影异常、心脏损伤标志物检测异常者。

(3)存在导致左心室肥厚相关临床情况者,包括高血压、心脏瓣膜病、运动员、羟氯喹或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使用史。

(4)家系筛查存在肥厚型心肌病、其他遗传相关疾病导致心肌肥厚者的一级亲属,均建议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每3~5 年复查一次。

共识强调左心室肥厚的病因诊断。

临床需关注心脏受累表现,还需关注心脏以外多系统(肾脏、神经、肌肉、消化等)的异常表现和家系情况。

筛查流程由简入繁,在完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基础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某些特定疾病精准病因诊断确立需结合包括负荷超声心动图、整体纵向应变、心脏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内的多模态影像技术,以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尚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方法。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

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要点及处理异同(全文)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血压升高后心脏对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主要表现之一。

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明显增加。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早期可能没有临床表现,但可以进展为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或保留)等临床情况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一、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的机制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的机制较为复杂。

左室肥厚的发生可出现在临床诊断高血压病之前。

临床因素也会影响高血压和左室肥厚的关系,如研究发现相同的血压水平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降压治疗后则更不易进展为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引起心室肥厚与多种机制有关,包括机械性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二、高血压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心脏损害突出的结构改变是左心室肥厚,多以左室重量的增加来判断。

Verdecchia等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是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有用工具。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左心室肥厚采用的标准是:心电图:Sokolow-Lyon指数RV5+SV1>38mm或Cornell指数(RaVL+SV3)×QRS波群时间>2440mm*ms;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125g/m2,女≥120g/m2。

使用超声心动图诊断LVH需用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公式适用于无重要的左心室畸形病变患者的评估。

左心室质量LVM(g)= 0.8×{1.04[(LVIDd+PWTd+SWTd)3-(LVIDd)3]}+0.6;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g/m2)= LVM/BSA。

LVI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PWTd:舒张末期后壁厚度;SW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BSA:体表面积;相对室壁厚度计算公式:RWT =(2×PWTd)/LVIDd。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联合治疗8.7组工课件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联合治疗8.7组工课件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需要更全面的血压控制,单一药物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 果。
单一药物可能对某些靶器官保护效果不足
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全面保护心、肾等靶器官,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
联合治疗的优势
01
02
03
协同作用
联合治疗可以发挥不同药 物的协同作用,提高降压 效果。
保护靶器官
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保 护心、肾等靶器官,降低 并发症风险。
对于一些严重的制血压和改善左心室肥厚。
联合治疗的临床实践
04
联合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特别是当 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和改 善左心室肥厚时。
禁忌症
对联合治疗中的药物成分过敏,严重 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状 态(如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等)。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 者的联合治疗8.7组工 课件
目录
•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 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 联合治疗的方法与策略 • 联合治疗的临床实践 • 联合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
01
的关系
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引起心肌肥厚和左心室肥厚。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肌细胞增 生、肥大,进而引起左心室肥 厚。
方案。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治疗 效果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
性和满意度。
联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05
与建议
患者的教育与管理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高血压和左心室 肥厚的危害,强调联合治疗的重 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生活方式改变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减少盐摄入,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1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现状中国高血压患病率高,人群庞大。

新近公布的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的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共抽取年龄≥18岁人群超过45万人。

这一最新结果发现,整体上,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2.45亿。

随着国家对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病防治工作的日益重视,在广大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升高,但也仅分别为46.9%、40.7%和15.3%,现状仍然严峻。

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堪忧。

中国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显示,40.4%的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漏服降压药物,其中28.1%的患者每月漏服≤3次,7.4%的患者每周漏服1~2次,5.0%的患者每周漏服≥3次。

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标率的重要因素。

2017年China PEACE研究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2.9%和5.7%;在联合用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使用率仅6.5%,ARB/ACEI +利尿剂使用率2.7%。

真实世界调查显示,单片复方制剂(SPC)使用率的提升与整体血压达标率提升呈正相关。

2 近5年高血压指南对SPC的推荐近5年来,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陆续更新了高血压管理指南,其中SPC的地位得到提升(表1)。

3 SPC降压治疗优势3.1 降压疗效降压达标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种新型SPC是在临床试验基础上所组成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在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缬沙坦/氨氯地平等。

其结果表明新型SPC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3.2 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自由联合相比,SPC治疗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能够更好地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伴发率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着重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目的1. ASCVD一级预防人群识别、明确需要降胆固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尽早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实现LDL-C达标,尽可能降低ASCVD发病风险。

2. ASCVD二级预防人群所有ASCVD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他汀或他汀+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1.8 mmol/L,延缓ASCVD疾病进展,以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调脂治疗药物选择1. 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血脂康、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以及同时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2. 药物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对初诊高胆固醇血症(LDL-C大于前述各危险分层的目标值)的患者,推荐起始采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治疗,治疗后4~6周复查血脂谱。

LDL-C达标后,继续他汀类药的长期治疗。

如单用他汀类药未能使LDL-C达标,应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获得更显著的降胆固醇疗效。

②对他汀类药治疗后LDL-C达标、而非HDL-C(非HDL-C=总胆固醇-HDL-C)未达标的患者,首先推荐生活方式改善(低脂膳食、戒酒、避免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增加活动、降低体质量),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可考虑联用贝特类药物。

在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大剂量他汀类药与贝特类药的联合。

③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SPC(如阿托伐他汀10 mg或20 mg+氨氯地平)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并可以使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心脏重症是专科重症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是以血流动力学诊治为主的学科,需要更精准地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

心脏重症相关的高血压管理有特殊之处,根据患者病情、病种、靶器官损伤与疾病的阶段不同,其管理策略有所不同。

一、心脏重症的诊治范围及其相关高血压的定义心脏重症诊治范围包括原发心脏病严重到影响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原发心脏病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心脏内、外科手术围术期的集中监护。

实时监护系统、心脏支持系统和其他脏器支持手段共同构成了现代心脏重症的基础。

心脏重症与综合重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人群不同,综合重症患者以外周脏器功能不全为主,心脏重症以心血管系统不同程度受损为主,血流动力学监护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由于心脏患者的特殊性,心脏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易出现高血压急症。

本共识主要涉及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的管理,囊括高血压急症同时合并心血管系统相关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重症情况,二者互为因果,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力衰竭(AHF)、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围术期高血压急症也属于高血压急症的范畴,具有群体特殊性,这些情况均需迅速降压以阻止病情进展。

心脏重症高血压的管理以维持有效与最佳的血流动力学为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心功能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相匹配,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同时仍要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

二、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目标人群及总原则(1)ACS:治疗原则为基础的抗血小板、介入、溶栓或搭桥治疗,血压控制以降低心脏后负荷并不增加心率、减少心肌氧耗同时不影响冠脉灌注为主。

(2)AHF:治疗原则为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避免复发及改善远期预后,降压总的原则为心脏减负同时改善心脏功能。

(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要为主动脉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应尽快手术,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累及位置不同行介入、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

降压治疗原则为镇痛、尽快降压以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主动脉压力(dp/dt),减缓主动脉夹层的扩张,防止主动脉破裂。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摘要背景与目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伴随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愈发普遍,这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国内外都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管理给予了更多关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年轻患者的高血压评估和治疗尚无共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旨在为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方法: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的作者和专家回顾了有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抗高血压治疗的现有文献和证据,进行讨论并就相关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讨论和建议:青年和中年人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与老年人所观察到的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该人群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均被显着激活。

应进行总体CVD风险评估,作为开始抗高血压治疗的决定因素。

降血压治疗首先应达到把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的目标,如果可以忍受,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血压应低于130/80mm Hg。

在高CVD风险的患者中,首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开始降低血压的疗法,以及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应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积极、全面的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内容介绍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140/90mm Hg,是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但可逆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0年,全球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人数的17.8%;由高血压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为1.7亿人年,占全球DALYs总数的7.0%。

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4.6%,占全部DALYs的12.0%,每年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366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和中年(<65岁)人群的高血压大多是潜伏的或偶然发现。

从历史上和目前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老人的血压和CVD风险管理。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要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高血压患者。

为了标准化和统一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心血管学界于20XX年一起发布了《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

以下是这份专家共识的要点:1. 定义:高血压合并的LVH定义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肥厚的证据,包括LVH电图(Sokolow-Lyon指数、Cornell电压指数等)和LVH超声心动图(LV壁厚度≥12mm等)。

2. 分类:根据LVH的程度和病因,可以将高血压合并的LVH分为4级:轻度LVH(LV壁厚度12-14mm),中度LVH(LV壁厚度15-17mm),重度LVH(LV壁厚度≥18mm)和非高血压性LVH(如瓣膜病、遗传性LVH 等)。

3.诊断策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筛查,识别是否存在LVH。

若初筛结果阳性,则应进一步评估LVH的程度和病因,包括测量血压、心功能评估、血清生化指标(如BNP、肌钙蛋白等)和评估共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4.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合并的LVH的原则是控制血压、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血管事件。

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共病、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体重控制、减少钠盐摄入、戒烟戒酒、限制咖啡因等。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6.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合并LVH的关键措施之一、首选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左心室负荷、抑制心肌肥厚。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联合用药或选择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

7.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患有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应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8.外科治疗:对于伴有严重瓣膜狭窄或功能异常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检查,评估病情。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 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干预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 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心脏康复计划,争取家 庭和社会的支持。
06 特殊类型左心室肥厚处理 建议
加强LVH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 育,提高公众对LVH的认知水
平。
推广LVH的规范化诊疗流程, 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能力。
建立LVH患者管理体系,实现 患者的全程管理与照护。
鼓励开展LVH相关的临床研究 ,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证
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药物治疗
介绍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和使用注 意事项,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等。
探讨非药物治疗手段在LVH治疗中的应用, 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脏 除颤器(ICD)等。
02 左心室肥厚流行病学与危 险因素
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
左心室肥厚(LVH)在高血压、 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患者中发 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其他罕见类型左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
其他罕见类型左心室肥厚包括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临床表现各异。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处理建议
对于其他罕见类型左心室肥厚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随访观察,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对于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还应加强家族筛查和遗传咨询工作。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重磅!首部《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解读2019-04-16 17:44 来源:丁香园作者:字体大小- | +2019 年 4 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联合编写的《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该共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SICU 张海涛教授和心内王文教授牵头发起,成为首部在心脏重症领域研究高血压管理的共识。

自 2012 年「心脏重症」学科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七年,我国心脏重症学科完成了「理念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核心治疗理念是让心脏「休息」,需要更精准地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

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一直是研究热点和临床常见问题,对于心脏重症患者,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同时也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在重症医学领域一直缺乏相关共识,此《心脏重症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后均简称《共识》)也应运而生。

《共识》阐述了心脏重症及其相关高血压的概念,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指南以及临床经验制对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急性心力衰竭 (AHF)、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和围术期高血压急症等各种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的管理给出了 7 个推荐意见,其中特别针对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原则:《共识》中指出,急性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主要是镇痛及降压治疗,原则包括: 降低左心室收缩速度 (dp/dt)、降低 SBP 及降低心率,推荐 5~10 min 内迅速使 SBP 维持在 120 m mHg 以下,心率降低至 60 次 /min 以下,为进一步诊治 (手术或介入) 赢得时机并预防破裂及其他并发症。

共识也特别提出,降压治疗要从急诊疑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开始贯穿整个转运及治疗过程。

而在术前的药物选择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该类患者最基础的治疗药物,对于降压效果不佳者,则可联用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如血管扩张剂乌拉地尔、硝普钠或钙通道阻滞剂等。

(完整word版)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完整word版)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2019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解读西医内科教研室张泉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019年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根据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1 / 6率达25左右,全国至少有高血压患者2亿。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2019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019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急症术前患者推荐5~10 min内将SBP降至<120 mmHg, 并将心率降至<60次/min(主动脉夹层)。推荐镇静镇痛治疗,降压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达 标可联用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如乌拉地尔、硝普钠或钙通道阻滞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合并高血压患者
• 硝普钠因可降低冠脉血流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的心肌损伤,不予推荐 • 乌拉地尔可作为替代降压选择 推荐意见1: • ACS合并高血压急症降压目标应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降压同时不影响冠脉灌注,
DBP以>60 mmHg为宜 • 降压药物推荐浅镇静镇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不推荐硝普钠
• 2010年中国AHF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如病情较轻,可在24~48 h 内逐渐降压;对于病情重伴肺水肿的患者,应在1 h内将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降低≤25%,2~6 h降至 160/100~110 mmHg,24~48 h内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
• 2018年ESC指南推荐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心脏重症患者通常在监护室治疗,监护措施齐备, 因此也推荐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更快达到靶目标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的监测
•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最好采用持续监测方式,首选有创动脉血压监 测
• 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间断持续血压袖带监测 • 大部分患者需静脉药物降压,需在特定时间内达到降压目标,最好
在监护室进行监护,包括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或内外科重 症监护病房(ICU) • 监测部位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肱动脉,如无法采用才选取股动脉、 足背动脉 • 主动脉疾病患者推荐间断监测四肢血压,可充分了解主动脉各分支 血供,各脏器灌注压,降压目标则以主动脉内压力为准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规范化诊疗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规范化诊疗

科门 或
者的生 命 保驾护航 ,承担 起一 个
本分丁作 . .口

3 . _ 『 采用心脏彩趟对患 暂 左心 室目 巴
的逆转状 态进f 确鱼 i  ̄ i #f a 、f预早期可在 n 个』 1 洲 殖访复查 ,以n每, F 检查1 次。 4 f 伴有心房颤x . t  ̄ f g高I ( 】 【 压合并左心
1 维 2 级 3 级

低危 巾 危
中危 巾危
高危 很高危
他需 餐的 靶器官 损害 指 际. 为患 者的预
后 f 十 【 提 全面的信息
≥3 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临床 并发症或 合, # 稀} 尿病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 高危
很高危
基层诊 断难? 规范三步走

个值 得推荐 的 ‘ . . 隹 可建议患
汁删 量 安 静 休 息 他时 上臂 眩动 脉
他血 压 .如 非同 H删量 3 次 血 乐值收
v . + 1 1 . V )>3 1 v,则可考虑 合并 左心
室 肥啄 。
昔购 置 电子 血 压 计,数 会 自我 测量血
Ⅲ 记录 一 般的 删 均 :晨起 电 几
自删收缩 晤 ≥I 3 5 mmHg  ̄ [ I ( 或 ) 舒张 压
≥8 5 1 1 1 m H g- 、
晕 不适时 ,亦
嘱咐患 者到 医
建议患 者到有 行心 脏核磁 共振检 查条 件
的医院完善检查
院就 f 伽、 将 血 压记 录 丧 恪带 输 医 生 。
2 . 高I I 丑 压 合并 心摩 肥 诊断 早 期
型 肥胖 (男性 腰 围 ≥9 0 c m,女 性 ≥8 5 c m )或 肥 胖 ( B MI ≥2 8 k g / m )血 同型 半 胱 氨 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共识》(2019)要点
引言
左心室肥厚(LVH)是一种心室壁增厚、心肌重量增加和心肌重塑的心肌变化现象。

高血压是导致LVH 的最重要原因,此外,老年人、肥胖、遗传、饮酒和高盐膳食等也是LVH 的危险因素。

我国一项基层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42.7%的高血压患者伴有LVH。

高血压和LVH 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VH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风险。

反之,有效管理血压和逆转LVH,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

左心室肥厚的筛查
一、适用人群
所有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LVH筛查。

鉴于LVH 在高血压发病后的不同时间内都有一定的发生率,血压未有效控制会促发或加重LVH的进展,因此所有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均应进行LVH 筛查,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应作为LVH的重点筛查人群。

二、筛查方法
心电图(ECG)应作为LVH筛查的首选工具。

三、LVH 的心电图筛查指标与诊断标准
心电图上SV1+RV5>3.5 mV(Sokolow-Lyon电压指数)是最常用的LVH初筛指标,也可采用RaVL≥1.1mV,Cornell电压-时间乘积>244mV·ms,或SV3+RaVL(Cornell 电压指数)>2.8 mV(男性)、>2.0 mV(女性)。

上述4 项指标中有一项阳性,即可初步考虑LVH 的诊断;
2 项或多项指标呈阳性,其诊断LVH 的可靠性提高。

但应谨慎用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左心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一、适用人群
心电图初筛提示LVH的高血压患者,以及ECG初筛未提示LVH 但高血压病程较长(>5年)、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55岁,肥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均推荐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LVH 的主要方法,还有助于LVH的病因诊断。

二、诊断标准
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是超声心动图诊断LVH 的主要指标。

即LVMI (g/m2)=LVM/BSA(左心室质量/体表面积),LVM(g)=1.04×[(LVID+IVST+LVPWT)3- LVID3]×0.8+0.6。

LVMI诊断LVH 的标准为男性≥115g/m2、女性≥95g/m2。

室间隔厚度(IVST) 或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 增加可作为诊断LVH 的参考指标,诊断标准为男性>11mm、女性>10.5mm。

本共识建议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常规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以便计算BSA和LVMI(图1)。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与治疗目标
高血压是导致LVH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管理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或逆转LVH。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一、改变生活方式
二、降压药物种类的选择
1. 优先推荐ARB类药物,并应用至足剂量:宜选用降压更强效、可平稳控制24 h血压、能更多预防或逆转LVH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ARB类药物,并足剂量使用。

2. 联合降压治疗:在足剂量使用ARB 类药物治疗后,血压未达标或考虑进一步降低时,可联合长效钙拮抗剂或利尿剂。

3. 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4. 对静息心率>80次/min,或动态心率>75次/ min(指24 h平均心率)、或者快心室率心房颤动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可联合使用高度心脏选择性、亲脂性高的β1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需坚持长期降压治疗并定期随访
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应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并定期随访。

小结
1.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筛查LVH。

2. ECG作为LVH主要筛查手段,超声心动图作为LVH主要诊断工具(图1)。

3. 高血压合并LVH的患者须进行全程生活方式干预,优先推荐ARB并用至足剂量;对血压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利尿剂或CCB,必要时也可使用ARB、CCB和利尿剂3种药物联合的方案(图2)。

4. 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降压目标为血压<140/90mmHg,能耐受者血压<130/80mmHg。

5. 血压达标后每1~3个月随访血压,每6~12 个月随访1次ECG或超声心动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