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aab98fb90b4c2e3f56276330.png)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
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402da612804d2b160b4ec057.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一、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
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
“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
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
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
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https://img.taocdn.com/s3/m/3781ce34ee06eff9aef8074f.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和管理看板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一、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
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
“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
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
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cde7dc0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e.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看板管理(上)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目标分解展示板"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
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
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
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
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表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定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
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c9fe5e202020740bf1e9ba4.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治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修理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
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事实上国内许多企业都会显现类似如此让治理者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企业里,假如显现象如此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幸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确实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确实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那么、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那么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通过指导、训练才能确实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治理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那么是防止企业治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坚持在较高的治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确实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平均、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假如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要紧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存的技术、体会,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储存,而可不能因为人员的流淌,整个技术、体会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明白多少,组织就明白多少,也确实是将个人的体会〔财宝〕转化为企业的财宝;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可不能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显现太大的差异。
假如没有标准化,老职员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体会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职员可能重复发生往常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经历专门难完全记住。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348a85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5.png)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现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而在现场管理中,有三大工具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标准化、目视管理和 5S 管理。
一、标准化标准化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工具。
它是指将企业的各项操作、流程、规范等制定成统一的标准,并要求所有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一致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服务,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从而满足客户的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次,标准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明确的操作标准能够减少员工的摸索和犹豫时间,使工作更加流畅和高效。
再者,标准化有利于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新员工可以快速通过学习标准掌握工作方法,老员工也能依据标准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工作。
那么,如何实现标准化呢?第一步是制定标准。
这需要对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最佳实践,确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工艺参数、质量标准等。
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过于复杂或难以执行。
第二步是培训员工。
让员工理解和掌握标准是执行的前提。
通过培训,使员工清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做才能符合标准。
第三步是监督执行。
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
第四步是持续改进。
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要不断对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使其始终保持有效性和先进性。
二、目视管理目视管理是一种通过视觉手段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它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目视管理的优点众多。
其一,它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通过看板、标识、信号灯等直观的方式,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无需繁琐的询问和查找。
其二,它能够提高透明度。
工作的进展、质量状况、设备状态等一目了然,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也便于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协作。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 标准化、目视化、管理看板 )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 标准化、目视化、管理看板 )](https://img.taocdn.com/s3/m/8d049da3910ef12d2af9e7e1.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详解( 标准化、目视化、管理看板?)2015-03-05Steven一、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
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
“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
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
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现场管理三大标准是什么?
![现场管理三大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ab5b5d67c1cfad6195fa778.png)
现场管理三大标准是什么?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管理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de94c007360cba1aa911dabd.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看板管理(上)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
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
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
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多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
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
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
(表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
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
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d14ec8db28ea81c758f578dd.png)
1
一、标准化 二、目视管理
三、看板管理
2
一、标准化
• 将“定型”的工作尽可能地标准化。 • 好处:
– 减少重复思考; – 减少因忙而盲; – 便于不断改进。
3
二、目视管理
通过视觉引起意识变化的管理方法。
• 目的:容易明白、易于遵守。 • 要点:尽量让各种要求、状态、结果“一目了 •
然”。 基于标准化的目视管理有下述好处: — 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 便于快速判断; — 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4
三、看板管理
•展示公司的经营理念、愿景 •展示重大活动(目的、分工、步骤、要求等) •展示改善过程 •展示改善成绩 •展示现场活力 •营造竞争氛围 •让客户有信心
5
我们一起努力!
能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干! 干成! 干好!
6
谢谢!
7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94903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2.png)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
一些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方法及三大工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方法:
1. 5S管理:5S是一种工作场所管理方法,包括整理(Sort)、整顿(Set in Order)、清扫(Shine)、清洁(Standardize)和素养(Sustain)。
通过实施5S管理,可以使生产车间的现场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进度管理:生产车间的进度管理是通过设立生产计划、跟踪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过程等方法来保证产品按时交付客户。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分析质量问题原因等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1. Kaizen(改善):Kaizen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
通过员工参与和团队合作,确定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不断改善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和效率。
2. Kanban(看板):Kanban是一种通过视觉管理的方法,用于控制生产和物流过程。
通过设置看板,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工序的工作内容、工期和进度,方便进行任务分配和生产控制。
3.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纠正):PDCA循环是一种系统的问题解决方法。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然后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果不符合要求,则进行纠正和改进。
在生产车间实施这些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现场管理的3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3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17694a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f.png)
现场管理的3大工具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现场管理是指在具体的工程项目或生产过程中,对现场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场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实现目标。
本文将介绍现场管理领域中常用的三大工具,包括问题解决工具、质量管理工具和进度管理工具。
一、问题解决工具问题解决工具是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更好地找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工具:1. 鱼骨图(也称为因果图或Ishikawa图):鱼骨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帮助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
它将问题分为不同的因素,例如人员、方法、机器、材料、测量等,并将其细分为更具体的子因素。
通过分析每个因素,可以找到问题的源头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2. 5W1H法:5W1H法是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帮助解决问题:What (是什么问题)、Why(为什么出现问题)、When(何时出现问题)、Where(问题出现的地点)、Who(谁受到问题影响)、How(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明确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定位和解决问题。
3. 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的循环过程。
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并改进现场管理。
二、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是用于监控和提高现场工作质量的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1. 流程图(或流程图):流程图是将一个过程可视化的方法,通过绘制不同的流程和步骤,可以清晰地展现整个过程,并找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2. 直方图:直方图是用于显示连续变量分布的统计图表。
通过绘制不同范围的条形来显示不同的数据频率,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并找到质量问题的原因。
3. 散点图:散点图是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通过对两个变量的数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找出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0e3ea7f7ba0d4a7302763ad7.png)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
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8bdef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a.png)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工装夹具)、料(原材料、辅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有哪些呢?1、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标准化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目视管理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2、目视管理分类:目视管理通常分类五大类:2.1.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工夹具、计量仪器、设备的备用零件、消耗品、材料、在制品、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管理。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fc7276faeaad1f346933f90.png)
目录
一、生产现场标准化(目的) 二、可视管理(手段) 三、管理看板(方法)
工具一:生产现场标准化
1、生产现场标准范围 2、标准八大作用 3、现场管理标准 4、作业标准
1、生产现场标准范围 1.1 管理标准 包含对人、机、料、法、测量管理所需的工
作说明书、制度、程序,是现场干部的工作方式。 1.2 作业标准 包含员工实践QCD(品质、交期、成本)所
1.8 防止错误再发生及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管理阶层的任务是要对每一个流程的主要控 制点予以确认、定义及标准化,而且要经常确 认这些控制点在受控状态下。
3、现场管理标准化 3.1 建立现场管理标准化的途径
标准化的现场
5S管理 可视管理 看板管理 员工参予 员工满意 公司政策
3.2 现场管理标准化应用实例: 3.2.1 可视化管理
①首先确保生产用材料及零件数量准确; ②材料及零件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 ③作业中使用的机械工装是否可靠,明确操 作方法; ④明确作业条件及方法步骤; ⑤设定标准时间及测量基准; ⑥出现不良及欠品时的处理方法; ⑦明确品质检查的责任人与频率。
4.3 作业标准的样式 作业标准因企业、产品、用途、目的不同而
有很多样式,但无论怎样它都要使作业者在经过 适当的培训后,达到作业标准所要求的方法、品 质及效率。为此作业标准内需要有以下项目。
①产品简图(或照片) ②标准时间; ③作业顺序与步骤; ④安全注意事项;
⑤作业内容的重点及注意事项; ⑥质量检查的频率与责任人; ⑦需达到的品质基准。
工具二:可视管理
例1:“为什么可视管理是有效的?” (1)有个试验可说明这个问题。把记住的
1.2 接触事实 可视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使作业人员及 督导人员能当场直接地接触到现场的事实。可 视管理是一种很可行的方法,用以判定每件事 是否在控制状态之下。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a068db62b160b4e777fcf51.png)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看板管理(上)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下面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目标分解展示板"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
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
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
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
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
(表2)所示是具体展开方式选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
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为了预防上述这样的问题,提高目标完成率,在目标展开阶段开展原因验证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对于对策手段的选定会大有帮助。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441f47001f69e3143329442.png)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三类。
如下表所示。
我们通过部分事例来简单说明如何进行运用。
“目标分解展示板”目标分解展示板能使高层领导从日常管理里解脱出来。
所谓目标分解,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级指标向二级、三级指标层层展开的一个系统验证图。
(如图1所示)制订时必须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对主要的指标进行重点分解管理,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综合目标设定:进行对比后选定课题,确定综合目标。
综合目标不宜选定太多,否则会分散注意力。
一般选定1个指标或2~3个指标,大多数情况不超过4个指标,其目标值应用数值具体表示出来。
第二、目标展开:按TP(综合生产力)目标展开,树立对策体系。
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产品、工序、原因、技术等来分解。
但应考虑以下情况,如现象把握难易度,对策实施难易度,成果把握难易度等,然后决定按什么顺序来展开。
★:非常适合☆:适合△:无意义※:不适合第三、对策选定:对策检讨、选定,树立对策方案,验证。
为达成每个目标值应探索能够实践的具体对策。
至今为止,企业在以BOTTOMUP(由下到上)为主的改善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因对策选定盲目而发生负作用的事例,或是对“什么是对策”进行直观的判定,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树立并实施对策而使在对效果不能预测的状态下盲目实施,造成无法获得其改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一--规范化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
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经管者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象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规范化。
所谓规范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规范、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规范(或称规范书)。
制定规范,而后依规范付诸行动则称之为规范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规范即认为已完成规范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规范化。
创新改善与规范化是企业提升经管水平的2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经管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规范化则是防止企业经管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规范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经管水平。
一、规范化的四大目的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规范化。
规范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规范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
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规范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规范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
没有规范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规范的制定要求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规范,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规范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
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
“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
其实,一个好的规范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规范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规范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
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
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
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M”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M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
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规范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规范。
为了达到这一点,规范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
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规范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规范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
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
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规范,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一、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二、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三、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
四、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五、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6、修订:规范在需要时必须修订。
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规范进行的,因此规范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
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规范。
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规范:•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规范(ISO等)已经改变三、规范化的过程规范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规范就完成了。
在进行规范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
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经管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规范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规范化过程。
笔者指导的甘肃山丹水泥厂经过8个月的努力,在现场经管工作规范化方面卓有成效,成为甘肃省建材行业现场经管标兵。
他们提出现场经管的工作都要按照“五按五干五检”,即:•按程序、按线路、按规范、按时间、按操作指令•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工程、检查的规范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使现场经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下图是山丹水泥厂为了现场工作规范化而在各个岗位设立的工作经管图(工作程序图:标识所属工作职责、设备巡检线路、设备保养点、保养方法;时间序列分解图:以15分钟为单位明确所要做的事情;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具体工作内容)。
经管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
虽然规范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经管目视经管实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经管水平。
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经管均大有用武之地。
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经管将会给企业内部经管带来巨大的好处。
1、目视经管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经管方法。
2、目视经管三要点:①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②能迅速判断,精度高③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
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
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
因此,在企业经管中,强调各种经管状态、经管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经管带来极大的好处。
我们先举几个简单的事例:•交通用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饮水机红色开关表示热水,蓝色开关表示冷水•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正在运行在商品已过剩的今天,生产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结果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品种、少量、短交期的生产,从而导致对现场、现物的各种经管难度增大。
而目视经管作为一种经管手段,能使企业全体人员减少差错、轻松地进行的各种经管工作。
国内某些企业在目视经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仅在工作现场开始较多地应用,而且在产品上也实施了目视经管,为客户带方便。
例如,电脑上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接口,有圆的、扁的、长的、方的,其目的就是防止插错。
而我们公司前段时间购买的电脑上,其接口不仅形状各异,并且各接口是不同的颜色,各连接线的插头也是相应的颜色。
这样只要看颜色插线,又快又准。
"效率高、不易错"正是很多情况下目视经管所带来的结果。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笔者有一次去一家啤酒企业指导,当在某个设备上看到一百多个各种大小的阀门时,我问操作人员,你可以全部记下这些阀门什么时候关什么时候开吗?回答是可以。
我再问有没有出现过错开或错关的情况。
回答是偶尔有。
这就对了,如果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过我是不会相信的。
该车间主任对我说,来这里上班的新工人看到这么多阀门会紧张一个月!我们许多经管者大谈“以人为本”,在现场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同样的工作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让我们的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
在仪表方面也是一样,当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仪表,经管者根本就不能指望现场操作人员能全部记得什么范围内是正常什么范围内是异常。
纸上考试100分与每天八小时盯着几十个仪表看完全是两回事。
那么怎么实现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工作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呢,“以人为本”决不应停在口号上。
高效率的经管方法对经管者来说,经管本身也许会带来优越感,但对被经管者来说却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尽量减少经管、尽量自主经管”这一符合人性要求的经管法则,只有在目视经管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实施目视经管,即使部门之间、全员之间并不相互了解,但通过眼睛观察就能正确的把握企业的现场运行状况,判断工作的正常与异常,这就能够实现“自主经管”目的。
省却了许多无谓的请示、命令、询问,使得经管系统能高效率地运作。
对错一目了然的方法很多企业的经管规章制度只是留在文件上,殊不知不用看文件,在现场就能判定对错对于现场经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目视经管的水准目视经管可以分为3个水准:①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②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③高级水准:经管方法(异常处置等)都列明在许多企业里,通常只达到目视经管的初级水准,达到中级水准的已不多见,能达到高级水准的更是凤毛麟角。
目视经管的实施方法目视经管本身并不是一套系统的经管体系或方法,因此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步骤。
如果说一定要列出推行的方法,那么通过多学多做,树立样板区,然后在公司全面展开是可取的。
目视经管的实施可以先易后难,先从初级水准开始,逐步过度到高级水准。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红牌作战及定点摄影将十分有益。
目视经管作为使问题“显露化”的道具,有非常大的效果。
但是,仅仅使用颜色,不依具体情况在“便于使用”上下工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此,发挥全员的智慧,下工夫使大家"都能用、都好用"是实施目视经管的重要之所在。
现场经管三大工具之三--经管看板经管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经管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经管看板是经管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经管工程、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经管活动。
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经管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因此,经管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经管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